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南醫科大學

(中國四川省瀘州市境內公辦高校)

鎖定
西南醫科大學(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西南醫大”,位於四川省瀘州市 [1-3]  [72]  四川省重點建設高校; [3]  入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 [4] 臨牀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臨牀醫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69]  全國高等院校醫學教育研究聯盟理事單位,川南高校聯盟理事長單位。 [5-11]  擁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 [12]  [70] 
學校始建於1951年,1959年更名為瀘州醫學專科學校;1978年升格為瀘州醫學院;1982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學校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10年獲准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15年4月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12月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2021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13-14]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有忠山、城北兩個校區,佔地2011畝,館藏紙質文獻179.5餘萬冊,電子文獻566.2餘萬冊;下設20個院(系),5所直屬附屬醫院,開設33個本科專業;擁有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有(含直屬附屬醫院)醫教員工8000餘人,專任教師1328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等2.0萬餘人。 [14] 
中文名
西南醫科大學
外文名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簡    稱
西南醫大
創辦時間
1951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醫藥類
學校特色
省屬重點高校 [3]  [15]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 [101] 
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2015年)
臨牀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
臨牀醫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展開
學校特色
省屬重點高校 [3]  [15]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 [101] 
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2015年)
臨牀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
臨牀醫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四川2011計劃(2014年)
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首批國家“雙萬計劃 [16]  收起
主管部門
四川省 [102] 
現任領導
張春祥(校長)
廖斌(黨委書記)
本科專業
33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 [17]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0個
博士點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14] 
博士後
科研工作站3個 [82] 
院系設置
20個院(系)
校    訓
厚德精業,仁愛濟世
校    歌
忠山紅日 [13] 
校慶日
9月3日 [11] 
地    址
忠山校區:四川省瀘州市忠山路3段319號(忠山校區)
城北校區: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香林路1段1號(城北校區)
院校代碼
10632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7年度) [18]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教育科技突出貢獻獎) [79] 
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學技術獎9項(截止2021年3月) [78] 
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
國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2019年) [80]  展開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7年度) [18]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教育科技突出貢獻獎) [79] 
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學技術獎9項(截止2021年3月) [78] 
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
國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2019年) [80]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81] 
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96]  收起

