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執中

鎖定
顧執中(1898年7月14日~1995年4月16日),男,中國新聞記者、新聞教育家,上海人,號效湯,南匯縣周浦鎮人,九三學社成員。 [3]  1919年中學畢業,後在東吳大學肄業。
顧執中從事新聞教育工作近60年,歷任上海重慶仰光加爾各答香港北京等地民治新聞專科學校校長、名譽校長,培養了大批新聞專業人才,是有影響的新聞教育家。
顧執中於1947年加入九三學社,1948年12月任九三學社上海分社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第二屆理事會由常務理事集體領導,顧執中為三位常務理事之一。建國後,在九三學社上海分社1950年6月產生的第三屆理事會及1952年11月3日產生的第三屆理事會擴大委員會中,顧執中任副主任委員。 [4] 
1995年4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弟弟顧用中是俄語翻譯。
中文名
顧執中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98年7月14日
逝世日期
1995年4月16日
職    業
中國新聞記者、新聞教育家
出生地
上海

顧執中生平經歷

顧執中,男,中國新聞記者、新聞教育家,上海人,號效湯,南匯縣周浦鎮人。1898年7月14日生。
1919年中學畢業,後在東吳大學肄業。
1923年進上海《時報》任記者,1926年任上海《新聞報》採訪部主任。
他工作之餘,致力新聞教育事業,1928年在上海創辦民治新聞學院,任院長。在“五卅”運動、“九·一八”事變,“一二·八”、“八·一三”上海抗戰時,他都深入實地採訪。 [1] 
1928年,利用業餘時間在上海創辦民治新聞專科學校。該校直到1953年才停止招生,是舊中國開辦時間最長的專業新聞院校。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後,參加教師救國會和對日經濟絕交大同盟。
1934至1935年出訪歐洲蘇聯美國日本等地。
抗日戰爭爆發後,1940年8月遭日偽特務狙擊負傷。9月輾轉到抗戰後方。
1942年在重慶續辦民治新聞專科學校。
1944年赴印度,在加爾各答僑報《印度日報》任社長兼總編輯。1946年回上海,續辦民治新聞專科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到北京,任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審。
顧執中從事新聞教育工作近60年,歷任上海重慶仰光加爾各答香港北京等地民治新聞專科學校校長、名譽校長,培養了大批新聞專業人才,是有影響的新聞教育家。1995年4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弟弟顧用中是俄語翻譯。

顧執中主要成就

顧執中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特邀理事,首都新聞學會顧問。仍經常為報刊撰稿。
1926年任上海《新聞報》採訪部主任。他工作之餘,致力新聞教育事業,1928年在上海創辦民治新聞專科學校,任校長。在“五卅”運動、“九·一八”事變,“一二·八”、“八·一三”上海抗戰時,他都深入實地採訪。他因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被汪偽政權通緝,後轉赴緬甸仰光編辦僑報繼續宣傳抗日。1942年他又在重慶創辦重慶民治新聞專科學校,1946年到1954年在上海續辦民治新聞專科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進步青年,投身新聞工作。1954年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任編審。1983年、1985年他又與他的早年學生一道分別在重慶和北京恢復了民治新專。

