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雞油菌

(雞油菌科雞油菌屬真菌)

鎖定
雞油菌(學名:Cantharellus cibarius Fr.)為雞油菌科雞油菌屬真菌,又名雞蛋黃菌、黃菌、杏菌等。雞油菌子實體肉質,喇叭形,杏黃色至蛋黃色。菌蓋寬3~10釐米,高7~12釐米,初扁平,後漸下凹,邊緣伸展,波狀或瓣狀,內卷。菌肉稍厚,蛋黃色。菌褶稜狀,窄,向下延生至柄部,分叉,或有橫脈相連交織成網狀,與菌蓋同色或稍淺。菌柄長2~8釐米,粗5~8毫米,圓柱形,基部有時稍細或稍大,與菌蓋同色或稍淺,光滑,內實。孢子橢圓形或卵圓形,無色;孢子印黃白色。 [4] 
雞油菌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南、華南等地。多在夏、秋季生長在林中地上。散生至羣生。可與雲杉、鐵杉、櫟、慄、山毛櫸、鵝耳櫪等形成外生菌根。 [2-3] 
雞油菌味鮮美,具特殊水果香味。雞油菌有藥用價值,能清目,益腸胃。可治因維生素A引起的皮膚粗糙或乾燥,角膜軟化症,眼乾燥病及夜盲症,還可治療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引起的疾病。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雞油菌
拉丁學名
Cantharellus cibarius Fr.
別    名
黃菌
雞蛋黃菌
杏菌
真菌界
擔子菌門
層菌綱
非褶菌目
雞油菌科
雞油菌屬
雞油菌

雞油菌形態特徵

雞油菌顯微結構(a:擔孢子;b:擔子;c:菌髓菌絲;d:菌肉 雞油菌顯微結構(a:擔孢子;b:擔子;c:菌髓菌絲;d:菌肉
子實體:擔子果具中生或側生柄,通常多個聚生,新鮮時肉質,無嗅無味,幹後脆革質,重量明顯變輕;菌蓋圓形,平展或稍凹,直徑可達6釐米,中部厚可達3毫米;菌蓋表面新鮮時杏黃色至橙黃色,無環帶,幹後變為黃褐色至土黃色,具宿敦,困益邊練鋭,幹後內卷;菌褶表面新鮮時奶油色至淺黃色,幹後變為淺土黃色;菌褶稀疏,背狀,直延至菌柄,不等長,直生或具分叉,脆革質;菌肉新鮮時奶油色,肉質,無外帶,幹後軟木栓質,厚可達0.5毫米;菌柄實心,顏色較菌褶稍深,幹後皺縮,長3~6釐米,上部直徑為6毫米。
菌絲結構:菌絲隔膜具鎖狀聯合,菌絲IKI-,CB-;菌絲組織在KOH試劑中無變化。
菌肉:菌肉菌絲無色,薄壁,偶爾分枝,具鎖狀聯合,平直或略彎曲,規則排列,直徑通常為4~8微米,膨脹菌絲直徑可達10微米。
菌褶:菌髓菌絲無色,薄壁,極少分枝,具鎖狀聯合,彎曲,疏鬆交織排列,直徑為3~6微米;子實層中無囊狀體和擬囊狀體;擔子長棍棒狀,具4小梗並在基部具一鎖狀聯合,大小為50~70×6.5~10微米;擬擔子的形狀與擔子相似,但略小。
孢子:擔孢子短圓柱形,無色,薄壁,平滑,IKI-,CB-,大小為(8~)8.2~9.9(~10.1)×(4.4~)4.7~5.4(~5.8)微米,平均長L=9.33微米,平均寬W=5.04微米,長寬比Q=1.85(n=30/1)。 [2] 

