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食蟻獸科

鎖定
食蟻獸科(學名:Myrmecophagidae):哺乳綱、披毛目的一科。僅2屬3種,包括大食蟻獸、小食蟻獸和墨西哥食蟻獸。通稱食蟻獸。大食蟻獸體長1-1.3米,其舌能伸出口外50多釐米,小食蟻獸體長50-60釐米,尾可捲纏,喉部和肩部黑斑在頸部成項圈狀。它們吻部尖長,嘴管形;舌可伸縮,並富有粘液,適於舐食昆蟲;耳小而圓;前肢力強,第 3 指具特別發達並呈鐮刀狀的鈎爪,後肢4-5趾亦具爪。頭骨細長而脆弱,無齒。
主要棲於潮濕的森林和沼澤地帶,白天或晚上活動,日間多隱蔽在密林或躲在樹洞裏,夜間出來覓食。善游泳。常用前肢爪搗毀蟻巢。吃螞蟻、白蟻及其他昆蟲。分佈於中、南美洲,產於墨西哥、巴拉圭和秘魯。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食蟻獸科
拉丁學名
Myrmecophagidae
別    名
螞蟻熊 [2] 
外文名
Anteaters、Ant Bear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披毛目
食蟻獸科
大食蟻獸屬、小食蟻獸屬
3種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蠕舌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命名者及年代
Gray, 1825
保護級別
無危(LC)2種;易危(VU)1種 IUCN標準 [3] 

食蟻獸科形態特徵

食蟻獸科的三個物種體長1.2-1.6米(包括尾長),體重350-500克。頭骨長而大,呈圓筒狀,顴骨完全,吻部尖長,嘴管形。長而尖的鼻吻部有複雜的鼻甲。齒骨細長,無齒。蠕蟲狀的長舌能靈活伸縮,舌頭上覆蓋着數千個稱為絲狀乳突的細小鈎子,且舌上富有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腮腺分泌物的混合粘液,用於粘取眾多的蟻類。這些發達的腺體位於頸部。用於將昆蟲與大量唾液一起保持。通過鉗口的左右移動輔助吞嚥和舌頭的運動。舌頭連接到胸骨並且移動得非常快,每分鐘輕彈150次。食蟻獸的胃有硬化的褶皺,使用強烈的收縮來消化昆蟲,是由少量攝入的沙子和污垢輔助的消化過程。 [4-5] 
耳朵小而圓。眼睛小。前肢有力,第3趾粗大,長着強而彎曲的鈎爪,其餘各趾縮小,後肢4-5趾亦具爪。地棲的大食蟻獸用指關節及彎曲的趾行走,而二種小食蟻獸,即二趾食蟻獸和環頸食蟻獸完全或部分過着樹棲生活,步行時,前肢靠帶彎爪的內向趾揹着地。它們通常用指關節行走,以保護自己的長爪子。這使食蟻獸走起路來像個跛子。成年雄性比雌性稍大,肌肉更強壯,頭部和頸部更寬。 [5-6] 
食蟻獸的頭骨除了極度伸長外,還非常引人注目,因為它完全沒有牙齒。頸靜脈小或無,顴弓不完整。前頜骨小,但淚腺大而發達。齶非常長;在某些物種中,其後緣因翼狀突融合而延長。口是管狀的,非常小。下頜骨又長又薄,而且很弱。 [5] 
食蟻獸體型大小相差懸殊,小食蟻獸大小似松鼠,不過350克,而大食蟻獸重達25千克,進行舐食的舌頭一般長約60釐米,能以每分鐘160次的頻率伸縮。大食蟻獸全身有長而粗的毛,毛色棕褐色,尾部肥大、多下垂的長毛,以一種奇特的、蹣跚的步態行走;而其他樹棲種類身上和尾部的毛均較短,且尾巴可以捲曲並具有抓撓能力。所有物種都有某種對比的顏色圖案。 [2]  [5] 
食蟻獸科物種圖片

