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隆慶府

(四川北部歷史政區)

鎖定
隆慶府(公元1190年~1283年)是今四川省北部在南宋初存在的一個行政區劃和建制。
南宋紹熙元年(1190年)升普安軍改置,屬利州東路(利州路),治普安縣(今劍閣縣普安鎮)。寶祐三年(1255年)移治劍門縣苦竹寨(今劍閣縣劍門關鎮朱家寨)。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為劍州 [1] 
轄境相當於約今四川省劍閣縣梓潼縣江油市東北部等地。 [2] 
中文名
隆慶府
別    名
劍州
普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利州路、利州東路、廣元路
地理位置
今劍閣縣、梓潼縣江油市東北部
面    積
待考
下轄地區
6縣
政府駐地
普安縣→劍門縣→普安縣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待考
著名景點
劍門關
七曲山
覺苑寺
鶴鳴山

隆慶府建置沿革

隆慶府南宋

南宋時期隆慶府疆域略圖 南宋時期隆慶府疆域略圖
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因劍州曾是宋孝宗普安郡王時的“藩邸”,升劍州為普安軍節度,隸屬利州東路。
紹熙元年(1190年),普安軍再升為隆慶府。 [1] 
紹熙五年(1194年),利州東路、利州西路合併為利州路,隆慶府屬之。
慶元二年(1196),利州路復分置利州東、西二路,隆慶府屬利州東路。
嘉定三年(1210年),利州東、西二路又併為利州路,隆慶府屬之。嘉定十一年(1218年)再分置利州東、西二路,隆慶府屬利州東路。
寶祐三年(1255年),蒙古軍攻蜀,隆慶府治所移至劍門縣苦竹寨(今劍門關鎮小劍山頂朱家寨)。 [1] 

隆慶府

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利州路為廣元路,隆慶府屬之。
至元二十年(1283年),隆慶府降為劍州。後不復置。 [1] 

隆慶府地理位置

隆慶府東南至閬州(治今四川閬中)二百二十里,西南至綿州(治今四川綿陽)二百九十里,東北至利州(治今四川廣元)一百九十里,西北至龍州(治今四川平武縣南壩鎮)三百二十里。 [3] 

隆慶府行政區域

隆慶府疆域

隆慶府轄境約相當今四川省劍閣縣梓潼縣江油市東北部等地。 [1]  [2] 

隆慶府行政區劃

隆慶府領6縣:普安縣、劍門縣陰平縣武連縣普成縣梓潼縣 [1] 

隆慶府治所介紹

隆慶府治普安縣(今劍閣縣普安鎮)。知府費少南於紹熙元年(1190年)大興土木,整修府城。寶祐三年(1255年)移治苦竹寨(今劍閣縣劍門關鎮小劍山頂朱家寨)。元軍佔領後,治所遷回普安縣。 [1]  府城被元軍毀為廢墟。

隆慶府著名人物

趙昚:初名趙伯琮,後改名趙昚,南宋第二任皇帝,廟號宋孝宗紹興十二年(1142年)封普安郡王, [4]  直至紹興三十年(1160年)進封建王,任普安王19年。 [5]  劍州先升普安軍,再升隆慶府,兼因趙昚的緣故。 [1] 
黃裳:字文叔,南宋隆慶府普成縣人。南宋著名製圖學家,致仕最高任禮部尚書 [6-7] 
費少南:隆慶府知府,在任期間於紹熙元年(1190年)上任伊始便整修府城。翌年,與隆慶府通判吳旰重修學宮,並在原有基礎上加以擴建,繞以垣牆。 [8] 

隆慶府後世紀念

南宋詩人郭令孫作有《隆慶府》七言絕句詩一首。 [9]  2003年9月,劍閣縣政府駐地遷址下寺鎮後,位於新縣城修城壩社區的原橫四路被命名為“隆慶街”。 [10] 
參考資料
  • 1.    四川省劍閣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劍閣縣誌》[M].成都:巴蜀書社,1992:第一章 建縣沿革,第一節 歷史演變
  • 2.    四川省劍閣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劍閣縣誌》[M].成都:巴蜀書社,1992:第一章 建縣沿革,第二節 縣域變遷,三、始州、劍州、隆慶府境域
  • 3.    《大清一統志》卷二百九十八:“《元和志》:劍州東南至閬州二百二十里,西南至綿州二百九十里,東北至利州一百九十里,西北至龍州三百二十里。”
  • 4.    《宋史·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十二年正月丁酉,加檢校少保,封普安郡王。
  • 5.    《宋史·孝宗本紀》:三十年二月癸酉,立為皇子,…丙子,制授寧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王。
  • 6.    元·脱脱《宋史》卷三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彭龜年 黃裳 羅點 黃度(周南附) 林大中 陳騤 黃黼 詹體仁
  • 7.    黃裳:劍閣的文化符號  .劍閣縣人民政府.2015-09-28[引用日期2016-08-01]
  • 8.    劍閣中學歷史源流  .四川省劍閣中學校.2008-05-03[引用日期2016-08-01]
  • 9.    郭令孫  .中華詩詞網[引用日期2016-08-01]
  • 10.    縣委書記帶頭 熱推劍閣最美街道  .四川在線.2010-12-24[引用日期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