西南醫科大學辦學歷史

  • 瀘州醫學專科學校
1951年4月,按照西南軍政委員會領導的指示,由西南行政區衞生部部長錢信忠主持召開的川南地區首屆衞生工作會議決定,在瀘州籌建一所醫士學校。 [76] 
1951年9月,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成立,校址選在瀘州忠山,川南行署衞生廳副廳長房師亮兼任首任校長。
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 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
1952年,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第二醫士學校。
1953年,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瀘州醫士學校。
1953年6月,川南人民醫院遷至忠山新址,與學校毗鄰。
1959年7月,學校升格專科院校並更名為瀘州醫學專科學校。
1960年2月,上級決定,將瀘州專區醫院改為瀘州醫學專科學校附屬醫院。 [77] 
1962年,省委宣傳工作會議決定,全省三所醫專,撤銷成都、重慶兩所,將成都醫專、重慶醫專部分學生、教師併入瀘州醫專,瀘州醫專中技部藥劑專業學生、教師併入重慶藥劑學校。 [77] 
1963年,朱德委員長來校視察,並揮毫題詞“繼承祖國醫學遺產,學好現代醫學科學,為廣大人民服務”。 [13] 
“文革”期間,學校正常的教學和科研秩序受到嚴重破壞,停課達六年之久。1972年春季才因招收首批工農兵學員而恢復招生教學。 [77] 
  • 瀘州醫學院
1978年2月,學校升格為醫學類本科院校並更名為瀘州醫學院。首屆四年制本科生進校。
1982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
1983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院視察。
1992年,中醫學專業(中西醫結合方向)在國內率先開始了中西醫結合五年制本科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省內首創的麻醉學專業專科正式招生。
1993年,學校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生理學和中西醫結合臨牀(內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四川省教育委員會批准學校為有資格招收短期外國留學生學校。10月,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13] 
2000年,國務院學位辦正式批准學校開辦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教育。
1963年朱德委員長題詞 1963年朱德委員長題詞
2001年,學校開始聯合培養博士和中醫師承博士。11月,學校城北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為新增臨牀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批准學校新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同年獲學歷教育留學生招生資格,先後開展學歷教育本科和留學生研究生培養工作。 [19] 
2004年,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生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病)被列為四川省第四批重點建設學科。停止專科招生。
2006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並被評為優秀等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校新增2個一級學科(中西醫結合、中藥學)和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010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在心血管醫學研究所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新增中藥學一級學科專業碩士授權點;學校成為西部地區首批免費定向醫生培養的主要高等院校。 [13] 
2011年,4個學科獲批為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與浙江大學簽署協議聯合招收和培養心血管專業博士後研究人員。
2012年,學校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2013年,學校獲招收本科臨牀醫學專業(英語授課)來華留學生資格;入選第一批臨牀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 [20] 
2014年,學校牽頭組建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協同創新中心”成為第二批“四川2011協同創新中心”;學校“醫學電生理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教育部驗收。
2015年,學校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順利通過國家評估,學校培養的首批博士後正式出站;同年獲批成為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13] 
西南醫科大學歷史圖片
  • 四川醫科大學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為多科性本科院校並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 [21] 
  • 西南醫科大學
2015年6月,因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部分海外校友以“川醫大”簡稱可能混淆華西前身原“四川醫學院”的“川醫”簡稱為由,促使四川大學向教育部提出行政複議申請。經多方反覆協商,最後各方形成“承認四川醫科大學辦學歷史,將四川醫科大學平穩過渡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的一致性意見:過渡期間,在校學生可自主選擇四川醫科大學或西南醫科大學畢業證;同時四川大學將對西南醫科大學給予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支持。
2015年9月12日,學校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92] 
2015年1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學校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 [22] 
2016年1月18日,西南醫科大學正式掛牌。 [23] 
2016年1月26日,教育部官網公開發布了“教發函[2015]144號”:《教育部關於同意四川醫科大學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的函》。希望西南醫科大學科學定位,辦出特色,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社會和醫療衞生事業發展服務。希望四川省進一步加大對學校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全面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增強服務社會能力。我部將繼續關注和支持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着力促進學校為四川和西南地區基層醫療衞生事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24] 
2018年6月2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與西南醫科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共同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及《聯合培養研究生協議》。 [97] 
2019年7月12日,成為川南高校聯盟理事單位。 [8] 
2020年,被四川省學位委員會和教育廳列為新增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61]  同年7月,深圳市人民醫院與學校簽署聯合培養研究生協議。 [98] 
2021年1月19日,自貢市人民政府與西南醫科大學簽約共建西南醫科大學附屬自貢醫院,並在自貢市精神衞生中心揭牌成立。 [103] 
202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65] 
2021年11月27日,西南醫科大學建校70週年。 [73] 
2022年3月11日,四川天府新區眉山管委會與西南醫科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共建西南醫科大學附屬天府醫院 [104] 
西南醫科大學

西南醫科大學辦學條件

西南醫科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3月,學校下設20個院(系),有普通本科專業33個,涵蓋7個學科門類,擁有5所直屬附屬醫院。 [14]  [99] 
西南醫科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專業名稱
學位授予門類
修業年限
學院(系)
臨牀醫學
醫學
5
眼視光學
理學
4
健康服務與管理
管理學
4
精神醫學
醫學
5
中醫學
5
中西醫臨牀醫學
5
口腔醫學
5
麻醉學
5
護理學
理學
4
藥學
4
中藥學
4
臨牀藥學
5
醫學檢驗技術
4
預防醫學
醫學
5
食品衞生與營養學
理學
4
衞生檢驗與檢疫
4
法學
法學
5
英語
文學
4
應用心理學
理學
4
市場營銷
管理學
4
公共事業管理
4
勞動與社會保障
4
醫學影像學
醫學
5
醫學影像技術
理學
4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教育學
4
運動康復
理學
4
休閒體育
教育學
4
生物醫學工程
工學
4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4
基礎醫學
醫學
5
康復治療學
理學
4
兒科學
醫學
5
參考資料: [25-27] 
類別
名稱
直屬附屬醫院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天府醫院(籌) [48] 
非直管附屬醫院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自貢醫院 [103]  、成都363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成都西區醫院、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雅安市人民醫院、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重慶涪陵中心醫院、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隆昌縣人民醫院 [105] 

