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胤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師)

鎖定
陸胤,1982年生,江蘇蘇州人,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副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1-2011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獲文學學士(2005)、博士(2011)學位;2008-2009年,在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訪學;2017年起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先後出版《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近代學術史上的張之洞學人圈》(2015)、《變風變雅:清季民初的詩文、學術與政教》(2021)、《國文的創生:清季文學教育與知識衍變》(2022)等專書,並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刊發表論文多篇。2020年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果獎,2022年獲首都勞動獎章,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5] 
中文名
陸胤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省蘇州市 [1]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1] 
學位/學歷
博士 [1] 
專業方向
近代中國研究 [1] 
學術代表作
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近代學術史上的張之洞學人圈
工作單位
北京大學 [1] 
職    稱
長聘副教授 [5] 

陸胤研究領域

  1. 中國文學傳統的古今演變
  2. 晚清文學及相關學術思想史
  3. 近世文化史(側重教育與讀寫文化)

陸胤學術專著

  1. 陸胤:《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近代學術史上的張之洞學人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1-2]  [5] 
  2. 陸胤:《變風變雅:清季詩文、學術與政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 [5] 
  3. 陸胤:《國文的創生:清季文學教育與知識衍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年。 [5] 

陸胤專業論文

  1. 陸胤:《晚清文學論述中的口傳性與書寫性問題》,《中國社會科學》2019年第5期,第161-185頁。 [5] 
  2. 陸胤:《從“自訟”到“自適”——曾國藩的讀書功程與詩文聲調之學的內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第110-121頁。 [5] 
  3. 陸胤:《國家與文辭——清季文學教育的制度化》,《文學評論》2017年第5期,第149-158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2017年第12期全文轉載) [5] 
  4. 陸胤:《清末新教育中的古詩歌》,《文學遺產》2021年第5期,第150-161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2022年第3期全文轉載) [5] 
  5. 陸胤:《從“記誦”到“講授”?——清末文教轉型中的“讀書革命”》,《清史研究》2018年第4期,第102-122頁。 [5] 
  6. 陸胤:《“實用”與“虛文”之間——清季民初新編尺牘教本源流考》,《文藝理論研究》2022年第1期,第84-95頁。 [5] 
  7. 陸胤:《清季國文教育中的古文門類》,《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第126-140頁。 [5] 
  8. 陸胤:《張之洞與近代國族“時空共同體”——從〈勸學篇〉到癸卯學制》,《開放時代》2017年第5期,第56-75頁。 [5] 
  9. 陸胤:《從“國文”迴向“中國文學”——從新出癸卯學制稿本看清末文學學科的本土化調適》,《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21年第12期,第60-71頁。 [5] 
  10. 陸胤:《〈捉拿康梁二逆演義〉考——時事小説與戊戌政變史再解讀》,《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21年第3期,第110-117頁。 [5] 
  11. 陸胤「章炳麟と張之洞――交錯する清末の國粋主義」『外國學研究』第93號(2019)、3-15頁。 [5] 
  12. LU Yin. “From Kangaku to Shina-bungaku: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iji Japan’s Kangaku Opinion and the Inauguration of the Modern Discipline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Le Comparatisme comme approche critique. Tome 4. Traduction et transferts, Paris: Classiques Garnier, 2017, 389-413. [5] 
  13. 陸胤:《近代文學研究的生活史維度》,《文學遺產》2022年第3期。 [5] 
