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龜

(海龜科和稜皮龜科物種的統稱)

鎖定
海龜是龜鱉目稜皮龜科和海龜科的海棲龜類的統稱。 [22-23]  上頜平出,下頜略向上鈎曲,顎緣有鋸齒狀缺刻;前額鱗1對;背甲呈心形,盾片鑲嵌排列;四肢槳狀,前肢長於後肢,每肢內側各具1爪,前肢的爪大而彎曲呈鈎狀。背甲橄欖色或棕褐色,雜以淺色斑紋。 [24] 
海龜分佈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國分佈於北起山東沿海,南至廣東沿海各省及台灣、海南等省,南海諸島尤多。 [25]  大多生活在比較淺的沿海水域、海灣、珊瑚礁和流入大海的河口等地方。 [26]  以大葉藻、頭足類、甲殼類及魚蝦為食。每年4-10月為繁殖季節。產畢將卵坑用沙覆蓋。每年可產卵2-3次,每產91-157枚。卵白色,圓球形,卵徑35-58毫米,孵化期30-90天。幼龜自出殼即爬歸海水中生活。 [27-28] 
海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早在2億多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 [29]  因此,考古學家們把它們視為“活化石”。 [29]  1988年被認定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EN);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極危(CR)。 [30] 
中文名
海龜
拉丁學名
Chelonia spp.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龜鱉目
海龜科稜皮龜科
海龜屬玳瑁屬麗龜屬稜皮龜屬、平背龜屬
7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曲頸龜亞目
亞    綱
龜鱉亞綱
英文名
sea turtle

海龜形態特徵

體長0.75-2米,體重45-1000千克。 [10]  為了適應水生生活,身體比較扁平,四肢都變成鰭狀,長長的前肢像船槳一樣,非常適宜在水裏自由地遨遊。它除了頭、四肢和尾巴以外,全身覆蓋着硬殼。海龜棕褐色或暗綠色的背甲上長有黃斑,頭頂上有一對前額鱗。 [6]  除了稜皮龜外,所有的海龜都長有堅固的甲殼。海龜兩隻眼睛後面,有兩個像貼着薄膜的東西,那就是海龜耳朵。這是為了海龜適應生存環境進化而成的。海龜常年生活在海里,如果它的耳朵和哺乳動物一樣露在外面,那麼就很容易進水。於是,它把耳朵藏了起來,還在外面蓋上一層皮。 [10] 
海龜在成熟之前,雄性和雌性的體態是一樣的,當雄性海龜成熟時,尾巴就會變長,達體長的1/2。不同種類的海龜有不同的成熟年齡。玳瑁3歲就成熟了,綠海龜在20-50歲才會成熟。 [7] 

海龜棲息環境

大多數海龜生活在比較淺的沿海水域、海灣、珊瑚和流入大海的河口等地方。在世界各地温暖舒適的海域大都可以發現海龜。 [7] 

海龜生活習性

除了產卵和曬太陽外,海龜通常很少上岸。絕大多數的龜性情温和,遇到敵人時只會將頭縮起,不去攻擊敵人。敵人對它硬硬的殼也毫無辦法。海龜憑藉着這種特殊的本能,已在地球上安然自得地生活了2億年。雌海龜只有產卵時才上岸。 [6]  海龜雖然沒有牙齒,但它的喙非常鋭利,可以輕易撕開或碾壓堅硬的食物。它的食道里還長有很多尖刺,有助於消化食物。 [10]  其中稜皮龜的體重能和一頭奶牛匹敵,但是它的行動卻出人意料的矯捷。它的游泳速度能達到每小時24千米,幾乎和海豚的速度相當。綠海龜經常拜訪一些特別的“清潔站”。在這裏,魚兒擔當了清工人的角色。清潔外殼能讓海龜保持健康,幫助它們遊動得更輕鬆自如。而魚兒則可輕而易舉地得到一頓美餐。 [11] 
海龜的殼很光滑,所以它可以輕鬆自如地在海水裏遊動。海龜沒有辦法像其他烏龜一樣,把頭藏在殼裏。海龜的眼臉是透明的,就像護目鏡一樣,可以讓它在水下看清楚四周。海龜可以吃掉水母而不被水母哲傷。 [8] 
海龜是一種十分懶惰的動物,它們可以長時間待在水裏一動不動。一些植物甚至把它們的背當成陸地,在上面生根、發芽、結果。不過,這些長在龜背上的枝葉也很好的偽裝了海龜,幫助海龜避開了很多危險。主要攝食魚類、蝦、海藻等。 [9] 

