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雙廟村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劉八里鄉雙廟村)

鎖定
位於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南部,距離南皮縣城5公里,張之洞創辦的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河北省示範性高中)就位於雙廟村。
中文名
雙廟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劉八里鄉
郵政編碼
061500

雙廟村歷史沿革

相傳,雙廟村建於明朝初期(大約公元1400年左右),張氏遷居此地立村,因村東有兩座廟,故取名為“雙廟”。清末曾做兩廣總督、太子太保、軍機大臣的張之洞為雙廟村人,死後葬於村後,現建有張之洞墓。

雙廟村行政區劃

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劉八里鄉。

雙廟村村情概況

雙廟村 雙廟村
雙廟村位於南皮縣城南部3公里處,現有住户145户,總人口540人,其中黨員人數26人。總耕地875畝。地勢較高,紅壤土質。南皮縣第一中學坐落於雙廟村村西,建校於1952年,其前身為清末軍機大臣張之洞1904年所建的“慈恩學堂”。現發展為南皮縣專門為全國各地高等院校培養新生的搖籃,輸送人才的基地。近幾年,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經過村“兩委”班子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雙廟村建起五金廠2個,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村裏還建造深機井3眼,使全村農田得到了灌溉;增設變壓器3台,供應了全村用電。雙廟村修建了垃圾池,建造村辦公室4間,硬化了村內街道、巷道。整個村莊面貌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1] 

雙廟村著名人物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時為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1]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2]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3]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台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文襄。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雙廟村所獲榮譽

2021年9月,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表彰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