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領袖1935

鎖定
《領袖1935》是湖南瀟湘第二影業有限公司、八月潮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湖南瀟湘電影第二影業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文化藝術產業集團聯合出品的戰爭片,由周琦馬德林執導,王暉劉勁王伍福吳京安等領銜主演。該片於2016年11月6日在北京首映 [11]  ,2017年3月28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1] 
該片講述了1935年初,在日本帝國主義侵佔華北,民族矛盾急劇上升之時,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衝破國民黨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完成北渡長江,領導民族抗戰的故事 [2] 
中文名
領袖1935
外文名
The Legend of 1935
類    型
歷史、戰爭
出品公司
湖南瀟湘第二影業有限公司、八月潮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湖南瀟湘電影第二影業有限公司、湖南省文化藝術產業集團
製片地區
中國
拍攝地點
雲南威信、貴州遵義
發行公司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導    演
周琦
馬德林
編    劇
雷獻和
譚仲池
王敏
製片人
周琦
主    演
王暉
劉勁
王伍福
吳京安
片    長
104 分鐘
上映時間
2017年3月28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領袖1935劇情簡介

1935年初,日本帝國主義侵佔華北,民族矛盾急劇上升。
遵義會議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確立了毛澤東王暉飾)的領導地位,但在紅軍和黨的領導集體當中,對他的領導能力還是有懷疑的。緊接着土城戰役的失敗,更加重了這種疑慮。危難之中,在周恩來劉勁飾)、朱德王伍福飾)、張聞天脱一然飾)等人的堅定支持下,賀子珍樂垚貝等人的默默關心下,毛澤東的主張得到了採納和執行,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衝破國民黨蔣介石吳京安飾)幾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最終四渡赤水、絕境逢生,繼續北上抗日 [3] 

領袖1935演職員表

領袖1935演員表

領袖1935職員表

出品人 周丕學、陳來興、王啓宏
製作人 周琦、周偉潮、彭雋、楊琴
監製 周北川、谷良、張五洲、鄭欣
導演 周琦、馬德林
副導演(助理) 温亞男、王鳴、譚鵬騰
編劇 雷獻和、譚仲池、王敏
攝影 D.Jun、熊巍、周鄂、李俊鵬、吳松旺、周鋒
配樂 張朝
剪輯 張麗
道具 劉小鋼、汪全勝、陳耀林、茹立忠、高磊、張文明
美術設計 耿巍、陳鵬
動作指導 梁作強
造型設計 陳英芝(毛澤東造型)、任宜工(周恩來造型)、呂晨紅(朱德造型)、安輝(髮型設計)
服裝設計 都龍喜、高英紅、王建光、張鑫
燈光 哈斯、魯井偉、魯朋衝、周軍亮、遠洋洋、許利平、孫柳陽
錄音 安韶峯、黃新文、張林起、王豹、渠棟
劇務 陳立武、王廣金、王廣䘵、白顯成、李江
場記 郭凌飛
佈景師 賈林生、王旻俊、晁平、左曉、左建、紀嚴明
發行 聶耀輝
展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5-6] 

領袖1935角色介紹

  • 毛澤東
    演員 王暉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席。因反對王明“左”傾教條主義,他被免去紅軍中所有職務,在遵義會議上,增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雄才偉略、機智果敢、與羣眾同甘共苦。面對同志們的猶疑,面對敵情的瞬息萬變,他殫精竭慮,甚至深夜造訪周恩來的住處,説服領導集體接受他的意見,最終帶領紅軍擺脱生存的險境。

  • 周恩來
    演員 劉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央委託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在遵義會議上作軍事報告,是“三人團”成員之一。他處在黨和紅軍領導集體的核心層,對當時的複雜情況比較瞭解。在紅軍與國民黨生死存亡的角逐過程中,他遵循馬克思唯物主義選擇領袖的過程,與毛澤東等在血與火的硝煙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信任。

  • 朱德
    演員 王伍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革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面對艱難處境,黨和紅軍的領導集體內部並不是一派祥和,而是存在教條主義與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持續衝突,針對應該帶領紅軍向什麼地方去、以什麼形式突圍產生了激烈爭論。在遵義會議上,他充分肯定毛澤東指揮革命戰爭的傑出才能,支持毛澤東正確的軍事路線。

  • 張聞天
    演員 脱一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主席。他在遵義會議上作批判“左”傾軍事路線報告,亦稱“反報告”。遵義會議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但在黨的領導集體當中,對他的領導能力還是有懷疑的。危難之中,他選擇堅定地支持毛澤東,使得毛澤東的主張得以採納和執行。

  • 王稼祥
    演員 尹鍵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革軍委副主席。他在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指揮紅軍,提出紅軍應該由毛澤東同志這樣有實際經驗的人來指揮,應當取消李德、博古同志的軍事指揮權,解散“三人團”。

  • 博古
    演員 徐雷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臨時中央總負責人。由於推行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路線,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是“三人團”成員之一。

