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雜燴菜

鎖定
河南人遇到逢年過節或是家中來客,總愛做一大鍋雜燴菜來招待客人。雜燴菜就是把白菜、粉絲、白豆腐(油炸)、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香菜以及其它佐料熬成一大鍋。吃時,一人一碗,或配蒸饃,或配白米飯,既簡單方便,又經濟實惠,這種就餐形式在河南一帶由來已久。其實這道菜最初的名字不叫雜燴菜, 而是叫做“炸檜菜”。 [1] 
中文名
雜燴菜
外文名
Hollowware Vegetables
口    味
鮮美
主要食材
白菜、粉絲、白豆腐
輔    料
姜、葱、香菜

雜燴菜中國河南雜燴菜

雜燴菜,河南也簡稱燴菜,大鍋菜。是河南人最愛吃的菜品之一。把原材料放入鍋內亂燉,製作成鮮美可口的燴菜!因為可以大鍋大量一次性製作,所以待客時也經常把燴菜作為菜品首選。
傳説
關於它,至今民間還流傳着這麼一段有趣的傳説呢!
相傳南宋時期,金兵屢屢南犯,趙宋王朝搖搖欲墜。當時朝廷內部分作兩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戰。身為兵部侍郎的朱敦儒因主張抗金,被奸相秦檜在高宗面前奏了一本,丟了官職。他回到河南老家以後,對朝廷心灰意冷,不再過問政事,常常約上三五個好友飲酒作詩,打發時光。
這一年,時逢朱敦儒六十壽辰,便邀集了一些親朋舊友前來小聚。不料這時突然從京城臨安傳來消息説,抗金元帥岳飛因接連打敗金兀朮,惹惱了被金國收買的奸相秦檜,秦檜遂與其妻王氏密謀,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於風波亭。一時間,國仇家恨交織在一起,朱敦儒哪裏還有心情飲酒歡聚,但客人既已前來赴宴,又怎能讓他們空着肚子回去。於是朱便吩咐家廚:“今日不飲酒,也無需擺那些盤碟,只把備好的蔬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蒸饃端來即是。”
想來這些親朋舊友都是些養尊處優的人,平日裏吃慣了山珍海味,喝順了美酒佳釀,如今這一碗碗粗製的熬菜哪裏咽得下去!朱敦儒見大家遲遲不動筷子,便夾起碗中一個丸子説:“如今奸臣當道,殘害忠良。嶽元帥一生精忠報國,竟然慘死在‘莫須有’的罪名下。我恨不能砍下秦檜的頭顱下油鍋…”,他的話還沒説完,一位客人便忽地站了起來,義憤填膺地説:“大人,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是秦檜的頭,油炸豆腐就是秦檜的肉,粉條就是秦檜的腸子。來,我們大家一起把秦檜這廝吃下去,替我們的嶽元帥報仇!”
於是,滿座客人一齊響應,紛紛拿起筷子,頃刻之間就把一碗碗熬菜吃了個精光。菜吃完了,有人問:“該給這道菜起個啥名字呢?”朱敦儒想了想説:“就叫‘炸檜菜’吧!”
很快,這件事傳入了民間。人們出於對秦檜的憤恨,紛紛做起“炸檜菜”吃。後來,因為這道菜是將各種雜七雜八的菜燴在一起做成的,所以,人們就將它稱為“雜燴菜”了。

雜燴菜荷蘭雜燴菜

雜燴菜簡介

在一些國家裏,由於某些菜餚和食物具有某種特殊的意義而被舉為國菜。“雜燴菜”算不得美味佳餚,但是它卻是荷蘭的“國菜”,每年10月3日,荷蘭國民家家烹食“國菜”:一種把胡蘿蔔、馬鈴薯、洋葱三味一鍋煮的雜燴菜。原因是這“國菜”中包含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雜燴菜歷史背景

1574年西班牙侵略荷蘭,荷蘭戰略要地萊頓被西軍團團包圍。荷蘭領袖給城內軍民一封信,要求堅守待援。但因航道太淺,荷蘭的艦隊等待了3個月也進不了萊頓港。城內軍民堅守城池,卻也是彈盡糧絕,就連貓狗和老鼠都快搜捕吃光了,而援兵仍是遲遲不到,正在這山窮水盡,全城軍民快要餓死的時候,天降大雨,河水陡漲數米,荷蘭艦隊順利開到城邊,西班牙軍隊不戰而潰。城內人衝出城門與援軍會師。他們到處搜尋西軍營地尋找食物,但是隻找到一些馬鈴薯、胡蘿蔔和洋葱。人們將這3種菜倒進大鍋裏一起燴煮,然後發給每人一份充飢,萊頓人吃了這大鍋菜,都説這是“平生最好吃的菜”。
戰後,國家法定這道菜為“國菜”,每年10月3日家家煮食,以示不忘歷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