海龜分佈範圍

海龜主要分佈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域。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擁有6種海龜,唯一沒有的是平背龜。墨西哥是大西洋麗龜唯一重要的繁殖區;綠海龜的繁殖地分佈在沿太平洋海岸線從墨西哥至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羣島一帶,其中一些較大的繁殖區分佈在加勒比海島國;世界最大的稜皮龜繁殖區之一,分佈在蘇里南和法屬圭亞那;世界最大的玳瑁繁殖區之一,分佈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沿岸;約一半的太平洋麗龜繁殖區,分佈在沿太平洋海岸線從墨西哥至哥斯達黎加一帶;許多紅海龜則往來於美國東南部和日本的繁殖地之間。 [18] 
海龜分佈圖 海龜分佈圖
分佈圖參考來源: [20-21] 

海龜繁殖方式

海龜一定要在陸地上產卵,每年夏季前後是海龜的繁殖期,雌海龜會在夜間選擇坡度小、沙質鬆軟的海灘登陸。它在陸地上找到一個合適的產卵地方後,會先挖一個洞穴,然後將50-200枚乒乓球狀的卵產在洞裏。海龜蛋的殼柔軟而有彈性、所以當蛋落到沙地上時,殼不會裂開。產完卵後,雌海龜會用沙土蓋住自己的卵,將洞穴填平,然後爬回海里。龜卵在沙石裏,藉助太陽的光熱、落葉腐化時釋放的熱量等來孵化。過了40-70天,小海龜就孵出來了。但是幼海龜成活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海龜雖然生活的海里,但它沒有鰓,不能在水中呼吸,如果小海龜出生在海里就會被淹死。另外,海水温度較低,龜卵在海水中也不能孵化。所以小海龜只能在岸上孵化。它們破殼而出後,要自行爬回到大海中去。不過,這個過程充滿了危險,它們常常會被大鳥、蛇等動物吃掉,最後能活着到達大海的只有少數。有趣的是,每到夏季,海龜會返回同一塊沙灘上產卵。海龜的壽命很長,有的可達150歲。 [6]  [7]  [8]  [9] 

海龜下級分類

5屬7種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海龜科
海龜屬
Chelonia mydas
(Linnaeus, 1758) [2] 
蠵龜屬
紅海龜(曾名:蠵龜)
Caretta caretta
(Linnaeus, 1758) [12] 
玳瑁屬
Eretmochelys imbricata
(Linnaeus, 1766) [13] 
麗龜屬
Lepidochelys kempii
(Garman, 1880) [14] 
Lepidochelys olivacea
(Eschscholtz, 1829) [15] 
平背龜屬
Natator depressus
(Garman, 1880) [16] 
稜皮龜科
稜皮龜屬
Dermochelys coriacea
(Vandelli, 1761) [17] 

海龜保護現狀

海龜保護級別

  • 國際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保護級別
中文名
評估年代及版本
保護等級
綠海龜
IUCN 2004年 ver 3.1
瀕危(EN) [2] 
紅海龜
IUCN 2015年 ver 3.1
易危(EN) [12] 
玳瑁
IUCN 2008年 ver 3.1
極危(CR) [13] 
肯氏麗龜
IUCN 2019年 ver 3.1
極危(CR) [14] 
太平洋麗龜
IUCN 2008年 ver 3.1
易危(VU) [15] 
平背龜
IUCN 1996年 ver 2.3
數據缺乏(DD) [16] 
稜皮龜
IUCN 2013年 ver 3.1
易危(VU) [17] 
所有海龜均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 [2] 
  • 中國
綠海龜、紅海龜、玳瑁、太平洋麗龜和稜皮龜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Ⅰ級。 [4-5] 
綠海龜、紅海龜、玳瑁、太平洋麗龜和稜皮龜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2017年)——Ⅱ級。 [19] 
綠海龜、紅海龜、玳瑁和稜皮龜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爬行類》(2015年)——極危(CR)。 [3] 