西南醫科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9月,學校(含直屬附屬醫院)有醫教員工8000餘人;有專任教師1328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595人、佔比44.80%,具有博士學位人員631人,佔比47.52%;有博士生導師52人、碩士生導師1243人;擁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名中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四川傑出人才獎、“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四有”好老師等省級及以上各類稱號700餘人次,其中國家級稱號74人次。 [14] 
雙聘院士
姓名
院士類別
學科方向
聘任職務
外科學
客座教授
閻錫藴
中國科學院院士
腫瘤學
客座教授
程京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
醫學生物物理學
客座教授
邱蔚六
中國工程院院士
口腔頜面外科
客座教授
樊代明
消化內科
客座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
基礎醫學
客座教授
參考資料: [109-110] 
名稱
名單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入選者
曾曉榮
全國優秀教師
餘榮光胡禮振、劉金龍、餘崇林
全國名中醫
孫同郊
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葉學良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胡正烈、孫同郊、夏倫卓、餘漢傑、周德端胡禮振李繼冉李忠孝劉國輔汪瀾、王同佑 、熊先驥、楊奇、張仕善、餘光開、劉遠厚、袁明辯、曾曉榮、馮文宇、範生堯、劉金龍、黃淑芬、鍾森、何延政、李昌平、廖斌、雷正明、劉佳佳、劉文君、楊思進、陳禮剛、樊均明、傅俊江、陳躍、徐勇、董文斌、趙領、張春祥 楊文信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陳秋、王欽、代榮陽、江湧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歐洲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張春祥 [112] 
美國心臟病學院院士
張春祥
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
楊四維、肖金剛、聶敏海
四川省“百人計劃”引進人才
徐建明
廣東省首批臨牀醫學領軍人才
張春祥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
馮文宇、曾曉榮、範生堯、徐州、葉懷祥、馮志強、郭力、馬躍榮、李昌平、劉佳佳、葉學良、雷正明、羅興林、李國平、劉文君、聶敏海、楊思進、範賢明、王欽、何濤、吳劍波、吳敬波、姜睿、王曉斌、鄧存良、李小剛、鄭立舸、趙領、魏嵋、白雪、劉勇、李俊、楊文信、鍾志容、黃純蘭
四川省“天府萬人計劃”天府名醫
廖斌、徐勇、劉文君、王曉斌
四川省優秀教師
曹玉華、孫同郊、李忠孝、魏嵋、王明傑、羅興林、蕭洪文、謝惠波、王曉紅
四川省教學名師
馮志強、羅興林、税青林、王明傑、曾曉榮
四川省優秀青年教師標兵
鍾森
四川省衞生廳學術技術帶頭人
羅興林、鍾森、鄧存良、李昌平、廖斌、陳禮剛、何延政、郭力、劉文君、董文斌、楊四維、陳德宇、吳敬波、陳莊、劉毅、陳躍、王開正、唐光才、徐勇、範賢明、劉建、周業江、姜睿、馮大雄、劉銘、李小剛、李作孝、吳敬波、李森、範忠才、李國平、王清、王曉斌、毛熙光、劉斌、覃綱、袁小平、呂紅彬、楊志惠、黃純蘭、劉亮、傅曉冬、胥方元、葉雲、鄧明明、黃毅嵐、江湧、劉靳波、馬勳泰、萬沁、吳剛、熊霞、鄭思琳、鍾武、劉鵬、劉勇、周翔宇、黃昌仁、於風旭、鍾德君、顏洪、李顯蓉、唐明希、王國俊、歐三桃、張春祥、李波、楊運康、鄒永根、鍾建橋、李忠、李曉斌、肖金剛、郭玲、舒健、文慶蓮、孫鴻燕、郭永燦、趙領、肖佔剛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肖復燊、楊思進、魏嵋、尹思源、白雪、汪靜、劉鵬、扶世傑、楊文信、肖國輝、張瓊、王益平、毛惠、冉志玲、李羣英、楊忠明、陳貴全、趙福蘭、敖素華、廖慧玲
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曾曉榮、馬躍榮、鍾森、鄧存良、董文斌、李昌平、謝朝良、劉文君、劉佳佳、鄔麗莎、何延政、吳敬波、郭力、廖斌、何濤、陳躍、夏先明、袁瓊蘭、熊霞、尹思源、劉毅、王清、王光西、龍漢安、李作孝、陳禮剛、聶敏海、魏嵋李國平、楊豔、陳明、魯曉波、王欽、呂紅彬、範賢明、姜睿、覃綱、唐平、王榮麗、王曉斌、馮大雄、劉斌、劉靳波、江鳳、餘鴻、吳國平、張春銀、李波、周業江、範忠才、夏冬、敖素華、彭強、馬勳泰、文慶蓮、王文軍、劉慶、劉亮、劉勇、江湧、餘玲、肖金剛、陳燕華、周翔宇、歐三桃、趙領、鍾志容、唐小軍、夏德林、殷澤登、黃遠帥、舒健、廖慧玲、譚美雲、韋思平、代榮陽、白雪、李俊、楊慶強、張春、周軍、鍾武、鍾建橋、袁青、袁葉飛、黃躍、黃純蘭、詹平、李雪森、譚曉秋、王麗、王茂華、付文廣、劉宗超、蘇松、李森、楊志惠、吳建明、沈宏春、陳艾、羅茂、周英順、鄭小莉、姜雋、姜鮮、夏紀築、徐厚平、郭永燦、郭玲、傅少志、張春祥、呂沐瀚、董文斌、吳敬波、王曉斌、劉毅、劉文君、陳禮剛、肖佔剛、萬居易、葉婷、田剛、劉力、李亞玲、李多、吳曉、汪國友、沈驊睿、陳光祥、周杰、施森、雷小平、李春紅、龍洋、付琦峯、沈晶、張馳、羅鋼、鍾曉琳、唐華、彭建華、蔡亮、王定宣
參考資料: [29-41]  [84]  [86-88] 
四川省優秀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名稱
團隊負責人
內科學教學團隊
徐勇
外科學教學團隊
麻醉學教學團隊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學團隊
參考資料: [42] 

