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敦靜

鎖定
馬敦靜(1910—?,一説為1908年出生 [17]  )字平山,甘肅河州(今臨夏市)人,回族,是“西北四馬”之一的馬鴻逵次子,青海軍官教導團、南京中央軍校高教班第四期、 [17]  陸軍大學將官甲級班第一期畢業,曾主政寧夏 [2]  ,任寧夏兵團司令官兼寧夏省政府主席等職,固守寧夏失敗後逃至重慶。曾當選為“國民大會”代表,後僑居美國洛杉磯。 [10] 
中文名
馬敦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回族
籍    貫
甘肅臨夏
出生日期
1910年
職    業
軍人
信    仰
伊斯蘭教
平山
父    親
馬鴻逵

馬敦靜人物生平

敦靜是馬鴻逵大老婆所生兒子。 [9]  早先歷任第三十五師少校副官,新編第七師警衞連長,第一六八師教導營長、副團長等職。 [17] 
1928年任暫編第十七師第六團上校團長。其後參加堵截長征中的工農紅軍和“圍剿”工農紅軍西路軍等戰爭。
1937年3月,升任第一六八師第三旅少將旅長。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所部駐防西北。
1941年,任寧夏保安處中將處長,第十一軍代理軍長,新編第十八軍軍長。 [17] 
1944年10月,調任第十一軍中將軍長。
1945年12月,兼任寧夏三青團幹事長。
1946年起,任整編第十八師師長,三青團第二屆中央幹事會幹事。 [17]  5月,率部積極參加反共戰爭,進攻陝甘寧解放區 [10] 
1947年當選黨團合併後的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任寧夏省黨部副主任委員,寧夏兵團司令,寧夏省政府委員等。 [17] 
1948年12月,代理寧夏省政府主席。
1949年,馬敦靜代理寧夏省政府主席,其父馬鴻逵擔任甘肅省政府主席,此前寧夏省政府主席一直由馬鴻逵擔任。 [3]  5月,寧夏兵團成立,馬敦靜任司令官,共3.7萬餘人。8月,賀蘭軍成立,寧夏兵團總兵力達到近5.7萬人。 [3] 
1949年8月下旬,蔣介石以高官厚祿拉攏馬鴻逵支撐西北殘局,馬敦靜遵照馬鴻逵之意,立即調整兵力,設置三道防線,企圖在金積縣、靈武縣吳忠堡、靈武縣地區與解放軍決戰。9月1日,馬鴻逵乘飛機離開銀川時,叮囑馬敦靜率部抵抗一陣子。9月5日,馬敦靜在吳忠堡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重點加強第三道防線。具體部署包括破壞青銅峽公路,加強牛首山防禦,必要時放水、放火。 [3] 
1949年9月,為阻止人民解放軍北進解放寧夏,執迷不悟的馬敦靜竟然下令掘渠放水,企圖用洪水遲緩解放軍前進的步伐,致使金積、靈武大片地區成為澤國,萬畝良田被淹。然而即便如此,也無法阻擋寧夏解放的步伐。 [1]  19日,馬敦靜得知綏遠起義消息後,秘密乘徐永昌的飛機逃往重慶。 [5]  馬鴻逵和馬敦靜相繼逃離銀川,馬鴻賓率領海固兵團起義,使寧夏國民黨軍殘餘的防守信心更加動搖,高級將領開始醖釀求和。 [3]  馬鴻賓父子的起義和馬鴻逵、馬敦靜的相繼出逃等,意味着“馬家軍的覆沒”,“寧馬”退出了歷史舞台。 [4]  隨後,在馬鴻賓盧忠良馬光天等人的主導下寧夏軍政當局與人民解放軍簽訂《和平解決寧夏問題之協議》,寧夏和平解放。 [7] 
1949年10月14日,飛逃台灣。 [10] 
1950年,寧夏籍的台灣監察院委員蘇景泉等人在寧夏省高等法院院長蘇連元的幕後指使下,向監察院對馬鴻逵、馬步芳提出彈劾案。1951年,馬敦靜全家隨馬鴻逵一起離開了台灣。
1960年底,馬家經濟只出不進,馬敦靜與馬敦厚的長子馬家驊為一筆財產歸屬而爭吵,馬鴻逵訓斥了馬敦靜。馬敦靜為此而上訴於美國法院。馬鴻逵作為被告到法庭,父子二人當面爭吵不休。此醜聞通過新聞媒介的傳播,曾轟動海內外。 [15] 