雞油菌近種區別

雞油菌
蜜環菌
乾巴菌
冬蟲夏草菌
菌蓋圓形,平展或稍凹,直徑可達6釐米,中部厚可達3毫米;菌蓋表面新鮮時杏黃色至橙黃色,無環帶。
菌蓋肉質,扁半球形,逐漸平展,後下凹,直徑約7-9釐米,表面蜜黃色與慄褐色,多布以毛狀小鱗片,菌肉白色。
子實體一年生,叢生,珊瑚狀,分枝葉片扇形,新鮮時輕革質。
子座一年生,棍棒狀,新鮮時革質,無特殊氣味,基部淺黃色,中部黃褐色,頂部黑褐色,內部白色,幹後木栓質,外部灰褐色至黑褐色,光滑至略粗糙,內部白色
廣泛分佈於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的温帶、亞熱帶、熱帶地區,非洲和大洋洲也有分佈。多生長在海拔600~1200米的闊葉林內。
廣佈於北美北部和歐洲,主要見於硬木森林或針葉樹混合林中。
主要分佈在滇中高原,集中在1000~2200m的松林中。
主要分佈於西藏、青海、甘肅、四川、貴州、雲南等省(自治區)的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
雞油菌 雞油菌
蜜環菌 蜜環菌
乾巴菌 乾巴菌
冬蟲夏草菌 冬蟲夏草菌

雞油菌生長環境

雞油菌
雞油菌(6張)
雞油菌多生長在海拔600~1200米的闊葉林內。多生於南、東南向的山樑或山腰,坡度為20°左右的坡地,溝谷窪地很少發生。散生至羣生。性喜陰,植被覆蓋度70%~90%的純栓皮櫟林較常見,子實體發生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雞油菌生長處多為黃棕壤土和黃褐土。
温度:菌絲在8~34℃範圍內均能生長,20~28℃時生長最快,菌絲培養適温為25~28℃。菌絲較耐低温,在-20℃冷凍1個月仍能保持生活力。子實體生長的適宜温度為12~24℃,但在31℃時仍能形成子實體。
濕度:菌絲生長時,空氣相對濕度以65%~76%為宜,子實體生長需較高濕度,以85%~95%為宜。覆土層含水量要達到20%~30%。
光照:菌絲生長不需光照,子實體分化和生長需要一定散射光,栽培場所的透光度要達10%~30%。
空氣:雞油菌為好氣菌,培養料要疏鬆,出菇時要保持良好通風條件。
酸鹼度:菌絲生長最適pH值4~5。子實體形成時最適pH值4.5~5。 [4] 

雞油菌分佈範圍

雞油菌廣泛分佈於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的温帶、亞熱帶、熱帶地區,非洲和大洋洲也有分佈。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南、華南等地。 [2]  [3] 

雞油菌生長習性

野生雞油菌有兩種生態型,漏斗型的子實體肉薄而朵大,平蓋型的子實體較小而肉厚。雞油菌可與雲杉鐵杉、櫟、慄、山毛櫸、鵝耳櫪等形成外生菌根。5月上旬,林地氣温12℃以上時,表層樹葉中菌絲已恢復生長。初期菌絲灰白色,絨毛狀,氣生型。6月中旬,林地氣温8~19℃,土壤含水量20%~25%時,菌絲生長較快,土層中出現成塊菌絲體。7月中旬,菌絲體積增大,加厚,出現白色索狀菌絲,為結實前徵兆。7月下旬雨後,可見到錐狀幼蕾。在林地氣温為12~24℃ ,相對濕度80%~90%,土壤含水量20%~30%的條件下,錐狀幼蕾發育到成熟菌蓋瓣裂,一般5~7天。 [4] 

