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劍閣縣

鎖定
劍閣縣,隸屬四川省廣元市,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川陝甘三省結合部,介於東經105°09'~105°49',北緯31°31'~32°17'之間,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温和,四季分明,總面積3204平方千米。 [23-24]  截至2022年末,劍閣縣户籍總人口63.25萬人。 [22]  截至2023年8月,劍閣縣轄27個鎮、2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地在下寺鎮。 [21]  [25] 
劍閣縣因諸葛亮在劍門關凌空鑿石修建飛樑閣道而得名,素有“蜀北屏障、兩川咽喉”之稱。夏商時,今劍閣縣屬梁州。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於晉壽縣境新置劍閣縣。1985年5月,劍閣縣劃屬廣元市。2020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劍閣縣退出貧困縣。 [27]  [47-48] 
劍閣縣有“三古”:古關、古道、古柏。古關指劍門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是國家5A級風景區;古道指大蜀道,是中國古代四川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是保存至今人類最早的大型交通遺存之一;古柏指千里“翠雲廊”處的7000多棵千年古柏樹,被譽為國之珍寶、世界奇觀,其中最長樹齡2300年的劍閣柏全世界僅此一株。劍閣縣是文化大縣。蜀道文化和中原文化在這裏融匯集聚,三國文化、紅色文化、關隘文化、民俗文化積澱厚重,是全國文化先進縣。 [48] 
2022年,劍閣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6.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2.7%。 [22] 
中文名
劍閣縣
外文名
Jiange County
別    名
劍州
劍門
行政區劃代碼
51082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廣元市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廣元市西部
面    積
3202.95 km²
下轄地區
27個鎮、2個鄉
政府駐地
下寺鎮劍門關大道北段389號
電話區號
0839
郵政編碼
6283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63.25 萬(2022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點
劍門關風景區
鶴鳴山
火車站
劍門關站沙溪壩站
車牌代碼
川H
地區生產總值
166.35 億元(2022年)
方    言
西南官話-四川話成渝片-劍閣話

劍閣縣歷史沿革

先秦兩漢
時,今劍閣縣屬梁州。西周時屬雍州
春秋戰國時(前770~221年)大部分蜀國轄地,東南小部屬巴國領域。
周慎靚王五年,即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年),歸秦國版圖。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劍境大部屬蜀郡葭萌縣,東部屬巴郡閬中縣。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劍地分屬於廣漢郡梓潼縣、葭萌縣和巴郡閬中縣。
東漢建武十二年(36年),分屬於梓潼縣、葭萌縣、德陽縣、閬中縣四縣管轄。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據蜀,分廣漢郡葭萌縣、梓潼縣、白水縣、涪縣置梓潼郡時,始在今劍閣境內新立當德縣,治地在今劍閣縣漢陽鎮境內,故城名黃蘆城,隸屬梓潼郡。 [1]  [2]  [27] 
魏晉南北朝
三國時,漢德縣(當德縣更名)為蜀漢領地。蜀漢丞相諸葛亮以漢德縣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於此“鑿石架空為飛樑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成為軍事要隘。
西晉泰始三年(267年),漢德縣屬梁州梓潼郡。太安二年(303年)至永和三年(347年),漢德縣為“成漢”領地。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於晉壽縣境新置劍閣縣(治地在今劍閣縣下寺鎮大倉壩,即小劍故城),與漢德縣同屬梓潼郡;太元十五年(390年),廢劍閣縣。
南朝宋元嘉初,於漢德縣境內僑置南安郡、南安縣,領桓道縣、中陶縣2僑置縣。元嘉三年(435年),僑置武都郡及武都縣、下辨縣(治今劍閣縣武連鎮南老武功橋處)、茂陵縣(治地梓潼縣上亭鋪),屬益州
南朝宋大明中(457~464年),南安郡始改僑置為實郡,領南安縣(今普安鎮為郡治)、白水(今店子鄉)、華陽縣(今王河鎮南)、梓潼(今梓潼縣文昌鎮)4縣及寄治南秦州桓道縣、中陶縣2縣。
南朝齊時(479~502年),南安郡領南安縣、白水縣、華陽縣及樂安縣、桓道縣2僑置縣,梓潼縣還隸梓潼郡;新巴郡改為南新巴郡,仍領1縣;改武都郡為扶風郡,領武功縣(武都縣、下辨縣更名)、茂陵縣、華陰縣(今開封鎮境)3縣及寄治漢陽縣、略陽縣、安定縣3縣。