馬敦靜軼事典故

馬敦靜最受器重

馬鴻逵的三個兒子,長子馬敦厚、次子馬敦靜、三子馬敦仁。他最器重馬敦靜,最討厭馬敦仁,原因是這個三公子整天吃喝嫖賭,不務正業,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三討吃”。 [16] 
圖為馬鴻逵等“視察”寧夏,右起第三人為馬敦靜。 圖為馬鴻逵等“視察”寧夏,右起第三人為馬敦靜。 [20]

馬敦靜權力鬥爭

在“寧馬”家族中,發生過馬鴻逵的長子馬敦厚和次子馬敦靜(均繫馬鴻逵的大老婆所生)為爭奪繼承權的鬥爭。後來因馬敦靜得到馬鴻逵和他的小老婆劉慕俠的寵信,終於排擠了他的胞兄馬敦厚,而成為馬鴻逵的接班人。 [9] 

馬敦靜與三姨太的婚姻

1935年,馬鴻逵的五姨太鄒德一(上海光華大學畢業)瞭解到寧夏女師學校班子軟弱無力,師資缺乏,便聘請光華大學英語系畢業生瞿亞明等來寧充實師資力量。瞿任女師教導主任兼教英語。隨着幾位老師的到來,女師逐漸增加了活力,引起了馬敦靜等人的“重視”。馬敦靜經常來校以參觀為名,暗中觀察瞿亞明,一心想娶瞿為三姨太。當時,瞿的年齡大約二十五歲,濃眉大眼,相貌漂亮,且文雅大方,具有知識分子的風度。而馬敦靜任馬部第六團團長,在追求瞿亞明的時候徹底丟掉了官架子,極力向瞿亞明獻媚討好,經常請瞿赴宴席,並送給一些珍貴物品,陪瞿遊山玩景。天長日久,得到瞿的好感,最後終於同意與馬敦靜結婚。
結婚之後,瞿住在省城中山北街“二號公館內”。這個公館為一長方形大院,上房住馬敦靜大老婆(甘肅河州東鄉族人,貴族小姐出身),北房住二老婆紫連生(原是中學生,寧夏人),南廂房安排瞿亞明居住。這三位太太住在一個院內,為了爭奪馬對自己的寵愛,經常勾心鬥角,吵鬧不休。後來,二老婆紫連生,得食道癌去世。
馬、瞿在新婚階段感情尚好,馬經常在瞿處住宿。時間一長,瞿發現馬與她在愛好、語言、事業心等方面差距較大。自從結婚後,馬不但不讓她在女師任教,同時還限制她外出結交好友。瞿感覺結婚後失去自由,失去理想,過着難以忍受的生活,沒有任何幸福可言,經常鬱鬱寡歡,牢騷不斷,致使馬幾個月也不進瞿的房間。瞿在孤守空房的情況下,經常找馬汝鄴(馬鴻逵的庶母)老太太談心、訴苦。最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選擇了出逃的舉動。
馬鴻逵規定,給每個少奶奶配一輛轎車以便外出使用,身邊還配有一至二名丫環。給瞿亞明駕車的車伕(今記不清姓名)和使喚丫環(名叫愛麗)因平素都很同情瞿的處境和遭遇,無形中這二人便成為瞿的知己。1940年秋,瞿出走時,就是這二人冒着生命危險和她一起逃走的。
瞿亞明的出逃計劃是:坐轎車先到平涼,再赴蘭州,由蘭改乘飛機到北平,後轉飛上海。他們三人剛逃到平涼就被寧夏駐平辦事處處長馬孝成留住了(馬氏父子一發現她帶人出逃便通知沿途關卡扣留)。
馬孝成扣留瞿亞明,瞿理直氣壯地問:“你有什麼資格扣留我?”馬孝成只好説:“我哪敢扣留太太,只是奉總司令和二少爺的命令行事。”瞿因此時把生死置之度外,對馬孝成説:“你轉告他們,要殺就殺,要斬就斬,我死也不回去!”正在僵持不下時,馬家派人隨後趕來。後來,瞿亞明返回省城,仍住在二號公館。
自這次出逃後,馬敦靜對她的態度也有好轉。馬家全家逃離寧夏時,瞿表示不跟他們走,願留在銀川。馬敦靜給她留了一些財物就走了。 [13] 