海龜種羣現狀

截至2008年,澳大利亞、哥斯達黎加、墨西哥和美國等是少數保護海龜較好的國家。全球7種海龜中,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區域就有6種,平背龜只出現於澳洲海域。生活在澳大利亞海域的綠海龜種羣數量大約為63000只哥斯達黎加的托爾圖格羅(Tortuguem,CostaRica)年產10萬窩卵,每年上岸產卵雌龜1.7-3.7萬隻。然而,從20世紀中期開始,每年大約有30多萬隻成年海龜被人為殺害。印度尼西亞曾是海龜的天堂,由於過度捕殺,如今在巴厘島上很難再看到海龜了。中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整個南海的成年綠海龜剩下不到2000只。 [18] 
在某些特定繁殖區,海龜資源保護計劃至少已經實施了20年(截止2008年),都明顯出現了資源恢復的跡象。比較好的情況包括:尤卡坦半島的玳瑁資源;墨西哥Escobilla的太平洋麗龜資源;巴西的太平洋麗龜資源;美屬維爾京羣島St. Croix、哥斯達黎加一些加勒比海沙灘(例如Playa Negra和Playa Gandoca)的稜皮龜資源;哥斯達黎加Tortuguero、尤卡坦半島的綠海龜資源。但是從總體上來講,海龜種羣資源恢復的只是一些個案,相對於大部分種羣資源被破壞的背景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18] 

海龜瀕危原因

截至2008年,全球的海龜總量呈直線下降趨勢,在現存的7種海龜中,除了平背龜,其餘6種均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威脅海龜生存的主要5種因素是:漁業副獲、直接捕食、沿海經濟發展、環境污染與疾病、全球變暖等。 [18] 
海龜副漁獲造成公眾擔憂對全球蝦漁業和貿易產生了廣泛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刺網糾纏海龜已引起人們的關注,延繩釣鈎兼捕海龜也是一個問題。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僅單拖漁船每年副漁獲的海龜數量就達到5295±1231只。 [18] 
墨西哥加利福尼亞半島的太平洋沿岸,返回主要產卵地的綠海龜1990年為1280只,而2000年只有145只。每年盜獵者捕殺綠海龜多達3萬隻,暗示保護好龜卵和幼龜並不是保護海龜的最佳途徑,成年龜更迫切需要合理的保護。 [18] 
人類對海龜的過度捕撈,天敵對海龜卵的大量破壞,沿海旅遊業帶來的光污染對母龜上岸產卵和稚龜返回大海本能的干擾,海龜生存環境的重大改變,珊瑚礁、海草牀、紅樹林和海龜產卵海灘的污染和不當開發,導致產卵地、棲息地的嚴重破壞。 [18] 
海洋污染物,其中包括塑料,廢棄漁具,石油副產物,生活垃圾和其他碎片,通過攝食及糾纏直接影響到海龜。化學污染物,可削弱海龜的免疫系統,使之容易受到病原體的侵襲。在美洲,纖維乳頭瘤(Fibropapilloma)是威脅海龜生命的一大殺手。 [18] 
專家研究表明:如果全球變暖、温度上升1℃,將使得一些海灘的雄性海龜無法出生,在數量已經佔優勢地位的雌性海龜將成為海龜家族中的全部。這已經是佛羅里達海龜物種面臨的主要問題,那裏的雄性海龜已經處於短缺狀態;温度上升3℃將導致稚海龜死亡率的大幅度上升以及可築巢海灘數量的下降。 [18] 
此外,海龜壽命長、性成熟慢的生理學特徵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比如,綠海龜需要20-50年,玳瑁需要30年,紅海龜需要12-30年才能達到性成熟,如此長的性成熟期使得海龜數量極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驟減後的恢復過程也很漫長。 [18] 

