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雅克·朗西埃

鎖定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1940年-),法國哲學家。主要領域有存在學、知識論、倫理學、美學、藝術哲學政治哲學
中文名
雅克·朗西埃
外文名
Jacques Rancière
國    籍
法國
出生日期
1940年
職    業
哲學家
性    別

雅克·朗西埃人物履歷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1940年-生於阿爾及爾,法國哲學家,巴黎第八大學哲學榮譽教授
前任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系系主任,早年即與阿爾都塞合著《讀資本論》(Lirele Capital,1965)。八〇年代先後以“哲學教育”、“歷史性”及“詩學提問”的研究著稱,90年代初開始整理其自身的理論系統,專注於美學-政治的研究上,提出“歧論”(Mésentente)。
隨後在德里達(JacquesDerrida, 1930-2004)創立的國際哲學研討會里主持美學講座,主講“藝術表現的美學制域”(Régime esthétiquedes arts),提出“感性分享”(Partagedu sensible)的概念,引發美學界討論;他的論述主要涉及文學、電影與政治等哲學思考,論及概念思考、書寫形式與藝術表現如何在十八、十九世紀之後產生深刻的連結,並在今天展現出我們所看到的多樣互動《美學中的不適》(Malaisedans l'esthétique, 2004)。
在二十一世紀離開學院之後,除了整理先前的美學講座內容之外,更接續感性分享的論述,對於當代民主提出批判(《民主之恨》(LaHaine de la démocratie, 2005)),《影像的宿命》(LeDestin des images, 2003)與《獲解放的觀眾》(LeSpectateur émancipé, 2008)則提擘挈領地論述了攝影、電影與當代藝術影像的美學-政治,在歐美已譽為當代美學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曾同讓-呂克‧南希(Jean-LucNancy, 1940-)受邀在法國國家文化電台主講‘哲學接龍’,定期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及康乃爾大學講授法國文學哲思,並於德國、西班牙客座與演講。

雅克·朗西埃經歷

因對1968年五月的巴黎學運所持立場不同而與阿爾都塞公開決裂之前,朗西埃在頗具影響力的《讀資本論》一書中亦有撰稿。(雖然他的文章在不完整的英譯版中並沒有被收錄。)
自此,朗西埃與其老師所確立之路分道揚鑣,並出版了一系列作品,探究那些構築出我們對政治論述理解的概念。何謂意識型態?什麼是無產階級?勞動階層存在嗎?這些不斷被思想家所指涉的勞動羣眾,究竟如何進入一種與知識的關係?我們談論著他們,但我們到底知道什麼?這條思考軸線之範例可參見朗西埃的著作:《哲學家及其貧乏》(LePhilosophe et ses pauvres, 1983),一本關於在哲學家的知識份子生命中,作為一個貧乏角色的作品。
近些年,朗西埃撰寫了有關人權的議題,特別是有關對人們──這裏再一次地又涉及羣眾的問題──裁定人權介入,甚至是戰爭,主張其權威性的,國際人權組職的角色。
與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的《受壓迫者教育學》(Pedagogiado oprimido,1968)相較,朗西埃的著作是少數能對平等主義教育與教育學如此具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其1987年出版的作品:《無知的大師:關於知識解放的5堂課》(Le Maîtreignorant : Cinq leçons sur l'émancipation intellectuelle, 1987/2004),對現前或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或者需要從無知的大師式的教育學解放的學生們來説,其已獲得必讀著作之聲譽。