馬敦靜謀求軍長職銜

1942年,蔣介石陳誠朱紹良等來寧夏,召集八戰區高級軍官在寧夏省城(今銀川市)開會。傅作義及綏西各軍、師長均參加,馬鴻逵部團長以上的軍官也列席。蔣名為佈置抗日軍事,實際是為了佈置反共。馬力主反共重於抗戰,併力表自己12年來封鎖邊區的功績。馬的四夫人劉慕俠,在宋美齡面前,更恭謹備至,曲意奉承,並向蔣介石夫婦敬獻龍鳳黃綢睡衣,為兒子馬敦靜謀求軍長職銜。
蔣回重慶後,馬又派蘇連元以重禮送何應欽宋子文、陳誠等。因而1943年秋,蔣介石政部又給馬增一暫編31師的番號,並任命馬敦靜為11軍軍長。 [14] 

馬敦靜台北住所

早在1947年,馬鴻逵就在台北古亭區和平西路二段購置了一大片房產。收拾妥當後,馬鴻逵、馬敦靜父子兩家住23號,長子馬敦厚一家住54號,繼母馬書城老太太住6號,高級軍政部屬分住在9號,隨從人員們擠住4號。 [8] 

馬敦靜拒絕和談

為使寧夏地區免遭戰爭破壞,共產黨和解放軍通過各種渠道做工作,爭取馬鴻逵、馬鴻賓率部起義。1949年5月20日,第十九兵團聯絡部部長甄華結識馬鴻逵部原少將電訊處處長孟寶山,開始對寧夏進行統戰工作。8月中旬,孟寶山到達銀川,立即會見寧夏兵團司令官馬敦靜,講明此次來銀川的和平使命。馬敦靜對和談一事不予理睬,還派特務監視孟寶山的活動。8月19日,馬鴻逵從廣州飛抵銀川,孟寶山幾次求見均遭拒絕。9月1日,馬鴻逵乘飛機離開銀川時,孟寶山進行最後相勸,他仍然置之不理。馬敦靜限令孟寶山離開銀川,完全拒絕和平解放寧夏。 [5] 
後來,在解放軍大軍壓境的形勢下,馬敦靜適才向解放軍代表要求,請彭副總司令暫緩進攻,以便討論和平談判的各項事宜。彭副總司令接到這一請求後,當即覆電馬敦靜:自九月十八日起,停止進攻兩日。但馬敦靜只是玩弄一個緩兵之計,並無和談誠意。 [6]  此外,共產黨還組成以郭南浦為首,馬守禮、馬季康、吳鴻業等人蔘加的和談代表團,前往寧夏進行動員説服工作。9月14日晚,郭南浦一行到達銀川。但是馬敦靜不僅拒絕接見和談代表,還派人監視和談代表,封鎖和談消息,關閉和談大門。於是,郭南浦向馬鴻賓轉達解放軍和平誠意,對馬鴻賓曉以大義,希望他棄暗投明,走和平解放道路。馬鴻賓表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主張。 [3] 

馬敦靜對簿公堂

馬鴻逵後半生漂泊異國他鄉,雖然錢財不缺,生活富裕,但由於妻妾爭吵、子孫不孝,家庭很不幸福。到了1960年,其子馬敦靜和其孫馬家驊又因財產問題對簿公堂,後竟將馬鴻逵也告到了美國法院。馬鴻逵一輩子從未受過這樣的窩囊氣,悲憤交集,倒卧病榻,從此一病不起。 [8] 
“寧夏王”馬鴻逵 “寧夏王”馬鴻逵 [19]