西南醫科大學學科建設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15張)
截至2023年3月,學校擁有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臨牀醫學、藥學是四川省一流建設學科。 [14] 
類別
名稱
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心血管醫學研究所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臨牀醫 [71]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中醫學、中藥學、護理學、口腔醫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中醫學、護理、公共管理、法律、體育、藥學、應用心理 [17]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臨牀 [43] 
國家臨牀(中醫)重點專科
腦病科、腎病科、整形外科(批准部門:衞生部) [43] 
腦病科、腎病科、肝病科、耳鼻咽喉科、重症醫學科(批准部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43] 
四川省一流(建設)學科
臨牀醫學、藥學 [43] 
四川省重點學科
內科學(心血管病學)、生理學、中西醫結合臨牀、病理與病理生理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內科學(傳染病學) [43] 
四川省醫學重點學科
周圍血管外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肝膽外科、兒科、核醫學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腎病內科、胸心外科、腫瘤科、醫學檢驗科、耳鼻喉頭頸外科、消化內科、臨牀護理學、麻醉學(附屬中醫醫院)、康復醫學、藥劑學、病理科、圍產醫學、皮膚病學、麻醉學(附屬醫院)、口腔內科、口腔臨牀醫學、口腔頜面外科、口腔正畸學、口腔修復學 [43] 
四川省醫學重點專科
心血管病科、腦病科、脾胃病科、肺病科、腎病科、肝病科、耳鼻咽喉科、骨傷科、皮膚科、肛腸科、腫瘤科、婦產科、兒科 [43] 
  • 學科評估
西南醫科大學
西南醫科大學(5張)
截至2023年3月,學校臨牀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臨牀醫學在ESI全球排名前1%機構中位列33.83%。 [72] 
ESI全球排名前1%
臨牀醫學
藥理學與毒理學
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學校代碼
學科名稱
一級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名稱
評估結果
位次百分比
10632
西南醫科大學
1002
臨牀醫學
C-
60%~70%
參考資料: [66] 
2018年全國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結果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專業學位代碼
專業學位名稱
評估結果
位次百分位
10632
西南醫科大學
1051
臨牀醫學
C-
65%~75%
參考資料: [90] 

