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鞠熀先

鎖定
鞠熀先,1964年11月生,江蘇靖江人 [1]  ,國際電化學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3]  ,中國化學會會士 [5] 南京大學教授,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主任 [4] 
鞠熀先於1986年—1992年就讀於南京大學,畢業後分別獲得理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後留校任 [1]  [3]  ;1993年晉升為副教授 [1]  ;1996年—199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  ;1999年晉升為教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1]  ;1999年—2005年任南京大學分析化學教研室主任 [1]  ;200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4]  ;2007年獲聘為教育部特聘教授 [4]  ,同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1]  ;2008年任南京大學現代分析中心副主任 [1]  ;2009年任生命分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1]  ;2011年任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主任 [1]  ;2015年當選為國際電化學學會會士和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3]  ;2023年當選為中國化學會會士 [5] 
鞠熀先主要研究方向為分子診斷與生物分析化學 [1] 
中文名
鞠熀先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靖江
出生日期
1964年11月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電分析化學與生物傳感技術》
主要成就
2023年當選為中國化學會會士
2015年當選為國際電化學學會會士
2015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鞠熀先人物經歷

1964年11月,鞠熀先出 [1]  ,中學時期先後就讀於靖江市土橋初級中學江蘇省靖江市斜橋中學 [12] 
1986年—1992年,就讀於南京大學,畢業後分別獲得理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後留校任 [1]  [3] 
1993年,晉升為副教授 [1] 
1996年—199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 
1999年,晉升為教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1] 
1999年—2005年,任南京大學分析化學教研室主任 [1] 
200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4] 
2007年,獲聘為教育部特聘教授 [4]  ;同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1] 
2008年,任南京大學現代分析中心副主任 [1] 
2015年,當選為國際電化學學會會士和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3] 
2023年,當選為中國化學會會士 [5] 

