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尤特

(2006年第22號強颱風)

鎖定
強颱風尤特(英語:Severe Typhoon Utor,國際編號:0622 [1]  ,國內編號:0623 [2]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5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Seniang)是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2個被命名的風暴。“尤特”一名由美國提供,在馬紹爾語中有“颮線”之意。
“尤特”的前身是12月7日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的熱帶低壓25W。12月8日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為“尤特”,同時中央氣象台起編,編號0623。此後颱風強度穩步增強,並在登陸前增強為一台風,並先後登陸登陸菲律賓薩馬島民都洛島。登陸後強度先稍有減弱後有所增強,隨後進入南海。12日20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颱風,12小時後又將其降格為颱風,此後受到冷空氣的影響,颱風“尤特”開始原地打轉,強度不斷減弱,14日14時,中央氣象台和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15日17時,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尤特”為剛受颱風榴蓮吹襲的菲律賓再次帶來破壞,造成至少30人死亡及1580萬美元(以2006年計算,下同)的經濟損失,在馬來西亞亦有8人因洪水死亡 [3]  。此外颱風導致南海部分漁民受困,所幸無人員死亡。 [4] 
中文名
強颱風尤特
外文名
Severe Typhoon Utor
國際編號
0622 [1] 
國內編號
0623 [2] 
起編日期
2006年12月7日 [2] 
停編日期
2006年12月15日 [2] 
JTWC數據
100kt,944hPa
CMA數據
45m/s,950hPa [2] 
JMA數據
85kt,945hPa [1] 
人員傷亡
38人死亡
經濟損失
1580萬美元

颱風尤特命名由來

2006年台風“尤特”路徑圖 2006年台風“尤特”路徑圖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5]  。其中“尤特”是美國提供的10個名稱之一,在馬紹爾語中有“颮線”之意。 [6]  該名稱是第二次被使用。

颱風尤特發展過程

即將登陸的颱風“尤特” 即將登陸的颱風“尤特”
2006年12月2日,一個對流區在楚克東南方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現。雖然對流在幾小時後減少,但3天后再次活躍起來,12月6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它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12月7日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日本氣象廳報告有一個熱帶低氣壓經已形成,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編號25W。不久,這個熱帶低氣壓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專責範圍內,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為它命名為Seniang。該熱帶低氣壓在12月8日2時增強,日本氣象廳在晚上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命名為尤特。同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編號0623。 [7] 
颱風尤特引起風暴潮 颱風尤特引起風暴潮
12月8日14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20時,日本氣象廳將尤特升格為強熱帶風暴,隨着尤特繼續增強,12月9日2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颱風,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將其升格為颱風,日本氣象廳於9日20時將其升格為一台風,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也是如此。尤特此時已經先後登陸登陸菲律賓薩馬島民都洛島。10日8時,中央氣象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日本氣象廳分別給出了40m/s、100kt、65kt的大相徑庭的風速評價。10日14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在穿越菲律賓後,尤特採取相近於11月颱風飛燕的路徑,先向西北移動,再移向南海北部。這一過程中,颱風“尤特”的強度重新增強。11日20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重新升格為颱風,12日20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颱風並給予45m/s的風速評價。隨後受到副熱帶高壓脊的影響,尤特的移動速度開始減慢。受到風切變上升和乾燥空氣環境的共同影響,尤特在海南島及西沙羣島附近逐漸減弱 [2]  。日本氣象廳於12月14日2時將其降格為一強熱帶風暴,中央氣象台也在同時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8時中央氣象台和日本氣象廳將其進一步降格為一熱帶風暴,14時,兩機構進一步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日本氣象廳對其停止發報。14日1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17時,視其已基本沒有高層對流,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8] 

颱風尤特預報預警

颱風尤特中國

菲律賓發佈的颱風尤特預警區域 菲律賓發佈的颱風尤特預警區域
中央氣象台12月11日18時發佈海洋天氣警報,受“尤特”影響,在台風中心附近380公里範圍以內的海面上出現了7級以上大風。11日14時,南海東南部海域出現了7-10級大風,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的風力有11-12級;台灣海峽、台灣以東洋麪、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南海東北部海域、南海西南部海域、菲律賓以東洋麪出現了6-8級東北風。能見度不足10公里的海域有渤海部分海域、東海西部海域、台灣海峽北部灣、泰國灣北部、安達曼海、蘇門答臘以西洋麪、巽他海峽馬魯古海以及班達海等海域。其他海域天氣和能見度較好。中央氣象台預計,11日晚至12日晚,受颱風“尤特”影響,南海中南部海域將有7-9級大風,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風力可達10-12級;台灣海峽、台灣以東洋麪、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南海北部海域、菲律賓以東洋麪將有6-8級東北風。中央氣象台、中國海上搜救中心提醒上述海域航行、作業的船舶和人員注意避讓,充分做好防範準備。 [9] 

