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驢橋定理

鎖定
驢橋定理拉丁語為Pons asinorum),也稱為等腰三角形定理,是在歐幾里得幾何中的一個數學定理,是指等腰三角形二腰對應的二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定理也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第一卷命題五的內容。
中文名
驢橋定理
外文名
bridge of asses
別    名
等腰三角形定理
內    容
等腰三角形二腰對應的二底角相等

驢橋定理歷史由來

有關其名稱驢橋定理的由來有二種:一種是《幾何原本》中的示意圖即為一座橋,另外一種比較廣為大家接受,是指這是《幾何原本》中第一個對於讀者智力的測試,並且做為往後續更困難命題的橋樑。幾何學是列在中世紀四術之中,驢橋定理是在《幾何原本》的前面出現的較困難命題,是數學能力的一個門檻,也稱之為“笨蛋的難關(Asses' Bridge)”,無法理解此一命題的人可能也無法處理後面更難的命題。照原文直譯,就是“驢橋”,因此,我國也有將此命題譯作“驢橋定理”。
無論其名稱的由來為何,驢橋定理一詞也變成是一種隱喻,是指對能力或瞭解程度的關鍵測試,可以將瞭解及不瞭解的人區分開來。

驢橋定理內容

驢橋定理——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第一篇的前5個命題是 [1] 
命題1:以已知線段為邊,求作一等邊三角形
命題2:求以已知點為端點,作一線段與已知線段相等。
命題3:已知大小兩線段,求在大線段上截取一線段與小線段相等。
命題4:兩三角形的兩邊及其夾角對應相等,則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命題5: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
命題5的證法是這樣的:已知AB=AC,延長AB到F,AC到G,使AF=AG。引用命題4,易知△AFC≌△AGB,得出BG=CF,∠BFC=∠BGC,注意到BF=CG,再引用命題4,易得△FBC≌△GCB,進而得到∠FBC=∠GCB,於是∠ABC=∠ACB。
命題5在現代的中學課本中是從頂角A引角平分線來證明的,但《幾何原本》中,作角平分線是命題9,因此只能用前面的4個命題來證明。上述證法雖然很巧妙,但對於初學者卻是一個難關。西歐對此定理戲稱為“笨蛋的難關(Asses' Bridge)”,照原文直譯,就是“驢橋”,因此,我國也有將此命題譯作“驢橋定理”。

驢橋定理證明

驢橋定理歐幾里得的證明

歐幾里得的證明包括第二個結論,就是若三角形的二腰延伸超過底邊,則二腰延長線和底邊的夾角也會相等。歐幾里得的證明中包括了繪製二腰延長線的輔助線,但當時的數學家普羅克魯斯指出他沒有用到第二個結論,而且若在三角形內部繪輔助線,會使證明比較簡單。歐幾里得的證明用到稱為SAS的三角形全等,是幾何原本中的上一個命題。
圖1.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第一卷的命題五 圖1.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第一卷的命題五

驢橋定理其他證明方式

在教科書(例如人教版數學教科書在八年級“軸對稱”一章)上常見的作法是作頂角A的角平分線。此證明方式比歐幾里德的簡單,但在《幾何原本》中命題9才是作角平分線,因此若《幾何原本》中在命題5就使用角平分線,會有循環論證的問題。
圖2.人教版數學教科書證明 圖2.人教版數學教科書證明
其證明如下:
1)令三角形為ABC,其中線段AB=線段AC。
2)作角BAC的角平分線,和線BC交與X點。
3)線段AB=線段AC,線段AX和自身等長,而且∠BAX = ∠CAX,因此依照SAS全等,三角形BAX和CAX全等,因此可得角B和角C相等。
勒讓德在《幾何原理》用了一個類似的方式證明,不過令X是線段BC的中點。其證明方式類似,但是會用到SSS全等,而在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未提到SSS全等。
帕普斯在約公元300年用了一個非常簡短的方法證明:等腰三角形ABC中, AB=AC, BC=CB, CA=BA, 則三角形ABC與ACB全等(SSS), 故三角形ABC 兩底角相等。約1960年,赫伯特·吉倫特編寫的程序也得到了相同的證明。
參考資料
  • 1.    祝世清. "驢橋定理"新證明[J]. 中學生數學,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