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甾體抗炎藥

鎖定
非甾體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因其化學結構中缺乏激素所具有的甾環,故而得名。NSAIDs化學結構與腎上腺皮質激素類似,主要作用機制是主要的作用機制是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謝中的環氧化酶(COX)和脂氧化酶(LOX),阻礙前列腺素(PG)、前列環素(PGI)和白三烯(LT)的致炎增敏作用。PG和PGI能使血管舒張並增強血管通透性,間接成為引起炎症的媒介並延長髮炎時間。LT是過敏性慢反應物質(SARS-A)的主要成分能增強血管通透性並促進血漿滲出。通過AA代謝所產生的大部分炎症介質均可為NSAIDs所阻斷。NSAIDs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雙氯芬酸萘普生對乙酰氨基酚羅非昔布等。根據其化學結構的不同可將NSAIDs分為甲酸類、乙酸類、丙酸類、昔康類、昔布類、吡唑酮類等類型,根據作用機制的不同可分為非選擇性COX抑制劑類和特異性COX-2抑制劑類。 NSAIDs具有解熱、止疼、消炎、降温、抗風濕等作用,臨牀上廣泛用於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免疫系統疾病、多重發熱、各種疼痛或圍手術期鎮痛等等。NSAIDs的毒性反應發生率很低,但仍具有許多不甚嚴重的副作用,長期大劑量給藥可導致胃腸道反應,肝、腎以及血液系統損害等。美國老年醫學會 (AGS)、美國風濕病學會 (ACR) 和歐洲抗風濕病聯盟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 出於對機制驅動和特異質不良事件的擔憂,制定了適當使用這些藥物的指南。
藥品名稱
非甾體抗炎藥
外文名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主要適用症
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免疫系統疾病、多種發熱、各種疼痛等
藥品類型
抗炎藥
用    途
解熱、止疼、消炎、降温、抗風濕等

非甾體抗炎藥功能與主治

非甾體抗炎藥適應症

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免疫系統疾病、多種發熱、各種疼痛或圍手術期鎮痛等。

非甾體抗炎藥用法用量

參考相關藥品説明書。

非甾體抗炎藥藥理作用

非甾體抗炎藥環氧化酶及其同工酶

NSAIDs 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PGs)環氧化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轉化為PGs 而發揮抗炎、止痛和解熱作用。環氧化酶有兩種異構體,即:環氧化酶-1(COX-1)和環氧化酶-2(COX-2)。多數學者認為對 COX-1和 COX-2作用的不同是NSAIDs藥理作用和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對COX-1的抑制作用越強,導致消化道、腎等不良反應就越大;而對 COX-2的抑制作用越強,其抗炎、鎮痛效果就越顯著。

非甾體抗炎藥對脂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花生四烯酸經兩種酶代謝,一為 COX,另一為脂氧化酶(lipoxygenase,LOX)。
在NSAIDs抑制COX的活性,阻斷 PGs 的生物合成的情況下,LOX催化的代謝產物-白三烯(Leurotriens,LTs)的生成將相對增加。LTs 亦為一類重要的致炎物質,目前已知某些NSAIDs 如齊留通(zileuton)對脂氧化酶有較強抑制作用,可減少其代謝產物-白三烯的生成;替美加定、替尼達普等對COX和LOX有雙重抑制作用,有較好的抗炎鎮痛作用。

非甾體抗炎藥對炎症細胞的功能與氧自由基產生的抑制作用

一些NSAIDs能抑制與中性粒細胞結合的磷脂酶A2和磷酯酶C以及超氧陰離子的生成;抑制中性粒細胞活化和T、B淋巴細胞增殖;抑制溶酶體酶和5-羥色胺的釋放。

非甾體抗炎藥藥代動力學

超過90%的NSAIDs與血漿蛋白高度結合。這些藥物在口服、皮下和肌內給藥時,通常在單胃物種中表現出相當好的生物利用度,因為它們具有中度至高度的脂溶性(這也允許它們穿透血腦屏障)。由於與血漿蛋白高度結合,母體藥物的直接尿排泄量低;肝臟代謝將NSAIDs清除為尿液和膽汁中排泄的無活性代謝物。通過清除和終末半衰期消除藥物具有高度的物種特異性。
含有微粒體酶細胞色素P450(CYP)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統負責大多數NSAIDs的代謝,其中CYP2C9 是最重要的氧化酶,主要負責多種非甾體抗炎藥的代謝,包括塞來昔布、吲哚美辛、雙氯芬酸、氟比洛芬、布洛芬、萘普生和烯酸,如吡羅昔康和替諾昔康。
據報告,CYP2C9主要通過形成3-羥基布洛芬和2-羥基布洛芬來促進布洛芬清除。除布洛芬外,CYP2C9對其他靶標NSAIDs的作用也有報道,其中雙氯芬酸被代謝為4′-羥基雙氯芬酸,氟比洛芬被代謝為4′-羥基氟比洛芬,萘普生被代謝為6-去甲基萘普生。除CYP2C9外,NSAIDs還通過氧化轉化被I期代謝的其他胞質肝酶代謝,包括CYP3A4、CYP2C19、CYP2C8。隨後是II期偶聯反應,涉及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包括UGT1A1、UGT2B7、UGT1A9和UGT2B4)的葡萄糖醛酸化,並最終由肝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頂端小管膜上表達的ABCC2外排轉運蛋白膽汁排泄產生的葡萄糖醛酸苷和反應性代謝物。
NSAIDs在其結構中具有手性中心(包括芳基丙酸酯和依託多酸)的藥代動力學特性的固有差異進一步需要特別注意,然後再開出合適的給藥劑量

