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傑

(原北京航空兵運輸團一大隊飛行員)

鎖定
馬傑,女,1952年4月出生,原北京航空兵運輸團一大隊飛行員。
中文名
馬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2年4月
職    業
飛行員
性    別
供職機構
北京航空兵運輸團

目錄

馬傑簡介

1980年3月14日下午,北京通縣空軍運輸團飛機場西南方向,馬傑駕駛的飛機飛過田野,掠過村莊,正在勝利返航,準備着陸。突然,飛機機翼被視線死角處一座剛豎立的30多米高的高壓電線鐵架擦了一下,失去了平衡;劇烈震動的飛機向一座民房斜衝而去,一剎那,飛機又凌空而起,翻了一個跟頭,墜毀在農田裏,爆炸起火。民房保住了,人民的生命財產保住了,而馬傑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北京航空兵根據馬傑的生前表現,追認她為革命烈士 [1] 

馬傑人物特寫

1968年3月,海軍某部來大豐縣徵招3名女兵,馬傑幸運地被選中。馬傑到部隊後,開始分配在海軍醫院榆林基地四二五醫院工作。調劑室值班人員少,她主動提出參加值班;製劑室配製工作忙,她又去協助工作。在軍訓中,她不怕苦,不怕累,爬山涉水,從不落後。在海軍服役兩年零五個月中,她曾任藥房保管員、護理員、後勤宣傳員等職。工作多次調動,她從不挑肥揀瘦,服從組織、服從領導,任勞任怨。她在當藥庫保管員時,開始業務生疏,困難重重,藥品種類繁多,難認、難記。但她迎着困難上,起早帶晚刻苦學習,虛心請教。在較短的時間內,她不僅熟悉了所有藥物名稱,而且能將藥品、藥器分門別類,整理得有條有理,取用方便。她一心急病人所急。為搶救病人,如果急需的醫藥、器材本部隊沒有,馬傑便會立即設法向外單位借用,不管白天黑夜,風雨無阻。為此,她曾多次受到部隊首長的表揚和同志們的稱讚。有次,馬傑上山採藥,右腿被狗咬了一口,流血很多,當她回部隊後聽説戰友急需輸血時,便主動去輸血兩次。
1970年,空軍在海、陸軍挑選第四代女飛行員49名,馬傑被光榮地錄取了。她先後在空軍○一七部隊預科大隊、空軍二航校進行初級訓練。飛行員的生活是緊張的、艱苦的,每天拂曉前後,她們就到野外去鍛鍊。白天集中學習理論,傍晚還得練雙槓、旋梯,在跳台前練習動作。馬傑的身體素質雖然很好,但從沒有經歷過這樣大強度的訓練,累得腰痠、背痛、腿腫,但她從不叫苦,反顯得很快樂。1972年7月,組織上決定調馬傑到哈爾濱空軍一航校預科大隊進行高級訓練。1973年底,馬傑參加了中央新聞記錄片《颯爽英姿上藍天》的拍攝工作,馬傑矯健的姿態,猶如銀燕在高空翱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4年底,馬傑被分配在北京空軍一大隊工作。
1976年4月部隊整編後,她任北京航空兵運輸團一大隊飛行員。同年7月,馬傑駕機參加了唐山的抗震救災運輸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務。1976年夏,保定地區兩派鬥爭十分激烈,情況複雜。為了促進該地區的安定團結,中央直接向北京航空兵運輸團下達了撒傳單的任務,宣傳“要安定團結,不要搞派性”等黨的方針政策。飛行任務艱鉅,要鑽山溝。由於山間風流大、不穩定,隨時都有撞山的危險。因而部隊挑選了8位技術較好的同志,出動4架飛機,馬傑和另外一名女飛行員也被選上了。她和戰友共同努力,勝利完成了任務,受到北京軍區領導的接見和表揚。
1977年秋,馬傑代表大隊參加團裏的崗位練兵。1978年五一節,她與本部隊志同道合的飛行員華菊明結婚了。次年,馬傑生了一女孩。為了飛行事業,馬傑不得不將生下來才30天的孩子斷了奶,並送給家住常州農村的婆母帶。
1980年3月13日,馬傑的左腿不慎扭傷了,而且腫得厲害。第二天下午有飛行任務,她愛人勸她向領導請假,改日再飛。但她仍堅持飛行。14日下午,馬傑像往常一樣,懷着滿腔革命激情,帶着完成任務的信心,駕着銀鷹向碧空呼嘯而上。馬傑的愛人華菊明和她同在一個團。馬傑駕駛的這駕飛機正好是華菊明上午駕駛的,然而,在這次飛行中卻發生了意外的事故。
參考資料
  • 1.    江蘇省互聯網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