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靡靡之音

(漢語成語)

鎖定
靡靡之音(mǐ mǐ zhī yīn)是一個漢語成語,也做“靡靡之樂”或“糜糜之音”。 [5] 
出自戰國·韓非韓非子·十過》。 [1] 
這個成語原指商紂時頹廢淫蕩、使人沉溺享樂而忽略國事,進而導致亡國之樂曲,即令人精神不振的亡國音樂,後指令人頹廢、喪志的音樂,泛指一切低級趣味的音樂。其本身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1] 
中文名
靡靡之音
拼    音
mǐ mǐ zhī yīn
近義詞
亡國之音濮上之音鄭衞之音
反義詞
鈞天廣樂陽春白雪
出    處
《韓非子·十過》
注    音
ㄇㄧˇ ㄇㄧˇ ㄓㄧ ㄧㄣ
語法功能
作主語、賓語

靡靡之音成語出處

“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先此聲者,其國必削。”(戰國·韓非《韓非子·十過》) [1] 
後人據此提煉出“靡靡之音”這個成語。 [3] 

靡靡之音成語故事

衞靈公親自赴晉國為建殿道賀,晉平公十分高興,在新宮內設婆款待他。衞靈公帶來的大批奇珍異寶令晉平公喜笑顏開,他邊敬酒邊命樂師奏樂助興。衞靈公在音樂剛起時便對晉平公説:“我在途中聽到一支非常委婉柔美的曲子,我已命人記錄下來了。我相信這支曲子定會叫大王沉醉的。”晉平公一聽,馬上命衞國樂師演奏這支曲子。果然,這支曲子有種説不出的柔媚韻味,聽得人如醉如痴,忘乎所以。
正在大家聽得入迷時,有人大喝一聲:“別彈了,立即停下!”晉平公滿腔怒火地看着説話的人——晉國宮廷樂師師曠。師曠不慌不忙,正色道:“這是亡國之音,怎能在如此喜慶的時候彈奏?”晉平公大惑不解:“這麼優美的曲子,怎麼會是亡國之音呢?”
師曠娓娓道來:“商紂荒淫無恥,整天沉溺於酒色中不理朝政。有個叫師延的樂師為了討好取悦紂王,便作了這支萎靡頹廢的曲子供宮女舞蹈之用。紂王非常喜歡這支曲子,常常在這支曲子的伴奏下通宵達旦地飲酒作樂。朝中大臣紛紛譴責師延作這支令人頹廢沉迷的曲子禍國殃民。後來,周武王滅了商,師延怕有人追究自己的責任,便投水自盡了。這支曲子雖然委婉動聽,但它有一種令人萎靡不振的魔力。所以之後許多帝王都禁止演奏這首曲子,漸漸地這首曲子就失傳了。現在這支曲子又出世了,一定是師延陰魂不散,為自己的傑作被人遺忘而憤憤不平。大王要慎重,此乃亡國之音,切不可貪戀。”
晉平公聞此,哈哈大笑,不以為然地説:“師曠樂師多慮了。商紂亡國是自己荒淫所致,與音樂有何關係?如此美妙的音樂不享受其中,豈不是三生遺憾嗎?繼續奏樂!”後來,晉平公果然步商紂後塵,未及亡國便死了。 [2] 

靡靡之音成語寓意

靡靡之音這個成語令人精神不振的亡國音樂,後泛指一切低級趣味的音樂,是作為純負面詞義出現的。解放前夕的《人民日報》幾篇報道中,均指責私營電台裏充斥“妹呀”“愛呀”一類“靡靡之音”,“用低級趣味引誘聽眾”,“麻醉毒害人民”,認為靡靡之音會消磨人們的革命意志。 [1-2]  [3]  [4] 

靡靡之音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靡靡之音這個成語在句子中通常作主語、賓語,含貶義,用來指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 [1] 
運用示例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四《羅剎海市》:馬即起舞,亦效白錦纏頭,作靡靡之音。 [1] 
現代·聞一多《時代的歌手》:從此以後,以管絃的情緒代替了鼓的情緒,結果都是“靡靡之音”。 [1] 
現代·郭沫若《孔墨的批判》:故爾所謂鄭聲淫的“淫”應該是過高的意思,決不是如像《毛毛雨》之類的那種所謂靡靡之音。 [1] 
參考資料
  • 1.    靡靡之音的解釋|靡靡之音的意思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7-12-11]
  • 2.    崔鍾雷.成語典故大全[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8:223-224
  • 3.    李一華 呂德申.漢語成語詞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539-540
  • 4.    雷抒雁.“靡靡之音”的轉正[N].人民日報,1989-04-28(08)
  • 5.    靡靡之音  .萌典[引用日期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