鞠熀先主要成就

鞠熀先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鞠熀先主要研究領域為免疫分析、細胞分析化學、納米生物傳感、臨牀分子診斷 [1]  、蛋白質免疫分析、高靈敏核酸分析 [3] 
鞠焜先圍繞生物傳感中的關鍵科學問題,聚焦分子識別與信號放大,在生物分子與細胞及其功能分子高效分析方法和生物傳感等方面取得成果。建立了納米結構蛋白質功能化與可控組裝新方法,創建了高效電化學生物傳感新原理,提出國際第一支量子點電致化學發光傳感器,並開闢了這一新方向。提出生物傳感信號成大的新思想,創建了高靈敏核酸傳感新原理與一系列腫瘤標誌物的高效傳感方法。建立了細胞內miCTORNA的原位納米傳感技術,構建了細胞行為的原位監測與藥敏檢測新原理,首創細胞表面糖基的原位檢測方法,提出該領域的莫基性工作,設計的DNA分級編碼策略解決了同時檢測特定蛋白上多種聚糖的難題,創建了細胞內多種分子的原位檢測和動態監測新方法。提出循環腫瘤細胞檢測與癌症光動力治療新策略,研製出新型可激活型靶向近紅外探針,實現了光動力治療效果的實時監測 [13] 
  • 學術論文
據2024年6月鞠熀先課題組網站數據,鞠熀先已發表論文917篇(SCI刊物858篇,>5刊物640篇),論文被SCI刊物引用46167次(他引44391次),h-index為106(Google Scholar h-index 118,引用53400餘次) [10] 
刊發時間
論文名稱
刊物名稱
2019年
Boosting luminance energy transfer efficiency in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with an energy concentrated zone
《Angew. Chem. Int. Ed.》
2018年
A hierarchical coding strategy for live cell imaging of protein-specific glycoform
In situ cellular glycan analysis
《Acc. Chem. Res.》
Quantitative screening of cell-surface gangliosides by nondestructive extraction and hydrophobic colle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17年
A thermophilic tetramolecular G-quadruplex/hemin DNAzyme
Localized chemical remodeling for live cell imaging of protein-specific glycoform
2016年
A DNA dual lock-and-key strategy for cell-subtype-specific siRNA delivery
《Nat. Commun.》
MALDI-MS patterning of caspase activiti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assesement of drug resistance
《Angew. Chem. Int. Ed.》
A single excitation-duplexed imaging strategy for profiling cell surface protein-specific glycoforms
2015年
A pH-activatable and aniline-substituted photosensitizer for near-infrared cancer theranostics
《Chem. Sci.》
High-throughput imaging assay of multiple proteins via target-induced DNA assembly and cleavage
2014年
A multifunctional nanomicelle for real-time targeted imaging and precise near-infrared cancer therapy
《Angew. Chem. Int. Ed.》
2014年
A robust probe for lighting up intracellular telomerase via primer extension to open a nicked molecular beacon
《J. Am. Chem. Soc.》
2013年
Cell-specific and pH-activatable rubyrin-loaded nanoparticles for highly selective near-infrared photodynamic therapy against cancer
Switchable fluorescent imaging of intracellular telomerase activity using telomerase-responsive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 J. Am. Chem. Soc.
2012年
Target-cell-specific delivery, imaging, and detection of intracellular microRNA with a multifunctional SnO2 nanoprobe
《Angew. Chem. Int. Ed.》
參考資料 [3] 
  • 學術專著
截至2023年2月,鞠熀先已編著英文專著6部,中文專著7部 [4] 
出版時間
專著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7年5月
《Immunosensing for Detection of Protein Biomarkers》
Huangxian Ju,Guosong Lai,Feng Yan
Elsevier Inc
2012年8月
《納米生物傳感--原理、發展及應用》
Huangxian Ju,Xueji Zhang,Joseph Wang
2011年8月
《NanoBiosensing — Principle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Huangxian Ju,Xueji Zhang,Joseph Wang
Springer
2007年3月
鞠熀先、邱宗蔭、丁世家 等
科學出版社
2006年4月
鞠熀先
科學出版社
參考資料 [3] 
  • 獲得專利
據2024年6月鞠熀先課題組網站數據,鞠熀先已獲得專利9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46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件、PCT專利3件、評審中專利47件 [17] 
授權時間
專利名稱
發明人
專利號
2022年6月21日
一種用於活細胞內microRNA原位成像的納米放大自參比探針及其製備方法
丁霖、鞠熀先、霍敏
201710445317.X
2022年3月18日
一種短時間近紅外光照激活的納米膠束用於藥物傳遞與快速釋放
鞠熀先、劉穎、張玥
ZL 2020 1 1420002.8
2021年10月26日
一種基於碳球負載二硫化鉬摻雜銅銠雙金屬構建的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的製備及應用
鞠熀先、丁慧、魏琴、賈洪英、邵明月、範大偉、孫旭、曹偉、王雪瑩、匡軒
ZL 2019 1 1034940.1
2021年9月24日
一種基於蛋白活性保護的電化學發光傳感器製備方法及應用
魏琴、薛經緯、鞠熀先、王萌迪、趙磊、孫曉君、楊興龍
CN201910715125.5
2021年6月25日
一種基於PbS/Co3O4複合物信號減弱型光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的製備方法
錢彥榮、魏琴、馮金慧、王歡、劉蕾、劉雪靜、馮瑞卿鞠熀先
ZL 2019 1 0655382.4
2019年4月2日
高靈敏高選擇的金屬汞離子電化學傳感器
鞠熀先、崔琳、吳潔
ZL 2013 1 0513321.7
2016年11月9日
一種對細胞內端粒酶活性原位成像的納米探針及其製備方法
鞠熀先、丁霖、錢若燦
ZL 201410193997.7
2007年11月14日
有機磷殺蟲劑濃度的測定方法
鞠熀先、維衞克.巴布.坎地馬拉、陳進
ZL 2005 1 0038059.0
2007年4月25日
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的原位電化學免疫測定方法
鞠熀先、杜丹
ZL 2004 1 0064732.3
2007年6月27日
硅烷交聯殼聚糖膜基的流動注射化學發光免疫檢測池及製備方法
嚴楓、林潔華、鞠熀先
ZL 2004 1 0041176.8
2005年12月28日
抗凝血類鼠藥抗原合成
張大明、宋朝錦、鞠熀先
ZL 2003 1 0106386.6
2005年4月13日
一種無試劑安培免疫傳感器的製備及其應用
嚴楓、戴宗、鞠熀先
ZL 03 1 13053.4
2003年8月20日
一種製備二氧化鈦凝膠膜的氣相沉積方法
鞠熀先、喻玖宏
ZL 01 1 38059.4
參考資料 [17] 
  • 科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2021年—2023年
新型腫瘤分子診斷技術研究及其試劑盒開發