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始在境內立南梁州(州郡縣同治今普安),轄南安郡(領縣未變)、輔劍郡(扶風郡更名)、南新巴郡。天監四年(505年)至大同元年(535年)其間30年,南梁州3郡及屬縣入於北魏。梁末,武陵王據蜀稱帝,改南梁州名安州,仍領原郡縣。
北朝西魏廢帝三年(554年),因先下安州,始通巴蜀,改安州為始州,改南安郡、南安縣名普安郡、普安縣,領4郡6縣:普安郡轄普安縣、永歸縣(白水縣更名);黃原郡轄黃安縣(華陽縣改置)、茂陵縣(自輔劍郡改隸,後廢);安都郡轄武連縣(輔劍縣、武功縣更名);潼川郡(今梓潼縣石牛鋪)。
北周時,始州隸於利州總管府,仍轄普安、黃原、安都、潼川4郡,除茂陵縣廢外,安都郡增領胡原縣(天監十八年分巴西郡閬中地新置縣來屬,治今香沉鎮羣英村)。 [1]  [2]  [27] 
隋唐五代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始州領普安縣、永歸縣、黃安縣、安壽縣、武連縣、胡原縣(開皇七年更名為臨津縣)、陰平縣(由龍州來屬,治今江油市小溪壩鎮陰平村)7縣。大業三年(607年),改始州為普安郡,領縣未變,安壽縣還名為梓潼縣(治地移今梓潼縣連枝壩)。
武德元年(618年),普安郡複稱始州,屬利州總管(都督)府,貞觀六年(632年)罷,改屬劍南道及劍南東川節度。聖歷二年(699年),新置劍門縣屬始州。先天二年(713年),改始州為劍州,“取劍閣為名也”。至此,劍州之名始見於世。天寶元年(742年),改劍州為普安郡。乾元元年(758年),複名劍州,領普安縣、黃安縣(唐末更名普成縣)、武連縣、梓潼縣、陰平縣、臨津縣(遷治今白龍鎮)、永歸縣、劍門縣共8縣。
五代時,前蜀、後唐、後蜀,劍州為其領地,轄縣未變,屬昭武軍節度。 [1]  [2]  [27] 
宋元明清
劍門關關隘一角 劍門關關隘一角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置劍州普安軍,屬西川路,仍領原縣。乾德五年(967年),廢永歸縣併入劍門縣。開寶六年(973年),劍州普安軍屬峽西路,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屬川峽路,鹹平四年(1001年)後,屬利州路。景德二年(1005年),劍門縣隸屬於劍門關都監。景德三年,劍門關直隸京師,以東京兵出戍。劍州只領6縣。熙寧五年(1072年),關、縣析而為二,皆還隸劍州,並省臨津縣為臨津鎮併入普安縣。元符中,劍門關下隸於劍門縣,“敕縣令通管關事”。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後,利州路分為東、西二路,幾經分合,劍州均屬利州東路。隆興二年(1164年),因宋孝宗“藩邸”升劍州為普安軍節度。紹熙元年(1190年),再升為隆慶府。寶祐三年(1255年),蒙軍攻蜀,隆慶府治所移至苦竹寨(今劍門關鎮朱家寨)。
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隆慶府為劍州,普成、劍門2縣併入普安縣,陰平縣因戰亂荒廢。泰定中(1324~1328年),省武連縣入梓潼縣,劍州領普安、梓潼2縣,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廣元路。元末,劍州為明玉珍夏國轄地,領縣未變。
明洪武六年(1373年),省普安縣入劍州。洪武九年(1376年),省州,罷置劍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劍州,領梓潼縣、江油縣(治今江油市武都鎮)2縣,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保寧府(治今閬中)。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廢劍門關。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立劍門關,置百户戍守。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江油縣劃屬龍州。明末,劍州為張獻忠大西政權領地。
清順治三年(1646年),劍州領梓潼1縣。雍正五年(1727年),梓潼縣劃屬綿州,劍州始無領縣,遂成“單州”。 [2]  [27]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劍州直隸大漢四川軍政府,下轄劍門、武連2分州。民國二年(1913年),始將劍州改為劍閣縣,下置劍門、武連2分縣。民國三年(1914年),廢劍門、武連分縣,劍閣縣劃屬四川省嘉陵道。民國七年至民國二十三年(1918~1934年),四川“防區”時期,劍閣縣先後為靖國軍顏德基呂超、靖川軍劉存厚、川北邊防軍王鴻恩、第二十九軍川西北屯殖軍田頌堯的防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月,劍閣境屬中國工農紅軍川陝革命根據地,建有普安縣(治今普安鎮)、赤化縣(治今鶴齡鎮)、金仙縣(治今金仙鎮)3個縣蘇維埃政權。同年夏,國民政府統一“川政”後,劍閣縣屬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區,同時為四川省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暨保安司令部駐地。 [27]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2月18日,劍閣解放,仍為縣建置。
1953年3月,廣元專區(劍閣專區1952年12月20日更名)撤銷併入綿陽專區(1968年改為綿陽地區)後,劍閣縣改屬綿陽專區專員公署。
1985年5月,劍閣縣由綿陽地區(綿陽專區更名)劃屬地級廣元市。 [3]  [27] 

