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邦翰

鎖定
張邦翰(1885~1958)字西林。雲南鎮雄人。清秀才,由雲南高等學堂選送越南巴維學常學習。加入同盟會。 [1] 
隨孫中山奔走於南洋羣島及港澳等處,曾任新加坡《中興報》、香港《中國報》主筆。參加鎮南關及河口起義,1909年赴比利時留學,獲黎耽斯大學電化工程師學位。1920年回滇,任耀龍電燈公司工程師,無線電報局長、航空學校教官、東陸大學籌備委員,主持校宇的設計施工。1923年,大學成立,聘為教授。後歷任省政府委員、外交部特派交涉員、建設廳長、民政廳長、軍事委員會運輸統制局昆明辦事處處長、雲南驛運處處長、“立法委員”、國民黨雲南省黨部執行委員、監察委員等職。1949年去歐,後去美國。 [1] 
中文名
張邦翰
別    名
字西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5年
逝世日期
1958年

目錄

張邦翰人物生平

張邦翰(1885~1958),字西林,雲南鎮雄人。自幼在農村長大,為人聰敏,讀書努力。1904年,在鎮雄參加清末最後一次童試,為諸生之冠,遂為州學秀才。1905年入雲南省高等學堂肄業,成績優良,被選送法屬越南巴維學堂留學。1906年4月,在越南河內加入同盟會,隨即追隨孫中山奔走於南洋羣島及香港、澳門之間,曾任新加坡《中興報》、香港《中國報》的主筆,與保皇派報刊展開激烈論戰。1907~1908年間參加同盟會領導的鎮南關起義和河口起義,失敗後,同胡漢民等人在河內收容革命黨人,以圖再舉。
此時,孫中山見張邦翰“年輕志鋭”,遂建議其留學歐洲深造。1909年,張邦翰先到法國巴黎留學,後又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研習建築。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爆發,雲南隨即光復,孫中山乃命張邦翰回國,到雲南代其慰問在滇參加起義的革命黨人和愛國志士。新成立的雲南軍政府都督為蔡鍔,任命他為雲南軍政府外交司司長。張邦翰就任外交司長數月,深感學業未成,乃盡力推薦張翼樞為外交司長以代自己,然後束裝東行,向孫中山覆命,再取道西伯利亞,轉比利時繼續學習。在比利時六、七年間,學業大有進步,而且勤於研究和實驗。畢業後,經黎耽斯大學授予電化工程師證書。1920年回雲南,被雲南督軍兼省長唐繼堯先後任命為耀龍電燈公司工程師、無線電報局長、航空學校教官等職。
1922年,東陸大學正在籌辦之際,張邦翰於7月8日被聘為大學籌備員之一,參與大學的策劃和建設。7月14日又被推為大學大綱起草委員會委員。起草完成的《東陸大學組織大綱》分九章二十七條,第一章第一條説:“本大學定名為東陸大學。本大學不僅為造就本省本國人才,併為東亞學子研究學術,昌明文化起見;且紀念唐公蓂賡(唐繼堯)倡辦盛意,因節取東大陸主人外號,特定名東陸大學。”第三章第三條説:“本大學以研究高深學術,造就專門人才,並傳播正誼真理為宗旨。”隨後,大學籌備處組織學校建築委員會,張邦翰又被推為委員,被聘為建築工程師。根據分工,學校本部的主體建築會澤院,由張邦翰負責設計。
1922年12月8日,私立東陸大學宣告正式成立。1923年4月20日,舉行隆重的校本部(即會澤院)奠基儀式及開學典禮。由張邦翰設計的會澤院於1924年建成,這是昆明較早的大型西式建築之一。整座樓由雄偉壯觀的主樓及95級青石台階組成。台階兩側是燒製磚體組成的空心圍欄。主樓正面由四根希臘多立克式圓柱支撐一個平台,大樓整體為二層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餘米(現三層樓是後來加的),樓高23.3米,長78米。造型採用法式建築風格。陽台用水泥預製板及鑄鐵圍欄建成,地板採用拼花瓷磚。整體建築以紅磚為主,並大量採用石料。此外,建築物還有四根對稱的排水管。會澤院建成至今已70多年,依然完好,足見其規劃設計、選用建材、施工水平的精細與高超。
大學正式建成後,張邦翰被聘為理工教授。
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後,張邦翰去南京向蔣介石報告雲南情況,旋被國民黨中央派回雲南,任黨務指導委員會委員,籌辦黨務,主持清黨,成為CC派在雲南的重要人物。1928年,龍雲主持雲南省府政以後,張邦翰先後任雲南省政府委員兼外交部特派交涉員、建設廳廳長、民政廳廳長,外交司司長等職。1929年3月15日,張出席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抗日戰爭時期,張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運輸統制局昆明辦事處處長、雲南驛運處處長。抗日戰爭以後,張邦翰一度去南京任立法委員,後任國民黨雲南省黨部執行委員、監察委員以及國民黨雲南省黨部主任委員;出席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並被推舉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1945年底盧漢回滇主政,張邦翰又出任民政廳廳長。但張與盧漢政見分歧,互不相容,難於合作。1946年11月,盧漢去南京,要求蔣介石改組雲南省政府人選,蔣介石遂免去張邦翰在雲南的本兼各職,調南京繼續任立法委員。
1947年,張邦翰對前途失望,遂辭去南京立法院職務回到昆明閒居。地方人士勸張競選“民意”代表,張皆婉言謝絕。張對鎮雄家鄉就學省城的青年學生,頗為關心,常在經濟上給予資助;遇有友人急難求助者,盡力而為,給予幫助。其間,曾將私人院宅的一部分出售,設立慈祥醫院。
1949年8月29日,張邦翰與雲南大關人張維翰(二人並非同宗,乃官場相知)乘飛機離昆去廣州,然後經香港去巴黎,探視在法國留學的子女。其長子張家恭乃孫中山的孫女婿,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並在美國就業。張邦翰在法國巴黎小住,即離開法國飛赴美國,與其長子同住。1958年10月15日,張邦翰病逝於美國,終年73歲。 [2] 
參考資料
  • 1.    施之厚主編;《雲南辭典》編輯委員會編輯,雲南辭典,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05,第645頁
  • 2.    張邦翰-  .雲南大學校史網[引用日期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