南京市生命健康科技專項項目
2019年—2023年
腫瘤標誌物的多模態、多層次測量與成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
2019年—2023年
特異性抗體可視化篩選的微流控裝置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2019年—2021年
代謝中間產物與感知蛋白的作用方式和感應蛋白的結構變化研究
國家重大專項子課題
2017年—2021年
功能生物分子的原位與活體分析及其介導的癌症精準診療新方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16年—2018年
糖基轉移酶的表達、活性及相應的腫瘤細胞表面糖蛋白、聚糖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
2012年—2016年
重金屬電化學分析新方法與新型在線/便攜式檢測系統
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課題
2015年
糖基轉移酶的功能和應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
2010年—2014年
仿生分子識別技術在生物醫學應用的基礎研究
973計劃項目
2009年—2011年
納米組裝與多生物標誌物的高通量高靈敏檢測新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09年—2011年
生命科學中的分析新原理與新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項目
2008年—2010年
糖基特異性檢測和小分子與糖基介導的細胞信號轉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
2003年—2005年
腫瘤細胞免疫表達的檢測新方法與臨牀意義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3年—2004年
非典型性肺炎”快速診斷方法研究
南京大學重大科研項目
2001年—2004年
多組分腫瘤標誌物在線免疫檢測方法研究
江蘇省社會發展基金
1999年—2001年
超分子電化學及在病原基因檢測中的應用
蘇省自然科學基金
1994年—1996年
生物氧還電子傳遞機制及特殊功能器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參考資 [15] 
  • 科研獎勵
據2024年6月鞠熀先課題組網站數據,鞠熀先於2001、2009、2013年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2011、2014、2016年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2項合作),2008、2009、2019、2022年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4項,2015、2018年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項(合作),2020年獲得廣西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2008、2009、2014、2023年獲得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另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二完成人)2 [10]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23年
納米發光體的電化學發光機制及其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22年
細胞功能分子的識別標記與原位檢測技術研究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21年
高效納米生化分析及其精準醫學應用的基礎研究
廣西科學技術獎二等獎(自然科學類)
2020年
高效生物傳感與細胞原位分析方法及其臨牀診療應用的基礎研究
廣西科學技術獎三等獎(自然科學類)
2020年
惡性腫瘤精準分子診療策略的創新研究
江蘇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2019年
生物傳感與細胞功能分子原位檢測及其腫瘤診療應用新策略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8年
惡性腫瘤篩查及液態活檢新技術的建立與應用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18年
疾病生物標誌物高靈敏檢測新方法研究
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6年
腫瘤相關標誌物的識別與光電分析新方法研究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5年
常見惡性腫瘤分子診斷新體系的研發與個體化治療應用研究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2014年
微囊藻毒素多尺度分析技術體系及健康危害作用機制研究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4年
細胞功能分子原位定量及其介導的癌症診療方法研究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3年
生物分子與細胞高效檢測新原理與分析新方法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0年
乳腺癌的規範化綜合診治基礎及臨牀應用研究
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9年
腫瘤細胞表面聚糖的原位電化學檢測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9年
高靈敏核酸檢測方法研究及其在臨牀診斷中的應用
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9年
納米材料的蛋白質功能化及其電化學傳感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08年
多組分免疫分析新方法與多腫瘤標誌物同時檢測系統研究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8年
應用腫瘤細胞藥敏傳感器指導個體化化療
江蘇省衞生廳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
2008年
免疫分析新原理、新方法和腫瘤標誌物免疫檢測系統研究
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07年
腫瘤標誌物在線免疫檢測方法研究
南京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2005年
流動注射免疫分析技術在腫瘤標誌物臨牀檢測中的應用
江蘇省衞生廳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
2001年
輔酶I (NADH)與若干重要生物小分子在仿生界面上的電催化
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98年
蛋白質和酶的電荷傳遞及界面行為與電化學分析法的研究
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5年
微電極新技術基礎與應用研究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參考資料 [16]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2023年4月
第八屆國際傳感器科學研討會一中國分會 [14] 
南京
2021年10月
第11屆後基因組技術國際論壇 [14] 
南京
2020年11月
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 [14] 
南京
2018年10月
第10屆後基因組技術國際論壇 [14] 
南京
2018年7月
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 [14] 
西安
2018年6月
第一次化學測量學戰略研討會 [14] 
南京
2014年4月
第14屆國際電化學專題研討會 [14] 
南京
2013年11月
第9屆後基因組技術國際論壇 [14] 
深圳
2011年
第七屆中國化學會全國生物化學會議 [14] 
南京
2011年
第十一屆亞洲分析科學學術會議 [14] 
南京
2005年10月
第九屆中國化學會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 [14] 
南京
2004年
第二屆國際傳感器科學研討會 [14] 
南京
2003年
首屆國際傳感器科學研討會 [14] 
法國巴黎
2002年10月
第七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 [14] 
南京