  • 李德
    演員 Scott Pruett

    本名奧托·布勞恩,德國共產黨人。為共產國際送經費來到中國,後擔任中共臨時中央軍事顧問,是“三人團”成員之一。作為共產國際東方部工作人員,他來到瑞金之後,一直自稱是共產國際的代表,利用中國同志們對共產國際的尊重,取消了軍委的集體領導,實行個人專權。

  • 凱豐
    演員 劉奕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耿直的他在遵義會議上為李德、博古錯誤路線辯護,反對毛澤東指揮紅軍,認為游擊戰爭和《孫子兵法》打敗不了國民黨軍隊。而在經過一系列實踐檢驗之後,他終於認識到了毛澤東的遠見卓識,誠懇地向毛澤東表示道歉。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3]  [5]  [7] 

領袖1935音樂原聲

類型
歌名
詞作者
曲作者
演唱者
主題歌
《點亮》
周琦
張朝
孫黎 [6] 

領袖1935幕後製作

創作過程
該片為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95週年暨紅軍長征勝利八十週年而創作 [2] 
導演周琦拍攝過很多關於長征題材的影片,繼《革命到底》、《通道轉兵》後開始醖釀“不一樣的長征電影”,希望能夠借電影傳承紅軍長征精神。他一直在思考遵義會議對長征、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是什麼,直到來到遵義,查閲了很多相關歷史文獻,他認為有了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才有長征最後的勝利 [7] 
在創作過程中,周琦與編劇雷獻和尋找到一個特殊的敍述角度,即以周恩來的視角,採用現實與回憶穿插的非線性敍事方式,講述紅軍在與國民黨生死存亡的角逐中,黨選擇領袖的過程領袖的成長與選擇,以及他與毛澤東之間的血火情誼 [4]  [7] 
拍攝場地
該片由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幾部分構成。為了更加真實地呈現四渡赤水的場景,幫助演員更深刻地理解角色和歷史背景,拍攝團隊沒有選擇在影視基地取景,而是前往實地拍攝,使預算增加了很多 [4] 
該片有70%以上的戲份在雲南威信縣境內完成。威信縣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素有“雞鳴三省”之稱,是紅軍長征在雲南境內活動時間最長的縣。1935年2月4日至14日,中央紅軍途經威信並在此集結,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威信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扎西會議 [2] 

領袖1935製作發行

宣傳活動
2016年7月16日,該片在雲南省威信縣“扎西會議”舊址舉行開機儀式,朱德元帥外孫劉建等出席 [2]  ;9月22日,湖南瀟影第二影業有限公司與湖南天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河北唐山共同舉辦該片票房保底發行簽約儀式 [12]  ;10月21日,該片觀摩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10]  ;11月6日,該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儀式,原黨和國家領導人後代及共和國開國元勳後代等800人出席了該活動 [11]  ;11月21日,該片在長沙舉行湖南省首映式,周恩來侄女周秉建、朱德元帥外孫劉建等出席儀式 [9] 
2017年3月19日,該片在貴陽舉行貴州省首映式和中國票務啓動儀式 [8]  ;3月28日,該片在貴州遵義舉行首映式,並正式登陸中國院線 [7] 

領袖1935影片評價

該片以遵義會議後毛澤東等人如何帶領紅軍突破重圍為切入點,用周恩來的視角來結構全片,全面再現了萬里長征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歷史畫卷和英雄史詩。影片選擇中國工農紅軍、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在這個過程中形成領袖的過程,展現領袖形成的必然性和領袖自身的精神風采和人格魅力,這種處理方式賦予了該片獨特的精神價值。該片客觀地還原歷史史實,做到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有機結合,沒有刻意拔高領袖人物,同時也展現了那一代領導人的光明磊落、襟懷坦白、堅持真理。
該片也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由於篇幅的限制,對於第四次過赤水的講述還不夠清晰,結尾的處理也還稍顯倉促,秀蓮等女戰士形象塑造比較生硬,有些道具穿幫等等。但是瑕不掩瑜,總體來説,該片在視角、選題和表達上均有突破,用明確的藝術追求生動地詮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獻上了真誠之作,也為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創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3] (《光明日報》評)
該片真實還原了紅軍長征的偉大革命進程,再現了遵義會議的光輝歷史,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無產階級革命家超凡脱俗的軍事才能和政治魄力,生動表現了紅軍戰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片中飾演毛澤東的王暉將偉人身上那種百折不撓、指點江山、捨我其誰的氣勢演繹得淋漓盡致,毛澤東與朱德、周恩來之間那份至誠至信的革命情誼也令觀眾感動 [7] (多彩貴州網評)
劇照
劇照(9張)
該片在展現革命領袖的風采和個體性格時,摒棄了生平式的線性敍事,採用橫切面的方式,通過紅軍長征中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同志在全黨、全軍中的領導地位的過程,既體現了毛澤東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偉人氣質,又抓住生活中的若干細節來將其還原成普通人,走出神化的誤區,受到觀眾的認可。同時,從縱深的角度來看,該類紅色電影越來越能夠用平視的眼光來打量領袖,讓領袖們從“聖壇”走入“民間”,從而讓作品獲得更久的藝術生命力 [13] (《海南日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