劍閣縣行政區劃

劍閣縣區劃沿革

1950年1月,劍閣縣基層政區設城關、元山、白龍、劍閣4個區公署,下轄1鎮25鄉。
1951年3月,調整行政區劃,全縣分建8區、1鎮、63鄉、470村。5月,新建江石、劍生、柳埡、毛壩、回龍、公興、石板、文筆8鄉共為71個鄉。
張王鄉老場鎮(現已淹沒)一隅 張王鄉老場鎮(現已淹沒)一隅 [4]
1952年,政區調整較大。新建仁和、鶴齡2個區和甘水、鶴鳴、樵店、官店、石巖、姚家6個鄉。政區序列是一區(城關)、二區(武連)、三區(開封)、四區(元山)、五區(仁和)、六區(金仙)、七區(鶴齡)、八區(白龍)、九區(江口)、十區(漢陽),下分設1鎮74鄉。
1953年1月,劃西廟、甘水、柳溝、毛壩、義興等鄉成立十一區(柳溝),區署改稱區公所。6月,新建四合、觀龍、柏埡、涼山等鄉,全縣為11區,1鎮,77鄉。不久,將五區全部劃屬梓潼縣,又為10區,1鎮,71鄉。
1954年7月,增加東興、五福2鄉。12月,將馬迎鄉劃屬梓潼縣。
1955年2月,將西廟、甘水、涼山調入一區,茆溝、毛壩、義興調入二區,有9區,72鄉。10月撤第十區公所,其所屬鄉由劍閣縣人民委員會直轄。12月,撤一、二、九區公所,留5個區公所,均以治地命名。鄉鎮調整合併為37鄉1鎮。
1957年7月,城關、武連、江口、漢陽四區恢復區黨委會(中共基層機構),為9區、1鎮、37鄉,161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4月,增設城郊鄉,有38鄉。9月,實現人民公社化,實行政社合一體制,改鄉為人民公社。
1961年5月,調整部分公社規模,新建聞溪、姚家、江石、土門、公店、時古、垂泉、涼山、吼獅、樵店、兩河、石板、高觀、小劍等人民公社。劃西廟、涼山、義興、茆溝、垂泉復建柳溝區。12月,又分設柏埡、毛壩、圈龍、水磨、廣坪等人民公社,共57個公社。1962年3月,再分設柳埡、鶴鳴、馬燈3個人民公社。
1963年9月,恢復城關等5個區公所。至1965年,全縣為10區、1鎮、60個人民公社,531個生產大隊,3369個生產隊。
1966年11月17日,經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綿陽專區行政公署批准,以地名命名的區公所和52個公社改為具有“革命意義”的新名稱:北廟稱五星,姚家稱雙豐,鹽店稱金星,龍源稱新民,田家稱火炬,江石稱戰鬥,鶴鳴稱光榮,柳埡稱建國,柳溝稱東方紅,垂泉稱紅太陽,義興稱紅日,毛壩稱紅光,西廟稱紅星,涼山稱紅峯,武連稱五一,馬燈稱紅燈,秀鍾稱星火,開封稱工農,高池稱燈塔,迎水稱前鋒,碗泉稱新華,土門稱東昇,元山稱躍進,王河稱曙光,演聖稱光明,時古稱愛國,柘壩稱黎明,公興稱前進,圈龍稱紅旗,香沉稱先鋒,塗山稱東風,吼獅稱向前,金仙稱紅衞,復興稱新建,鶴齡稱赤衞,楊村稱迎新,鴦溪稱長征,水磨稱解放,樵店稱建設,太平稱前衞,白龍稱勝利,店子稱永興,碑埡稱紅埡,石板稱高鋒,兩河稱新生,廣坪稱前途,張王稱上游,木馬稱幸福,高觀稱光輝,柏埡稱光華,漢陽稱永勝,抄手稱新勝。1967年區、公社恢復原來名稱。
1968年5月11日,劍閣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區、公社、大隊均成立革命委員會,生產隊成立革命領導小組。
1981年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時,城關區更名為龍泉區,城關鎮更名為普安鎮。人民公社更名的有:城郊改劍城,東興改東寶,土門改國光,復興改長嶺,太平改羊嶺,水磨改錦屏,石板改搖鈴,兩河改禾豐。對部分重名的生產大隊也稱新名。
1984年初,劍閣縣基層政區改制,政社分設,恢復鄉鎮建制,生產大隊、生產隊改為村、組。同年6月,撤銷劍城鄉併入普安鎮。
1985年1月,元山、開封、白龍、武連、劍門、龍源6鄉改建為鎮。10月,江口、公興、鶴齡、東寶4鄉改建為鎮。至年底,劃為10區,11鎮、49鄉,529村、3474村民小組。
1989年,柳溝、漢陽2鄉改建為鎮,全縣為10區,13鎮、47鄉,529村、3479村民小組、20社區居民委員會、68居民小組。
1991年,廣元市市中區的上寺、下寺、普廣3鄉鎮20村132組劃歸劍閣縣管轄,並新建下寺區。至此,全縣為11區,14鎮、49鄉,共549村、3611村民組、20社區居民委員會、68居民小組。 [5] 
1992年,劍閣縣實行撤區並鄉建鎮,全縣原11區、14鎮、49鄉調整為22鎮、17鄉,共撤銷32鄉、新建8鎮。具體為:撤銷龍泉、柳溝、武連、開封、元山、金仙、鶴齡、白龍、江口、劍門、下寺11個區公所;柳埡、抄手、北廟3鄉和普安鎮的城北、劍北、劍公、聞溪4個村及普安鎮原三江、劍門、聞溪3個居民段合併,新建城北鎮;長嶺、金仙2鄉合併為金仙鎮;錦屏、楊村、樵店3鄉合併為楊村鎮;石城、羊嶺2鄉合併為羊嶺鎮;普廣、上寺2鄉併入下寺鎮;公店、王河2鄉合併為王河鎮;時古、演聖2鄉合併為演聖鎮;小劍鄉併入漢陽鎮;鶴鳴、涼山2鄉併入普安鎮;禾豐、搖鈴、碑埡3鄉併入白龍鎮;吼獅、圈龍、塗山3鄉併入公興鎮;毛壩、垂泉2鄉併入柳溝鎮;西廟、鹽店2鄉合併為鹽店鎮;國光鄉併入開封鎮;柏埡、木馬2鄉合併為木馬鎮。
1995年,復置長嶺、錦屏、涼山、北廟、公店、禾豐、搖鈴、碑埡、吼獅、圈龍、塗山、上寺、毛壩、垂泉、西廟、國光、江石、樵店、柏埡19鄉;同時,撤銷鴦溪鄉併入鶴齡鎮,演聖鎮所轄的原時古鄉行政區域劃歸元山鎮。全縣轄22鎮、35鄉,共57個鄉鎮。
1996年,設立下寺經濟開發區。同年,香沉鄉改建為香沉鎮。
2000年,劍閣縣轄23個鎮、34個鄉;
2003年,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普安鎮遷往下寺鎮;
2003年1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川府民政〔2003〕34號)同意劍閣縣將原城北鎮的一、二、三居委會劃歸普安鎮管轄;
2018年8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川府民政〔2018〕5號)同意劍閣縣撒銷張王鄉、店子鄉、高觀鄉、塗山鄉,設立張王鎮、店子鎮、高觀鎮、塗山鎮。
2020年5月7日,在四川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中,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川府民政〔2020〕1號)同意將劍閣縣原有的27個鎮30個鄉調減為27個鎮2個鄉;
2020年6月1日,在四川省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中,劍閣縣人民政府批覆(劍府函〔2020〕31號)同意將劍閣縣原有的524個村、55個社區調減為311個村、53個社區。 [21]  [25] 