西南醫科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2年6月,學校有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應用型示範專業5個。 [10]  [14]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臨牀醫學、麻醉學、中西醫臨牀醫學 [44]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專業
臨牀醫學 [10] 預防醫學、護理學 [62]  、麻醉學、中西醫臨牀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醫學檢驗技術
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專業
中醫學、法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康復治療學、臨牀藥學、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學、公共事業管理 [62]  [83] 
省級特色專業
臨牀醫學、麻醉、中西醫臨牀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
四川省應用型示範專業
臨牀醫學、中西醫臨牀醫學、護理學 [45] 
省級精品課程
兒科學、口腔內科學、中醫學、病理生理學、傳染病學、醫學遺傳學、內科學、外科學、藥理學、臨牀麻醉學、病理學、組織學與胚胎學、診斷學、生理學、醫事法學、外科手術學、人體解剖學 [46]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生理學、診斷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病理學、外科學總論、組織學與胚胎學 [46]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分子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學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 [14]  、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47] 
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西南醫科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95]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西南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 [94]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基地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93] 
  • 學生成績
截至2022年6月,學校學生參加2021年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臨牀醫學、中醫學、護理學、預防醫學四個賽道均晉級全國總決賽並獲獎;2011-2018年參加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牀技能競賽獲西南西北片區特等獎1次、一等獎6次、全國總決賽二等獎3次、三等獎4次 [14] 
學校奧體中心體育場 學校奧體中心體育場

西南醫科大學學術研究

西南醫科大學科研機構

截至2023年9月,學校有各級各類科研平台90個,其中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平台46個(其中同位素及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1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1個、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3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普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2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4個、四川省工程實驗室1個、四川省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是“四川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獲批市廳級及以上科研團隊46個。 [28] 
科研機構
下設重點實驗室
級別
心血管醫學研究所
(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醫學電生理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醫學電生理實驗室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醫學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膜通道功能、結構與信號轉導同步研究基地
四川省科技基礎條件平台
心肌電生理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
藥物與功能性食品研究中心
天然藥物活性物質與分子藥理實驗室
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醫學基礎研究中心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二級實驗室
表觀遺傳與腫瘤實驗室
四川省醫學重點實驗室
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腫瘤表觀遺傳實驗室
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轉化醫學中心
腫瘤醫學研究所
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中西醫結合防治器官纖維化實驗室
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護理器械研發實驗室
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口頜面修復重建和再生實驗室
校級實驗室
微血管病與微循環實驗室
校級實驗室
西南醫科大學循證醫學中心
循證醫學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醫學人文研究中心
醫院管理和發展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附屬醫院科研機構
分子醫學實驗中心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建設實驗室
分子影像實驗室
四川省醫學甲級建設重點實驗室
炎症與變態反應實驗室
院級實驗室
腫瘤放射生物實驗室
院級實驗室
生物資源庫
院級實驗室
醫藥與健康大數據平台
院級實驗室
GMP級細胞製備與質控平台
院級實驗室
診斷與檢測技術平台
院級實驗室 [100] 

