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霍勒斯·沃波爾

鎖定
第四任奧福德伯爵(1717-1797年),英國作家。他的《奧特蘭託城堡》(1764年)首創了集神秘、恐怖和超自然元素於一體的哥特式小説風尚,形成英國浪漫主義詩歌運動的重要階段。沃波爾寫了大約4000封信,其中一些被認為是英語語言中最傑出的文字。
中文名
霍勒斯·沃波爾
國    籍
英國
出生日期
1717年
逝世日期
1797年
畢業院校
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
職    業
英國作家
出生地
倫敦
代表作品
英國繪畫軼事,英國王族和貴族作家名錄等

霍勒斯·沃波爾中文生平

霍勒斯·沃波爾(Horace Walpole, 1717-1797年)出身顯赫,是1721至1742年的英國首相奧福德伯爵第一羅伯特·沃波爾的第四個,也即最小的兒子;1779年他哥哥的兒子奧福德伯爵第三去世後,他繼承擁有了奧福德伯爵第四的爵位。
霍勒斯·沃波爾 霍勒斯·沃波爾
霍勒斯生於倫敦,童年是在父親的議院度過的;八歲那年,在倫敦西南泰晤士河畔特威克納姆的劍橋議院暑假時,據稱曾遇到大詩人亞歷山大·蒲柏。在大倫敦外圍的貝克斯利自治市接受早期教育之後,沃波爾於1727年進了伊頓公學,與未來的詩人、以《墓園輓歌》而聞名的托馬斯·格雷結為好友;1734年離伊頓後一年入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1739年從國王學院出來即與格雷一起漫遊法國、意大利等大陸各地。待他於1741年9月回到英國時,竟發現他不在時,已經被選進議會。二十多年後,1767年5月,沃波爾從議會退隱 [1] 
沃波爾終身未娶,他畢生最大的興趣是交遊,尤其是在舊大陸的旅行中收集繪畫,或在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這兩個公元七九年同時被維蘇威火山毀滅的意大利古城發掘古物。他的四卷集《英國繪畫軼事》,《英國王族和貴族作家名錄》、《對查理三世生活和統治的歷史質疑》,還有由W.S.劉易斯為他編出的差不多三千封通信,讓人看到他對中世紀生活的熱情。
特威克納姆有一所小屋,號稱“草莓坡”,它建於1698年,原先由劇作家、1730年的桂冠詩人科利·西伯(1671-1757)和達勒姆主教塔爾博特(1685-1737)居住;後來租給了伊麗莎白·切尼維克斯切尼維克斯夫人是保羅·丹尼爾·切尼維克斯的妻子,倫敦一家最時髦的玩具店的所有者。1748年,沃波爾花了1339英鎊10先令,在這裏購置到一小片農場之後,切尼維克斯夫人把“草莓坡”轉租了給他在此定居。
最初,沃波爾只是想在這裏種點樹木、花草,再養幾隻家禽和奶牛、羊什麼的。後來又決定重建。沃波爾產生這樣一個念頭,部分是受當時英國收藏藝術品和修建博物館這一流行風尚的影響,希望讓這建成的別墅來存放他的收藏品;更主要的是他決意要讓他心中的一座理想建築物成為現實,那就是他1749年9月28日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説的,要按照“我自己的趣味”把小屋建成一座“哥特式的小城堡”。
當初的草莓山莊 當初的草莓山莊
沃波爾為確保修建的規劃能夠合乎他理想中的審美需求,請來他的朋友、鑑賞家約翰·丘特和藝術家兼製圖員理查德·本特利,與他自己一起,組成一個“鑑賞委員會”;另外還請有實際建築經驗的威廉·魯賓遜作參謀。期間,本特利因與沃波爾發生過一次爭吵,中途退出,由有建築知識的鄰居托馬斯·皮特補替。儘管沃波爾是參照了哥特式的實地建築和書本上的哥特式建築圖樣,按自己的意想設計出詳細圖來建造“草莓坡”,但既是修建,而不是新建,他理想的“小城堡”就不可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而只能是一座假城堡,或是説是仿哥特式建築,如他自己所美其名的,是“超越於仿造的幻想作品”。
草莓山莊內部 草莓山莊內部
沃波爾的“草莓坡”分三個階段建成,第一階段的工程於1753年告一段落,第二階段在1758年結束,最後在七十年代全部完成。《劍橋藝術史》中由斯蒂芬·瓊斯寫的“十八世紀”一章裏曾這樣描述這座建築:“這座房屋經多年時間一點一點地建造起來,設計是不可能的,而沃波爾竟將這不利條件轉化為優勢。最早的哥特風味無非是在古典別墅外套一層薄殼,可是哥特風格本身卻是一種薄殼結構的建築式樣,柱子、穹頂和拱門等就代表其建築特色。但沃波爾只將哥特式的細節用於裝飾,這種不全面的手法不妨謔稱為‘哥忒式’(仿照18世紀人的拼寫)。草莓山莊的東大門始終是對稱的,儘管有尖尖的窗户和哥特式的細部,卻從來不讓人覺得可怕,也沒有戲劇性的構造。後來沃波爾又加了個北大門,以一個圓堡為終點,圓堡隱現於樹叢中,象徵着傳説中的古堡。這樣就引起類似於克勞德畫中的那種效果,在那些畫裏,小城堡浮現於林木之上。不過除此之外這個圓堡也還有一些英國傳統城堡的因素……” 經過這樣的修整,據記載,草莓坡竟一步步地從原來的五英畝擴大成一個四十六英畝之廣的莊園,可以説是一座由樹林環保的“草莓山莊”了;那所小屋也成了價值二萬一千英鎊的著名哥特式住宅。草莓山莊甚至被認為是哥特式建築在全歐洲的樣板,也是全歐洲這種建築的源泉。
