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聞報

(中國《新聞報》)

鎖定
《新聞報》創刊於清光緒十九年正月初一(1893年2月17日)。初期由中外商人合資興辦,共同組織公司經營,以英國人丹福士為總董,斐禮思為總理,張叔和為主要出資創辦人,蔡爾康為主筆。
中文名
新聞報
語    種
中文
創刊時間
1893年2月17日
出資創辦人
張叔和
主    筆
蔡爾康
停刊時間
1949年5月

新聞報創辦背景

《新聞報》創刊於清光緒十九年正月初一(1893年2月17日)。初期由中外商人合資興辦,報紙標榜“無黨無偏”、“經濟獨立”。1949年5月上海解放,該報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報紙停刊。
新聞報 新聞報 [1]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股權為美國人福開森(John. C. Ferguson)購得,聘汪漢溪為總經理,汪去世後由其子汪伯奇繼任。金煦生、李浩然等相繼任總編輯。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組為有限公司,稱美國公司。福開森任總董,朱葆三何丹書、蘇寶森等為華人董事。1916年因懾於風起雲湧的抵制美貨運動,改在香港註冊,改稱英國公司。報紙標榜“無黨無偏”、“經濟獨立”,實際上反對義和團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新聞報發展歷程

新聞報辛亥革命後

辛亥革命後,該報逐漸改革報紙內容,以報道經濟新聞為主,工商界為主要讀者對象。為有充足的經濟信息來源,除設專職記者採訪外,還在各行各業聘請通訊員,在會審公廨、捕房等處聘請特別報事員,在北京設常駐記者,國內各大城市均建立通訊網;在各國首都也聘請了訪事人員,隨時向報館提供信息或直接供稿。報紙還逐日介紹商情、商場動態,經濟信息靈通,為工商界所重視。報紙也兼及時事、社會新聞和市民生活的報道。所辦副刊《莊諧叢錄》,創刊於清末,民國3年(1914年)改名《快活林》,由嚴獨鶴主編,注重趣味性、知識性、通俗性,受到市民階層的歡迎。
《新聞報》 《新聞報》 [2]
該報創刊後十分注重經營管理,實行報紙企業化,並進口雙層輪轉印刷機,採用捲筒紙印報,提高報紙質量和印報速度,又自置無線電台,收錄電訊稿。為擴大發行,該報在全國各地設有分館、分銷處500餘所,報紙發行量最高達日銷15萬份,成為全國第一家突破10萬份的報紙。
1929年福開森將部分股權轉讓給史量才,報紙產權逐步完全轉為中國人所有,但也引起《新聞報》原來一些股東與史量才之間的股權風波。

新聞報抗日戰爭期間

八一三戰事爆發,日本侵略軍進佔上海後,該報首先接受日方新聞檢查,不再刊登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任何報道,由此失去讀者,發行量一落千丈。十個月後,新聞報館以美商太平洋出版公司名義出版《新聞報》,原企求以“洋旗報”身份避免日本軍方新聞檢查。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佔租界,當天日本海軍即接管《新聞報》,派吳藴齋任報館董事長,李思浩任社長,程仲權任編輯主任。未及一年,日本陸軍又強行接管該報。《新聞報》二次遭劫,媚外求安全的幻想破滅,不僅為中國人民所鄙視,報館財產也被日本軍方所控制,淪為日本侵略中國的輿論工具。

新聞報抗戰勝利後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國民黨政府以《新聞報》在上海淪陷期間為日偽服務,進行接管,任命錢新之為董事長,程滄波為社長,趙敏恆為總編輯、詹文滸為總經理。擬定了《改組〈申報〉、〈新聞報〉辦法》,使國民黨在該報的股權佔51%,達到全面控制該報目的,從而使原先民營性質的《新聞報》成為“未掛國民黨黨報招牌的黨報”。

新聞報上海解放後

1949年5月,該報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報紙停刊。後在上海復刊,由解放日報主管。現為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新聞晨報》、《新聞午報》、《新聞晚報》。

新聞報知名報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