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胤

(三國時期吳國官員)

鎖定
陸胤,字敬宗,吳郡吳縣(江蘇蘇州)人,左丞相、嘉興侯陸凱之弟 [1]  ,三國時期吳國官員、將領。陸胤初任御史尚書選曹郎,太子孫和聽到他的名聲,以特殊之節待他。適逢楊竺等親附魯王孫霸,與孫和分庭爭鬥,暗地相互讒毀結怨,陸胤因此獲罪入獄。後任衡陽督軍都尉。
赤烏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少數民族反叛,交州地區騷動不安。朝廷以陸胤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前去恩信告喻當地百姓,推行招安納降政策,賊寇首領、百姓無不叩頭歸附,使交州得以安寧。朝廷加授他為安南將軍,陸胤隨即征討並打敗蒼梧郡建陵縣的賊寇。
永安元年(258年),陸胤回朝任西陵督,封都亭侯,後轉任左虎林。死後,其子陸式襲爵位。
所處時代
三國 [1-2] 
民族族羣
漢族 [1-2] 
本    名
陸胤
籍    貫
吳郡吳縣(江蘇蘇州)
官    職
交州刺史、安南將軍
爵    位
都亭侯

陸胤人物生平

陸胤入獄受刑

陸胤初任御史尚書選曹郎,太子孫和聽到他的名聲,以特殊的禮節接待他。適逢全寄、楊竺等阿奉親附魯王孫霸,與孫和分庭爭鬥,暗地相互讒毀結怨,陸胤因此獲罪被捕入獄,受盡酷刑,始終沒有改口。後來陸胤被任命為衡陽督軍都尉。 [2] 

陸胤招安納降

赤烏十一年(248年),交趾郡九真郡的少數民族反叛,攻陷城邑,交州地區騷動不安。朝廷任命陸胤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陸胤進軍南方地界,以恩信告喻當地百姓,極力推行招安納降政策,高涼賊寇頭領黃吳等黨羽三千多家都出寨投降。陸胤率領軍隊南往,再宣示自己的懇切誠意,贈予錢財。於是賊首一百多人,民眾五萬多家,以及深山僻遠不服教管的人,都無不叩頭歸附,於是交州地區寧靜太平。朝廷就地加授陸胤為安南將軍。陸胤隨即又出兵征討蒼梧郡建陵縣的賊寇,將他們打敗,朝廷前後出兵八千多人,以補充陸胤軍事需用。 [3] 

陸胤華核舉薦

永安元年(258年),陸胤被徵召回朝擔任西陵督,封都亭侯,後轉任左虎林。中書丞華核上表舉薦陸胤説:“陸胤天資聰明,才智通達,品行端重,過去擔任選曹官職,政績有可記之處。後在交州,奉命宣揚朝廷恩典,流民歸附,邊遠地域因此肅清。蒼梧、南海,年年有暴風、瘴氣的危害,暴風則折斷樹木,飛沙走石,瘴氣則毒霧鬱結,飛鳥懼不敢過。自陸胤到交州後,暴風毒瘴完全絕止,商旅平安行路,百姓再無疾疫流行,田地莊稼富足。州治面臨大海,海水秋天特鹹,陸胤又教人蓄海水曬成鹽,百姓用鹽調味佐餐。恩惠之風吹拂其地,教化之功感動人神,於是憑藉天威,招集流散之民。等他接到詔書將要離開交州時,百姓感念他的恩德,故此忘卻眷戀故土,挾老攜幼,甘心如影隨從,百姓不懷二心,不須煩勞軍隊駐守。從來諸將集合民眾,都以威力相脅迫,沒有像陸胤那樣能用恩德信義來籠住人心。他奉命在州府任職,已有十餘年,其地賓客也有獨特風俗,還是珍寶賞玩之物的特產之地,而陸胤的內室卻無粉黛戴珠的妻妾,家中卻無玳瑁犀角象牙之類珍寶,如今大臣,像他這樣的人實在難以多得。他應當放置在京城,輔佐君主,以此可得讚賞唐堯、虞舜盛世康寧的頌歌。駐守長江的責任,相比而言較輕,不能全面地發揮他的才能,選任虎林都督,能勝任此職的人很多。如果將陸胤召回京都,寵賜他更高的職位,則能完好地修治社稷功業,朝政會由此得到很好的治理。” [4] 
陸胤死後,他的兒子陸式繼承都亭侯的爵位,被任命為柴桑督、揚武將軍。 [5] 

陸胤歷史評價

華核:“胤天姿聰朗,才通行絜” [6] 
陳壽三國志》:“胤身絜事濟,著稱南土,可謂良牧矣。” [6] 

陸胤史書記載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 [6] 

陸胤家庭成員

哥哥:陸凱,官至左丞相,封嘉興侯。
兒子:陸式,襲封都亭侯,官至柴桑督、揚武將軍。 [5]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胤字敬宗,凱弟也。
  • 2.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始為御史、尚書選曹郎,太子和聞其名,待以殊禮。會全寄、楊竺等阿附魯王霸,與和分爭,陰相譖構,胤坐收下獄,楚毒備至,終無他辭。後為衡陽督軍都尉。
  • 3.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赤烏十一年,交阯九真夷賊攻沒城邑,交部騷動。以胤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胤入南界,喻以恩信,務崇招納,高涼渠帥黃吳等支黨三千餘家皆出降。引軍而南,重宣至誠,遺以財幣。賊帥百餘人,民五萬餘家,深幽不羈,莫不稽顙,交域清泰。就加安南將軍。復討蒼梧建陵賊,破之,前後出兵八千餘人,以充軍用。
  • 4.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永安元年,徵為西陵督,封都亭侯,後轉(左)虎林。中書丞華核表薦胤曰:“胤天姿聰朗,才通行絜,昔歷選曹,遺蹟可紀。還在交州,奉宣朝恩,流民歸附,海隅肅清。蒼梧、南海,歲有(舊)風瘴氣之害,風則折木,飛砂轉石,氣則霧鬱,飛鳥不經。自胤至州,風氣絕息,商旅平行,民無疾疫,田稼豐稔。州治臨海,海流秋鹹,胤又畜水,民得甘食。惠風橫被,化感人神,遂憑天威,招合遺散。至被詔書當出,民感其恩,以忘戀土,負老攜幼,甘心景從,眾無攜貳,不煩兵衞。自諸將合眾,皆脅之以威,未有如胤結以恩信者也。銜命在州,十有餘年,賓帶殊俗,寶玩所生,而內無粉黛附珠之妾,家無文甲犀象之珍,方之今臣,實難多得。宜在輦轂,股肱王室,以贊唐虞康哉之頌。江邊任輕,不盡其才,虎林選督,堪之者眾。若召還都,寵以上司,則天工畢脩,庶績鹹熙矣。”
  • 5.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胤卒,子式嗣,為柴桑督、揚武將軍。
  • 6.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