劍閣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8月,劍閣縣轄27個鎮、2個鄉,311個村、53個社區,縣人民政府駐地在下寺鎮。 [21]  [25] 
2023年行政區劃
鄉鎮
政區劃分
鼓樓社區、小玲瓏社區、卧龍社區、較場壩社區、城北社區、劍公社區、營盤社區
劍西村、江東村、劍坪村、光榮村、白虎村、銀山村、同心村、聞溪村、碑梁村、石廟村、前鋒村、民主村、新華村、亮埡村、水池村、鋸山村、飛鳳村、田家村、石泉村、響水村、雙豐村、共和村、新中村、長春村、二郎村、五星村、星光村、青碑村、雲鳳村、聯合村、松林村
修城壩社區、沙溪壩社區、雷鳴社區、渡口社區、清江社區、下寺社區、翰林社區、三江社區、窯溝社區
冠京村、峯埡村、空木村、石甕村、茶園溝村、三房村、桅杆村、雙旗村、中心村、二龍村、順風村、青松村
龍源寺社區
青杆村、登雲村、紅彤村、七寶村、興泉村、九龍村、涼勝村、金山村、文遠村、江石村、西山村、雙台村、天堂村、梨埡村
紅旗社區
紅花村、雙馬村、五豐村、石筍村、五指村、清潭村、鮮花村、石柱村、依山村
靈泉社區
三清村、四五村、長安村、南廟村、毛壩村、元山村、光華村、團山村、回龍村、春光村、清水村
武侯社區、覺苑社區、新橋社區
計劃村、寨橋村、棗埡村、武五村、四合村、興隆村、正興村、三元村、雙坪村、武庵村
寶石社區
長梁村、迎春村、西陽村、聯合村、燕山村
文廟社區、光輝社區、和平社區
鞍山村、龍橋村、同壩村、友愛村、白雲村、郭溝村、馬燈村、回龍村、作坊村、勝利村、莊子村、青榮村、楊嶺村、石靴村、廟灣村、高埡村、白兔村、泉水村、迎水村、馬林村、天珠村、寺壩村、走馬村、石印村、朝陽村、石堰村、慶豐村
元山社區
福泉村、白壩村、盤石村、金竹村、石樓村、石板村、愛國村、紅旗村、柳河村、同橋村
平壩社區
寅聖村、亭壩村、金剛村、天馬村、梁埡村、龍灘村
華陽社區
南華村、新電村、深埡村、魯埡村、蜀柏村、龍鳳村、柘壩村、羣力村、彈埡村、林茂村、林山村、小倉村、平樂村、公店村、榮光村
大橋社區
新生村、九龍村、大涼村、文林村、鳳凰村、龍座村、龍角村、天星村、向前村、興峯村、石馬村、圈龍村、金鈴村、三泉村、太吉村、金山村、大埡村
金仙社區
西河村、賽金村、大順村、小橋村、長嶺村、橋樓村、復興村、金像村、玉台村、雙橋村
躍進社區、乘元社區
龍洞社區、魯班社區、三灣社區、臨津社區
石灘村、春風村、槐樹村、廟埡村、古樓村、小碑村、松柏村、山峯村、先鋒村、廣坪村、健康村、前途村、遠大村、劍峯村、紅巖村、三尖村、黃林村、山嶺村、唐家村
鳳凰社區、赤化社區
金珠村、長壽村、永興村、青木村、翠柏村、化林村、白鶴村、金銀村、印盒村
龍鞍社區
石門村、長湖村、建設村、柏梓村、三合村、青墟村、錦屏村、佛山村、白水村
太平社區、廟壩社區
大堰村、鐘鼓村、青柏村、石城村
聞江社區、木林壩社區、灌林社區
新禾村、長江村、新莊村、七林村、高堂村、春雷村、陵豐村
木馬寺社區
松木村、威靈村、庵子村、七柏村、金魁村、後坪村、柏埡村、柳青村、新廟村、井泉村、共同村
雄關社區、志公社區
劍門村、大房村、青樹村、雙魚村、劍山村、元安村、梁山村、高峯村、桂花村、天橋村、高觀村、元嶺村、健民村、新田村、張帽村、茶坪村、田壩村
翠雲社區
雲豐村、東風村、陡嘴村、壯山村、壯嶺村、七里村、登煌村
塗山村、太和村、厚子鋪村、石劍村、東河村、迎新村
永興社區
大河村、聯盟村、元豐村、龍水村、尖山村、登高村、石巖村
青龍社區
嘉陵村、蒼山村、大柏村、紫荊村、長石村、金光村、穿井村、金號村
向陽社區
團結村、柳場村、銀溪村、天字村、元寶村、繁榮村、北廟村、鍾嶺村、明興村
新星社區
工農村、勞動村、沙河村、雙埡村、紅星村、甘水村
柏堰村、太清村、王河村、青嶺村、荷花村
木林村、井田村、蒲李村、新房村、中巖村、七一村
參考資料 [25] 

劍閣縣地理環境

劍閣縣位置境域

劍閣縣地處四川北部,位於川陝甘三省結合部,介於東經105°09'~105°49',北緯31°31'~32°17'之間,東與廣元市昭化區蒼溪縣毗連,南與南部縣閬中市接壤,西與梓潼縣江油市交界,北與青川縣、廣元市利州區為鄰,總面積3204平方千米。 [23-24] 

劍閣縣地形地貌

劍閣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低山地貌特點顯著。地貌形態差異懸殊,海拔500~700米的寬谷低山區佔總面積的50.34%;海拔700~1000米的窄谷低山區佔40.23%。地貌類型以低山區為主。 [24] 

劍閣縣氣候

劍閣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温和,光照比較適宜,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明顯。由於地理位置和多變地貌影響,垂直氣候明顯,小區域氣候差異大,出現海拔高程不同,氣候各異,高山頂和漕谷地氣温相差大。氣候隨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單峯型分佈,時空分佈不均,常有“東邊日出西邊雨”情形。劍閣縣一般年平均氣温約15.4℃,年均降水量1089.4毫米,境內風向隨季節變化明顯,夏半年盛行偏南風,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全年無霜期約270天。秋冬兩季多霧,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28.3小時。境內各季氣候特徵表現是:春季氣温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風沙;夏季天氣較炎熱,常有夏早、洪澇;秋季氣温下降快,常有秋綿雨,雨霧日多;冬季冷凍明顯,高山多雪,氣候乾燥。 [24] 

劍閣縣水文

劍閣縣境內劍門山脈積石阻雲,溝壑縱橫,下自成溪,劍門山彙集的雨水,都是順着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由涓涓細流聚成條條河流,流經溪澗溝壑,注入清水江水系,匯入江陵江。發源於劍門山的水有西河、聞溪河、大小劍溪。西河源於五子山分水嶺西南,其流經劍閣縣境內東寶、武連、正興、開封、迎水、柘壩、長嶺等地,流經南部縣、閬中市匯入嘉陵江。聞溪河源於五子山分水嶺東南,流經鹽店、北廟、普安、聞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劍溪分別出源於劍門關鎮黑山觀、漢陽鎮北蒲家溝,兩溪在劍門隘口至大石溝匯合流入清江河,清江河在利州區寶輪鎮注入白龍江後於昭化區昭化鎮匯入嘉陵江。 [24] 

劍閣縣自然資源

劍閣縣土地資源

劍閣縣土地資源較為豐富,全縣有土地面積320282.9公頃,有耕地91708.3公頃,可利用開發土地富裕,是發展林、牧業和多種經營有利地區。 [24] 

