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口陶瓷

鎖定
馬口陶瓷製品為湖北民間陶器,與麻城蔡家山和圻春管家窯的陶器並稱為湖北三大陶器。
從公元1481年起,漢川馬口就開始生產陶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曆史,當時生產規模大,質量好,銷路廣,方圓幾公里的羣眾都是靠經營此業為生。 [3] 
馬口陶器的生產所以能延續至今重要原因之一是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富含鉀、鈉、鈣及鋁酸鹽的土地資源成就了它適宜燒製不同用途堅固耐用陶器的特色。
馬口陶器從造型、制器、上釉、 紋飾等方面體現其獨具的工藝特色,在海內外久負盛名的“八仙壇”就能體現,壇上活靈活現的八仙是匠人們用刀片一筆一劃快速完成,稱之為“鐵筆雕花”。馬口陶器曾多次在北京等地展出、獲獎,著名的“八仙壇”曾陳列於人民大會堂展廳。
“繫馬陶”是楚文化的一個部分,是民間工藝美術的一塊瑰寶,中央美術學院等高校教授多次來馬口鎮考察陶器,贊之為“中華藝術之魂”、“國之瑰寶”、 ”藝術之根”、”創作取之不竭的源泉” 。 [3] 
2008年,馬口窯古窯址被列入湖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馬口陶器燒陶技藝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1] 
中文名
馬口陶瓷
別    名
馬口陶
正    文
著名的特色工藝品
榮    譽
有着一千多年曆史。
特    點
當地特有的紅黏土
湖北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胡聖幼 [2] 

馬口陶瓷歷史

馬口陶是湖北省著名的特色工藝品,相傳有着一千多年曆史。
據考證,馬口的陶瓷業始於北宋年間。馬口是個漢江邊小鎮,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馬口最早叫“洗馬口”,傳説此地宛如一匹駿馬躺在河邊,而嶺上有一清泉常年不息從馬口中流出,當地人稱之為“洗馬口”。又傳三國時關羽從荊州途經洗馬口,牽馬到河中飲水後,將馬系在一塊大石上,洗馬口從此改成了“繫馬口”。
馬口關聖村還留存着關帝廟。馬口原有一條老街,地面用青石鋪成,從正街一直延伸到橫街和背街,總長約3公里。走在青石板路上,夏天不燙腳,雨天不濕鞋。街上車水馬龍,商賈雲集。馬口有兩個碼頭,一個上碼頭,一個下碼頭,裏三層,外三層,不是車就是船,桅杆林立,基本上全是裝窯貨的貨船,帆影無邊,蔚為壯觀。
從公元1481年起,漢川馬口就開始生產陶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曆史,當時生產規模大,質量好,銷路廣,方圓幾公里的羣眾都是靠經營此業為生,鎮周邊許多自然村如窯新八屋窯、九屋窯、小屋窯、王家窯、喻家窯、楊家窯、梁家窯等都是以窯得名。 [3]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馬口陶器經歷了逐漸消亡的歷史命運和鳳凰涅槃的重生之路。因技術工藝複雜,手工製作成本高等因素,2000年,隨着馬口鎮最後一口窯的關閉,馬口窯火就此熄滅。2008年,馬口窯古窯址被列入湖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馬口陶器燒陶技藝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隨着漢川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保護措施的落實,馬口窯又煥發了生機。2019年6月,漢川黃龍湖馬口陶文化傳承基地建成,馬口窯和喻集龍窯被重建。傳承基地裏,過一段時間就會燒窯,馬口窯的傳統風格又在新時代再次啓航。馬口陶器燒製技藝,這一歷經時光之火煉就的楚陶文化,因為創意和夢想,不斷窯變出新的色彩。 [2] 