於是,斯蒂芬·瓊斯接下去寫道:“在沃波爾自己身上,古典氣質多於浪漫氣質,因此,他坐在書房裏時,就情願沉浸在聯想的歡樂中,而不願受一個真正的哥特式世界的恐懼威迫。”不過這一點斯蒂芬·瓊斯説得不對。有一次,草莓山莊主人就受到一個夢魘的騷擾而驚醒了過來。
霍勒斯·沃波爾的草莓山莊 霍勒斯·沃波爾的草莓山莊 [2]
那是一七六四年六月初的一天夜裏,沃波爾在黑暗中睡着之後,後來他在一封給他的信徒威廉·科爾牧師的信中這樣説到此事:“六月初的一天清晨,我從夢中醒來,這夢我全都記得起來,(是一個非常逼真的夢,因為有一個像我的哥特式小説的開頭)我覺得我是在一個古堡裏,而且在那個大樓梯的最高一級,我看到一隻穿盔甲的巨手。”這雖是一個惡夢,但賦予了沃波爾創作的靈感。於是“當天晚上,”沃波爾説,“我坐下來開始寫起來”。最初他是“一點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寫或要寫些什麼”。但是隨着“作品一點點寫出,我也漸漸愛上它了,加上我非常喜歡思考非政治的東西,簡單説,我是那麼的被我這不到兩個月就寫完的故事所吸引,以致一天夜裏,我從大約六點鐘喝茶時起,一直寫到第二天凌晨半點,我的手和手指都累得無法握筆寫完那段中的那一句……”沃波爾就這樣完成了他的哥特式小説《奧特朗托堡》。
《奧特朗托堡》這個題目就是很有特徵性的。堡即城堡,雖然有時也用以指豪華的宅邸或鄉間的莊園,但一般都是指中世紀歐洲的要塞,大多為國王和貴族領主領土內的住所;奧特朗托也有它的特殊含義,它是位於奧特朗托海峽薩倫蒂納半島的一個意大利古港,原為古希臘的居民點,後雖歸羅馬統治,長時期來仍一直保持希臘語言和文化。
《奧特朗托堡》不但題目藴涵了作者濃厚的崇古情結,小説的故事也離奇恐怖。奧特朗托公國的君主曼弗雷德,因兒子康拉德在舉行婚禮之時意外地死於突然飛來的一襲巨盔之下,決定娶新娘為妻,休掉自己的髮妻,以延續家系、保住領地。伊莎貝拉被這求婚嚇壞了,她得到一位相貌酷似原奧特朗托君主“好人阿方索”肖像的年輕農民西奧多的幫助,從地道逃到附近的一座教堂裏。但是後來,出現了一隊神秘騎士,其中的“巨劍騎士”系伊莎貝拉的父親弗雷德裏克,他是阿方索的近親,受聖地隱士囑託,要討伐僭越王位的曼弗雷德。最後,由於聖地隱士顯靈,還有阿方索的身影顯現,宣稱西奧多才是奧特朗托堡的合法繼承人。出於對怪異現象的恐懼,尤其是阿方索龐大的鬼魂像預言中説的逐漸增大,穿透了城堡的頂端,使曼弗雷德嚇得精神崩潰,誤殺了親生的女兒,並坦白了自己祖父當年篡位的罪行,離開了王位,與原配妻子歸隱修道院。
不但情節曲折,小説的背景,中世紀的城堡,地下的通道和幽暗的走廊,暗藏的密室、暗門和機關,特別是不時顯現的幽靈鬼魂和巨盔、巨劍等超自然現象,如血從雕像的鼻孔中滴下,畫像中的人一聲長嘆從鏡框裏跑出等等,甚至腳步聲、關門聲,都使讀者產生一種神秘感,組合成一個典型的“哥特式故事”。格雷曾寫道,説他和劍橋的朋友們看過此書後,“晚上都不敢睡覺”。
作為一位作家,沃波爾還寫過一部亂倫主題的悲劇《神秘的母親》(1768),但他的《奧特朗托堡》是最成功的,雖然對人物的刻畫上明顯缺乏心理深度。沃爾特·司各特稱讚《奧特朗托堡》説,小説的可貴之處是“在於把一則有趣的虛構故事建築在古代騎士傳奇基礎上的首次嘗試”。
由於《奧特朗托堡》的影響,不僅直至一九六四它發表二百週年之時至少已經再版一百五十次,許多譯本還尚未計算在內;更重要的是隨着它,一種新的題材,即所謂“哥特式小説”在英國風行一時,產生了一大批這一類的小説,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克拉拉·裏夫的《英國老男爵》(1778)、威廉·貝克福德的《瓦特克》(1786)、安·拉德克利夫的《福雷斯特的羅曼斯》(1791)、《尤道夫的神秘事蹟》(1794)和《意大利人》(1797)、威廉·戈特温的《凱萊布·威廉姆斯》(1794)、馬修·格里高利·劉易斯的《僧人》(1796)、瑪麗婭·埃奇沃思的《拉克倫特堡》(1800)、查爾斯·羅伯特·馬圖林的《漫遊者梅爾莫斯》(1818)、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1818, 1831年重印);其中安·拉德克利的三本、埃奇沃思的《拉克倫特堡》、劉易斯的《僧人》和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尤其是《弗蘭肯斯坦》最為著名。此外,像威爾基·柯林斯的《白衣女人》(1860)、《月亮寶石》(1868)和謝里丹·勒法努的《塞拉斯叔叔》(,1864)和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庫拉》(1897),甚至在查爾斯·狄更斯的《荒涼山莊》、《遠大前程》以及美國作家查爾斯·布羅克登·布朗埃德加·愛倫·坡和納撒內爾·霍桑的某些作品中,也都可以看到《奧特朗托堡》的影響。
