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驅(拼音:qū)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形聲字,古字形從攴區聲,後改為從從馬區聲 [2]  。驅的本義為使馬奔馳,引申為驅逐、驅趕,又引申為狂奔、快跑、飛奔。此外還有強行、逼迫之意,如驅使、驅遣。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5] 
拼    音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CAQY(86);CGAR(98)
倉    頡
NMSK
鄭    碼
XHOS
筆    順
橫折、豎折折鈎、提、橫、撇、點、豎折
字    級
一級(編號:0930)
平水韻
上平聲·七虞 [6] 
筆畫數
3+4
四角號碼
7111₄
異體字
*敺、駆、䮃、*駈、𣦑、𨒡、𩢧、𩢩、𩣕、𩣌、𩤀、𢿛
統一碼
9A71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筆順編號
5511345
GBK碼
C7FD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形聲字。金文作圖1,石鼓文作圖2,與《説文解字》古文(圖4)同。隸定作“敺”。字形從(pū),示驅趕動作;區作聲旁,指示讀音。篆文或從,區聲(圖5),説明了驅趕的對象。後來又產生了從馬,丘聲的“駈”。《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規定“驅”為正體,“敺”“駈”則作為異體字加以淘汰。
從字形上看,驅本義當為策馬前進,泛指趕。趕的目的一是使之前進,一是使之離開此地,所以引申有前行,如“長驅直入”“先驅者”和逐走如“驅除”“驅邪”兩方面的意義。
由驅使馬匹引申到駕駛車輛,如驅車前往。這是詞義隨交通工具的更新作出的變化。
由驅馬引申為驅趕其他動物,再引申為驅民。由驅馬到驅人,所驅之人必是下民,這種詞義的發展反映了中國封建等級思想的影響。
由“驅逐”又可以引申為“逼迫”,如陶淵明《乞食》:“飢來驅我去。”這裏的“驅”字就當“逼迫”講。 [2]  [7-8]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鞭馬前進。
run quickly;speed
《詩經‧唐風·山有樞》:“子有車馬,弗馳弗驅。”
南朝梁·江淹《別賦》:“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

趕(牲畜)。
drive
《孫子‧地》:“焚舟破釜,若驅羣羊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稻工》:“凡牛春前力耕汗出,切忌雨點,疾驅入室。”
驅策
行進;快速行進。
proceed
《儀禮‧士昏禮》:“婦乘以幾,姆加景,乃驅,御者代。”
趕走;趕跑。
drive out;expel
《左傳‧桓公十二年》:“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
唐·韓愈《送窮文》:“蠅營狗苟,驅去復還。”
驅散;驅逐;驅寒;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駕駛(車輛)。
drive

驅車;載驅載馳
役使。

《管子‧君臣下》:“沈疑之得民也者,前貴而後賤者為之驅也。”

迫使;逼迫。
force
晉·陶淵明《乞食》詩:“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
驅使;驅遣
追隨;追逐。
follow
三國魏·嵇康《琴賦》:“雙美並進,駢馳翼驅。”

名詞
驅口;宋元時代金軍、蒙古軍在戰爭中俘虜的漢族大户。

《元典章‧諸禁‧禁誘略》:“改正為良之後,復陷為驅,誠可哀憫。”
明·陶宗儀《輟耕錄‧奴婢》:“又有曰紅契買到者,則其元主轉賣於人,立券投税者是也。故買良為驅者有禁。”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9]  《現代漢語詞典》 [10]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卷十上】【馬部】豈俱切(qū)
馬馳也。從馬區聲。
敺,古文驅從攴。
【註釋】馬馳:王筠《説文解字句讀》:“當作‘馳馬’。“”言人御之使速也。“ [11] 