劍閣縣礦產資源

劍閣縣已探明和發現的地下礦藏30種,主要有天然氣、鈾、沙金、膨潤土、石灰石、石英砂等和少量石油,其中石英砂、煤、鐵等礦產儲量大、品位高,具有開發潛力。 [24] 

劍閣縣生物資源

劍閣縣有各類野生動物146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4種,2級保護29種,屬省重點保護的21種。兩棲類最普遍的有澤蛙黑斑蛙、中華大蟾蜍,數量皆在10萬隻以上,有少量大鯢分佈;蛇類中分佈和數量較廣的是黑眉錦蛇和烏梢蛇、王錦蛇,種羣數量分別在3~6萬條,有少量玉斑錦蛇、赤鏈蛇、翠青蛇、日本蛇、烙鐵頭、竹葉青分佈。鳥類中經濟價值較大的有綠頭鴨、綠翅鴨,種羣數量都在500只;灰胸竹雞、雉雞、紅腹錦雞分佈較廣,種羣數量分別在3000~8000只,其餘以形自鳥類和旅鳥、小型雜食性鳥、食蟲性鳥佔多數;典型林棲獸類,只保存在少數面積不大的森林中,分佈較廣的有豹貓、黃鹿、草兔等。 [24] 

劍閣縣人口

劍閣縣人口數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劍閣縣常住人口423859人。 [15] 
截至2022年末,劍閣縣户籍總人口63.25萬人,比上年下降1.0%。其中:鄉村人口50.43萬人,城鎮人口12.82萬人;男性人口33.10萬人,女性人口30.15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9.8(以女性人口為100)。全縣符合政策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8.55‰,人口死亡率10.44‰,人口自然增長率-1.89‰。出生嬰兒性別比107.36。 [22] 

劍閣縣民族構成

劍閣縣屬漢族聚居區,以漢族為主體民族,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絕大多數。

劍閣縣經濟

劍閣縣綜述

劍閣新縣城世紀廣場 劍閣新縣城世紀廣場
2022年,劍閣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6.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2.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97億元,比上年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48.92億元,下降15.9%;第三產業增加值66.46億元,增長3.5%。第一、三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2、1.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拉經濟增速5.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8.3:33.9:37.8調整為30.6:29.4:40.0。 [22] 
2022年,劍閣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30億元,剔除留抵退税影響後比上年增長21.5%。其中,税收收入2.40億元,增長4.7%;非税收入2.90億元,增長35.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48億元,下降2.2%。
2022年,劍閣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45元,比上年增長5.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13元,增加1637元,增長4.2%,人均消費性支出25484元,增長3.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39元,增加871元,增長5.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806元,增長5.4%。 [22] 

劍閣縣第一產業

2022年,劍閣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0.26億元,比上年增長4.5%。糧食播種面積137.6萬畝,同比增長2.3%;糧食總產量45.9萬噸,下降2.1%。其中,小春糧食產量12.73萬噸,增長1.4%;大春糧食產量33.17萬噸,下降3.5%。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11.60萬噸,增長1.9%,其中,油菜籽產量8.78萬噸,增長3.9%。
2022年,劍閣縣全年肉類總產量9.66萬噸,比上年增長2.1%,其中豬肉產量7.26萬噸,比上年增長1.7%。出欄生豬99.31萬頭,比上年增長2.3%;出欄牛1.92萬頭,比上年增長12.3%;出欄羊19.00萬隻,比上年增長6.7%;出欄家禽1124.23萬隻,比上年增長0.4%。全年淡水養殖面積5423公頃,水產品產量1.21萬噸,比上年增長14.3%。 [22] 

劍閣縣第二產業

2022年,劍閣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30.62億元,比上年下降25.8%,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1.6%,製造業下降27.2%,申力、燃氣及水癿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全部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18.4%,比上年下降5.7個百分點,下拉經濟增速6.1個百分點。 [22] 
截至2022年末,劍閣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户,實現總產值59.47億元,比上年下降50.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46.3%。分行業看,20個行業大類有6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為30.0%,農副食品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及風力、申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三大主要產業實現增加值6.65億元,佔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癿47.5%,增長22.4%。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1.07億元,下降79.7%。分產品看,統計監測的24種工業產品中有6個產品產量增長,增長面為25.0%。其中,醫用口罩產量增長54.7%,中型拖拉機增長43.3%,鮮、冷藏肉增長7.2%,獸用藥品增長1.8%。申光源、傢俱、商品混凝土、小麥粉分別下降79.9%、78.4%、64.1%、55.1%。
2022年,劍閣縣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9.23億元,比上年下降49.0%;產銷率為91.5%,比上年下降4.8個百分點;實現利税總額4.47億元,下降6.7%,其中利潤總額3.58億元,下降20.2%;資產利潤率5.6%,下降1.2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5.0%,下降4.0個百分點。
2022年,劍閣縣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8.30億元,增長9.7%。當年新進資質建築業企業4家,年末在庫資質建築業企業累計達到39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1.15億元,增長11.6%。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0.0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7.7%,其中新開工面積3.87萬平方米,下降74.0%。 [22] 

劍閣縣第三產業

2022年,劍閣縣商品房銷售面積13.75萬平方米,下降11.9%。商品房銷售額6.13億元,下降9.8%,其中住宅銷售額5.84億元,下降3.0%。商品住宅銷售1111套,下降24.9%。
2022年,劍閣縣電信主營業務收入2.75億元,增長3.2%。年末固定電話用户8.39萬,增長1.1%;移動電話用户41.42萬,增長1.6%。固定電話普及率20.0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98.9部/百人。
2022年,劍閣縣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23億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6.33億元,下降17.4%,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癿9.7%。分經營地看,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52.15億元,下降4.0%;鄉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13.09億元,增長0.3%。分行業看,批發業6.14億元,增長1.4%;零售業43.35億元,下降4.8%;住宿業1.50億元,增長8.6%;餐飲業14.24億元,下降1.0%。從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主要商品零售額看,通訊器材類比上年增長72.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51.5%,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3.8%,傢俱類增長11.1%。 [22] 
2022年,劍閣縣劍門關景區接待遊客223.53萬人次,實現旅遊門票收入1.22億元。
截至2022年末,劍閣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79.3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7%。其中,住户存款餘額241.08億元,增長14.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54.39億元,增長15.7%。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1.53億元,增長12.9%;中長期貸款餘額122.67億元,增長15.0%。
2022年,劍閣縣保費收入6.81億元,比上年下降5.7%。其中,財險保費收入2.18億元,增長15.4%;壽險保費收入4.63億元,下降13.2%。 [22] 

