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難忘的一課

鎖定
《難忘的一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見到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裏參觀中國曆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台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1] 
作品名稱
難忘的一課
外文名
An Unforgettable Class
作    者
佚名 [2] 
創作年代
近代
作品出處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 [2] 
文學體裁
短文

目錄

難忘的一課原文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我在台灣一家航業公司的輪船上工作。
有一次,我們的船停泊在高雄港。我上了岸,穿過市區,向郊外走去。不記得走了多遠,看到前面有一所鄉村小學,白色的圍牆,門外栽着一排樹。
校園裏很靜,我走近一間教室,站在窗外,見一位年輕的台灣教師正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的文字。他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寫着: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他寫得很認真,也很吃力。台灣“光復”不久,不少教師也是重新學習祖國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閩南語,然後又用還不太熟練的國語,帶着孩子們一遍一遍地讀。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麼嚴肅認真,又那麼富有感情。好像每個字音,都發自他們火熱而真摯的心。
我被這動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懷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從後門走進教室,在最後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們一起,跟着那位教師,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讀着: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老師和孩子們發現了我,但是,好像誰也沒有感到意外。從那一雙雙眼睛裏,可以看出大家對我是歡迎的。課在繼續,大家讀得更起勁了。
下課了,孩子們把我圍了起來。
老師也走了過來。他熱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説;“我的國語講得不好,是初學的。你知道,在日本統治時期,我們上的都是日本人辦的學校,講國語是不准許的。”
“我覺得,你今天這一課上得好極了!你教得很有感情,孩子們學得也很有感情。”
接着,這位老師一定要領我去看一看他們的小禮堂。
説是禮堂,不過是一間比較寬敞的屋子。
他指着禮堂兩面牆上新畫的幾幅中國曆代偉人像,説:“這裏原來畫的都是日本人,現在‘光復’了,畫上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諸葛亮,有鄭成功,還有孫中山。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覺濕潤了。這是多麼強烈的民族精神,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意啊!
我緊緊地握着這位年輕的台灣教師的手,激動地重複着他剛才教給孩子們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還有什麼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我此時的全部感情呢? [2-3] 

難忘的一課相關事件

台灣光復 台灣光復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並向中國挑釁引發“中日甲午戰爭”,由於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而遭到失敗,於1895年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了日本,被日本侵佔整整統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他們採取軍事佔領、經濟掠奪、奴化教育等種種手段奴役台灣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台灣才歸還中國。 [1] 
由於台灣是在1945年10月25日光復的,當時的台灣行政公署於1946年8月頒佈命令,明定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以示紀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