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雲南大學建築羣

鎖定
雲南大學建築羣,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翠湖北路,雲南大學東陸校區校內,建於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雲南大學建築羣由至公堂和東號舍、會澤院、映秋院、理科三館、熊慶來李廣田故居、懷周樓等建築組成,設有雲南大學歷史博物館 [13] 
民國十一年(1922年)7月,雲南大學前身私立東陸大學選址於明清雲南貢院,隨後在貢院明遠樓原址上興建東陸大學本部會澤院 [4]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雲南省主席龍雲夫人顧映秋捐建女生宿舍-映秋院,盧漢夫人龍澤清捐建澤清堂。 [7]  20世紀50年代,由雲南大學土木系姚瞻教授主持設計建設雲南大學化學、生物、物理樓。 [7]  雲南大學建築羣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和雲南大學的重要歷史建築,雲南大學的精神“會澤百家,至公天下”提煉於會澤院、至公堂,校徽採用會澤院的線稿圖,對於研究和保護中國西南地區文化教育發展和歷史建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及社會文化價值。 [2] 
2018年11月,雲南大學建築羣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 [1]  2019年10月,雲南大學會澤院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雲南大學建築羣
外文名
Yunnan University Complex
地理位置
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翠湖北路
所處時代
民國
佔地面積
353333 m²
建立時間
1922年(民國十一年)
使用單位
雲南大學
地 址
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翠湖北路2號

雲南大學建築羣歷史沿革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因景泰四年(1453年)在昆明城內長春觀旁所建的雲南貢院規模過小,遷至今雲南大學東陸校區所在地。
民國八年(1919年),袁嘉穀得友人相助,在昆明翠湖北岸玉龍堆建蓋了住房。民國九年(1920年),袁嘉穀新居建成。 [9]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6張)
民國十一年(1922年)7月,經時任雲南省督軍兼省長唐繼堯首倡創辦的私立東陸大學選址於明清雲南貢院。隨後在籌建校舍時,確定了在貢院明遠樓原址上興建東陸大學本部會澤院。設計師為留法歸來的張邦翰,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4月20日舉行東陸大學開學典禮和會澤院奠基典禮。
民國十三年(1924年)12月18日,會澤院落成,並以唐繼堯的別名“會澤唐公”之“會澤”命名。鑲於會澤院大廳的《會澤唐公創辦東陸大學記》銅碑,記述了東陸大學建校始末和辦學宗旨。 [2] 
民國十四年(1925年),東陸大學在會澤院東側重建八角亭,袁嘉穀手書“風節亭”匾額。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復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雲南成為了重要的戰略後方,來雲南大學求學的人絡繹不絕,全校女生已達160多人,但學校沒有住宿條件,導致在校女生的學習、生活和學校的管理都很不方便。為解決好這一問題,省主席龍雲的夫人顧映秋捐建了女生宿舍,因名映秋院。又配套建女生食堂,由盧漢的夫人龍澤清捐款因名澤清堂。從民國二十七(1938年)開工起,到民國三十年(1941年)完成。 [7]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13日,民國三十年(1941年)5月12日,雲南大學被日軍兩次轟炸,會澤院東側樓頂被擊穿;至公堂,學生宿舍,澄農館等多處被炸。 [18] 
抗戰勝利後,由學校土木工程系王景賢教授負責設計和監工,對會澤院進行了加固。在大廳加了兩根頂樑柱,又加蓋了第三層樓,命名為仰止樓。 [5] 
1951年,袁嘉穀舊居劃歸雲大所有,作教職工的宿舍和學生宿舍。 [9] 
1954年,由雲南大學土木系姚瞻教授主持設計建設雲南大學化學、生物、物理樓,次年,又在旁建鐘樓,兼作水塔。
1987年,至公堂重修時,改為鋼混結構建築。 [12] 
1963年,在會澤院維修加固工程中,工程負責人加粗了柱身截面,將柱頭的形式改成了蓮花花瓣的樣式。
1992年,雲南大學重建映秋院。
1993年,雲南大學重建澤清堂。
1995年,由雲南大學校友總會等其他單位共同出資按原貌再建風節亭。 [3] 
2006年6月,雲南大學在整修袁嘉穀舊居修復工程時,發掘出袁嘉穀所寫碑文。 [16] 

