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克珍

鎖定
顧克珍,上海蔡同德堂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90年代初,供上海人選擇的保健品還很少,藥店中只有太陽神、人蔘蜂皇漿口服液等。這時,顧克珍將傳統中醫中藥“補膏”發揚光大,一時間上海各藥店紛紛效仿,顧克珍也因此被稱為——普及中藥補膏第一人
中文名
顧克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性    別

顧克珍人物名片

1985年~1992年,就職於黃浦區藥材公司(後改製為上海蔡同德藥業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上海羣力草藥店經理。
1992年~1999年,服務於上海蔡同德藥業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童涵春堂北號即大世界童涵春堂店經理。
1999年至今,服務於蔡同德堂藥號,任蔡同德堂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同德堂藥號經理。
傳統中醫中藥是瑰室,顧克珍希望每位店員都能將中醫藥發揚光大。

顧克珍人物語錄

藥店服務要在顧客需求上動腦筋、想辦法,並儘量做到先於別人。我們中藥店就應該在中醫中藥傳統特色上下功夫,讓古老的東西適應現代人的需求。
做生意要先想着滿足顧客需求,贏得了社會效益自然就贏得了經濟效益。
待人要誠懇真實,做事也一樣。膏方熬出來都是黑乎乎的,如果沒有誠信經營的理念指導,那就把消費者給“坑”了。

顧克珍工作能力

顧克珍的工作能力早在大世界童涵春堂時就顯露出來。
上世紀90年代,計劃經濟剛剛轉向市場經濟,藥店裏的商品並不豐富,單從保健品品類來看,滿上海就只能看到一堆太陽神、人蔘蜂皇漿等口服液產品強據着市場,由於這類產品含有蔗糖,糖尿病病人根本找不到可以服用的保健品,顧克珍對這點表示出了不理解:已經進入了市場經濟,為什麼藥房裏的商品還這麼單一,連一般病人的需求都不能滿足?靈機一動,她回想起膏方這個我國傳統中醫中藥文化的瑰寶。
其實,膏方在我國華東地區的藥店一直都存在,但就上海而言,90年代初它還並未被看好,當時的大世界童涵春堂店一年也就只做幾百個膏方。顧克珍認為膏方里的矯味劑可以用木糖醇、甜蜜素等代替,並千方百計找到名老中醫開了包括糖尿病人專服在內的幾十個傳統膏方幫人加工,一下子把大世界童涵春堂的膏方推了出來。從1993年初主推膏方業務到年底,顧克珍大世界童涵春堂的膏方量突破了1000個,到1998年更是做到了近5000個。這不僅豐富了上海人可選擇的保健品種類,也為大世界童涵春堂帶來經濟效益,同時,更使我國中醫中藥傳統的補膏得以弘揚。
從大世界童涵春堂1993年開始開展主推此項業務取得成效以來,上海市的其他中藥店從1996年開始也逐漸效仿,但畢竟晚了不止一步。
一條新聞引發她對市場缺口的敏感度,精製飲片的新生兒同樣藉助媒體平台在第一時間向全上海市民宣傳,專家隊伍更讓信息一步到終端,達到患者處……