  14. 陸胤:《從書院治經到學堂讀經——孫雄與近代中國學術轉型》,《學術月刊》2017年第2期,第163-178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2017年第5期全文轉載) [5] 
  15. 陸胤:《“普通國文”的發生:清末〈蒙學報〉的文體試驗》,《文學評論》2016年第3期,第129-140頁。 [5] 
  16. 陸胤:《清末兩湖書院的改章風波與學統之爭》,《史林》2015年第1期,第87-97頁。 [5] 
  17. 陸胤:《清末西洋修辭學的引進與近代文章學的翻新》,《文學遺產》2015年第3期,第170-181頁。 [5] 
  18. 陸胤:《哀六朝:晚清士大夫政教觀念的中古投影》,《皇帝·士人·單于:中古中國與周邊世界》,中西書局2014年版,第198-215頁。 [5] 
  19. 陸胤:《文字難易與教育新舊——戊戌前後蒙學變革論的語文側面》,《現代中國》第15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66-97頁。 [5] 
  20. 陸胤:《清末“文法”的空間——從〈馬氏文通〉到〈漢文典〉》,《中國文學學報》(香港)第4期,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12月,第55-82頁。 [5] 
  21. 陸胤:《清末“蒙學讀本”的文體意識與“國文”學科之建構》,《文學遺產》2013年第3期,第122-136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0期轉載;《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 [5] 
  22. 陸胤:《經古學統與經世訴求——張之洞創建廣雅書院的學派背景》,《清史研究》2013年第2期,第117-127頁。 [5] 
  23. 陸胤:《清末新學制醖釀期張之洞系統改造經史之學的努力》,《清代文學研究集刊》第6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315-354頁。 [5] 
  24. 陸胤:《從“同文”到“國文”——戊戌前後張之洞系統對日本經驗的迎拒》,《史林》2012年第6期,第116-129頁。 [5] 
  25. 陸胤:《“清流”浮沉與近代學風——以張之洞學人圈的形成為例》(上)(下),《國學學刊》2012年第3期,第132-141頁;第4期,第130-141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2013年第2期全文轉載) [5] 
  26. 陸胤:《明治日本的漢學論與近代“中國文學”學科之發端》,《中華文史論叢》2011年第2輯,第94-140頁。 [5] 
  27. 陸胤:《文脈傳承與知識重建——清末古文家關於“中學”的言説與實踐》,《清代文學研究集刊》第4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71-222頁。 [5] 
  28. 陸胤:《民國二年的“癸丑修禊”——兼論梁啓超與舊文人的離合》,《現代中文學刊》2010年第4期,第44-52頁。(《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12期全文轉載) [5] 
  29. 陸胤:《清末章太炎、梁啓超學派之分合——以“新史學”為線索》,《中華文史論叢》2008年第4輯,第181-234頁。 [5] 
  30. 陸胤:《“同光體”與晚清士人羣體——從同光清流到武漢幕府》,《國學研究》第2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03-350頁。 [5] 
  31. 陸胤:《北宋科舉鎖院詩考論》,《中國詩學》,第13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25-143頁。 [5] 
  32. 陸胤:《清季民初的“政治與文學”——〈國風〉、〈庸言〉詩文欄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年第6期,第191-209頁。 [5] 
  33. 陸胤:《師承與專門——北大中文系近代文學研究方向、淵源和風格》,《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8年第2期,第33-41頁。 [5] 
  34. 陸胤:《中國文學傳統中的“記誦”》,《文學遺產》2017年第5期,第11-14頁。 [5] 
  35. 陸胤:《戊戌維新的文學面》,《博覽羣書》2018年第9期,第17-22頁。 [5] 
  36. 陸胤:《學術史的多元進路與文章學的學術視野》,《探索與爭鳴》2020年第12期,第107-110頁。 [5] 
  37. 陸胤:《“海內古文三大家合像”與清季古文風尚》,《文匯學人》第433期,2020年7月24日。 [5] 
  38. 陸胤:《東西知識網絡中的〈文學説例〉》,《文匯學人》第325期,2018年1月5日。 [5] 
  39. 陸胤:《從“漢文訓讀”到“東瀛文體”——訓讀、翻譯與東亞近世的文體構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編:《翻譯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83-106頁。 [5] 
  40. 陸胤:《學潮、學科與學制——光緒二十九年張之洞在京參與學務考》,《清史論叢》2013年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2013年1月,第224-239頁。 [5] 
  41. 陸胤:《“新青年”的“老童年”》,《漢語言文學研究》2015年第2期,第46-50頁。 [5] 
  42. 陸胤:《詩論對照與詩史互證——章太炎詩學觀發微》,《藝衡》第1輯,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版,第14-17頁。 [5] 
  43. 陸胤:《〈週末學術餘議〉作者考》,《雲夢學刊》2008年第5期,第43-44頁。 [5] 
  44. 陸胤:《作為“教科書”的蘇白小説》,《漢語言文學研究》2011年第1期,第49-55頁。 [5] 

