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頂生金花茶

鎖定
頂生金花茶(學名:Camellia pinggaoensis Fang var. terminalis S.Y.Liang)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常綠灌木,高1-4.5米。樹皮灰黃褐色。小枝黃褐色,密集,纖細。嫩芽多紫褐色。嫩葉淡紫紅色,老葉薄革質,橢圓或長圓狀橢圓形,葉腹面多少有皺縮。葉長(2.5)3.5-6(-8)釐米,寬(1)2-3(-3.8)釐米。花單生於小枝頂端,偶有2朵頂生,直徑3.5-4.5釐米,花梗長約3毫米。蒴果扁三角狀球形,直徑2-3.5釐米,高1.5-2釐米,果皮薄。種子每室1-2粒,種皮密被黃棕色細茸毛。現蕾期7-8月,花期9-12月,開花末期可延續至次年2月;果期12月至次年5月。 [1] 
中國特有植物,分佈廣西天等縣。生於海拔410-574米的石灰岩石山常綠闊葉林中。 [1] 
頂生金花茶花頂生,為金花組中形態特殊的一種。在園林觀賞及雜交育種上,均有特殊的價值。加強保護花和葉也可加工為保健飲料,有很高的開發前景。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頂生金花茶
拉丁學名
Camellia pinggaoensis Fang var. terminalis S.Y.Liang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側膜胎座目
亞    目
山茶亞目
山茶科
亞    科
山茶亞科
茶族
山茶屬
亞    屬
茶亞屬
金花茶組
平果金花茶
變    種
頂生金花茶
命名者及年代
S.Y.Liang,1993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金花茶系

頂生金花茶植物學史

1985年,廣西植物研究所梁健英、蘇宗明先生將首次發現於廣西天等縣石灰岩石山常綠季雨林中的種山茶屬金花茶組植物命名為頂生金花茶(Camellia terminalis J.Y. Liang et Z.M.Su),根據其主要特徵是葉較小,而花較大並單生於小枝頂端和花柱基部合生、先端分離,作為一個新種頂生金花茶(Camellia terminalis J.Y.Iiang et Z.M.Su)發表於《廣西植物》(梁健英等,1985)。葉創興等(1992)在對山茶屬金花茶組進行訂正時,也承認頂生金花茶作為一個獨立種的地位。但張宏達(1991)在探討金花茶組的分類學問題時,首次對梁健英等的觀點提出異議,認為頂生金花茶是平果金花茶的一個可變異類型,並當作後者的異名。閔天祿(1993)、張文駒(1995)通過檢查早期的模式標本,結合當時的採集觀察,也發現頂生金花茶習性和葉形特徵與平果金花茶Camellia pinggaoensis Fang)十分相似,但基於花較大,通常頂生的特徵,認為作為後者的一個變種為宜,將其命名為頂生金花茶(Camellia pinggaoensis Fang var.terminalis S.Y.Liang)。閔天祿(2000)在其專著《世界山茶屬的研究》中進一步指出:頂生金花茶與原變種的區別除上述特徵外,其萼片長度也大於平果金花茶的,但二者葉形和大小等特徵一致,分佈區接近,生境也相似,前者應視為後者的變種。梁盛業(1993)在他的《金花茶》一書中亦將頂生金花茶降級作為平果金花茶的變種。後來,張宏達(1998)在《中國植物誌》中採納了梁盛業的觀點,但那個學名為不合法名,不能採用。 [1] 
然而縱觀頂生金花茶的研究史,它與平果金花茶在木材解剖結構、細胞學及分子生物學特徵等方面的差異是十分明顯的。謝福惠等(1987)在對頂生金花茶、平果金花茶和檸檬金花茶Camellia limonia C. F. Liang et Mo)的木材構造進行比較研究時發現,這三者在管孔特徵、導管分子的形狀和橫隔數目、射線組織、細胞核和結晶體的特徵等方面都存在着明顯的差別,且頂生金花茶木材的構造與檸檬黃金花茶很近似,而與平果金花茶差異較大。李鳳英等(2001)在用掃描電鏡對各種金花茶葉表皮特徵進行觀察研究時發現:金花茶組植物的葉表皮角質膜特徵具有一定的分類學意義,其中平果金花茶氣孔外緣角質膜突起不明顯,而頂生金花茶的突起明顯,從葉表皮角質膜特徵可以將兩者區分開來。張文駒等(1995)在對九種金花茶種皮的電鏡掃描觀察中發現頂生金花茶種皮表面被疏而短的毛。 [1] 
唐紹清等(1998)選取南寧樹木園、南寧新竹苗圃的平果金花茶、頂生金花茶等數種金花茶組植物為實驗材料,利用隨機擴增多態性DNA(RAPD)技術進行分析,採用Jaccard相似係數計算種間遺傳相似程度,用UPGMA法對各個種間的相似性係數進行聚類分析。結果表明兩種彼此間及與金花茶的相似性係數都較小,且頂生金花茶與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防城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var.phaeopu-bisperma S .Y .Liang et Z .H .Tang)等的遺傳距離要比頂生金花茶與平果金花茶的距離更近些。他當時支持頂生金花茶與平果金花茶兩個種成立的觀點。後來,唐紹清等(2004)應用擴增片段長度多態性(AFLP)分子標記法對桂林植物園栽培的平果金花茶、頂生金花茶進行分析,結果又支持頂生金花茶是平果金花茶變種的觀點;但巧合的是,譚曉風等(2005)選取廣西南寧金花茶公園的葉片材料對各種金花茶組植物進行RAPD聚類分析,利用0-1聚類軟件計算,得到的相容關係和聚類圖也顯示:頂生金花茶與金花茶、防城金花茶等聚為一類,而與平果金花茶距離較遠。同樣的技術手段在不同的年代、取不同地點的材料能得出比較相似的結果,説明頂生金花茶、平果金花茶與金花茶之間的這種親疏關係是客觀存在的。 [1] 