雞油菌培育技術

雞油菌菌種製備

  • 菌種分離
菌種分離宜採用組織分離法或子實體出土前的菌索作分離材料。用孢子分離的菌種,在相同培養條件下,菌絲生長良好,但難以形成子實體。另據Schouten等報道,雞油菌的擔孢子萌發較為困難,在培養基中加入山毛櫸長喙殼的揮發物,或與酵母菌或深紅酵母接觸,或加入異戊醇,均能誘導或刺激孢子萌發。
採用菌索分離時,將野外生長菌索連同腐殖土挖回,置25℃培養4天,然後取菌索用無菌水沖洗5~7次,取菌索生長前端少許接種到斜面上,置25℃培養10~12天,並轉管2次進行純化。 [4] 
  • 母種培養
雞油菌菌絲在PDA培養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生長不良,可採用以下瓊脂培養基:
①土壤浸汁培養基:蔗糖20克,酵母浸膏20克,磷酸二氫鉀1.5克,硫酸鎂0.5克,瓊脂20克,10%林地土壤浸出液1000毫升;
②合成培養基:蔗糖20克,酵母浸膏20克,磷酸氫二鉀1克,磷酸二氫鉀0.5克,硫酸鎂0.5克,水1000毫升;
③馬鈴薯綜合培養基。按常規制備,調pH6,滅菌,接種。在25℃恆温培養10天,菌絲在斜面上長滿。 [4] 
  • 原種培養
培養基配方如下:
①雜木屑65%,豆稈粉(或稻草粉)10%,麥麩10%;菜園土(曬乾過篩)11%,石膏1%,過磷酸鈣2%,蔗糖0.5%,尿素0.5%,另加維生素B₁0.1%。含水量65%,pH5~6。
②櫟樹葉腐殖質78%,米糠20%,石膏1%,蔗糖1%,含水量58%~62%,pH5~6。按常規裝瓶(袋),滅菌,接種。每支母種接原種4瓶,每瓶原種接栽培種40瓶。在25~28℃遮光培養,30~40天菌絲在瓶內長滿。 [4] 

雞油菌培養料製備

培養料組分為:雜木屑55%,塘泥18%,豆稈粉10%,麥麩10%,石膏2%,過磷酸鈣1%,蔗糖1%,尿素1%,託布津0.5%,0.5%的苯酚溶液1.5%。含水量65%,pH5~6。將配製好培養料上堆發酵,堆高1~1.5米,呈梯形,壓實後蓋薄膜,約4天后料温達65℃,保持24小時,進行翻堆,共翻堆3次,散堆後,料温降至45℃以下上牀鋪料。 [4] 

雞油菌鋪料播種

在選好場地建畦牀,寬80釐米,鋪料前用石灰消毒。用層播法播種,先鋪料壓實,厚6釐米,撒播一層菌種;再鋪培養料,厚4釐米,再撒播一層菌種。每平方米用菌種5瓶。播種後在牀面蓋經日光曬過報紙,再蓋薄膜,並加蓋稻草保温遮陽。 [4] 

雞油菌出菇管理

播種6天后,每天揭膜通風1~2次。25天后,菌絲在料內長透。當料面出現錐形菇蕾時,揭去報紙,用竹片將薄膜架成小拱棚,仍用稻草覆蓋,每天通風2次,噴水1次,隔3天噴1次100毫克/千克濃度的蘑菇生長素,亦可適量噴0.5%尿素液。子實體長至八分成熟時採收,沒有明顯的潮次。採收時要整叢收,輕拿輕放,防止損傷菇體,不要把基質帶起。 [4] 

雞油菌病蟲防治

  • 病害防治
栽培雞油菌時常見的病原菌和雜菌有木黴、青黴麴黴、脈孢黴、根黴及酵母等。在開放式栽培中,發現雜菌可用石灰粉遮蓋污染部位;在封閉式栽培中,可用注射器或滴管將殺菌藥液按比例稀釋後,注射或滴到污染部位。常見的殺菌劑有高錳酸鉀1000倍液、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多菌靈(含量50%)1000倍液等。 [5] 
  • 蟲害防治
雞油菌栽培時常見的害蟲有線蟲、蟎類、蟻、蛞蝓、蝸牛、馬陸、果蠅等。藥劑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乳劑2500倍液噴霧;用燈光和糖醋液誘殺蠅類;動物骨頭烤香誘殺蟎類,蟻類;用鹽殺蝸牛、蛞蝓等。 [5] 