西南醫科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8月,2018年以來,獲批國家級自科類項目16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區域聯合重點項目累計3項)、社科類項目14項,省部級自科類項目409項、社科類項目34項。科研經費總額突破12.7億元。發表SCI期刊論文(總數)5657篇,SSCI論文119篇,CSSCI論文62篇。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40項。獲發明專利授權173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054件。 [111] 
2017-2022年,學校獲批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587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4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14] 
1978年,“草藥三匹風的藥理和臨牀運用”的科研成果在衞生部科學大會上獲獎。 [91] 
1995年,袁明辨等《骨痹通天丸及其治療地氟病的研究》獲國家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89] 
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9年至2014年,在SCI等三大檢索期刊收錄論文350餘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近2100篇,出版專著60餘部,出版教材240餘本。獲國家專利授權50餘件。 [49] 
2013年,學校基礎醫學科研課題《骨形成蛋白受體抑制劑Dorsomorphin對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機理研究》《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對肝癌細胞體外血管生成擬態的影響》《層狀氮化物Zr2N2X(X=S,Se,Te)合成及物性研究》《Hedgehog通路及其阻斷劑在糖尿病腎病發病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抗IL-4,IL-13雙特異性抗體的構建與鑑定》《J鏈介導補體活化異常與慢性乙肝中醫證型相關性研究》《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變新型檢測方法的臨牀應用研究》《基於醫學檢驗數據的支持向量機在鼻咽癌以及其它疾病模型預測中的應用》《電針聯合BMSCs移植對腦出血後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調控》等20個課題被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衞生廳批准立項。 [50] 
2014年,學校科研項目《推進我省醫事法律實施現代化研究—以醫方權利為視角》《預防和化解我省醫患矛盾的體制創新研究》,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立項。 [52] 
2016-2020年,學校獲批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655項,其中,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444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3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14] 
部分科技成果獎勵
年份
項目
獎勵
2012年
《創傷性腦損傷的臨牀與基礎研究》
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4年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病機制與臨牀》
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8年
《寰樞椎脱位中西醫結合治療技術體系的創建與臨牀應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9年
《從脾論治早中期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診治新方法》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參考資料: [18]  [51]  [63]  [85] 

西南醫科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9年9月,西南醫科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79.5餘萬冊,電子文獻566.2餘萬冊,訂有中外文紙質期刊700餘種,形成了以生物醫學為重點,兼有哲學、人文社會科學及其他自然科學文獻的館藏體系。 [53] 
奎星閣 奎星閣
  • 學術期刊
《西南醫科大學學報》
西南醫科大學學報》由四川省教育廳主管、西南醫科大學主辦,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為雙月刊,以學術性、實踐性、規範化為特點,主要刊載基礎醫學、實驗研究、中醫與中西醫結合、臨牀醫學、技術方法、藥學研究、綜述與講座、護理醫學、病案報告等文稿。
1989年,學報進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數據庫;1999年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此後又被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解放軍醫學圖書館《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以及《中心生命科學圖書館數據庫》等中國國內大型數據庫收錄。2007年,獲《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全文收錄。 [54] 
《醫學與法學》
醫學與法學》是由西南醫科大學主管,西南醫科大學和中國衞生法學會聯合主辦,以醫學科學和醫學法學為基礎,以醫藥衞生科學和技術中的法律問題為研討交流內容的醫學科學性和醫藥衞生法學專業性相結合的雙月刊,是中國國內外為數不多的研究醫藥衞生與法律問題相結合的專業期刊。主要欄目有: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等。已加入知網、萬方、維普和超星數據庫,併成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 [55] 