頂生金花茶形態特徵

頂生金花茶
頂生金花茶(4張)
常綠灌木,高1-4.5米。樹皮灰黃褐色。小枝黃褐色,密集,纖細。嫩芽多紫褐色。嫩葉淡紫紅色,老葉薄革質,橢圓或長圓狀橢圓形,葉腹面多少有皺縮。葉長(2.5)3.5-6(-8)釐米,寬(1)2-3(-3.8)釐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兩面無毛,背面散生黑褐色小腺點,邊緣有小鋸齒,齒尖有黑色腺體狀的尖頭,側脈每邊4-6條,幹後在腹面不明顯下陷,背面明顯突起,中脈在兩面明顯突起,網脈不明顯;葉柄長5毫米左右。 [1] 
花單生於小枝頂端,偶有2朵頂生,直徑3.5-4.5釐米,花梗長約3毫米,苞片細小,半圓形,先端微凹,綠色;萼片5-6片,長5-8毫米,近圓形或半圓形,先端微凹,邊緣有時具小睫毛,內面有灰白色短柔毛;花瓣7-9片,通常9片,黃色,開始內面有灰白色短柔毛,花開以後漸變無毛,外輪花瓣較短,長圓形,長1-1.5釐米,寬1-1.2釐米;內輪花瓣較長,近圓形或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8-2.3釐米,寬1.5-2釐米;雄蕊多數,成5-6輪排列,長1.2-1.5釐米,花絲無毛,外輪花絲基部合生,內輪花絲基部離生;子房近球形,無毛,3室,每室有胚珠1-2粒;花柱長1.2-1.5釐米,上部3裂至近中部,裂片長3毫米,下部合生。蒴果扁三角狀球形,直徑2-3.5釐米,高1.5-2釐米,無毛,頂端微凹,果熟初期基部紫紅色或綠色;果皮薄,幹後厚0.5-1.5毫米;果柄長3毫米或近無果柄,無毛。種子每室1-2粒,近球形、半圓形或三角形,直徑約0.5-1.5釐米,黑褐色,種皮密被黃棕色細茸毛。現蕾期7-8月,花期9-12月,開花末期可延續至次年2月;果期12月至次年5月。 [1] 

頂生金花茶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10-574米的石灰岩石山常綠闊葉林中。分佈區年平均温20.5℃,1月平均温12℃,極端最低温-1℃上下, 月平均温27.5℃,極端最高温38℃,基本無霜,冬暖夏季長。年降雨量1457毫米,乾濕季節較明顯,但峯從間多霧,林地空氣常年仍較濕潤。地形閉塞,北方冷空氣的影響較小。靜風、濕潤、冬季温暖、夏季熱量高,為該種的主要氣候環境。較耐廕庇,與多種常綠樹混生,為北熱帶石灰岩地區季雨林的下層組成。適生土壤為石灰岩發育的黑色鈣質土及紅色微酸性土,pH值為6.5-7.5。酸性土山,尚未見分佈。分佈區的土質疏鬆,富含腐殖質 [1]  [2] 

頂生金花茶分佈範圍

中國廣西特有植物,僅分佈於廣西天等縣一個點,地理位置約為北緯23.1°,東經107.1°,為北熱帶北緣。 [1]  [2] 
頂生金花茶 頂生金花茶

頂生金花茶繁殖方法

花期10-11月,果實成熟期為次年11-12月。尚無人工釆種育苗經驗,繁殖技術可參考金花茶。苗圃地注意加施石灰做基肥。 [2] 

頂生金花茶主要價值

頂生金花茶花頂生,為金花組中形態特殊的一種。在園林觀賞及雜交育種上,均有特殊的價值。分佈範圍狹小,資源稀少,亟需對這一特殊的種質資源,加強保護花和葉也可加工為保健飲料,有較高的開發前景。 [2] 

頂生金花茶保護級別

保護現狀:頂生金花茶為稀有種,列入中國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4]  該種資源極稀少,雖未受到嚴重破壞,但由於石山區的土地資源少,種果、種甘蔗等墾殖事業日益發展,闊葉林的面積逐年縮小,該種已瀕臨滅絕。 [2] 
保護措施:在資源分佈較多的地塊,劃為保護區,保護好現有的原生植被,是保護該種的關鍵措施。 [2] 
參考資料
  • 1.    戴月,薛躍規.關於頂生金花茶分類地位的探討[J].廣西植物,2007,(第6期):840-843,872
  • 2.    梁建平主編.廣西珍稀瀕危樹種[M],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第153頁
  • 3.    頂生金花茶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8-23]
  • 4.    頂生金花茶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