説文解字注

“驅馬也”注:各本作“馬馳也”,今正。此三字為一句,驅為篆文,此三字言其義,許之例如此。“驅馬”常言耳,盡人所知,故不必易字以注之也。驅馬,自人策馬言之。《革部》曰:“鞭,驅也”。是其義也。
“從馬,區聲”注:豈俱切,古音在四部。俗作駈。
“敺,古文驅,從攴”注:攴者,小擊也,今之撲字。鞭、箠、策所以施於馬而驅之也,故古文從攴。引伸為凡駕馭追逐之偁,《周禮》:“以靈鼓敺之,以炮土之鼓敺之。”《孟子》:“為淵敺魚”,“為叢敺爵”,“為湯武敺民”,皆用古文,其實皆可作驅,與殳部之“毆”義別。 [11] 

康熙字典

【亥集上】【馬部】驅;部外筆畫:11
古文:敺
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虧於切。《正韻》丘於切。並音區。《玉篇》:逐遣也。《禮·月令》:驅獸毋害五穀。
又《説文》:走馬謂之馳,策馬謂之驅。《玉篇》:驟也,奔馳也。《易·比卦》:王用三驅失前禽。
又軍前鋒曰先驅,次前曰中驅。
又《集韻》《韻會》並祛尤切。音丘。義同。《詩·鄘風》:載馳載驅,歸唁衞侯。陸雲賦:昶愁心以自邁,肅旁人以曾驅。詔河馮以淸川,命湘娥而安流。
又《廣韻》《集韻》《韻會》並區遇切。音姁。義同。班固《東都賦》:舉㷭伐鼓,申令三驅。輕車霆激,驍騎電騖。陶侃《相風賦》:華蓋警乗,奉引先驅。豹飾在後,葳蕤先路。
又通作歐。《史記·趙世家》:歐,代地。《前漢·食貨志》:歐民而歸之農。
又葉直谷切,音逐。《詩·秦風》:遊環脅驅。葉下續轂。
俗作駈、䮃,並非。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上:U+9A71;下:U+9A45) 字形對比(上:U+9A71;下:U+9A45) [4]

書寫提示

【規範】①“馬”的左上角不封口,末筆橫改提。②“匚”2畫,㇗(豎折)一筆寫成。
【寫法】“馬”窄“區”略寬,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區”略高。“馬”,㇉(豎折折鈎)的橫段在橫中線。“區”,“匚”從上、左、下包圍“ㄨ”;㇗(豎折)的豎段在豎中線,橫段略長於上橫;“ㄨ”的兩筆相交於橫中線。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u
王力系統
ǐwɔ
董同龢系統
juɡ
周法高系統
jew
李方桂系統
kh
jug
西漢



東漢





juo


ju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魚虞模

jwo
北魏後期北齊
魚虞模

jwo
齊梁陳北周隋
虞模

j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u
擬音/王力系統

ǐu
擬音/董同龢系統

juo
擬音/周法高系統

iuo
擬音/李方桂系統

kh
ju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韻書名稱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十虞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豈俱切
kʰjuo
去聲
十遇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區遇切/羌愚切
kʰjuo
集韻
平聲
上平十虞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虧於切
kʰio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祛尤切
kʰiəu
去聲
十遇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區遇切
kʰio
禮部韻略


平聲





虧於切



去聲





區遇切

增韻


平聲





虧於切



平聲





驅尤切



去聲





區遇切

中原音韻

陰平
魚模



次清

kʼiu
中州音韻


平聲
魚模





丘餘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四魚


次清
丘於切
k‘y

平聲
十九尤


次清
驅尤切
k‘iou

去聲
四御


全清
區遇切
k’y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四諸主著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ʰy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ʰy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ʰy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ʰy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ʰy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ɕʰy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ʰy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tɕʰy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tɕʰy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tɕʰy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tɕʰy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tʰy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tɕʰy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kʰi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kʰøy
53
陰平
粵語
陽江
kʰei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kʰu
55
陰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kʰu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kʰy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kʰy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7-21]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862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286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5-07-12]
  • 5.    驅的讀音|筆畫|意思:  .字博緣文學網[引用日期2015-07-13]
  • 6.    平水韻表(完整版)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20-08-26]
  • 7.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 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2012.12:673-674.
  • 8.    左民安著. 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6.12:100.
  • 9.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2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872.
  •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070.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4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559.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439.
  • 13.    驅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7-21]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3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