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雷鳴道

鎖定
雷鳴道, 意大利籍鮑思高 慈幼會(Salesians of Don Bosco)會士,天主教韶州代牧區宗座代牧(1920-1930),天主教殉道聖人。
中文名
雷鳴道
外文名
St. Luigi Versiglia S.D.B.
出生日期
1873年6月5日
逝世日期
1930年2月25日
出生地
意大利西北部帕維亞省的奧利華澤斯城

雷鳴道生平事蹟

雷鳴道,洗名類思;父母均為熱心教友,雷鳴道自幼學習成績優異,尤其精通於數學,曾立志成為獸醫。1885年,前往杜林城的青年中心讀書,期間結識了聖若望鮑思高神父,逐漸被慈幼會的生活所感召,決心加入慈幼會。
雷鳴道主教和畢神父、學校學生 雷鳴道主教和畢神父、學校學生
1888年10月21日,雷鳴道於杜林城的慈幼會總會院發初願,成為慈幼會會士;1889年10月11日,於杜林城的聖鮑思高神父墓前發永願。不久,前往羅馬城,就讀於聖座額我略大學,專業為哲學,並在當地的慈幼會慶禮院服務。1893年7月,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893年10月,被派遣到今意大利都靈省的科利佐市,擔任哲學教師,院長,同時進修神學。1895年12月21日,雷鳴道被天主教伊夫雷亞教區主教阿戈斯蒂諾-裏凱爾米主教祝聖為司鐸1896年初,調任羅馬省附近的真扎諾鎮(Genzano)的慈幼會初修院,擔任院長、初學神師等職務。
1905年8月,雷鳴道被委任帶領首批慈幼會會士前往中國。隨即,前往葡萄牙、英國,學習中文以及瞭解當地的情況。1906年1月18日,雷鳴道以及其他六名會士由意大利北部的熱那亞港啓程,1906年2月,抵達澳門。負責管理當地的一家孤兒院,後來又開設了聖母無染原罪工藝學校,即現今澳門慈幼中學的前身。
1916年,雷鳴道返回慈幼會總會院,商議建立傳教區等事務。在同會的西班牙籍會士,前教廷駐哥斯達黎加公使賈烈勞樞機(Giovanni Cardinal Cagliero)的幫助下,呈報教廷傳信部,並最終獲得了傳信部的認可。1918年初,慈幼會獲得了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廣東韶關地區,此後,雷鳴道多次由澳門前往韶關,幫助新傳教區的工作。
1920年4月9日,教廷傳信部宣佈建立天主教韶州代牧區,管轄粵北地區的韶關、曲江、南雄、連縣、英德樂昌陽山、翁縣、仁化、始興,脱離原巴黎外方傳教會管理下的廣州代牧區。
雷主教和學生(韶關一中檔案) 雷主教和學生(韶關一中檔案)
1920年4月22日,教宗本篤十五世任命雷鳴道為天主教韶州代牧區宗座代牧,領銜Carystus(古希臘城邦,為於今希臘南部埃維亞島城主教。1921年1月9日,於廣州石室聖心主教座堂舉行祝聖典禮,主禮為天主教廣州代牧區法國籍代牧主教光若翰(Jean-Baptiste-Marie Budes de Guébriant M.E.P),襄禮為天主教香港代牧區意大利籍代牧主教師多敏(Domenico Pozzoni P.I.M.E)和天主教汕頭代牧區法國籍代牧主教實茂芳(Adolphe Rayssac M.E.P.)。
1921年4月,由雷鳴道主教親自設計並監督的教區聖若瑟孤兒院建立;後來又相繼建立了勵羣工藝學校(現韶關市第一中學);教區河西小修院、安老院、傳教女校等機構。
1926年,雷鳴道主教前往美國參加第26屆國際聖體聖事大會,後前往美國、加拿大進行演講和募捐,後又因病療養,滯留加拿大,直到1927年5月返回澳門。不久,利用募集的資金擴展了勵羣工藝學校,變為勵羣簡易師範,又藉助法國教會的力量,分為男校、女校。
在雷鳴道主教管理韶州教區期間,聖堂由6座增加至14座,傳教司鐸由6位增加至19位,教友由1000多人增加至4000多人。

雷鳴道主教殉道

1930年2月24日,主教與高惠黎神父及男生二人女生三人(注:均為修院學生),由韶關欲往陽山、連江等處,視察傳教。2月25日,在犁頭咀,曾有賊匪十餘人,勒索巨資,不遂,旋將女學生拉去,雷公為保護真理及各學生,因至賊前,和平理論,言語温柔。不料,賊性強悍,羞怒並生,竟將雷公以及高神父系竹樹旁,用槍轟斃 [1] 

雷鳴道葬禮和善後

雷主教和高神父 雷主教和高神父
雷主教高神父慘遭殺後,嘉懷德神父(亦譯為夏懷德)已將其屍骸尋獲。候英德縣府及省府派員驗身攝影后。已於1930年3月4日,由粵漢(粵漢鐵路)車裝備回總堂。是日下午七時,抵達韶站,勵羣學校男女學生,前往迎棺,沿途奏樂鳴炮。情形頗為熱鬧。
1930年3月13日,舉行安葬主教禮,參禮者,有省府代表鄧思曉、曲江縣縣長鄧柱燊,廣州石室魏暢茂主教、香港恩理覺主教、澳門高若瑟主教、江門華理柱主教;以及神父等前來至唁。是日晨七時,信友齊集聖堂,由主教行彌撒聖禮。九時,由主教府送柩出遊。遊行序緒:一.女學生。二.省縣兩政府贈之花圈輓聯。三.廣州眾信友之挽幛。以後各界之挽幛輓聯。四.男學生。五.十字架。 以及主教神父與學生數十人。六.主教鳴道棺柩。七.音樂隊。八.縣長省政府代表、軍隊。九.信友各界。經石青路,東城腳。以及風彩風度兩馬路。兩旁圍觀者人善人海。沿途信友等唸經。十一時,入總堂,由魏主教行大安所彌撒。後由各主教行安葬雷主教禮。時堂內除數百教友外,餘皆教外者,共計千餘人。頗有人滿之患。禮畢會餐,鄧柱燊縣長、鄧秘書思曉先後致唁,遂由魏主教答辭。耿其光演説。席中五十餘人。計共十一國人之多,此固足證吾聖教之為公教矣。

雷鳴道主教列聖

教宗為雷主教宣福 教宗為雷主教宣福
1932年,慈幼會總會呈請教廷,申請雷鳴道主教列真福品案件.
1935年12月,教廷特別代表赴韶州調查雷鳴道主教生平以及殉道的情況.
1952年6月,教廷宣佈雷鳴道主教列真福品案件進入正式審查程序.
1976年11月13日,教宗保祿六世列雷鳴道主教為可敬者。
1983年5月15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雷鳴道主教為真福殉道。
2000年10月1日聖女小德蘭瞻禮,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列真福雷鳴道主教為聖品。
參考資料
  • 1.    《韶州雷主教以及高司鐸被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