雞油菌主要價值

雞油菌食用價值

雞油菌香氣濃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野生雞油菌粗蛋白的含量為17.08%,測定16種氨基酸的總量為10.71%,其中人體8種必需氨基酸總量為4.66%,必需氨基酸佔氨基酸總量的43.51%。100毫克樣品礦質元素的含量為4.44毫克,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鉀3.33毫克,其次是磷0.52毫克,再次是鈣0.18毫克、硫0.14毫克、鎂0.11毫克。此外還含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鋅、銅、鐵、錳等。 [1] 

雞油菌藥用價值

中醫學認為雞油菌性平,味甘,具有清肝、明目、利肺、益腸胃的功效,特別是子實體富含維生素A、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等,經常食用可以預防和治療因缺乏維生素A所引起的皮膚粗糙、乾燥、角膜軟化症、視力失常、眼炎、夜盲等疾病;也可以預防某些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疾病。雞油菌的子實體提取物,具有抗癌活性,對小白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液體培養的菌絲體又是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的來源。 [1] 

雞油菌經濟價值

據估計,全球雞油菌年產量約20萬噸,銷售額16.2億美元(2004年)。作為全球雞油菌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中國西南的雞油菌屬不僅種類多樣,而且產量高。除內銷以外,每年大量的雞油菌以鮮品、幹品或者速凍品形式出口到歐洲大陸和美國市場。在德國市場上,近40%的商品雞油菌都產自中國雲南(2006年)。該屬是中國野生食用菌大宗出口創匯的重要類羣之一。 [3] 

雞油菌生態功能

雞油菌能與杉屬、松屬等植物或樹木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在植樹造林、生態和土壤修復、環境監測及維持生態系統營養元素循環等方面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包括雞油菌在內的外生菌根真菌對寄主植物土傳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這主要是由於雞油菌的地下菌絲體與植物的根系形成外生菌根,外生菌根的重要生理作用之一是產生植物生長素等代謝物,擴大了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積和獲取營養的能力,顯著地加快根系的發育生長,而發達的根系可以增加植物對水分及養分的吸收,從而加快植株生長,使植物的生存能力得到明顯的改善,提高了植物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同時,雞油菌從寄主植物中獲得有機物,為自身的生長髮育提供重要營養元素。兩者在生長髮育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利用,互利共生,在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少數腐生雞油菌能將生物殘體大分子分解為簡單的小分子,在自然界物質循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這可能是由於雞油菌子實體中含有很多能夠降解雜草等腐爛有機層的重要酶類,從而能夠保證生態環境中的營養循環。
另有報道,雞油菌對放射性元素銫-137和銅、鋅等重金屬離子有很好的富集作用,在土壤的修復和環境監測等方面有着潛在的應用前景。如M.Mykhaylo等以雞油菌等菌根真菌為對象對烏蘭克森林生態系統沉積的放射性元素銫-137的吸收作用作了研究,結果表明,雞油菌對銫-137有很好的吸收作用,並且子實體比菌絲體吸收效果更好。 [3] 
參考資料
  • 1.    陳啓武. 雞油菌的開發利用[J]. 農村實用技術, 2014, (9):24.
  • 2.    戴玉成,圖力古爾,崔寶凱等著.中國藥用真菌圖志[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13.06:96
  • 3.    張傳利,楊發軍,桂雪梅,李興明,白成元.雞油菌研究概況與展望[J].熱帶農業科技,2010,(第3期):35-39
  • 4.    陳士瑜,陳惠編著.菇菌栽培手冊 220種食、藥用菌的馴化狀況及栽培方法[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02:129-133
  • 5.    張林主編.黔蕈菌[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7.1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