海龜保護措施

  • 國際保護措施
國際上非常重視對海龜資源的保護工作,不僅成立了海龜專家小組(MTSG),制定了許多國際公約,設立了眾多海龜網站,定期出版《海龜通訊》(MTN)等期刊,還成立了一些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組織,並經常召開一些與海龜保護有關的國際會議。可以這樣説,全球五大洲,無論是富國還是窮國,從政府到民間,海龜的知名度絕不亞於中國的國寶大熊貓。 [18]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1966年成立了海龜專家小組(MTSG),剛開始小組成員只有15-30人;1990年小組成員超過了150人;1995年達到200人,分別來自全球47個國家。2006年人數發展到來自80多個國家中的300多位世界海龜專家。 [18] 
《國際瀕危動植物種貿易保護公約》(CITES)、《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等國際公約均將海龜列入瀕危名錄(附錄Ⅰ)進行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遷移性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和《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等國際公約都包含有海龜保護的相關條款。 [18] 
1995年,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專門制定了一個綱領性文件--《海龜保護全球戰略》。文中提出了今後保育工作的方案:①研究及調查;②建立整體管理計劃以確保海龜族羣的永續利用;③建立及增進保育、研究及經營管理的能力;④全民保育意識的覺醒、保育資訊以及教育的普及化;⑤社區參與保育計劃⑥地區及國際性的合作;⑦海龜族羣現狀的評估;⑧海龜保育經費的籌措;⑨海龜專家小組的運作等9個策略。 [18] 
關於致力於解決海龜管理和保護問題的一些重要的區域性會議,例如地中海、泛加勒比海、印度洋和東南亞、西太平洋、拉丁美洲、加利福尼亞等地區,均有代表性地確認了需要研究的海龜保護內容̈。 [18] 
哥斯達黎加的海龜資源保護活動,早在1955年已經出現,墨西哥、蘇里南、巴西和法屬圭亞那在30多年前(截止2008年),也已經開始實施國家海龜資源保護計劃,幾乎每一個拉丁美洲國家都有自己的海龜資源保護計劃。中國政府也十分重視海龜資源的保護,廣東港口海龜灣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海龜保護區。 [18] 
除了國家級海龜資源保護活動之外,還有區域性網絡組織所開展的活動。泛加勒比海海龜保護網絡組織(WIDECAST)已經有30年的歷史。1996年,4個政府間組織、27個國家、民間組織、保護組織、其他組織和學校的專家簽署了具有國際典範的《美洲國家保護海龜資源公約》(IAC)。 [18] 
1999年5月,為了保護非洲大西洋的海龜資源,在法國政府、IUCN-法國和WWF-西非的支持下,在科特迪瓦阿比讓,遷徒野生動物保護公約(CMS)組織召開了一次國際會議,會後形成了區域性合作諒解備忘錄。截止2008年,一共有19個國家簽署了《阿比讓合作諒解備忘錄》(即《非洲大西洋沿岸海龜保護措施的諒解備忘錄》)。2002年5月,《阿比讓合作諒解備忘錄》署約國第一次會議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通過這次會議,這個區域性海龜資源保護計劃被進一步擴大,它將適用於從直布羅陀海峽至好望角沿岸的所有國家,包括Macaronesia羣島、聖赫勒拿島(英)、阿森松島(英)和Ceuta(西班牙)。 [18] 