劍閣縣交通運輸

劍閣縣綜述

截至2020年末,劍閣縣區域交通網絡基本形成,中部有108國道,綿廣高速公路、寶成鐵路、西成客專斜穿而過,南部有302省道橫貫東西。長嶺大橋、下普快速通道等交通項目建成投入使用,鄉鎮通水泥路或瀝青路達100%,行政村通水泥路達95%。 [44] 
截至2022年末,劍閣縣公路運輸總週轉量33957萬噸千米,比上年增長2.4%,其中:貨運週轉量33450萬噸千米,增長5.5%;客運週轉量5069萬人千米,下降64.7%。年末全縣境內公路總里程4593.46千米,其中等級公路3591.67千米;國道公路142.84千米,農村公路4201.30千米。新增四級公路233.62千米,國省幹線管養里程371.34千米。 [22] 

劍閣縣公路

高速公路
編號
公路名稱
起止點
級別與技術等級
本縣途徑地
出入口
通行情況
G5國道主幹線
京昆高速公路
北京-西安-成都-昆明
國家級高速公路
下寺鎮
劍閣/劍門關
已通車;將複線擴容
S1四川省級高速公路
成萬高速公路
成都-綿陽-蒼溪-巴中-萬源
省級高速公路
國光鄉、迎水鄉、碑埡鄉、圈龍鄉、錦屏鄉、羊嶺鎮
國光、白龍、羊嶺
建設中
暫無
金旺高速公路
金子山-普安-蒼溪-旺蒼
市級高速公路
姚家鄉、北廟鄉、普安鎮、柏埡鄉、鶴齡鎮
普安、柏埡、鶴齡
規劃中
國道
編號
公路名稱
起止點
本縣途徑地
通行情況
技術等級
備註
G108
108國道/川陝公路
北京-西安-成都-昆明
下寺鎮、劍門關鎮、漢陽鎮、城北鎮、普安鎮、涼山鄉、柳溝鎮、垂泉鄉、武連鎮
已通車
下寺至普安段為二級、三級、四級公路,其中普安至漢陽鎮中心村段改線二級公路已通車。中心村至下寺段改線二級公路在建;普安至梓潼界段為三級公路,已納入該縣“十三五”計劃改建為二級公路
下寺至普安段(下普快速通道)二級公路改造在建
G347
塗山鄉、金仙鎮、長嶺鄉、演聖鎮、元山鎮
已通車
馬家侖至閬中界段為二級公路;馬家侖至梓潼界段為三級至四級公路,已納入該縣“十三五”計劃改建為二級公路
馬家侖至閬中界段與該縣縣道劍南路共線
省道
編號
公路名稱
起止點
本縣途徑地
通行情況
技術等級
備註
S205
省道205線
廣元-廣安
江口鎮、柏埡鄉、木馬鎮、樵店鄉、鶴齡鎮
已通車
柏埡至江口至昭化區界段為三級公路;柏埡至蒼溪界段為二級公路
柏埡經鶴齡至蒼溪界段與該縣原縣道劍蒼路共線
S208
省道208線
青川-鄰水九龍鎮
姚家鄉、北廟鄉、城北鎮、普安鎮、田家鄉、柏埡鄉、店子鄉、白龍鎮、碑埡鄉、公興鎮、金仙鎮、長嶺鄉
已通車
柏埡經普安、姚家至青川界段為二級公路,柏埡至白龍段為三級公路;白龍至馬家侖段為二級公路;馬家侖經長嶺鄉至南部縣界為三級公路
青川界經普安至柏埡段與該縣原縣道劍青路、劍蒼路共線;白龍至公興段與該縣原縣道劍南路共線
S302
省道302線/喻馬公路
宣漢漆樹土家族鄉-梓潼
鶴齡鎮、樵店鄉、楊村鎮、白龍鎮、迎水鄉、開封鎮、碗泉鄉
已通車
鶴齡至蒼溪縣界段為四級公路;鶴齡至碗泉段為三級公路;碗泉至梓潼界為四級公路。
該省道該縣境內段與該縣原縣道喻馬路共線
以上3條省道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的《四川省普通省道網布局規劃(2014—2030年)》於2014年新增,線路由包括原縣道劍青公路、劍蒼公路、喻馬公路全線和劍南公路白龍至馬家倫段、開紅公路柏埡鄉至紅巖鎮段、柏河公路柏埡鄉至白龍鎮段以及鄉道碾西公路等升級而來,馬家倫至長嶺鄉碾盤埡段與347國道共線。 [6] 
原省道S302線已於2013年升級為國道347線。
縣道
竹下公路(下寺鎮至青川縣竹園鎮)、劍江公路(普安鎮至江口鎮)、小開公路(江油市小溪壩鎮至開封鎮)、劍南公路(普安鎮至馬家倫347國道路口)普安鎮至白龍鎮段、劍鹽公路(開封鎮至鹽亭縣富驛鎮)、開紅公路(開封鎮至昭化區紅巖鎮)開封鎮至柏埡鄉段、柏河公路(柏埡鄉至閬中市河樓鄉)紅廟至河樓鄉段、鶴八公路(鶴齡鎮至梓潼縣馬迎鄉八廟埡)等。
根據《四川省普通省道網布局規劃(2014-2030年)》,原縣道劍青公路(普安鎮至青川縣喬莊鎮)、劍蒼公路(普安鎮至蒼溪縣陵江鎮)、喻馬公路(蒼溪縣橋溪鄉喻家嘴至梓潼縣馬鳴鄉)全線和劍南公路(普安鎮至馬家倫347國道路口)白龍鎮至馬家倫347國道路口段、開紅公路(開封鎮至昭化區紅巖鎮)柏埡鄉至紅巖鎮段、柏河公路(柏埡鄉至閬中市河樓鄉)柏埡鄉至白龍鎮段已升級為省道。 [6] 