雅克·朗西埃個人作品

·法文部分
1965,Lire le Capital(et Louis Althusser), PUF
1975,La Leçon d'Althusser, Gallimard,Idées
1983,Le Philosophe et ses pauvres, Fayard
1984,L'Empire du sociologue, Paris : Editions la Découverte
1985,Louis-Gabriel Gauny : le philosopheplébéien(édition deJacques Rancièr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Vincennes
1986,Le philosophe et ses pauvres, Paris : Flammarion
1987,Le maître ignorant : cinq leçons surl'émancipation intellectuelle, Paris : Fayard
1990,Courts voyages au pays du peuple, Paris : Editions du Seuil
1992,Les noms de l'histoire : essai depoétique du savoir, Paris : Editions du Seuil
1992,La politique des poètes : pourquoides poètes en temps de détresse?(et Alain Badiou), Paris : A. Michel
1995,La mésentente : politique etphilosophie, Paris : Galilée
1996,Mallarmé : la politique de la sirène, Paris : Hachette Littératures
1997,La nuit des prolétaires: archives du rêveouvrier, Paris :Hachette
1998,La chair des mots : politiques del'écriture, Paris :Galilée
1998,La parole muette : essai sur lescontradictions de la littérature, Paris : Hachette littératures
2000,Le partage du sensible : esthétiqueet politique, Paris : Fabrique: Diffusion Les Belles Lettres
2001,L'inconscient esthétique, Paris : Galilée
2001,La Fable cinématographique, Paris : Editions du Seuil
2003,Les scènes du peuple : Les révolteslogiques,1975年-1985年, Lyon : Horlieu
2003,Le destin des images, Paris : Fabrique éditions
2004,Aux bords du politique, Paris : Gallimard
2004,Malaise dans l'esthétique, Paris : Galilée
2005,L'Espace des mots : de Mallarmé àBroodthaers, Nantes : Musée des Beaux-Arts
2005,Chroniques des temps consensuels, Paris : Editions du Seuil
2005,La haine de la démocratie, Paris : Fabrique
2006,Mallarmé : la politique de la sirène, Paris : Hachette Littératures
2007,Politique de la littérature, Paris : Galilée
2008,Le Spectateur émancipé, Paris : Fabrique
2009,Démocratie, dans quel état?(avec Giorgio Agamben, Alain Badiou,Daniel Bensaïd, Wendy Brown, Jean-Luc Nancy, Kristin Ross et Slavoj Zizek),Paris : Fabrique
·英譯/英語作品部分-解説參考翻譯自英文版wiki
1989,The Nights of Labor: The Workers' Dream inNineteenth-Century France《勞動者之夜:十九世紀法國勞工的幻想》, Temple University Press,U.S
--這是一部對社會史具有影響力的著作,其中鉅細靡遺的探究了一般勞動者生命的紀錄,為了生產出關於這些紀錄令人吃驚的政治性詭辯之全新圖像。
1991,The ignorant schoolmaster : fivelessons in intellectual emancipation《無知的大師:關於知識解放的5堂課》, Stanford, California :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
--這本書描述了約瑟夫·賈寇托特之解放的教育,約瑟夫·賈寇托特是一位後-革命教育哲學家,他發現自己能夠教授連自己都不懂的事物。這本著作對教育的哲學與政治學來説,既是一種歷史的也是一種當代的介入。透過自學論的概念;朗西埃記載了賈寇托特的“冒險”,卻也以現在式明確説明了賈寇托特關於“解放”與“致愚”的理論。
1994,The names of history : on the poeticsof knowledge《歷史之名:論知識的詩學》, Minneapolis, Minn.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這是一部相對簡短,但密度較高的作品,其中論證了傳統史學研究方法與目標的知識論批判。對於歷史哲學具有影響力。
1995,On the Shores of Politics《政勢臨界》, London : Verso
1998,Disagreement: Politics and Philosophy歧義:政治與哲學》, Minneapolis : University ofMinnesota Press
--這本著作算是關於政治起源及其意義之經典文本的迴歸,在一種再-理論化的意圖之下,“歧義”或許並不僅僅意謂是超越的。
2003,Short Voyages to the Land of the People《人民之地的短暫航程》, Stanford, California :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
2004,The Philosopher and His Poor《哲學家及其貧乏》, Durham, NC :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4,The Flesh of Words: The Politics ofWriting《字之肉:書寫的政治》, Stanford,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The Politics of Aesthetics: The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ble《美學的政治:可感性的分配》, London; New York : Continuum
2006,Film Fables《電影寓言》, New York : Berg
2007,The Future of the Image《影像的未來》, London : Verso
2008,Hatred of Democracy, London《民主之恨》, New York : Verso
英語的文章:
1977,Reply to Levy, Telos 33 (Fall 1977). New York: TelosPress
2004,Who Is the Subject of the Rights of Man?, The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Volume103, Number 2/3, Spring/Summer 2004, pp. 297-310
2004,Is there a Deleuzian Aesthetics?, Qui Parle?, Volume 14, Number 2, 2004,pp. 1-14
·漢譯部分
漢譯文章/訪談等
1999,德勒茲,巴特比與文學格式(黃建宏譯)
2002,一段漫長的故事 訪尚-盧.高達(黃建宏譯),全文詳見《電影欣賞》第111期,2002年春季號
2004,挪移的哲學(黃建宏譯),文化研究月報第三十九期
2007, Le destindes images(影像宿命)部分段落節譯(黃建宏譯)
2007,辯證性蒙太奇與象徵性蒙太奇(Le destin des images(影像宿命)部分段落節譯)(黃建宏譯)
2007,設計的平面
2007,朗西埃在藝術與技術之關係的議題下關於媒體的論證(黃建宏譯)
2007,朗西埃節譯之二(黃建宏譯)
2007,朗西埃節譯之三(黃建宏譯)
2007,哲學的使命(黃建宏譯)
2008,為什麼一定要殺掉艾瑪・包法利
2009, "獲解放的觀眾"一書節譯(黃建宏譯)
2009, "獲解放的觀眾"一書節譯之二(黃建宏譯)
2009,貝拉.塔爾:時間的作用關於《撒旦的探戈》(黃建宏譯)
2009,〈德勒茲完成了美學的命運〉(黃建宏譯)
2009,電影如畫?(黃建宏譯)
2009,感性分享及它生成於政治與美學間的各種連繫(黃建宏譯)
2009,生命政治-Multitudes期刊訪談(黃建宏譯)

雅克·朗西埃近期活動

2006年,報道指出朗西埃的美學理論已成為視覺藝術的一個參考點(Rancière,for Dummies - artnet Magazine),而他在許多世界級藝術場合,如倫敦的Freize Art Fair中亦曾舉辦講演,前法國總統候選人Ségolène Royal曾提及朗西埃是她最欣賞的哲學家。
2003年,朗西埃在一封給普京的信件上與其他法國知識份子共同簽名,抗議車臣公投的不法性
2009年11月,朗西埃應其學生邀請前往台灣,在中山大學台北藝術大學、交通大學及中研院等學術機構演講,對其美學與政治學思想從事理論的展演與發展,同時在台灣出版早期重要著作《歧義》等書中文版。
2013年,朗西埃開啓中國行,5月9日晚上7點中國美院南山路校區學術報告廳演講:“審美-政治:平等之方法” 5月12日下午2點尤倫斯演講:“什麼是當代藝術的時間?” 5月15日上午下午2點川美演講:“説、演和做:在藝術與政治間” 5月17日下午2點復旦大學視覺學院公開課:紀錄片政治 5月19日下午3點同濟大學中法中心二樓報告廳演講:解放或民主,就在今天” 。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