馬敦靜人際關係

曾祖:馬千齡
爺爺:馬福祥
叔祖父:馬福祿馬福壽
父親:馬鴻逵
哥哥:馬敦厚
弟弟:馬敦仁
大老婆:姓名不詳,貴族小姐出身。
二姨太:紫連生
三姨太:瞿亞明 [13] 
馬敦靜所在家族世系表 馬敦靜所在家族世系表 [18]

馬敦靜相關史料

1949年6月20日,《軍委關於對胡、馬作戰部署的指示》:“當你們舉行對鬍匪三個軍作戰時,馬繼援全部及馬敦靜一部因受我許兵團威脅是不能增援的,但你們應以一部由咸陽向馬敦靜佯動,使馬敦靜完全不能增援。”(節選) [12] 
1949年9月19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彭德懷、張宗遜電》:“我們可以將馬鴻賓部與馬鴻逵部分別看待,但問題的解決必須在前線而不能在北平。全國各地都是如此,寧夏不能獨異。無論馬鴻賓或馬敦靜如欲解決問題,應速派代表至蘭州第一野戰軍司令部找彭德懷司令員接洽,或到固原十九兵團司令部找楊得志司令員接洽。如馬鴻賓能親去蘭州或固原一趟,則更好。”(節選) [11] 
參考資料
  • 1.    秦弋然.萬里奔騰攜百川 刀光劍影化狂瀾——歷史上黃河流域發生的重大戰爭[J].炎黃春秋,2022,No.360(03):65-69.
  • 2.    鄭彥卿,鄭晨陽.匪患與覆滅:民國時期寧夏的匪患與新中國的剿匪[J].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22,43(02):64-77.
  • 3.    劉志青.解放寧夏[J].同舟共進,2021,No.401(11):54-56.
  • 4.    田潤民.馬家軍的興起與滅亡[J].炎黃春秋,2021,No.352(07):76-80.
  • 5.    劉志青.寧夏馬家軍海固兵團的起義[J].炎黃春秋,2021,No.357(12):26-29.
  • 6.    張宏志.寧夏和平解放始末——紀念寧夏和平解放三十三週年[J].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03):1-3.
  • 7.    陳永博. 抗美援朝期間寧夏省社會動員研究(1950-1953)[D].寧夏大學,2021:11
  • 8.    何立波.“西北三馬”迥然不同的後半生[J].文史春秋,2006(03):50-58.
  • 9.    周立人.“三馬”軍閥集團的形成及其統治特點[J].温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02):64.
  • 10.    王新生,孫啓泰主編.中國軍閥史詞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2:49
  • 11.    根據《毛澤東年譜》修訂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下冊575—576頁刊印。載寧夏回族自治區檔案局編. 中共寧夏檔案文獻選編 1927-1949. 銀川:陽光出版社, 2018.10.
  • 12.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第18冊 1949年1月至9月: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335
  • 13.    政協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寧夏文史資料 第22輯 紀念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創建四十週年: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9:247-250
  • 14.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寧夏三馬.北京:中國文藝出版社,1988:287—289
  • 15.    政協銀川市委員會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銀川文史資料 第11輯.銀川:政協銀川市委員會文史和學習委員會,2002:163-166
  • 1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銀川委員會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銀川文史資料 第13輯.銀川:政協銀川市委員會文史和學習委員會,2004:216
  • 17.    陳予歡編著.黃埔軍校將帥錄:廣州:廣州出版社,1998:24-25
  • 18.    文斐編. 我所知道的馬鴻逵家族.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4:3
  • 19.    駱秉全主編. 中華歷史人物傳記大系 民國人物大傳 寧夏王·馬鴻逵. 喀什:喀什維吾爾文出版社, 2002:插圖
  • 20.    石邦藩:《藝文畫報》1947 年第1卷第12期,28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