劍閣縣鐵路

  1. 寶成鐵路,沙溪壩站
  2. 西成高速鐵路,劍門關站

劍閣縣政治

劍閣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楊祖斌 [46] 
縣委副書記、縣長
範為民 [45]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3年11月

劍閣縣社會事業

劍閣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劍閣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11所,在校學生數6.62萬人,專任教師5181人。其中,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0.83萬人,專任教師699人;普通初中16所,在校生1.52萬人,專任教師1261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在校生0.38萬人,專任教師225人;小學58所,在校學生2.54萬人,專任教師2301人;幼兒園29所,在園幼兒1.2萬人,專任教師631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07人,專任教師26人;成教中心1所。普通高考本科上線1619人,其中:一本上線288人,上線率連續七年實現正增長。鞏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成果,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 [22] 

劍閣縣科學技術

2022年,劍閣縣專利申請量4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6件。新培育建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新入庫科技型企業19個,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8項。 [22] 

劍閣縣醫療衞生

劍門關景區內的梁山寺一角 劍門關景區內的梁山寺一角
截至2022年末,劍閣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449個,其中醫院8個、基層醫療衞生機構438個,與業公共衞生機構2個,實有病牀2616張,衞生和計生人員3585人。醫院、衞生院39個,實有病牀2223張,衞生人員3255人,其中衞生技術人員2282人,執業(助理)醫師788人;村衞生室348個,鄉村醫生583人。醫療衞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分級診療制度穩步推行,縣域內就診率達到80.53%。 [22] 

劍閣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劍閣縣有民營文藝表演團體4支,鄉土劇團、百姓戲班等民間業餘文藝演出隊伍8支,縣級文化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9個,村(社)文化室364個,美術館1個,圖書館1個,藏書量28萬餘冊。攝影作品《蜀道光暉》《鄉村旅遊·化林》《關山雲海》《金色田園》在四川省首屆公共空間視覺藝術宣傳展覽中獲得二等獎1件、三等獎2件和優秀獎1件。本土電影《白月光下》在全國影院上映。劍門關景區被授予四川省文藝創作培訓基地稱號。建成劍門關·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全年開展羣眾文化活動71場次。 [22] 

劍閣縣體育事業

劍閣縣城主城區鳥瞰 劍閣縣城主城區鳥瞰
2022年,劍閣縣承辦“體總杯”三大球四川省城市聯賽北部賽區排球賽和四川省自然巖壁攀巖精英賽,被授予首個四川省自然巖壁攀巖訓練基地稱號。舉行“百城千鄉萬村.社區”籃球賽,走進5個片區、12個鄉鎮、16個社區,完成223場次比賽創全省第一。體育場館免費對外開放21.5萬人次,開展室內室外免費體質監測3100餘人次。 [22] 

劍閣縣社會保障

2022年,劍閣縣城鎮新增就業6424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625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3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5%。舉辦技能培訓班94期,培訓4811人,其中培訓脱貧人口914人,就業創業培訓3897人;全年參加見習80人,發放見習補貼85.1萬元,扶持大學生創業3人,發放創業補貼3萬元,全年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220萬元。全年登記入庫農村勞動力31.4萬人,組織召開招聘會39場。拓展輸出渠道,轉移輸出勞動力總數27.2萬人,創勞務收入60億元左右。
截至2022年末,劍閣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在職3.23萬人,退休2.41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人數32.23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3.22萬人;生育保險參保1.89萬人;失業保險參保1.68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際參保48.07萬人。全年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5.1萬人次,發放保障金2027.5萬元;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50.68萬人次,發放保障金10722.4萬元。新建民辦養老院1所、日間照料中心14所。城鄉特困人員供養率100%,發放城鄉特困人員供養金1654.4萬元。 [22] 

劍閣縣歷史文化

劍閣縣地名由來

“劍閣縣”之名,始見於《晉書》。何時置劍閣縣,歷來有三種説法:
  • 一説“桓温入蜀置”。《晉書·地理志》載:“桓温入蜀後,┅┅又於晉壽置劍閣縣,屬梁州,後孝武帝分梓潼北界立晉壽郡,┅┅罷劍閣縣”。《輿地廣記》、《輿地紀勝》、《劍閣縣續志》等書引用此説。
  • 二説“三國蜀漢置”。其説最早見於末祝穆所撰的《方輿勝覽》引顧野王《輿地志》(已失傳),明代胡三省注《資治通鑑》沿引,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沿用此説。
  • 三説“晉置,後罷,桓温入蜀復置,尋又廢”。清乾隆《大清一統志》、嘉慶《四川通志》、光緒《皇朝輿地通考》、民國《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持此説。 [2] 
據查史籍考證,第一種説法較為正確,第二、三種説法依據不足。因此,自唐至清的許多史籍中使用的“劍閣”、“劍門”之名均指劍門關一地。民國二年(1913年)改劍州為劍閣縣後,“劍閣”才專指縣名,沿用至今。 [2] 

劍閣縣民風民俗

  • 楊村儺戲
楊村儺戲 楊村儺戲
楊村儺戲,民間稱“還願戲”或“了願戲”,也稱劍閣陽戲。是一種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多神靈崇拜巫儺戲,融祭祀儀式和儺戲表演於一體,常在文昌會、川主廟會,為百姓設壇許信還願、收瘟攝毒、祈福求祥。楊村儺戲是保存相對較為完好的民間祭祀性戲劇,集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繪畫、書法為一體,文學藝術特色鮮明,地方特色濃厚。儺戲面具、道具保存較好,自乾隆間流傳至今的劇本就有120餘本,130多個劇目。為研究中國戲劇歷史、民間宗教、民俗學、社會學等提供了珍貴的活態田野實證。 [34] 
  • 川北薅草鑼鼓
川北薅草鑼鼓 川北薅草鑼鼓
川北薅草鑼鼓是劍門蜀道川北農村的一種農作風俗,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大除玉米草、黃豆草時唱的一種山歌。由幾户或幾十户勞動力集結在一起,一字型沿山坡地排開,一人敲着鑼,一人擊着鼓,有節奏地邊敲邊打邊歌唱,為勞動者鼓舞士氣,統一步調,消除疲勞。鼓鑼者稱“歌郎”,打鼓者叫“聯手”“同路”。 [35] 