雲南大學建築羣建築特點

雲南大學建築羣包含了中國古典式建築至公堂和東號舍、西式折中主義建築會澤院、“中國固有式”建築映秋院、“民族形式復興”建築理科三館等建築。 [13] 
會澤院、至公堂、懷周樓、龍門道與南門形成一條明顯的軸線,兩側分佈考棚、風節亭、映秋院、澤清堂、熊慶來李廣田故居與鐘樓;物理、生物樓位於軸線西側,與軸線建築羣間由古桐道隔開;化學樓位於基最北端。
會澤院將西式建築的恢宏氣勢展露無遺的同時,又在細微處穿插着中國文化的特有符號,設計者張邦翰先生自己説:“其建築採中西法式,存古而不泥於古,尚新而不專鶩於新”。
映秋院坡屋頂與琉璃瓦加上四合院式的圍院,四合院由三面建築與一面廊道圍城,具有典型的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立面上卻又簡化應用了西方的檐口形式進行水平空間劃分。它一面遙相呼應着會澤院的西洋氣息,一面又契合着致公堂的歷史痕跡。 [15] 
雲南大學建築建造年代及風格表
建築名稱
建築年代
風格
貢院、考棚
明清建,現代復原
傳統中式
致公堂

傳統中式
映秋院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建,1992年重建

澤清堂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建,1993年重建

物理、化學、生物樓
1950年
歐式古典
懷周樓
1959年
現代
會澤院
民國十一年(1922年)
法式古典 [14] 

雲南大學建築羣主要建築

  • 會澤院
會澤院為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其文物構成為:會澤院、《會澤唐公創辦東陸大學記》銅碑、九十五級台階及噴水池等。
會澤院主樓長77.58米,寬22.63米,高17米,為地上2層,局部3層,地下局部1層,建築面積3953.49平方米。《會澤唐公創辦東陸大學記》銅碑鑲於會澤院大廳內牆上。九十五級台階位於會澤院大門外南向,台階皆由青石鋪成。在九十五級台階的中段平台,裝點了西式噴水池。 [2] 
會澤院 會澤院
  • 雲南貢院
雲南貢院僅存至公堂和一排考舍。至公堂坐北朝南,硬山頂,雙聯土木結構,面闊五間,寬27米,進深五間,深18米,明間稍大。考棚坐北朝南,長53米,寬11.3米,上下兩層,建築面積1199平方米,其結構為磚混木結構,房屋外側均有外廊轉通。 [4]  [12] 
至公堂是貢院建築羣的中心, 建築格局上,至公堂、明遠樓、衡鑑堂同在一條中軸線上。 [4] 
明清貢院 明清貢院
  • 風節亭
雲南貢院有風節亭,該亭建於何時,何時命名為風節亭,就目前資料來看,無考。雲南大學在會澤院東側重建八角亭,袁嘉穀手書“風節亭”匾額。 [3] 
風節亭 風節亭
  • 雲南第一天文點
雲南第一天文點位於雲南大學校園內,是中國早期大地測量定位標誌,始測於清康熙四十九至五十七年(1710年~1718年),初測數據為:雲南府昆明縣北極高25°6′,京師偏西13°38′。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由雲南省政府教育廳、雲南通志館、雲南大學、昆明市一中測繪所發起複測,在雲南大學複測,測得昆明在地球上的位置為東經102°41' 58.88",北緯25°3' 21.29"。
首測處為雲南第一天文點,並立石標為志,石標為圓柱體,直徑0.6米,高0.17米。該石標是中國第一次新法測繪最早、最準確的昆明經緯度基準,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是珍貴的科技文物。 [8] 
  • 熊慶來、李廣田舊居
熊慶來、李廣田舊居坐落於雲南大學會澤院東側。建蓋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坐北朝南,是一座單檐懸山頂、面闊四間,進深兩間外走廊的磚木結構兩層樓房。自建成至1968年間,此樓房先後是熊慶來、李廣田兩位校長的住宅。 [6]  [11] 
老校長故居 老校長故居
  • 映秋院、澤清堂
抗日戰爭時期,龍雲的夫人顧映秋捐建了女生宿舍,因名映秋院,盧漢的夫人龍澤清捐款因名澤清堂,由梁思成及夫人林徽因主持設計。映秋院建築總面積1796.3平方米,由主樓、澤清堂和迴廊三部分組成。映秋院為四合院式建築,東為走廊,其餘3面為樓房,內有走道東北設月門,西南有3層瞭望塔樓。映秋院建築設計中屋頂形式較為多樣,其中四合院的主體部分為懸山頂,東部走廊為捲棚頂,西南塔樓為四角攢尖頂。屋頂設計採取琉璃瓦形式,無裝飾,與其東部的至公堂遙相呼應,共同構成至公堂中心建築羣。 [7] 
  • 雲南大學理科三館(含鐘樓)
雲南大學物理樓坐南向北,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6948平方米,為三層磚混結構蘇式建築,正面台階上立有高約30米的六根圓形立柱,柱頭雕塑簡潔。與後樓連接處,建有雙圓柱式跨廊,整幢大樓雄偉莊嚴。生物樓和化學樓分為東西兩樓,兩樓之間為物理館,中間有廊道連接,東樓坐西向東,西樓坐東向西,兩樓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410平方米,均為三層磚石結構蘇式建築,東、西樓正面台階上均立有六根圓形立柱,雄偉壯觀。三樓珠聯璧合,呈“工”字造型。
雲南大學理科實驗樓建成後,興建配套工程水塔兼作鐘樓。塔共7層,高26米,連塔頂鋼架共高30米。由雲南大學土木系主任姚瞻教授設計。 [10] 
鐘樓 鐘樓
  • 袁嘉穀舊居
袁嘉穀舊居位於翠湖北路51號,建於民國十九年(1920年)。建築坐北朝南,土木結構,合院式建築,佔地面積510平方米,建築面積756平方米。
北面正房五間,明間和次間為三層,單檐歇山頂。梢間和其他三面皆為兩層,硬山頂。各層朝天井方向均設走廊,一二層構成迴廊。東側廂房下部明間為門廳,二樓外側有走廊。除東廂房下層明間外,各樓層明間設隔扇門6道,兩側均為木檻窗檻牆,傳統中式做法,僅有外牆二樓對外開窗為半圓拱頂,有西式韻味。 [9] 

