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魯古海

鎖定
馬魯古海(Molukka sea),舊名“摩鹿加海”。印尼語作Laut Maluku,在菲律賓南部。氣候炎熱,在熱帶地區 [1] 
中文名
馬魯古海
外文名
Molukka sea
氣    候
熱帶雨林氣候
地    點
菲律賓南部
面    積
307000 km²
深    度
1000-2000米
最深處
西部的托米尼灣最深3745米
年均降水量
2000~5000毫米
海域盛產
海帶
周邊國家
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海水温度
0℃-30℃

馬魯古海位置

馬來羣島東部海域。位於馬來羣島東部海域, [2]  印度尼西亞東北部的島間海。在蘇拉威西島馬魯古羣島之間,屬太平洋。東面隔哈馬黑拉島哈馬黑拉海相鄰,南界隔蘇拉羣島班達海塞蘭海相連,西界為蘇拉威西島,北面經240公里(150哩)寬的馬魯古海峽通達蘇拉威西海和太平洋。西部深入蘇拉威西島北部的海域稱為托米尼灣

馬魯古海主要數據

面積30.7萬平方公里,擁有一系列海溝海盆和海脊,水深1000-2000,東南頭最深處達4970米。
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周圍是印度尼西亞的島嶼︰西有西里伯斯,東有哈馬黑拉(Halmahera),南有蘇拉(Sula)羣島。其面積為200,000平方公里(77,000平方哩)。東南接塞蘭(Ceram)海,南連班達海,東北經摩鹿加海峽通太平洋。最深處為4,810公尺(15,780呎)深的巴佔海盆(Batjan Basin) [2] 
海區東西長830千米,南北寬600千米,面積30.7萬平方千米,擁有一系列海溝、海盆和海脊,水深1000~2000米,西部的托米尼灣最深3745米,是本海域最深點。
周圍各島多火山,哈馬黑拉島上有活火山。入海河流短小流急。海岸陡峻。東部、南部羣島區多珊瑚礁灘。
海域地處赤道地區(北緯4°~南緯2°),終年高温、多雨、潮濕,年平均氣温25~27℃,年均降水量2000~5000毫米。由於受季風影響,2/3的降水集中在11月~次年4月,旱季每月降水一般30~50毫米。海區表層鹽度31~34‰。
沿海各島均盛產熱帶經濟作物和熱帶魚類。
海域是印度尼西亞東部各海區北出太平洋的重要航道之一 [3] 

馬魯古海環境

馬魯古海地形

海域中有一珊瑚島海脊把馬魯古海分為南北兩部分 :北部是北班達海盆,深度5790米;南部是南班達海盆,深度5395米。南班達海盆又被阿比火山和一列活火山島弧分為南班達海和韋塔海盆 。韋塔海盆是馬魯古海中最深的部分,深達7440米。海區位於地殼不穩定活動帶上,多火山島。
在巽達海溝的東方,有帝汶海溝及阿魯海溝這兩個海溝位於帝汶島級塔寧巴島南邊,而阿魯海溝位於阿魯羣島以西。這三個海溝全部位於東南亞板塊之下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的潛沒帶,而印度-澳大利亞板塊正在往北移。北移的印度-澳大利亞板塊摺疊運動持續的帶來前弓形的沖積物。 [1] 

馬魯古海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温多雨,適宜珊瑚蟲等熱帶海洋生物繁育,海區中多珊瑚礁。受環流帶季節變化影響,每年冬季(12月-次年2月)吹偏西風 ,其他季節基本上吹偏東風 。在風的作用下表層海流也表現出12月-次年2月向東流 , 而其他季節向西流 [2]  。海水錶層鹽度33-34 。

馬魯古海生物資源

魚產豐富。高温淡鹽的海水環境適宜珊瑚蟲繁殖,因而海域中多珊瑚礁。該片海域是海龜的繁殖場所,盛產海龜和龜蛋。還盛產珍珠、鯊魚等。該海域盛產海帶,為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 [4] 

馬魯古海自然現象

2024年4月9日17時48分,在印尼馬魯古海北部(北緯2.70度,東經127.10度)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 [5] 
參考資料
  • 1.    聞天.東南亞自助遊.北京:北京郵電出版社,2015年:39-42頁
  • 2.    吳志偉.印尼(一個人的放逐).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年:9-13頁
  • 3.    萬軍.揚帆追夢-帆船自駕環球之旅.上海: 中國地圖出版社,2015年:41-46頁
  • 4.    康達.印度尼西亞自助遊.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年:24-29頁
  • 5.    印尼馬魯古海北部發生6.5級地震 震源深度40千米  .財聯社[引用日期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