劍閣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2年末,劍閣縣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6個,傳承人5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9個,傳承人26位。 [22] 
劍閣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級別
項目
類別
省級
高觀皮影 [28] 
民間藝術
白龍花燈 [28] 
民間藝術
白龍紙偶 [28] 
民俗文化
劍門手杖製作技藝 [29] 
傳統技藝
楊村儺戲 [29] 
傳統戲劇
鋸山埡“大肉會” [29] 
民俗文化

劍閣縣文物古蹟

截至2019年,劍閣縣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市縣級文物單位49處。 [30] 
劍閣縣文物古蹟
級別
名稱
國家級
覺苑寺、 [31]  劍門蜀道遺址、 [32]  鶴鳴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33] 
省級
鐘鼓樓古建築羣、中國共產黨十大政綱石刻、香沉寺、劍溪橋、劍州文廟、白兔寺、金仙文廟、大路河紅軍石刻標語及紅軍墓、化林大隊舊址、苦竹寨遺址、蟠龍寨遺址、青虛山寨遺址 [9]  [30] 
市級
苦竹寨遺址、長寧山抗元遺址、何璋墓、檬子梁墓地、兼山書院、白龍廟、靈芝寺、雙松廟、梵天院、公輸橋、江神廟、梁山寺、彰順王廟、環樑子摩崖造像、龍泉題刻、遷河馬溝事狀碑、東昇村趙家灣摩崖造像

劍閣縣風景名勝

  • 劍門關風景區
劍門關景區
劍門關景區(3張)
劍門關風景區地處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南9公里處,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的核心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四川省自然保護區。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之一,《中國國家地理》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之一。主要景點有劍門關、劍閣道、七十二峯、小劍山、姜維祠、姜維墓、鄧艾墓、鍾會故壘、金牛道、後關門、石筍峯、梁山寺、雷霆峽、翠屏峯、仙峯觀、古劍溪橋、志公寺、4D影院、鳥道、玻璃景觀平台等,是四川大九寨環線的重要節點和蜀道三國文化精品旅遊線路的支撐中心。 [36] 
  • 鶴鳴山
鶴鳴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鶴鳴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
鶴鳴山,劍閣縣AAA級旅遊景區,五斗米教的發祥地之一,位於劍閣縣普安鎮。景區內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鶴鳴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這類造像始於北魏時期,盛於隋唐,自北魏、唐代以來的道教造像二十餘龕近百尊,其規模大,數量多,還有晚唐大詩人李商隱撰寫的《劍州重陽亭銘碑》及《古重陽亭題刻》,中唐傑出文學家詩人元結撰寫大書法家顏真卿書的《大唐中興頌》摩崖碑。 [33]  [37] 

劍閣縣地方特產

  • 劍門關豆腐
劍門關豆腐 劍門關豆腐
劍門關豆腐,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劍門關豆腐以劍門山區礫岩油沙石土出產的黃豆為原料,使用來自劍門七十一峯的劍泉水,經浸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脱水等工序製成。豆腐顏色雪白,細嫩鮮美,口感不澀,且有淡淡清香,並韌性強。採用炒、炸、熘、燒、燉、蒸、氽、涼拌等烹調方法,可製作出200多個品種的菜餚。2011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劍門關豆腐”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7]  [20]  [26] 
劍門關土雞
劍門關土雞 劍門關土雞
劍門關土雞,四川省廣元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劍門關土雞是廣元獨具特色的區域性地方品牌,具有土雞血緣、山林放養、原糧飼餵、風味鮮美、綠色健康五大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劍門關土雞選用廣元灰雞等優質土雞品種養殖,公雞強壯高大,母雞玲瓏清秀,毛色鮮亮緊密,腿脛結實高長,其抗病力和覓食能力均強於普通土雞。土雞採用林下放養方式,啄青草、喝山泉、吃昆蟲、棲灌木,並輔以優質玉米、小麥、稻穀、豆類餵養180天以上出欄,具有肉質細嫩鮮美,品質綠色健康等特點。據農業部門檢測,與普通肉雞相比,廣元劍門關土雞蛋白質含量高18.5%,穀氨酸含量高7%,水分含量低6.8%,營養好、口感美、味道鮮。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劍門關土雞”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8] 

劍閣縣著名人物

  • 黃裳(南宋禮部尚書)
黃裳,南宋時劍州(今劍閣縣)人,字文叔,號兼山。生於高宗紹興十六年(1146年),卒於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他曾輔佐過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皇帝,先後任國子博士、中書舍人、待講、禮部尚書等職。
  • 趙炳然(明朝兵部尚書)
趙炳然,字子晦,號劍門,明武宗正德二年(1500年)農曆十一月十八日生於劍州城南二十里許的石盤山(今劍閣縣田家鄉趙家灣)。14歲進秀才,25歲中舉人,29歲(嘉靖十四年)賜進士,先後任(含兼任)江西新喻縣任知縣、貴州道監察御史、河南道監察御史、順天府北京巡按御史、江西監察御史、巡按雲南、巡按江浙、兵部待郎、總督宣化、大同兩鎮及山西軍務、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資政大夫等。
  • 李榕(清代翰林)
李榕,字申夫,名甲先,世居劍州東南大涼山下(今樵店鄉),曾祖父李葦始遷於劍州東北下寺場河馬溝,李榕生於嘉慶丁卯(1818年)農曆八月十八日。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李榕中舉人,清咸豐二年(1852年)中進士,時年34歲,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禮部主事、湖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 [38] 

劍閣縣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劍閣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43] 
2018年6月15日,劍閣縣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第一批省級生態園林縣城。 [42] 
2018年9月25日,劍閣縣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41] 
2019年3月,劍閣縣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40] 
2019年4月25日,劍閣縣獲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10個首批天府旅遊名縣之一。 [10] 
2020年6月30日,劍閣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1] 
2020年6月,劍閣縣被評為四川省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12] 
2020年7月29日,劍閣縣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13] 
2021年5月7日,劍閣縣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14] 
2021年7月15日,劍閣縣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17] 
2021年8月,劍閣縣被確立為“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 [16] 
2022年1月,劍閣縣入選2021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優秀縣(市、區)名單。 [18] 
2022年5月,劍閣縣入選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範區建設第一批試點地區。 [39] 
2022年8月,劍閣縣入選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