非洲的海龜資源保護工作起步較晚。儘管仍然面臨着許多挑戰,如極端貧困、政局動盪和環保觀念淡薄等,但是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 [18] 
為達成養護與管理印度洋及東南亞水域海龜及其棲息地的目的,印度洋暨東南亞(簡稱IOSEA)養護與管理海龜備忘錄締約國(簡稱IOTC)於2005年3月在曼谷舉行會議,呼籲IOTC及其會員國處理IOSEA區域內海龜混獲的問題,要求其會員國蒐集和回報海龜混獲資料,同時也要求周邊國家採取措施降低誤捕海龜的死亡率。 [18] 
2006年3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印度洋及東南亞地區23個國家在泰國聯合發起一場保護海龜的活動,並將2006年定為“國際海龜年”。中國政府在廣東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保護區舉辦了大型的宣傳和海龜放流活動。 [18] 
生態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保護區每年組織大批中小學生參加海龜放流活動,並專門設立“海龜環保獎學金”,讓孩子們加入保護海龜的行列中來。泰國政府鑑於海龜資源現狀,從小學生到成人實施海龜保護教育計劃,以提高公眾保護海龜的意識。 [18] 
  • 保護性研究成果
海龜是海洋生態系統的旗艦種,為了保護和恢復海龜資源,國際社會開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海龜的研究領域主要有生態學(包括洄游路線、地理分佈、繁殖行為)、生理學、遺傳學和保護生物學等;主要研究方法有人工移植、分子生物學手段、生理解剖、標誌放流、衞星追蹤、微芯片技術等。海龜產卵的歷史趨勢、季節性及空間同步;沙灘植被與光源對稚龜向海能力的影響。 [18] 
海洋漁業對海龜生存的影響等,澳大利亞、哥斯達黎加等國長期的保護結果表明可以扭轉海龜築巢數量下降的趨勢,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和加強管理力度有望恢復海龜種羣。例如,從1966年起,哥斯達黎加政府即明令禁止捕獵海龜及撿拾海龜卵,經過20年,Osnonal村已成為海龜的自然保育場,2002年10月的4天時間裏海龜產下35萬枚卵。此外,在夏威夷島,1970年產卵母龜僅幾十只,從1978年開始,嚴禁捕殺綠海龜。2000年以後產卵母龜增加到400多隻。Balazs等人在夏威夷島30年海龜保護工作表明:即使很小的海龜種羣也能在短期內快速恢復,暗示阿利效應不會妨礙全球海龜保護的努力。 [18] 
  • 與國際關係
WTO的經典案例“海龜/海蝦案”̈説明國際社會認為環境保護重要性要高於自由貿易,海龜甚至會影響國際經貿關係。1979年在華盛頓召開的世界海龜保護大會上,已經鑑定出捕蝦拖網內溺死海龜是海龜死亡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大約15萬隻海龜死於蝦拖網。為了保護海龜,美國研製了“海龜逃生裝置(TEDs)”,並通過《瀕危物種法案》修正案,並增加609條款要求其他國家採用TED技術以使海龜從捕蝦拖網中逃生。1996年,美國商務部提出,因中國的海捕蝦作業方式對海龜造成傷害,一度終止了中國海捕蝦對美出口,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農業部為此專門邀請美國海洋漁業局專家團考察了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專家們充分肯定了中國在海龜保護方面所作的努力,美國因此恢復了中國的對蝦出口貿易。截至2008年,僅廣東省1年對蝦出口貿易額就達5億美金。 [18] 
2005年,13個國家已經採取措施(TEDs)來減少捕蝦過程中誤捕海龜,其他24個國家和香港的捕魚環境都沒有對海龜造成威脅。因此,依照第609條款,其他國家的沒有相關證明的進口蝦從2005年5月1日起被禁止進口美國。 [18] 