食蟻獸科棲息環境

棲息地乾燥的熱帶森林、熱帶雨林、草原和熱帶稀樹草原。小食蟻獸生活於半樹棲環境,在地面和樹木中找覓食物,通常在溪流和湖泊附近的乾燥森林中活動。 [2]  [4] 

食蟻獸科生活習性

食蟻獸習性各異,單獨或成對生活(通常是母親和後代)。所有的食蟻獸在地面活動時都顯得緩慢而笨拙。大食蟻獸主要白天或晚上活動,善游泳。完全是地棲者,當遇到危險時,以後肢站立,用尾或背作為支柱,形成穩定的三腳架姿態,用掌爪與對手撕打。雖然頭部毫無防禦裝備,但強有力的前肢和非常鋭利的巨爪是富有威力的“武器”。小食蟻獸樹棲,日間多隱蔽在密林或躲在樹洞裏,夜間出來覓食。樹棲的這兩個物種,前掌趾爪用作抓掛,以雙肢交替前進的方式沿着樹幹運動。這些動物不是羣居動物,它們聚在一起主要是為了繁殖。所有的食蟻獸都有很好的嗅覺,視覺和聽覺都不太發達。 [4-6] 
食蟻獸幾乎完全以螞蟻和白蟻為食,它們用有力的前肢撕開螞蟻和白蟻的巢穴,用長舌捕食,囫圇吞下,消化過程的一部分包括被胃中異常肌肉發達的的幽門區磨研。食蟻獸食量很大,在抑制蟻害方面有益。食蟻獸性情温和,動作遲鈍,但嗅覺極好,靠鼻子嗅出蟻穴,再用利爪把蟻穴弄開,它們總是十分小心,使蟻穴不至於被完全破壞。一頭食蟻獸在一個蟻穴中只吃140天左右的白蟻,吃完後就離開再另換一個蟻穴。靠這種吃法,它可以保證自己領地內蟻穴中的螞蟻存活下去,以便它長期有螞蟻可食。它們也捕捉一些甲蟲幼蟲和蜜蜂,在圈養中,大食蟻獸還吃一些水果。 [2]  [4-5] 

食蟻獸科分佈範圍

分佈於美洲,包括墨西哥、特立尼達、巴西、巴拉圭和秘魯。 [3] 
食蟻獸科分佈圖 食蟻獸科分佈圖

食蟻獸科下屬種類

食蟻獸科(2屬 3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與年代
大食蟻獸屬
Myrmecophaga
Linnaeus, 1758
1
Myrmecophaga tridactyla
Linnaeus, 1758
小食蟻獸屬
Tamandua
Gray, 1825
2
Tamandua mexicana
Saussure, 1860
3
Tamandua tetradactyla
Linnaeus, 1758
[7] 
注意:侏食蟻獸Cyclopes didactylus)為蠕舌亞目侏食蟻獸科(Cyclopedidae)的單科種,並不屬於食蟻獸科。

食蟻獸科繁殖方式

大食蟻獸妊娠期約為190天,雌性會生下一胎,幼崽重約1.3千克。 雌性分娩時站起來,小食蟻獸立刻爬到它的背上。 年幼崽出生時有滿頭的毛髮和類似成年食蟻獸的斑紋。 全年可繁殖,在一些分佈範圍內有季節性繁殖。 生育間隔可以低至9個月。性成熟期在2.5-4年之間。 乳腺位於胸部“腋窩”的外側。 [8] 
小食蟻獸交配時間通常發生在秋天。 妊娠期從130-150天不等,幼崽在春季出生。 幼小的食蟻獸出生時不像父母。它們的外皮毛從白色到黑色不等。 它在母親的背上要騎一段時間,有時在母親覓食時存放在安全的樹枝上。 [9] 

食蟻獸科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3年 ver 3.1:
大食蟻獸 易危(VU)、墨西哥食蟻獸無危(LC)、小食蟻獸無危(LC)。 [3] 
附錄Ⅱ:大食蟻獸;
附錄Ⅲ:墨西哥食蟻獸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