雲南大學建築羣歷史文化

雲南大學建築羣 雲南大學建築羣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祿豐人王錫袞於貢院中舉,官至吏部尚書。明亡,應南明隆武詔(唐王朱聿鍵之號召),出家財、募義勇,擬勤王抗清,被雲南土司沙定洲囚禁於貢院。此期間,王常倔強地兀自坐於風節亭,憂憤不已。他在所作的《風節亭恭記》中,“指日誓天惟報國”的語句,表達了自己誓死報國的決心。永曆元年(1647年)四月,遇害於至公堂。史料稱王錫袞為“忠節公”。 [3] 
雲南大學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會澤院見證了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事件。民國十四年(1925年)上海爆發“五卅”運動,民國十五年(1926年)北京發生“三一八”慘案,東陸大學學生從會澤院出發,上街聲援上海工人和北京市民的鬥爭。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蔣介石曾駐節會澤院。 [17]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昆明學生掀起聲勢浩大的“七一五”“反美扶日”愛國民主運動,學生據守會澤院與反動軍警進行激烈鬥爭,將愛國民主運動推向了高潮。 [2] 
在雲南大學的辦學歷史中,會澤院曾是中國國內外學術名家、大師雲集之地。馮友蘭顧頡剛姜亮夫劉文典費孝通嚴濟慈等先後在會澤院執教,他們深厚的學術造詣極大提升了雲南大學在中國國內外的影響力。據統計,有32位院士曾在會澤院授課,董澤熊慶來李廣田等歷任校長都長期在此辦公。 [2] 

雲南大學建築羣研究價值

雲南大學建築羣中會澤院不僅是雲南大學的重要歷史建築,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的代表性建築。會澤院與其周圍的雲南明清貢院、風節亭、雲南第一天文點、老校長故居、鐘樓、映秋院、澤清堂、懷周樓、理科三館等,共同構成了雲南大學獨具風格的建築羣。 [2] 
雲南大學建築羣是中國文化和教育發展史的重要見證,也是雲大人的精神家園,雲南大學的精神“會澤百家,至公天下”提煉於“會澤院、至公堂”兩大歷史建築 [13]  ,雲南大學校徽上的圖案正是會澤院的正立面,校徽為盾形,採用會澤院的線稿圖 [15]  。其對於研究和保護中國西南地區文化教育發展和歷史建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及社會文化價值。 [2] 

雲南大學建築羣保護措施

1987年,雲南貢院與會澤院一起,由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雲南第一天文點公佈為雲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昆明市五華區政府將袁嘉穀舊居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熊慶來、李廣田舊居”公佈為雲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1] 
2005年,雲南大學理科三館(含鐘樓)列為昆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建築。
2011年,袁嘉穀舊居市政府、雲南大學理科三館(含鐘樓)公佈為昆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9] 
2018年11月24日,雲南大學建築羣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 [1] 
2019年10月7日,國務院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發佈《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雲南大學會澤院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正式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