英國哲學家貝特蘭·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談到浪漫主義時説,浪漫主義者“喜歡奇異的東西:幽靈鬼怪、凋零的古堡、昔日盛大的家族最末一批哀愁的後裔、催眠術士和異術法師、沒落的暴君和東地中海的海盜”;在他們“寫的小説及故事裏,見得到洶湧的激流、可怕的懸崖、無路的森林、大雷雨、海上風暴和一般講無益的、破壞性的、兇暴猛烈的東西”。
哥特式小説起始於十八世紀隨後並繁榮起來,其社會文化背景,主要就是這段時期浪漫主義的興起。浪漫主義者對理想主義壓抑感情、否認神秘的反撥,和對羅素指出的這些奇異事物的熱衷;以及它的美學基礎,即人們對恐怖事物的雙重感情。但追溯起它的發祥地的時候,文學史家們和讀者則不能不想到霍勒斯·沃波爾在那裏寫成《奧特朗托堡》的“草莓坡”。

霍勒斯·沃波爾英文簡介

Horace Walpole, 4th Earl of Orford
by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riginal name Horatio Walpole
born Sept. 24, 1717, London
died March 2, 1797
English writer, connoisseur, and collector who was famous in his day for his medieval horror tale The Castle of Otranto, which initiated the vogue for Gothic romances. He is remembered today as perhaps the most assiduous letter writer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youngest son of the prime minister Sir Robert Walpole, he was educated at Eton and at King's College, Cambridge. In 1739 he embarked with his Eton schoolmate, the poet Thomas Gray (later to write “An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 Yard”), on a grand tour of France and Italy, in the midst of which they quarrelled and separated. They were later reconciled, and Walpole remained throughout his life an enthusiastic admirer of Gray's poetry. On his return to England in 1741, Walpole entered Parliament, where his career was undistinguished, although he attended debates regularly until 1768. In 1791 he inherited the peerage from a nephew, a grandson of Robert Walpole. He remained unmarried, and on his death the earldom became extinct.
The most absorbing interests of his life were his friendships and a small villa that he acquired at Twickenham in 1747 and transformed into a pseudo-Gothic showplace known as Strawberry Hill. Over the years he added cloisters,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