鞠熀先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截至2015年12月,鞠熀先已指導培養博士36人、碩士37人、博士後5人(兩位留學博士後)、高級訪問學者4 [1]  ,如武漢輕工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喻玖宏 [18] 東南大學二級教劉松琴 [19] 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副教授葉永康 [20]  ,時任南京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戴志暉 [21] 青島科技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教林潔華 [22] 山東大學教授鄒桂徵 [23] 上海理工大學理學院副教授歐陽瑞鐲等都是他的學生 [24] 

鞠熀先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23年
國化學會會士 [5] 
中國化學會
2022年
測量科學進展講座獎 [4] 
2021年
MDPI出版社化學與材料領域傑出貢獻獎 [16] 
MDPI出版社
2019年
中國化學傳感器首屆雷磁傑出成就獎 [10] 
-
2015年
國際電化學學會會士 [3] 
2015年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3] 
2012年
第十屆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16] 
-
2010年
2010年
《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 [16] 
2009年
第六屆分析化學基礎研究“梁樹權”獎 [16] 
中國化學會
2001年
第三屆“江蘇省青年科學家獎” [16] 
-
1995年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8] 

鞠熀先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23年4月
第八屆國際傳感器科學研討會一中國分會會議主席 [14] 
2022年—2026年
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副主 [2] 
2022年—2025年
西南醫科大學兼職教授 [14] 
2022年—2026年
中國化學會有機分析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副主任 [6] 
2021年11月
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執行主席 [14] 
2021年10月
第11屆後基因組技術國際論壇共同主席 [14] 
2019年9月
中國化學會糖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7] 
2019年—2023年
台州學院兼職教授 [14] 
2019年—2022年
吉林醫藥學院兼職教授 [14] 
2019年—2021年
濟寧醫學院兼職教授 [14] 
2018年10月
第10屆後基因組技術國際論壇共同主席 [14] 
2018年7月
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執行主席 [14] 
2018年6月
第一次化學測量學戰略研討會執行主席 [14] 
2018年—2022年
濟南大學兼職教授 [14] 
2018年—2021年
海南醫學院兼職教授 [14] 
2014年4月
第14屆國際電化學專題研討會會議主席 [14] 
2014年—2019年
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14] 
2013年11月
第9屆後基因組技術國際論壇會議主席 [14] 
2011年
第七屆中國化學會全國生物化學會議執行主席 [14] 
2011年
第十一屆亞洲分析科學學術會議執行主席 [14] 
2008年—2012年
南京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14] 
2006年—2018年
中國科學:化學編委 [10] 
2006年—2018年
《Chin. J. Chem.》編委 [10] 
2005年10月
第九屆中國化學會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會議執行主席 [14] 
2005年—2018年
重慶醫科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14] 
2004年—2005年
《Sensors》執行主編 [14] 
2004年
第二屆國際傳感器科學研討會執行主席 [14] 
2003年
首屆國際傳感器科學研討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14] 
2002年10月
第七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執行主席 [14] 
-
《Front. Chem.: Anal. Chem.》主編 [4] 
《Target》主編 [4] 
《J. Anal. Testing》副主編 [4] 
《Universal J. Electrochem.》副主編 [4]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副理事長 [4]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生物傳感、生物芯片與納米生物技術分會副主任 [9] 
中國藥理學會分析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4] 
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分析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4]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電分析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1]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化學傳感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1] 
中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1] 
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分析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1] 
《Electroanalysis》編委 [1] 
《Anal. Lett.》編委 [1] 
分析化學編委 [1] 
《Curr. Trends Biotechnol. Pharmacy》編委 [1] 
《Am. J. Biomed. Sci.》編委 [1] 
《World J.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編委 [1] 
《World J. Critical Care Medicine》編委 [1] 
《World J.Clinical Pediatrics》編委 [1] 
《World J. Methodology》編委 [1] 
《Current Chemical Research》編委 [1] 
《SRX Chemistry 》編委 [1] 
《Nano-Bio-Analysis》副主編 [1] 
分析科學學報編委 [1] 
藥學學報編委 [1] 
《中國腫瘤外科學》編委 [1] 
分析測試學報編委 [1] 
化學傳感器編委 [1] 
分析試驗室編委 [1]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 [3] 
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常務理事 [3] 
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質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3] 
《Telomere & Telomerase》副主編 [3] 
《Trends Anal. Chem.》編委 [10]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X》編委 [10] 
《Chemosensors》編委 [10] 
《Open Biomarkers J.》編委 [10]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4] 

鞠熀先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生活在農村的鞠熀先自小就幫助家裏幹農活,和其他農村的孩子一樣,他很早就樹立起一個堅定的信念――依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1982年,他考取了南京大學,作為當時村裏第一個考取大學的人,鞠熀先也成了全村人的驕傲 [11] 

鞠熀先人物評價

“洪亮的嗓音和頗具親和力的面容透露出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這是一個再多重擔也壓不垮的人,堅強、自信,樂觀而又豁達,這是鞠熀先給人的第一感覺。 耿耿園丁意,拳拳育人心,“為人師表”,他在教書育人方面做出了表率。他是一個把事業心和責任感放在首位的人,在治學育人的道路上鞠熀先繼續堅定不移地跋涉探索下去,只為心中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畢生無悔的追求。”(南京大學校友網評) [11] 
“鞠熀先為生物傳感領域的發展與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評)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