陸胤學術評論

  1. 陸胤:《近代史的骨與肉》,《南方都市報·閲讀週刊》,2017年12月3日。 [5] 
  2. 陸胤:《從漢語史思考何為“中國”》,《澎湃·私家歷史》,2017年1月6日。 [5] 
  3. 陸胤:《從“文學”迴向“書寫”》,《南方都市報·閲讀週刊》,2016年1月10日。 [5] 
  4. 陸胤:《以人物破除界限》,《讀書》2014年第7期,第145-154頁。 [5] 
  5. 陸胤:《文體敏感、史家分寸與在場體驗》,《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第8期,第209-216頁。 [5] 
  6. 陸胤:《近代文學研究的史學取向》,《現代中國》第14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47-255頁。 [5] 
  7. 陸胤:《深入文學變革的腹地——評〈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從晚清到“五四”〉》,《現代中國》第8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78-282頁。 [5] 
  8. 陸胤:《作為話語的晚清古文》,《現代中國》第12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278頁。 [5] 
  9. 陸胤:《從“時代思潮”到“風”——清代思想史的再出發》,《上海書評》,2016年3月27日。 [5] 
  10. 陸胤:《商務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校本〉新在哪裏》,《中華讀書報》,2012年4月11日。 [5] 
  11. 陸胤:《張之洞對日本的迎與拒》,《上海書評》,2014年4月20日。 [5] 
  12. 陸胤:《幽暗意識下的“人”的研究》,《晶報·深港書評》,2014年4月12日。 [5] 
  13. 陸胤:《從“文學史”到“詩史”》,《南方都市報·閲讀週刊》,2014年3月30日。 [5] 
  14. 陸胤:《季世儒者的AB面》,《南方都市報·閲讀週刊》,2013年4月14日。 [5] 
  15. 陸胤:《觀念史如何講述“文學”》,《南方都市報·閲讀週刊》,2012年8月5日。 [5] 
  16. 陸胤:《溝口雄三:俯瞰中國三百年》,《南方都市報·閲讀週刊》,2011年9月18日。 [5] 

陸胤校注整理

1.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校本)》,與夏曉虹合校,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1] 
2 .《梁啓超史學著作系列:國學小史》,與夏曉虹合校,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1] 
3 .《梁啓超史學著作系列:新史學》,與夏曉虹合校,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1] 

陸胤主持課題

  1. 2017年6月至今,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誦讀式微與近代中國讀書法的變遷研究”(項目編號:17CZW044),項目負責人。 [5] 
  2. 2021年8月至今,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近代文章學研究”(項目編號:21DTR033),項目負責人。 [5] 
  3. 2014年7月至2019年12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清末新式國文教育研究——學科構建、文體想象與知識轉型的互動”(項目批准號:14YJCZH107),項目負責人。 [1]  [5] 

陸胤所獲榮譽

  1. 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青年成果獎;獲獎時間:2020年12月;獲獎成果:《政教存續與文教轉型——近代學術史上的張之洞學人圈》(專著、獨著)。 [5] 
  2. 第六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華全國總工會、教育部聯合主辦)文科組三等獎;獲獎時間:2023年5月;獲獎課程:《大學國文》。 [5] 
  3. 北京高校第十二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文科類一等獎(第一名)以及最佳現場展示獎、最受學生歡迎獎、最佳教案獎、最佳教學反思獎;獲獎時間:2021年6月;獲獎課程:《大學國文》。 [5] 
  4. 首都勞動獎章;獲獎時間:2022年4月。 [3-5] 
  5. 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2021年9月)。 [5] 
  6. 北京大學優秀教學團隊獎(集體,2021年9月)。 [5] 
  7. 北京大學第二十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人文社科類一等獎(第一名)及優秀教案獎、最佳教學演示獎、最受學生歡迎獎(2020年12月)。 [5] 
  8. 北京大學“在線教學優秀案例”(2020年11月)。 [5] 
  9. 北京大學興證全球獎教金傑出青年學者獎(2021年12月)。 [5] 
  10. 北京大學大成國學獎(2019年12月)。 [5] 
  11. 北京大學優秀班主任標兵(2020年9月)。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