海龜主要價值

海龜是恐龍時代遺留下來的“活化石”,具有很大的經濟、科研、觀賞、文化和生態價值。(海龜屬於野生保護動物,禁止捕撈;突出其主要價值意義在於保護該物種。 [18] 
自古以來,全球各地的沿海居民就把海龜作為食用和藥用的重要資源。其肉和卵可食,脂肪可煉油,龜膠是高級補品,血、肝、胃、膽皆可入藥。現代研究表明海龜還具有抗癌作用,隨着海洋藥物的深入研究,各國對海龜的藥用價值相當關注,因此必須對其有限的資源加以保護。 [18] 
海龜生長迅速,一般成體重達幾百公斤,是一種優良的水產養殖品種。馬來西亞、留尼汪、開曼羣島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養殖場,開展海龜的人工增殖、養殖事業,許多國家制定長遠的海龜種羣恢復計劃,實施人工增殖項目,擴大海龜的資源數量,以達到永續利用之目的。 [18] 
海龜還是一種很好的工藝原料,可做各種裝飾品;玳瑁的背甲在中國、日本、意大利和法國等國家作為珍貴的工藝品原料有悠久的歷史,如製作珠寶、鏡框、梳子、髮卡、手鐲等。 [18] 
在東南亞沿海地區,海龜被尊為神靈,供奉在廟宇裏,受到廣大漁民的崇拜。不少寺廟中會供養海龜,留待行善之人放生,祈求平安、健康和長壽。因此,海龜還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價值,已成為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動物了。 [18] 
海龜對人類及生物界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保持海洋生態平衡的重要物種,還是開展海洋生態環境的變化監測的指示性物種之一。植食性的綠海龜生活的海域,海草生長得特別茂盛,這樣的環境有利於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因而生物多樣性較高。 [18] 
參考資料
  • 1.    Chelonia mydas (Linnaeus, 1758)  .biolib[引用日期2020-04-10]
  • 2.    Chelonia mydas  .iucnredlist[引用日期2020-04-11]
  • 3.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引用日期2020-04-11]
  • 4.    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佈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7-06]
  • 5.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22頁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7-06]
  • 6.    劉敬餘主編,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2 動物世界·地球大觀·宇宙星空 全新升級版[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12:62
  • 7.    劉少宸主編.動物樂園[M].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2:66
  • 8.    (以)尤瓦·左默著.走進奇妙的藍色國度[M].新星出版社,2018.06:12-14
  • 9.    幼獅文化.動物小百科 海洋精靈[M].浙江攝影出版社,2016.07:110-112
  • 10.    本書編委會.奇妙的動物王國 大海里的居民[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6.10:106-107
  • 11.    (美)佩內洛普·阿隆,(美)托里·高登-哈里斯著;孫曉煜,劉金龍譯;蔡波審訂.發現更多 爬行動物[M].新蕾出版社,2016.03:68-69
  • 12.    Caretta caretta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引用日期2022-09-23]
  • 13.    Eretmochelys imbricata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引用日期2022-09-23]
  • 14.    Lepidochelys kempii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引用日期2022-09-23]
  • 15.    Lepidochelys olivacea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引用日期2022-09-23]
  • 16.    Natator depressu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引用日期2022-09-23]
  • 17.    Dermochelys coriacea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引用日期2022-09-23]
  • 18.    夏中榮,古河祥,李丕鵬.全球海龜資源和保護概況[J].野生動物,2008,29(6):312-316
  • 19.    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  .海洋與漁業局[引用日期2022-09-23]
  • 20.    Dermochelyidae  .gbif[引用日期2022-09-23]
  • 21.    Cheloniidae  .gbif[引用日期2022-09-23]
  • 22.    陳穎著,爬行動物,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07,第90頁
  • 23.    劉敬餘主編,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2 動物世界·地球大觀·宇宙星空 全新升級版,北京教育出版社,2017.12,第62頁
  • 24.    裴裕松,周解主編;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畜牧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研究所編,廣西珍稀水生生物識別手冊 Identification manual of rare water hydrobios in Guangxi eng,廣西人民出版社,2007.12,第46頁
  • 25.    陳效一主編;張詞祖主攝,中國保護動物圖譜,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04,第282頁
  • 26.    劉少宸主編,動物樂園,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2,第66頁
  • 27.    管華詩,王曙光主編,中華海洋本草圖鑑 第3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第329頁
  • 28.    楊衞平,夏同珩主編,特色中草藥及配方 6,貴州科技出版社,2016.08,第213頁
  • 29.    南朝君編著,食療、營養與烹調,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4.01,第1334,1335頁
  • 30.    管華詩著,中華海洋本草精選本,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1,第42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