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侏食蟻獸

鎖定
侏食蟻獸(學名:Cyclopes didactylus):是哺乳綱、披毛目、侏食蟻獸科的單科物種。頭體長15-35釐米,尾長16-30釐米;體重小於400克。體毛軟密,呈金褐色,口鼻部較短,尾能捲曲,前爪上有兩個大爪。身體和四肢的顏色範圍從灰色到黃色,背側、胸骨或腹側條紋較暗,某些物種的肢體顏色較淺。這些動物有一條大而無毛的尾巴,並且很有彈性,尾巴可以承擔其整個身體的重量,侏食蟻獸可以完全支撐在其上,用於活動、捕獲食物和附着在樹枝上。前腿有兩個長爪(第二和第三個腳趾),而後腿有四個爪。
該物種生長在海拔0-1,500米之間,生活在各種各樣的生境中。是夜行性的樹棲動物。主要以樹棲螞蟻及其幼蟲為食,偶爾也會消耗其他昆蟲。分佈從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島除外),穿過中美洲,安第斯山脈以西到厄瓜多爾南部和安第斯山脈以東,到巴西和玻利維亞,也分佈於加勒比海特立尼達島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侏食蟻獸
拉丁學名
Cyclopes didactyl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披毛目
侏食蟻獸科
侏食蟻獸屬
侏食蟻獸
亞    目
蠕舌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種
2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3] 
同義學名1
Cyclopes didactylus didactylus Linnaeus, 1758
同義學名2
Cyclopes didactylus melini Lönnberg, 1928
同義學名3
Myrmecophaga didactyla Linnaeus, 1758
同義學名4
Myrmecophaga monodactyla Kerr, 1792
同義學名5
Myrmecophaga unicolor Desmarest, 1822
英文名稱
Silky Anteater, Pygmy Anteater

侏食蟻獸形態特徵

侏食蟻獸
侏食蟻獸(10張)
侏食蟻獸與食蟻獸科家族的成員不同,有64條染色體。與大型食蟻獸相比,它們體型更小,頭體長15-23、35(東北亞羣)釐米,尾長16-30釐米;體重小於400克。體毛軟密,呈金褐色,口鼻部較短,尾能捲曲,前爪上有兩個大爪。身體和四肢的顏色範圍從灰色到黃色,背側、胸骨或腹側條紋較暗,某些物種的肢體顏色較淺。生活在南美的侏食蟻獸背腹呈銀灰色,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中的背部巧克力條紋最暗,頭部毛髮又長又濃密,帶有銀色光澤。它們的體毛不長,但是很濃密,顏色淺,在美國南部發現的個體略帶淡黃色,帶灰色的部分和深色的條紋,儘管由於其特徵而易於識別,但很少見在自然界中是一種隱性物種,這意味着它的皮毛顏色與樹梢上的葉子和樹幹的顏色混合在一起,構成了迷彩。這些動物的下體(腹側)有一條大而無毛的尾巴,並且很有彈性,尾巴可以承擔其整個身體的重量,侏食蟻獸可以完全支撐在其上,用於活動、捕獲食物和附着在樹枝上。前腿有兩個長爪(第二和第三個腳趾),而後腿有四個爪。 [4-6] 
侏食蟻獸白天躺在樹蔭下的藤蔓或樹冠中,進入靜止姿勢的方式如下:後腳支上獲得牢固的握持,身體向前並向下彎曲,直到鼻子和所有的四隻腳併攏。然後長而有力的尾巴彎曲成弓形,敏感的裸露的粉紅色小鼻子被安全地埋入尾巴和腳之間形成一個小杯子,前腳被壓在一起,使這些四肢的彎曲雙爪緊貼在足突上方,從而有效地遮蓋了身體的所有脆弱部分。 [4] 

侏食蟻獸棲息環境

分佈海拔高度0-1500米。 [3]  生活在各種各樣的生境中,這些生境覆蓋着茂密而豐富的樹木,包括高和中型的常綠雨林、半落葉森林、高山闊葉森林、紅樹林、次生森林,甚至在可可樹叢和車前草等農業生態系統中也有發現。 [4] 
這種夜間活動的森林樹棲食蟻獸的分佈範圍不一,西部種羣的生活區域從中美洲到南美洲,東部種羣在巴西的大西洋雨林中。 [4] 
棲息在吉貝樹上,吉貝樹上有大的豆莢,其中含有許多絲質的銀色纖維。這對這種小型食蟻獸而言是極好的偽裝,因為莢果的光澤和侏食蟻獸的絲般毛皮幾乎是相同的。侏食蟻獸需要這種保護,因為它們的天敵都是食肉動物,包括美洲角雕,南美鵟和眼鏡鴞......,所有這些動物的視野都很好。 [5] 

