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靜物畫

鎖定
靜物畫是一種以靜止不動的自然或人造物為描繪對象的繪畫體裁,它在各種繪畫、版畫、鑲嵌畫、攝影中都有體現。在學院派的繪畫體裁等級中,靜物畫處於最低一級。靜物畫的歷史很久遠,但獨立的靜物畫是文藝復興的產物,在17-19世紀之間獲得巨大發展。裝飾和象徵是靜物畫的兩種主要功能。
中文名
靜物畫
外文名
still life或nature morte

靜物畫概念簡介

靜物畫是一種以靜止不動的自然或人造物為描繪對象的繪畫體裁,它在各種繪畫、版畫、鑲嵌畫、攝影中都有體現。這個概念在英語、荷蘭語中意為“靜止的生命”(still life、 stilleven),在法語、意大利語、俄語中意為“死去的自然”(nature morte、natura morta、натюрморт),它是相對於(活着的)動物畫(animal painting)而言的。 [1]  在學院派的繪畫體裁等級中,靜物畫處於最低一級。

靜物畫歷史溯源

在古埃及的墓室壁畫和浮雕中,就有表現供亡者死後享用的食品、器皿圖像。古希臘瓶畫和古羅馬龐貝壁畫和鑲嵌畫中也有大量描繪日常事物的畫面。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早期,靜物僅作為繪畫的背景、裝飾或象徵元素,而獨立的靜物畫產生於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和丟勒(Albrecht Durer)都畫過帶有習作性質的水彩或素描靜物,威尼斯畫家巴爾巴里(Jacopo de' Barbari)在1504年所作的《靜物:鷓鴣與鐵臂鎧》則被認為是近代以來最早的架上靜物畫之一。
17世紀,靜物畫獲得極大發展,成為完全獨立的繪畫藝術樣式。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西班牙畫家科坦(Juan Sánchez Cotán)善於使用逼真的光影和色彩達到欺騙眼睛(trompe-l'œil)的效果。在荷蘭,由於資產階級革命、宗教改革和富裕的中產階級的崛起,市場攤位、食品、器皿、花卉、書籍、樂器、燈具、骷髏、標本等取代了宗教成為畫家喜愛的主題,產生了大型靜物畫(monumental still life)和虛空畫(vanitas)等類型。有些靜物畫以物質的奢華精美帶來視覺享受,有的則以物品的象徵與比喻表達宗教與道德。代表畫家有海姆(Jan Davidsz de Heem)、卡爾夫(Willem Kalf)、範貝耶倫(Abraham Hendriksz van Beijeren)、克拉斯(Pieter Claesz)等。同時期的佛蘭德斯則與天主教世界保持更多的聯繫,畫家老揚·勃魯蓋爾(Jan Brueghel the Elder)善於繪製花卉,斯尼德斯(Frans Snyders)善於繪製動物,他們既創作獨立的靜物,也常常與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範戴克(Anthony van Dyck)、約爾丹斯(Jacob Jordaens)等安特衞普的畫家合作繪製大型繪畫。
18世紀,法國畫家夏爾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的作品代表了靜物畫發展的第二個高峯,他繼承17世紀荷蘭畫派的成就,描繪水果、禽畜、廚房用具和其他室內主題。
19世紀靜物畫在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等流派畫家的筆下繼續發展,得到資產階級觀眾廣泛歡迎。後印象主義畫家塞尚(Paul Cezanne)追求靜物畫的形式感,造型上注重結構和色彩的堅實感而不依靠光影明暗,從而啓發了立體主義等現代流派。
20世紀納比派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流派擺脱了線性透視和再現觀念的束縛,採用抽象、拼貼、現成品等手法豐富了靜物畫的表現力,而靜物畫的邊界在隨後的發展中逐漸消失。總地來看,裝飾和象徵是靜物畫的兩種主要功能。
在中國古代繪畫傳統中的花鳥畫、博古畫與靜物畫概念相近,但他們的內涵外延都不一樣。 [2] 

靜物畫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靜物畫代表作品
藝術家
作品信息
作品
龐貝尤利婭·菲利克斯(Julia Felix)宅靜物壁畫
《蛋、鳥和銅盤的靜物》,約公元70年,壁畫,高74釐米,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蛋、鳥和銅盤的靜物》 《蛋、鳥和銅盤的靜物》
巴爾巴里
《靜物:鷓鴣與鐵臂鎧》,1504年,木板油畫,52x42.5釐米,慕尼黑古代繪畫館
《靜物:鷓鴣與鐵臂鎧》 《靜物:鷓鴣與鐵臂鎧》
博克萊爾
《豐盛的廚房》(又名《耶穌在馬大和馬利家中》),1566,木板油畫,171x250,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豐盛的廚房》 《豐盛的廚房》
範貝耶倫
《宴會靜物》,1655-1665,布面油畫,99.5x120.5,毛裏茨之家博物館
塞尚
《帶有基路伯石膏像的靜物》,約1895年,紙上油畫,70x57,考陶爾德藝術學院
《帶有基路伯石膏像的靜物》 《帶有基路伯石膏像的靜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