顧執中典型事蹟

一、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九一八事變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乃至全國各地工人、學生等紛紛舉行罷工、罷課,通過向國民黨政府請願和示威遊行等方式,反對不抵抗政策,開展抗日救亡運動,顧執中也積極投身其中。1935年,顧執中結束了長達一年半時間的海外考察回國後,繼續回到《新聞報》工作,當時,日本侵略華北,中華民族正處於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在全國範圍內推動抗日救亡運動,在上海救國會組織的動員下,顧執中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救國會工作中。在當時的蔣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變成了一個秘密的“地下工作”。為躲避特務監視,顧執中等為順利召開救國會小組會議,不得不常常變換開會時間、地點和形式,常常在聚餐中完成組織領導工作。在比較重要的上層會議中,除了顧執中外,參加會議的還有沈鈞儒、史良、鄒韜奮、李公樸、沙千里、王造時、章乃器、鬍子嬰等。顧執中在救國會中擔任執行部總幹事,負責抗日救亡運動革命鬥爭宣傳工作,由於蔣介石政府對於抗日救亡運動的新聞採取封鎖措施,顧執中只好藉助於外國媒體,每當一個大運動要發生之前,便提前將消息透露給《字林西報》等外國報紙的英美記者,藉助他們將消息傳播開來,有力地擴大了救亡運動的影響力。
顧執中還經常利用自己記者的身份,到公共租界總巡捕房打探在鬥爭中被捕同志的情況,並設法營救。1936年6月,顧執中代表救國會領導了上海北火車站的羣眾請願運動,從此暴露了政治身份,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注意。此外,他還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國難教育社、“星二聚餐會”等抗日救亡組織。通過參加共產黨領導的一系列抗日救亡運動,顧執中在思想上不斷貼近進步力量,更將對共產黨的追隨和合作體現在行動中。 [4] 
二、擔任慰勞團團長
1938年,正值抗戰全面爆發之際,中共上海地下黨決定對處於第三戰區的新四軍給予人力、物力、財力支援。是年11月,中共江蘇省委通過公開合法的上海地方協會,組織了上海各界民眾慰勞團,慰勞第三戰區。在決定慰勞團團長人選時,地方協會力推顧執中為團長,但顧執中考慮到自身公開記者身份以及此行的複雜兇險,開始時並不想參加,但考慮到共產黨組織的支持和此行的意義,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顧執中毅然決然地擔當起了慰勞團團長的重任,作為文化界代表,帶領慰勞團支援新四軍。慰勞團中還有職業界代表王紀華(中共黨員,任副團長)、婦女界代表姜平(中共黨員)和朱立波(民盟盟員)、海關代表陳瓊瓚、農民代表姚慧滋,及美國進步記者傑克•貝爾登和新四軍軍部印刷廠廠長兼交通員陳昌吉等人。慰勞團雖然在形式上對國民黨的部隊和新四軍都分別進行了慰問,但實際上主要任務是支援新四軍。顧執中帶領慰勞團到達皖南雲嶺章家渡新四軍駐地時,受到了新四軍副軍長項英、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等領導人的熱情接待。慰勞團還向新四軍獻了“變敵人後方為前線”的錦旗。
在慰勞團赴新四軍駐地路途中,顧執中憑藉豐富的採訪和旅行經驗,要求慰勞團成員注意言行,避免暴露政治身份,同時要求大家行動迅速,每到一地不作過多逗留,最大限度保證安全。正是有了這些務實果斷的措施,慰勞團成員才得以在複雜險惡的形勢下順利完成任務,平安歸來。
上海民眾慰勞團慰問新四軍,加強了上海各界與新四軍溝通聯繫,使更多民眾瞭解了中國共產黨持久抗戰的主張和新四軍英勇抗戰的事蹟,有力推動了上海當時的愛國抗日救亡運動。但顧執中卻因此更受敵偽特務關注,被列入暗殺黑名單,1940年8月,遭到敵偽特務狙擊,身負重傷,不得不離開上海躲避。 [4] 
三、參加“反美扶日”運動
1940年離開上海後,顧執中輾轉多地開展新聞、辦學等工作, 1946年1月從重慶回到上海,不久後,便加入了九三學社組織,並積極投身於轟轟烈烈的“反美扶日”運動。
194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之時,美國則開始扶植日本,為此,九三學社上海分社發起“對日問題座談會”,將“反美扶日”作為分社工作重心。九三學社上海分社主任理事褚輔成召集孫蓀荃、笪移今、吳藻溪、孟憲章等九三學社成員,並聯合各方面民主進步人士共同開展“反美扶日”。顧執中於1947年加入九三學社組織後,曾數次在“對日問題座談會”於《大公報》上發表的意見中公開具名。1947年12月28日,中共黨員及各黨派民主人士等進步力量發表《我們對召開對日和約預備會議的意見》,簽名的有52人,由褚輔成、顧執中等領銜簽名。1948年4月1日發表《針對美國積極助日中國應有的對日政策》,有137人簽名,顧執中在簽名者中名列首位。1948年6月11日發表《對美國積極助日復興的抗議》,此次參與規模最大,抗議書末具名的有282人,署名者既有民主黨派和無黨派等進步民主人士,也有中國共產黨員,為避免引起敵人注意,署名按姓氏筆畫排序。九三學社聯合各民主黨派及民主進步人士通過“對日問題座談會”連續發表宣言,不斷地揭露美國扶植日本侵略勢力復活的罪惡,提高了人們對美國扶植日本的警覺性。
在“反美扶日”運動中,顧執中充分憑藉其在新聞、文化和教育領域的影響力,不僅在聯合宣言中籤名,更是積極支持學生運動。顧執中於1928年在上海開辦民治新聞專科學校。“反美扶日”運動讓“民治新專跟九三結成了幾乎是血肉相連的關係”。民治新聞專科學校的同學們積極參加,他們有的遊行中手持大旗,走在遊行隊伍前列,奮力鼓呼;有的印發傳單、散發標語,與特務和便衣警察周旋;有的示威遊行中受傷、被捕。1948年6月,民治新聞專科學校先後有孟慶銑、陳康德、徐益等3位同學因參與“反美扶日”運動被捕,顧執中作為學校的負責人,一方面積極支持學生的行動,另一方面也想方設法地保證學生們的安全。
在“反美扶日”運動中,中國共產黨組織對九三學社及各民主黨派給予了大力指導和支持,作為主要的推動和領導力量將此項運動推向全國更大範圍,除了提供組織、人力、物力支持外,還在黨的根據地甚至蘇聯通過電台、報紙等對“反美扶日”運動進行宣傳報道,更將“反美扶日”運動作為學生運動的重要內容。隨着運動規模逐步擴大,成為國統區人民運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聯合各民主黨派在國統區實際形成了一道無形的統一戰線,不僅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也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 [4] 

顧執中個人作品

在72年的漫長新聞工作道路上,他一直堅持真理、堅持進步。他著有《西行記》《到青海去》《東北籲天錄》《報海雜憶》《戰鬥的新聞記者》《報人生涯》等,並將《封神演義》譯成英文。

顧執中軼事典故

顧執中先生是一位老新聞工作者,他雖然已快進入90高齡,但依然步履如健,頭腦清晰,筆耕不輟。生命在於運動,風是百病之源,要防賊風陰風進入人體。這是顧執中老先生的養生之道。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