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驥

(原裝甲兵司令部顧問、裝甲兵技術學院院長)

鎖定
馬驥,薊縣人,中共黨員,1932年參加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曾任冀東第七地區隊區隊長,冀東八路軍12團團長。參加冀東大暴動,在灤東遊擊戰中重創日、偽軍,為臨撫昌青一帶傳奇式抗日英雄。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馬驥奉命攻打山海關,他帶領突擊隊強攻天下第一關,打開通往東北的交通要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裝甲兵第一編練基地副司令員,東北軍區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大校軍銜,榮獲“堅持中堅”獎章。病逝後,中共撫寧縣委、縣政府遵其遺願,骨灰安葬在戰鬥過的天馬山上,並立碑紀念。 [1] 
中文名
馬驥 [2] 
國    籍
中國 [3] 
民    族
滿 [3] 
籍    貫
天津薊縣(參考馬驥同志銘文 ,詢馬驥長子馬曉陽,馬驥同志實際籍貫為北京,因多數資料記載都為薊縣,故引資料數據。) [3] 
出生日期
1913年11月12日
逝世日期
2002年6月5日
畢業院校
南京軍事學院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2] 
職    務
裝甲兵技術學院院長(正軍級)、裝甲兵司令部顧問 [2-3] 

馬驥人物評價

馬驥,滿族。薊縣人。1939年7月參加投身革命。194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歷任京西三十七團通訊排長、冀東十二團一連連長、一營副營長、冀東第七地區隊區隊長、冀東第四十八團副團長、團長、東北二十四旅旅長、東北遼吉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東北騎兵縱隊第三師師長、東北騎兵師副師長、東北一六五師副師長、四十六軍一三八師副師長、瀋陽空軍第三工廠第二廠長、第一戰車基地副司令員、華北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華東裝甲兵司令部技術部長,1957年畢業於南京軍事學院裝甲兵系,後任第二坦克學校副校長、校長、裝甲兵技術學校校長 [3]  ,裝甲兵技術學院院長 [3]  (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裝甲兵司令部顧問(正軍級)等職。1981年1月離職在北京休養。
馬驥在革命戰爭中,能爭善戰,赤膽忠心,參加並指揮了數百次大小戰鬥,重挫敵軍,戰功卓著。抗日戰爭時期,1940年在河北豐潤縣日寇作戰英勇頑強,身負重傷。1942年7月率冀東十二團一營深入敵後,武裝開闢灤河以東九個區縣的抗日遊擊區,堅持武裝鬥爭,打硬仗、打惡仗,徹底粉碎日寇的集家並村和掃蕩,馬驥所在部隊是插入敵人心臟的一把尖刀。1944年初獲冀熱遼特委及十三軍分區堅持中堅獎章。1945年8月率部解放山海關,奉命組建東北二十四旅。在解放戰爭中,他先後參加了第一次打四平四平保衞戰、三下江南打榆樹台、打鄭家屯、二次打四平、三次打四平、打德惠、打九台、打農安大窖等多次戰鬥,在戰鬥中身先士卒,指揮果敢、機智、英勇頑強、不怕流血犧牲,堅決執行上級命令,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曾榮獲二級獨立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和二級獨立功勳榮譽章 [4] 
2002年6月5日,馬驥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9歲。