颱風尤特菲律賓

原本預備2006年12月在宿務市舉行的東盟峯會東亞峯會由於颱風“尤特”的到來而被推遲至2007年1月。但是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否認了這一點並且聲稱是政府由於受到恐怖襲擊的威脅而推遲。 [10]  菲律賓在11月8日對中部的一些島嶼發出了一號熱帶氣旋警告。並對薩馬島萊特島比利蘭島發出了四號熱帶氣旋警告。在台風登陸前,菲律賓政府疏散了915000人。菲律賓國防部將剛剛受到超強颱風榴蓮襲擊的無家可歸的人轉移安置於有特殊防護的地區。 [11] 

颱風尤特越南

由於颱風榴蓮的影響才剛剛結束,為了避免災難雪上加霜,阮晉勇總理命令各部委和當局,通知沿中海岸地區,損失準備大規模撤離,並將船隻留在港口,並要求海上的人儘快尋求庇護。 [12] 

颱風尤特颱風影響

颱風尤特中國

2006年第23號颱風“尤特”橫掃西沙海域後,該海域中的七連嶼上建築被毀,島上一百多名漁民生活物資缺乏,陷入困境。由於颱風過後風浪大和冷空氣頻頻南下,漁船無法從海南運載物資前往西沙補充,致使島上漁民陷入困境。12月19日8時,西沙七連嶼的一百多名漁民向海南省西南中沙工委西沙辦事處發出集體救援請求,稱島上的居住簡易建築全部被颱風摧毀,連日來眾多漁民因糧食、淡水等生活用品緊缺,面臨飢餓和傷病困擾。南海救助局接到報警後,迅速從西沙永興島調遣“南海救131”輪,載運糧食、淡水、急需藥品等生活用品和海南西南中沙工委、西沙邊防人員前往七連嶼實施救援。10時35分到達七連嶼其中的趙述島附近,島上漁民駕駛小艇前往接應物資。受傷的5人被轉移至內地進行治療。當地漁民介紹,除了在此島上的98名漁民外,附近其他小島上還有幾十名漁民面臨同樣困境,需要援助。12月13日上午,海南籍漁船“瓊海05098”在西沙浪花礁避風時擱淺,船上共有17名漁民。我國專業救助隊伍“南海救131”輪正趕往救助。 [4] 

颱風尤特菲律賓

颱風尤特造成的影響 颱風尤特造成的影響
“尤特”為剛受颱風榴蓮吹襲的菲律賓再次帶來破壞,造成至少30人死亡及158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3] 
颱風“尤特”12月10日到達菲律賓中部,截至11日造成3人死亡,數萬人在臨時搭建的居所中過夜。另外,菲律賓的電力和通訊系統也一度因颱風造成的破壞而中斷。菲律賓中部的暴雨裹挾着平均時速每小時120公里、最高時速達每小時150公里的狂風,從9日一直持續到10日,住在沿海及低窪地區的居民不得不搬到海拔更高的地區。 [13] 
據菲律賓國家災難協調委員會(DSWD)報告,受颱風影響,東部的阿爾拜省約5.9萬人被迫疏散,中部的宿務省萊特省南萊特省也有7750人被疏散。來自DSWD外勤辦公室的受颱風“尤特”影響的報告顯示,19人死亡,26人受傷,還有6人失蹤。同樣,有36542所房屋遭到破壞,其中9439所房屋全部被毀,27103所房屋部分被毀。六區的卡皮茲省阿克蘭省受損房屋數量最多,達到11000間。位於奎松市巴淡山的DSWD中心辦公室的災害響應行動監測和信息中心(DROMIC)正在與受影響地區的DSWD區域辦公室密切協調,以對台風“尤特”造成的損害程度進行重大發展,並確定流離失所家庭的需要。 [14] 
“尤特”9日下午在東薩馬省吉萬登陸。菲律賓地方官員介紹,中部塔克洛班市一名兒童被颱風吹倒的大樹砸死,當地另有一名兒童受傷。中部卡皮斯省也有1名1歲女童被倒下的樹木砸死,另有3人失蹤,可能已被洪水淹死。當地有一名男子因翻船事故喪生,警方人員還在核查其他失蹤人員的報告。 [15] 

颱風尤特東南亞其他國家

由於颱風“尤特”並沒有直接登陸除菲律賓外的其他國家,這些國家沒有發出颱風預警,但是受到“尤特”外圍雲系的影響,泰國和馬來西亞普降特大暴雨。颱風榴蓮從印度洋抽來的水汽是2006-2007年東南亞特大洪澇災害的起因,隨後受到颱風“尤特”的影響而變得更加嚴重。泰國皇家水利部門將洪水排放至馬來西亞的河道中。馬來西亞彭亨柔佛馬六甲州都有持續降水。班達爾穆阿扎姆沙阿錄得過程降水峯值為567.8毫米(22.35英寸),歷時四天。在上述其他地方也出現了類似的降雨總量。 [16]  連日的大雨造成柔佛州近年來最嚴重的洪災,當地政府已經組織撤離了21000名受災居民。 [17]  這些洪水被認為是馬來西亞南部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是昔加末哥打丁宜,通往兩個城鎮的所有主要道路全部中斷,被洪水淹沒。洪水造成馬來西亞8人死亡。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