顧克珍貢獻

除了將膏方業務發揚光大外,顧克珍在童涵春堂時還有一項貢獻,那就是做大精製飲片的生意。她回憶説,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新聞,標題叫“上海開方香港配藥”,説的是一位商人在上海看了名老中醫後,覺得上海的飲片做得不夠精製,而情願去香港配藥。
這個新聞對顧克珍的觸動很大。上海這麼大,卻讓顧客找不到一家認為可以配精製飲片的藥店,這説明什麼?説明中藥精製飲片在上海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想到這點,顧克珍馬上做了詳細地市場調查和研究,找到了飲片廠的同事,按照她的設想讓飲片廠把大世界童涵春堂原有的精製飲片進行再加工和改良,增加品種,在包裝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讓精製飲片的面貌煥然一新,真正的切合了“精製”二字。
“既然報紙上能登‘上海配方香港買藥’,我就要讓報紙再亮亮,還上海市民一個安心。”顧克珍果斷地決定,改良精製飲片的事要在第一時間讓向全上海和業界傳開,便順勢召開了新聞發佈會,不僅請來多家媒體,還請到了上海知名的中醫專家,當着媒體和專家的面指着那條啓發了顧克珍思路的新聞標題,大聲地向外界宣佈,以後這種事情不會再出現,大世界童涵春堂有能力承擔起這項任務!對市場的敏感度和成功的媒體平台運用讓全上海市民都知道了大世界童涵春堂誕生了精製飲片的新生兒,專家隊伍更是幫助他們在業界讓信息直接到達患者處。
兩天調整期,顧克珍便走馬上任接管蔡同德堂。經過深入調查,她發現了蔡同德堂在膏方上有可挖掘的閃光點,便再次接受挑戰,研究創新,將膏方推向人性化……

顧克珍新時代理念

同為兄弟企業,蔡同德堂遷新址後,不僅品類不受歡迎,店堂裝修得也不亮堂,員工的精神面貌也不好,這些因素使得當時的蔡同德堂鬆鬆散散、沒有一點活力。上級公司看到這點後,決定調整店經理人選,第一就想到顧克珍。從1999年8月9日下調撥通知到11日走馬上任,顧克珍只有2天的思想調整期。
雖然顧克珍對大世界童涵春堂依依不捨,卻也對蔡同德堂充滿了憧憬。經過深入調查,她發現蔡同德堂身上也埋藏着很多閃光點,這讓喜歡接受挑戰的她興奮不已。上任後,顧克珍調整了經營品類,不但有中西成藥、保健品、蔘茸蟲草,還經營飲片配方、中醫門診,繼續發揚中藥飲片的精配業務;店貌佈置上更是突出中藥老店風格,讓整個藥店及店內所售藥品都更適應南京路“步行街”的特性。調整後,蔡同德堂煥然一新,但顧克珍知道,要真正把蔡同德堂品牌發揚光大,這些工作還遠遠不夠。
蔡同德堂的傳統補膏在解放前就非常著名,聞名東南亞洞天長春膏便是蔡同德堂所產。為了把蔡同德堂的“補膏”做深做透,顧克珍還在膏方的加工質量上和服務內容上下足了功夫。“當時推出的傳統膏方是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下的產物,現在時代進步了,人們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想到這裏,顧克珍試探性地在全市首推“醫生把脈,一人一膏方,度身定製”的新理念,用個性化的服務打造人性化的膏方配方,誰知道業務一開展十分火爆。
顧克珍回憶説,從蔡同德堂1999年開始調整膏方經營思路至今,約定俗稱的膏方只剩下了5%的比例,95%的顧客都是請醫生開膏方。蔡同德堂的膏方量從1999年的2000多人上升到了2005年的8000多人。
此外,顧克珍一直堅持用紫銅鍋作為煎藥設備。“不同的設備煎出來的膏方質量檔次是不同的。”顧克珍告訴記者,紫銅鍋煎藥的好處就在可以一邊煎藥一邊翻動,這樣可讓藥材的藥效更好的發揮。蔡同德堂每個月因篩去飲片灰屑而報廢的飲片就有幾十公斤,顧克珍對這點損耗一點都不心疼,因為她堅信質量上乘的市場回報。為確實保護消費者的權益,顧克珍還定下一項操作制度,名貴藥材必須有雙人下料,並簽名以示負責;對名貴藥材要另開小灶單獨煎,西藏紅花只能煎煮10分鐘左右,時間不夠有效成分難以溶出,時間太過有效成分就揮發貽盡,而楓鬥又要煎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將有效成分煎出來;不管消費者要不要,一律將煎煮名貴藥材後的藥渣交還給消費者本人。據瞭解,蔡同德堂藥店還在冬季膏方需求量最大的時候推出週末免費開方的服務,怪不得蔡同德堂的膏方業務在上海業內外獲得了非常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