馬驥主要經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1933年春到抗日名將吉鴻昌領導的抗日同盟軍任戰韜部偵察參謀。 [2] 
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7月參加冀東大暴動。後入冀熱察挺進軍隨營學校學習,畢業後入平西參加蕭克軍長領導的冀熱察挺進軍,在37大隊(冀東12團前身)任排長。同年12月回冀東,在冀熱遼根據地開展抗日活動。歷任冀東12團特務連連長,冀東12團1營1連連長、副營長,第7區隊副隊長、隊長,第12團副團長等職。1942年春率部在遷安縣彭家窪莊南與敵人激戰,殲滅了從承德來的日本侵略軍70多人,繳獲重機槍1挺、輕機槍3挺、擲彈筒3個、長短槍70多支。東渡灤河首戰告捷,大大鼓舞了指戰員的士氣。1943年1月14日在貓山上與日軍100餘人發生戰鬥,當場擊斃敵人10餘名,打傷並俘虜20餘人,繳獲大槍20餘支。2月帶兩個排摸進臨榆駐操營新組建的偽皇協軍獨立旅旅部,俘獲偽旅長及部下70多人。3月帶一連在北戴河北邊大米河頭莊伏擊敵汽車一輛,全殲日本侵略軍20餘人,繳長短槍20餘支。同月在凌源四官營子西部埋伏,俘日偽國兵一個機槍排,繳炮2門、重機槍2挺、輕機槍4挺。5月帶三連和地方的周子峯游擊隊在青龍安子溝以東與賈太增討伐隊70多人遭遇,全殲該敵,繳長短槍70多支。7月中旬指揮第7區隊打開了秦皇島以北的柳江煤礦,殲滅日本侵略軍40餘人,偽礦警100餘人,日本技術人員20餘人,繳輕機槍2挺、步槍200餘支,破壞了發電廠的主要發電機,炸燬了炸藥庫。9月18日率第7區隊1、2連打開周杖子水銀礦,殲滅日本侵略軍、偽礦警各200人,擊斃日軍經理嶼島少將,繳輕機槍1挺、步槍4支、黃色炸藥2000箱。戰鬥結束後,轉為隱蔽活動。敵人以為主力不在青龍,急忙向各據點運送彈藥給養物資。得到情報後,遂率部於前一天午夜埋伏在青龍頭的公路兩側,一聲令下,排槍齊發,隨即衝入敵羣,敵人不知所措,有的舉手就俘,有的棄槍逃走。此役俘敵50多名,繳獲119輛滿載軍需物資的膠輪大車。10月率領120多名八路軍北上平泉。一天宿營在凌源松嶺子茶棚附近的趙家溝屯。茶棚警察分駐所十幾名武警和70餘名偽軍糾合一起,瘋狂奔襲趙家溝。當敵人來到趙家溝口時,指揮部隊從北、西、南三個山頭開槍射擊。敵人突然遭到槍擊,像熱鍋上的螞蟻無所適從,匆忙向刀爾登方向逃竄。此次戰鬥,打傷了茶棚警察分駐所警長陳玉堂等4人,繳獲大槍5支、子彈多發。1944年2月率領第7區隊駐紮在撫寧縣龍腰村,有日本鬼子30多人、偽警察300多人前來襲擊。遂率部預先佔領要點,擊潰來犯之敵。斃敵20多名,生俘2名,繳步槍30多支。3月第16地委指定其帶領一個連越過錦承鐵路,往北接應第3區隊隊長高橋突圍。率部通過了敵人的“無人區”封鎖線,深入敵後近150公里,偵察得知第3區隊已分散轉移。於是指揮部隊在凌源鐵路西北近20公里的地方,突襲了進行尾追的偽滿國兵第5團和一個日軍大隊,擊斃了偽滿國兵重機槍連日軍副連長,俘一個重機槍班10人,繳重機槍2挺。8月臨榆縣大深港村幹部報告,海陽鎮敵人抓捕羣眾10多人,要求部隊設法營救。經偵察得知,這股敵人近日要路經侯範莊,於是決定在這裏伏擊。經制定周密計劃,全殲了包括臨榆縣日軍顧問高石、特務中隊長賓田在內的日軍中隊70多人以及偽警20多人。同年在建昌和尚房子錐子山南溝,又一次伏擊了日軍,繳獲機槍2挺、迫擊炮3門、步槍100餘支,打死日軍100多人,活捉3人。1945年7月帶第12團4連在青龍老溝李杖子全殲由界嶺口往牛心山去的日軍70多人,繳輕機槍2挺、長短槍約70支。為凌青綏地區的抗戰勝利做出了貢獻。 [2] 
解放戰爭時期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後,奉命與第18團團長周家美、政委吳宗鵬一起,配合第12團攻打山海關,打開了通往東北的交通要道。9月初任48團團長。9月底任第24旅旅長,負責接收清原等8個縣的敵偽武裝,組建第24旅,加強了這些地區的武裝力量。1946年2月第24旅改編後,任遼西省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1947年7月任東北民主聯軍騎兵縱隊第3師師長,騎兵縱隊改編後,任騎兵師副師長。參加了“四戰四平”以及1947年秋季攻勢和冬季攻勢等多次戰役和戰鬥,隨軍南下一直打到廣東省韶關。為人民解放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一直從事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的領導、教學與研究工作。歷任裝甲兵第1編練基地副司令員,東北軍區裝甲兵司令部參謀長,華東軍區裝甲兵技術部部長。1955年9月入南京軍事學院裝甲系高速班學習,1957年4月畢業後,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坦克學校副校長、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技術學校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院(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院長(正軍級)、中共裝甲兵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裝甲兵司令部顧問等職。1981年離職休養。 [2] 
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軍銜,後又晉升為大校軍銜,榮獲“堅持中堅”獎章。2002年6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2] 
2002年7月23日,根據其生前遺囑,中共秦皇島市委、市軍分區,及撫寧青龍縣委、縣政府在天馬山舉行了馬驥骨灰安葬儀式,將其骨灰安葬在河北撫寧天馬山上。 [1] 

馬驥其他説明

馬驥的最高軍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院院長(正軍級),根據軍(副軍)級、軍種各部部長的資歷,可授予少將軍銜。但因其在198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次授銜的前7年業已離休,已超過了授銜時效,故無授銜。因此謂無銜將軍 [2] 

馬驥主要貢獻

“在抗日戰爭年代,我和我所在的部隊(十二團和七區隊)轉戰在長城內外的臨榆、撫寧、青龍、綏中、建昌、凌源等縣一帶。在以上各縣,我有不少一起並肩戰鬥的軍、政同志犧牲在那裏,有不少無辜的羣眾被敵殺害在那裏。他們沒見到抗戰勝利的形勢,更沒看到新中國。我這活着的人,想起他們就心裏難過。因此我要把我死後的骨灰分別撒在以下三處:撫寧縣的柳江煤礦西山(臨撫昌二總區長何景文同志和七區隊一連長李德修等同志犧牲在這裏);青龍縣的花廠峪(這裏有數十名無辜羣眾慘遭殺害);邱杖子鄉亂堂子溝北山上(凌、青、綏總區長海瑞祥等同志犧牲在這裏)……” 這是一封沒有寄出的信,寫於1987年5月16日,藏於撫寧區檔案館,作者是曾讓日軍聞風喪膽的八路軍冀東第七區隊區隊長、十二團副團長馬驥。 [5] 
馬驥的親筆信。 馬驥的親筆信。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