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霍夫曼斯塔爾

鎖定
霍夫曼斯塔爾(1874~1929),奧地利作家,詩人。1874年2月1日生於維也納,父親是銀行家。6歲開始發表作品。其詩優美的抒情,迷人的語言和夢幻的情調立即引起轟動,被稱為新浪漫主義神童。
中文名
胡戈·馮·霍夫曼斯塔爾
外文名
Hugo von Hofmannsthal
國    籍
奧地利
出生日期
1874年2月1日
逝世日期
1929年
職    業
作家,詩人

霍夫曼斯塔爾人物生平

1892年入維也納大學攻讀法律、後改學法國文學和哲學,1898年獲博士學位。
1901年後專事文學創作。他曾遍遊意大利瑞士、德國、法國、英國和希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應徵作後備軍官,曾隨外交使團去斯堪的那維亞和瑞士執行公務。戰後繼續從事寫作。
1920年參與創辦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1929年7月15日卒於維也納近郊羅道恩。

霍夫曼斯塔爾社會影響

霍夫曼斯塔爾是德語文學19、20世紀之交唯美主義象徵主義的重要代表。他受尼采、馬赫、弗洛伊德等人的影響,同時又受到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精神和歐洲基督教文化傳統的薰陶,在思想和創作中都表現出複雜而深刻的矛盾。
1891年,他在維也納結識德國詩人格奧爾格,深受其唯美主義文藝思想的感染。早期的創作在藝術上刻意求工,詩歌語言優美而富音樂性,劇本中的對話都用典雅的詩句,情節與人物形象都帶寓意性和象徵性;但內容脱離現實,往往通過生與死、苦與樂的矛盾這類“永恆”主題抒發內心的感受,情調感傷、抑鬱,表現了對於世事無常和對死亡的悲嘆。

霍夫曼斯塔爾個人作品

他的詩歌大多寫於1893至1900年之間,其中著名的有《生命之歌》、《昨日》、《提香之死》、《早春》、《三行串韻詩節詠消逝》等,主人公多為病態的幻想家。主要表達人已經失去認識世界自我發展的可能的思想。他的劇作大多為詩體短劇,早期重要的短劇《傻子與死神》(1900)所表現的主題,與這個時期的抒情詩相似。
1900年以後,他改變唯美主義傾向,同時對帝國主義時期的社會又感到厭惡和恐懼,因此又遁入過去,用精神分析和現代表現手法來革新希臘悲劇、中世紀神秘劇和巴洛克戲劇,試圖把古代人道主義傳統同基督教“受難”的學説結合起來,從而建立現代的宗教劇。為了革新古希臘悲劇,他寫了《埃勒克特拉》(1904)、《奧狄浦斯與斯芬克斯》(1906),宗教神秘劇《每一個人》(1911),維也納喜劇《困難的人》(1921)。1920年與馬克斯·賴因哈德一起創辦“薩爾茨堡音樂節”,並寫了《薩爾茨堡的世界大舞台》(1922)。他與理查德·施特勞斯合作寫了許多歌劇,重要的有《玫瑰騎士》(1911)、《失去影子的女人》(1916)、《埃及的海倫娜》等。
他的作品還有小説《第672夜的童話》(1905)。他的《尚多爵士致弗朗西斯·培根》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此外他編選的《德語小説選》(1912)、26卷小開本《奧地利文庫》(1915)、《德語讀本》(1922),為推廣優秀文學遺產作出了貢獻。 [1] 
霍夫曼斯塔爾的著名語錄、格言:陌生阻止你認識陌生的事物;熟悉妨礙你理解熟悉的事物。
理解:因為陌生,所以不願涉足瞭解新領地,新事物。也因為熟悉的事物,所以人們總是更趨向於以陳舊的觀點和先入為主的偏見去理解它。
參考資料
  • 1.    楊武能.《中國大百科全書 外國文學Ⅰ》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4-1 :第4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