非甾體抗炎藥風險與禁忌

非甾體抗炎藥不良反應

  • 胃腸道損害
NSAIDs的不良反應以胃腸道反應最多,嚴重時可引起胃、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腸穿孔、出血,也能導致噁心、消化不良、上腹疼痛、食管炎等。
使用NSAIDs導致胃腸道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增加的危險因素包括NSAIDs使用時間較長、劑量較高、年齡超過 60 歲、既往任何原因消化性潰瘍病史、飲酒史、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和/或抗凝劑以及體弱和病情較重的患者風險更大。
  • 肝臟損害
大部分NSAIDs均可引起肝損害,大劑量保泰松可引起肝損害,臨牀表現為肝炎、黃疸; 長期大劑量使用乙酰氨基酚可致嚴重的肝毒性,病情可由輕度的轉氨酶升高到嚴重的肝細胞壞死,尤以肝壞死多見; 大劑量給予水楊酸類可致肝損害,在用藥過程中的肝功能指標異常,多數為一過性的,當患者停藥後可恢復正常,不容易被誤診和漏診。
  • 腎臟損害
NSAIDs引起的腎臟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外周水腫。另外,還會引起急性腎功能不全、間質性腎炎、腎乳頭壞死、水鈉瀦留、及高血鉀症狀等。
  • 心血管不良反應
非選擇性和選擇性NSAIDs的使用都與高血壓、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幾項前瞻性試驗表明,在關節炎患者和複發性結腸息肉患者中,使用較高劑量和長期使用NSAIDs相關的心血管血栓併發症風險可能增加多達五倍。
對於已知的活動性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和中度至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應避免使用NSAIDs。由於NSAIDs的前列腺素抑制作用,75歲以上的患者患高血壓的可能性是1.7倍。所有已知高血壓患者在服用NSAIDs時,應仔細隨訪高血壓是否惡化,尤其是那些已知患有高血壓並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患者。
  • 腦出血風險
項歐洲多國數據庫研究顯示,不同NSAID藥物的IS風險存在差異,特別是發現既往有IS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的患者的IS風險更高。
  • 其他不良反應
NSAIDs可引起頭痛、頭暈、嗜睡、皮疹、過敏性鼻炎、哮喘、神情恍惚、耳鳴和視力減退等。不良反應與藥物劑量關係很大,如長期應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聽力減退、耳鳴,超大劑量應用可導致昏迷。長期大劑量應用布洛芬可引起視力下降,導致神情恍惚。

非甾體抗炎藥禁忌證

伴有心功能不全、潰瘍病、脱水、高血壓、高血鉀鈉、嚴重感染及敗血症,或者是應用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患者,要避免使用NSAIDs。

非甾體抗炎藥不良反應的預防

  • 合理選用非甾體抗炎藥的品種和劑型
根據每個患者的病情和藥物的作用強度、起效時間及安全性來選擇NSAIDs的品種和劑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病症突出,牽連的關節多,一般需要長期服藥,因此可選擇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及塞來昔布等安全性較高的藥物;對於有心腦血管危險因素的患者使用COX-2特異性抑制劑如塞萊昔布、羅非昔布和伐地昔布等要謹慎;而對於伴有消化道穿孔、潰瘍及出血的患者,則可以使用COX-2特異性抑制劑。
  • 個性化用藥
對於年紀大的成人和嬰幼兒應使用小劑量治療。對老年人要詳細瞭解其病史和用藥史,以確定如何合理用藥。首先要從小劑量開始用藥,注意避免用藥頻率過高,因為老年人出汗過多,會引起體温驟降,從而發生虛脱甚至休克。對幼兒發燒,可首選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因為幼兒對布洛芬的耐受性好,且不良反應小。
  • 進行安全監測
對於需要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一定要監測其藥物不良反應。在治療前和用藥後均要定期檢查血尿常規、大便及肝腎功能等,一旦出現異常就應立即停止用藥,服藥期間要注意戒煙酒。
  • 確定患者是否有用藥禁忌證
對患者病史進行仔細瞭解,特別要注意併發症,對於伴有心功能不全、潰瘍病、脱水、高血壓、高血鉀鈉、嚴重感染及敗血症,或者是應用過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患者,要避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
參考資料來自: [1-5] 
參考資料
  • 1.    陳安民,楊春花.非甾體抗炎藥的不良反應表現及預防措施的探討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21):21+23.
  • 2.    石浩強,蔡怡,黃海,等.非甾體抗炎藥評述[J].臨牀醫學,2006(01):85-86.
  • 3.    張念森.非甾體抗炎藥的臨牀應用及不良反應[J].中國藥物評價,2013,30(01):37-38+41.
  • 4.    Meara AS, Simon LS. Advice from professional societies: appropriate use of NSAIDs. Pain Med Malden Mass. 2013;14 Suppl 1:S3-10. doi:10.1111/pme.12282
  • 5.    jm,劉雁,李志軍.非甾體抗炎藥物的藥理及臨牀應用進展[J].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0(1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