侏食蟻獸生活習性

成年侏食蟻獸單獨生活,雄性為地域性的動物,雄性的領地可以包括3-4個雌性的領地,雄性的生活區為5公頃,雌性的生活區為2.8公頃。雌性的居所範圍彼此不重疊,但會與雄性的重疊。 [4] 
侏食蟻獸的生活習性與大型食蟻獸不同,它們是夜行性的樹棲動物,白天,它們盤繞在地面上的葡萄藤或樹枝上,高度為2-10米,幾乎永遠不會下降到地面。該物種移動緩慢,有記錄在8天的時間裏,侏食蟻獸平均移動了43米(每天移動範圍為15-57米)。在巴羅科羅拉多島(Barro Colorado Island)上,人工飼養的的侏食蟻獸在夜間每天移動30米。它們通常不是進攻性動物。 在防禦中,侏食蟻獸站立在後腿上,用後腳和尾巴抓住樹枝。 然後,將其前額貼近面部,並用大爪子快速打擊。 [4-5] 
主要以樹棲螞蟻及其幼蟲為食,偶爾也會消耗其他昆蟲,例如小甲蟲。平均每天要吃掉100-8000只螞蟻。在樹梢間覓食,並以其長而粘的舌頭入侵螞蟻巢。 [5] 
大型食蟻獸一般採用獨特的挖掘方式,侏食蟻獸似乎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類似的運動,因為它會利用其前肢,特別是大爪刺穿樹枝。食蟻獸都具有獨特的前肢姿勢,包括手腕的垂直位置和彎曲指骨傳遞地面反作用力,接近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指關節行走”。 [4] 

侏食蟻獸分佈範圍

原產地:伯利茲、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巴西(伯南布哥州、帕拉伊巴州、帕拉州、馬託格羅索州、馬拉尼昂州、亞馬遜州、阿馬帕州、阿拉戈斯州、託坎丁斯、羅賴馬,朗多尼亞州,北里奧格蘭德州)、哥倫比亞、 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 法屬圭亞那、危地馬拉、圭亞那、洪都拉斯、 墨西哥(坎佩切、恰帕斯州、瓦哈卡州、塔巴斯科州、韋拉克魯斯州)、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蘇里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3] 
侏食蟻獸分佈圖 侏食蟻獸分佈圖

侏食蟻獸繁殖方式

侏食蟻獸每年通常在9-10月間繁殖。 [3]  的妊娠期在120-150天之間。母獸每胎產下一個單仔,將其放在樹幹的洞裏,這是由幹樹葉鋪就的巢。幼仔由父母雙方共同撫養,父母雙方都通過反哺半消化的昆蟲來餵養幼仔,以供其食用。而雄性有時會揹着幼仔。 [5] 
該物種一年內可能兩次懷孕。當幼仔的體重大約佔母親的三分之一時,就會消耗一些固體食物,而當體重長到大約佔母親的一半到三分之二時,就會開始斷奶。新生兒有皮毛。 母親每晚出去覓食時,會將其後代留在巢中約8小時。 [4] 

侏食蟻獸亞種分化

侏食蟻獸(2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侏食蟻獸指名亞種
Cyclopes didactylus didactylus
Linnaeus, 1758
2
侏食蟻獸梅林亞種
Cyclopes didactylus melini
Lönnberg, 1928
[2] 
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將“梅林亞種”定義為“巴西東北部亞羣”(Northeastern Brazil subpopulation [7] 

侏食蟻獸保護現狀

侏食蟻獸保護級別

指名亞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3年 ver 3.1——無危(LC)。 [3] 
梅林亞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3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7] 

侏食蟻獸種羣現狀

儘管在侏食蟻獸生活的地區許多地方都發生了大規模的森林砍伐,但侏食蟻獸在亞馬遜河流域仍很普遍,這種小型食蟻獸的生存沒有重大威脅。在某些地區,儘管通常在人工飼養中不能長期存活,但仍被當作寵物飼養並保存下來。
在巴西的東北海岸,有一羣侏食蟻獸。由於它們與主要的種羣隔離,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單獨評估。
對野生侏食蟻獸種羣瞭解甚少。 在特立尼達島的紅樹林沼澤中,種羣密度估計為4.62-5.50個/平方公里(Bhagratty等人,2013)。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