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南師範大學數學學院

鎖定
雲南師範大學數學學院的前身是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算學系,創建於1938年,首任系主任是楊武之先生,著名數學大師陳省身華羅庚江澤涵曾在算學系執教。
中文名
雲南師範大學數學學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Mathematic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地    區
雲南昆明
成立時間
1938年
地    址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大學城武之樓 [1] 
現任校長
蔣永文

雲南師範大學數學學院學校規模

七十多年來,學院繼承和發揚了西南聯大的優良傳統和嚴謹的學風,堅持為雲南省基礎教育培養高質量教學教育人才的辦學指導思想,已為雲南基礎教育培養了萬餘名數學教師,被譽為“紅土高原上數學教師的搖籃”。
學院師資力量齊全、科研實力雄厚,科研氛圍良好,現擁有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6人。 [2]  學院設三系一所(數學系、應用數學系、金融數學系及數學科學研究所),有教職工80餘人,專任教師69人,承擔着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培養任務。1989年至今獲3項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曾憲梓教育基金獎。承擔了2項雲南省重大教育改革項目(首批省級重點建設專業項目以及現代教師教育改革試點項目)。完成了3個省級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理論”)(“七五”),“應用泛函分析”(“九五”),“金融數學”(“十五”)的建設任務。承擔了60餘項廳級以上科研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在國際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被SCI檢索40餘篇;出版專著11部,教材及教參26部;獲省科學技術獎8項,省高校科技成果獎2項。“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成績歷年在全國高師院校中排前6名,雲南省高校名列前茅。畢業生就業率歷年在本校排前3名。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雲南省首批省級重點建設專業,也是“十一五”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改革——現代教師教育改革試點專業。

雲南師範大學數學學院學院領導

書記:代龍
院長:李玉華
副書記:楊映霞
副院長:吳鮮

雲南師範大學數學學院組織機構

學院現設三系、一所及一中心(數學系、計算機與應用數學系、金融數學系、數學科學研究所及高級金融中心),4個辦公室(本科教務辦公室、行政辦公室、本科學生工作辦公室、研究生辦公室)以及本科生綜合實驗室、圖書資料室。以上管理機構除研究生辦公室及數學研究所外,均為本科教育服務。
書記:代龍
院長:李玉華
副書記:楊映霞
副院長:吳鮮
院長助理、教育中心主任、研究生秘書:張洪巍
辦公室主任:鄭頻
教學秘書:程玉芬
科研秘書:劉海鴻
數學系系主任:李玉華
實驗中心主任、計算機與應用數學系系主任:李鋒
金融數學系系主任:蔣文江

雲南師範大學數學學院專業介紹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省級重點建設專業。該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方法,具備運用數學知識,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著名數學教育家楊武之教授、蔣碩民教授、朱德祥教授和劉聲烈教授曾先後在該專業任教和主持專業工作。本專業先後三次獲國家級優秀教育成果獎。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下設兩個類:師範類和非師範類。在同一專業之下,還設有兩年制“專升本”(師範類)和《省普通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現代教師教育(數學學科)”》試點班。該專業畢業生除攻讀研究生繼續深造外,還能到高校、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從事數學教學、數學教育研究等工作,到高新技術企業、信息部門、經濟、金融與電信等部門從事統計分析、信息管理、科學計算和計算機應用等工作。
本專業的主要課程有: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數學物理方程、複變函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模型、近世代數、微分幾何、實變函數、泛函分析、運籌學數值分析程序設計語言 [3] 
數學與應用數學
(非師範,招收理工類考生)
本方向將針對二十一世紀社會的迫切需要,培養既有堅實的數學基礎理論、經濟分析、財務基礎理論知識,又掌握數學應用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及數學教育基本技術的複合型人才。通過四年的培養,學生將能從事經濟分析、會計、統計、金融、證券等領域的工作,並能從事普通中學、高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工作。非師範本科專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數學理論基礎、經濟理論、計算機理論及應用、常用經濟數學方法、經濟分析方法與案例分析等五大類三十多門。
數學與應用數學
(師範,招收理工類考生)
本方向培養各類學校的數學教師、教育管理及科研人員和經濟建設需要的專門人才。經過四年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師範本科專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數學基礎理論、應用數學、計算機理論及應用、數學教育理論等三十多門。

雲南師範大學數學學院所獲榮譽

2022年11月,被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補充認定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