西南醫科大學文化傳統

西南醫科大學形象標識

  • 校徽
西南醫科大學校徽整體圖形外圓內方,取“智圓行方”之義。
校徽中心為忠山牌坊的形象,彰顯西南醫大人傳承學校文化,德業並重、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的人文精神。
校徽借用忠山牌坊形象構成“濟世”二字,體現了西南醫科大學奉獻社會、關愛生命、服務大眾的高尚情懷。
整個圖形設計結構穩重而挺拔向上,結合大篆的表現形式,彰顯學校建校60餘年所積澱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藴。
校徽以深紅色為主色,顯示學校的包容與大氣、仁厚與理性。西南醫科大學校徽以傳承、濟世為立意,以穩健厚重為基調,既體現學校的歷史文化底藴,又體現其承前啓後、鋭意進取的精神和現代大學的生命力。 [56] 
西南醫科大學校徽 西南醫科大學校徽
  • 校歌
忠山紅日 [57] 
忠山紅日 忠山紅日

西南醫科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厚德精業,仁愛濟世
厚德,語出《易經》:“”君子以厚德載物。它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高度概括,也是歷來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精業,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工作,努力追求精湛技藝。精業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實力。這兩個詞從思想和行為方面提出了學校所追求的高境界、高標準。 [58] 
仁愛,源於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本質就是把人的愛心無限擴大,達到“泛愛眾”。仁愛凝練中國傳統文化和醫者仁愛品質。濟世,作為一種重大社會行為,既包含醫者救死扶傷、勇於擔當、高尚道德的情懷,又含有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
這四個詞均具備典型的中國元素,也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又表現出思與行的辯證關係。 [58] 
  • 校風 :恭 勤 仁 和
《爾雅》中有“恭,敬也”。恭為肅敬、有禮貌之義。《禮記》有“在貌為恭,在心為敬。”恭是人應該信守、踐行的高尚品格,是應該陶冶、培養的高尚品性,也是一種行為態度。
《説文解字》中有“勤,勞也”。“業精於勤”,勤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強調身體力行、奮鬥不止。
仁,作為中國儒家核心思想,是一種博愛、大愛,是崇高的道德追求,也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 [59] 
《廣雅》中有“和,諧也”。“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諧方能團結奮進、開拓進取。和,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社會所追求的最高理想。
恭、勤、仁、和,飽含中國智慧、中國哲學。這四個字由表及裏、從品性、品格的培養到精神境界的追求、道德品質的完善,涵蓋了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追求。 [59] 
  • 教風:正身博學 弘道樹人
正身,端正己身、修身,又含剛正不阿之意。博學,指知識淵博,也是中國“五之法”之一。正身為德、博學為才,強調為人師者須德才兼備。弘道樹人,是教師使命的體現,教育就是弘揚道德文化,培育優秀人才。
“正身博學,弘道樹人”指出教師要遵循教學規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範教育感染學生。 [59] 
  • 學風:勤學善思 知行合一
《論語》中有“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陶行知也説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此語體現了學與思、知與行的辯證關係,也體現了學校培養具有較強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勤學善思 知行合一”的學風是學校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學習方式的概括、提煉。 [59] 
  • 大學精神
自強不息,守正出新
自強不息,語出《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現學校作為醫學院校為了服務人民羣眾健康,振興祖國醫療衞生事業,培養更高層次醫藥衞生人才,不斷探索、鍥而不捨、攻堅破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守正,指恪守正道、胸懷正氣、行事正當,追求心正、法正、行正。出新,指勇於開拓,善於創造,懂得變通,不斷推陳出新。守正出新既強調堅持原則性,又注重靈活性,從而推動學校生生不息、科學發展。
三個詞既辯證統一,又逐層遞進。自強不息是途徑,守正是態度,出新是追求的目標。 [60] 
西南醫科大學建校70週年慶祝大會

西南醫科大學校園佈局

西南醫科大學城北校區: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紅星街道新民社區 [107] 
西南醫科大學忠山校區: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北城街道濂溪路社區 [108] 

西南醫科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
劉毅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黨委常委
馮天明、柏珂
參考資料: [64]  [67-68]  [74-75]  [10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