馬口陶瓷特點

馬口陶瓷 馬口陶瓷
馬口陶採用當地特有的紅黏土,土質細膩密實,紅黏土的土層很薄,地底下一米處便可挖取,資源十分豐富。有了這種紅黏土,馬口窯有了物質基礎。馬口窯燒出的陶器敲擊鏗鏘有聲,耐腐蝕,防滲漏,儲存醃菜不腐爛不變味。馬口陶器一般是壇、壺、缽、罐、缸、盆、烘爐等民間器皿,屬民間陶瓷。馬口老陶藝人擅長信手揮刀,在壇面上飛快刮刻出花卉人物,刀法老練、簡潔大氣、虛實相生,意到刀不到。
馬口陶器的生產所以能延續至今重要原因之一是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富含鉀、鈉、鈣及鋁酸鹽的土地資源成就了它適宜燒製不同用途堅固耐用陶器的特色。
馬口陶器從造型、制器、上釉、 紋飾等方面體現其獨具的工藝特色,在海內外久負盛名的“八仙壇”就能體現,壇上活靈活現的八仙是匠人們用刀片一筆一劃快速完成,稱之為“鐵筆雕花”。馬口陶器曾多次在北京等地展出、獲獎,著名的“八仙壇”曾陳列於人民大會堂展廳。
“繫馬陶”是楚文化的一個部分,是民間工藝美術的一塊瑰寶,中央美術學院等高校教授多次來馬口鎮考察陶器,贊之為“中華藝術之魂”、“國之瑰寶”、 ”藝術之根”、”創作取之不竭的源泉” 。 [3] 

馬口陶瓷產地

從公元1481年起,漢川馬口就開始生產陶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曆史,當時生產規模大,質量好,銷路廣,方圓幾公里的羣眾都是靠經營此業為生,鎮周邊許多自然村如窯新八屋窯、九屋窯、小屋窯、王家窯、喻家窯、楊家窯、梁家窯等都是以窯得名。 [3] 
馬口窯的古遺址位於湖北省孝感市屬漢川市馬口鎮,與武漢市蔡甸區接壤,北依漢水,南臨白石湖。風清水秀、人傑地靈,是一個自古繁華的水鄉古鎮。古時候稱之為“金馬”,現在隨着紡織業的發展如今更是有“湖北紡織第一鎮”的美譽。

馬口陶瓷入選非遺

馬口陶器是中國民陶,有着500多年的歷史。2008年,馬口窯古窯址被列入湖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馬口陶器燒陶技藝被列入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 

馬口陶瓷文化傳承

“歷經500多年的傳承,馬口陶根植於民間沃土,承載着荊楚文明,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它發揚光大。本次應邀參加聯展,旨在展現馬口窯陶藝、傳播馬口陶文化,讓更多的人瞭解馬口窯的歷史,推動馬口陶文化融入現代社會,探索傳統藝術和現代工藝的融合發展新路徑,使馬口陶器燒製技藝這一凝聚了漢川勞動人民幾百年智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可持續傳承和發展。”黃龍湖馬口陶文化傳承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
年逾八旬的馬口陶器燒製技藝湖北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陶瓷工藝大師胡聖幼得知馬口窯陶應邀參加四省非遺聯展,喜悦之情溢於言表:“我很小就在窯上玩,16歲上窯製陶,特長是畫畫。有一次,漢川陶瓷廠需要在一個陶罐上畫100多個人像,許多老師傅畫了好多天都無法完成,我斗膽勇敢上場,半天就畫好了,從此和馬口陶結下不解之緣,割捨不開了。馬口窯誕生於1560年至1570年間,已有近500年的傳承,燒出的陶瓷製品不計其數,堪與景德鎮陶瓷媲美。明末清初,馬口有龍窯108座,被譽為中國民陶之首。近代,馬口八仙壇曾被選為高校陶藝專業教材,繪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故事情節的泡菜罈子,曾經在國際博覽會上拿過金獎。這次馬口陶器能代表湖北非遺參加四省聯展,我深感欣慰。” [2] 

馬口陶瓷文化推廣

“繫馬陶”是楚文化的一個部分,是民間工藝美術的一塊瑰寶,中央美術學院等高校教授多次來馬口鎮考察陶器,贊之為“中華藝術之魂”、“國之瑰寶”、 ”藝術之根”、”創作取之不竭的源泉” 。馬口陶器曾多次在北京等地展出、獲獎,著名的“八仙壇”曾陳列於人民大會堂展廳。 [3] 
2023年9月11日,第六屆湘鄂贛皖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在南昌市閉幕。馬口陶器燒製技藝作為漢川市唯一受邀項目和孝感雕花剪紙通山木雕等湖北省其他十個展示類項目一起參加了聯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