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高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鎖定
陳高華,1938年3月生,漢族,籍貫浙江温嶺,史學家 [8]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1-2] 
陳高華於1955年—1960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1960年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研究所;1982年—198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1982年—1985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主任;1988年—1991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3]  ;2007年獲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1]  ;2018年3月轉為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 [6] 
陳高華主要研究方向為元史,兼攻明史、中國繪畫史等。 [1] 
中文名
陳高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8年3月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歷史系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元大都》《元史研究論稿》《宋遼金畫家史料》
主要成就
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籍    貫
浙江温嶺
學    歷
大學本科
學    位
學士

陳高華人物經歷

1938年3月,陳高華出生。
1955年—1960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
1960年,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研究所。
1982年—198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
1982年—1985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主任。
1988年—1991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
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3] 
2007年,獲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1] 
2018年3月,轉為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 [6] 

陳高華主要成就

陳高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高華主要從事元史等領域研究,包括元代農民戰爭、社會經濟、中外關係、元代文化史(宗教、風俗、科舉等)、法制史等。另在中亞史、海外交通史和繪畫史方面也有涉獵。 [3] 
陳高華的元史研究,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主要是元代農民戰爭史與元代社會經濟史研究(主要包括賦役、海外交通、城市等);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起,開始將研究重點拓展到元代文化、風俗、法制等其他領域。 [8] 
社會經濟史也是陳高華較早從事研究的課題。從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發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針對《元史·食貨志》缺乏記載的重大問題,相繼發表“元代户等制略論”“論元代的軍户”“論元代的站户”“元代役法簡論”等論文。20世紀90年代以後,結合《中國經濟通史·元代經濟卷》的撰寫,又集中發表了一批元代經濟史方面的研究論文,如“元代的流民問題”“元代江南税糧制度新證”“元朝的土地登記和土地籍冊”“元代的酒醋課”“”元代商税初探等。這些論著,已構成元代社會經濟史研究的一個完整體系。
法制史研究,一向是元史研究領域的薄弱環節。像從行省斷事官到理問所的演變關係,“五府官”的發展源流等,都是經陳高華提出並進行研究的。另對元代流刑與遷移的特點作了歸納與區分。除司法制度外,陳高華還撰寫了投下分封、監察、人事管理等部分。 [8] 
在文化史研究方面,陳高華對以往一些已近乎為定論的觀點提出了不同見解。像蒙古君主是否不喜歡漢族文化,是否影響到畫家的出路問題,元代畫家以山水為題材的作品是否藴藏着對元朝的不滿傾向等。還做過金元衍聖公以及元代文人如趙孟頫、夏文彥、盛熙明、廼賢等的個案研究,發表過一些元代對外文化交流乃至元代科舉方面的文章。對元代各類文獻典籍,諸如《老乞大》《樸通事》《三場文選》《經世大典》《衞生寶鑑》《元史藝文志》等,也都有專文發表。 [8] 
陳高華對宗教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佛教方面。“元代佛教與元代社會”是這方面發表較早的論文,既有對元代佛教的全面總結與評價,又涉及不少微觀研究,如元初禪教之爭問題等;“元代大都的皇家佛寺”介紹了元大都皇家佛寺的基本情況,討論了寺院經濟、寺院組織等問題;“元代南方佛教略論”主要涉及元朝管理南方佛教的機構(總攝所、總統所、行宣政院、廣教總管府)、江南佛教的宗派、大藏經的出版、元代江南佛教與中外文化交流等四個問題;“杭州慧因寺的元代白話碑”則介紹了元代杭州慧因寺的一塊白話碑文,涉及高麗王王璋同慧因寺的關係;“元代內遷畏兀兒人與佛教”考察了內遷畏兀兒人在元代佛教界的影響及所從事的翻譯、校刊佛經與建造、修葺佛寺等宗教活動。 [8] 
中外關係與民族邊疆史地研究,是陳高華很早就涉足的領域。在“印度馬八兒王子孛哈里來華新考”一文中,他根據《中庵集》所收《不阿里神道碑》,認為這個不阿里即有名的馬八兒王子孛哈里,從而使孛哈里其人其事在中國文獻得到印證,也訂正了日本著名學者桑原騭藏《蒲壽庚考》中的一些錯誤;“元代的哈剌魯人”介紹了蒙元時代哈剌魯人的歷史,討論了哈剌魯人內遷中原與江南後的分佈、仕宦、婚姻等情況。此外,他還作過一些哈剌魯人的個案研究。 [8] 
  • 學術論著
截至2012年12月, 陳高華已在各類報刊雜誌發表論文100餘篇,編著著作10餘種 [3]  ,其主要著作有《元大都》《元史研究論稿》《宋遼金畫家史料》《元代畫家史料》《明代哈密、土魯番資料彙編》《20世紀中國社會科學——歷史學卷》《中國古代史史料學》等,主要論文有“元代鹽政及其社會影響”“元代的審判機構和審判程序”“舊本《老乞大》書後”“關於明代土魯番的幾個問題”“《至正條格·條格》簡論”等,整理古籍《人海詩區》《滋溪文稿》等。 [3]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2011年
《元典章》 [8] 
優秀古籍圖書獎
-
《元典章》 [8] 
第三屆出版政府獎
-
第四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

陳高華人才培養

  • 治學方法
關於治學感想或體會,陳高華總結了三個方面:一,重視史料的蒐集和整理。對於史料,須全面、系統的掌握,並懂得辨別真偽,去偽存真。既要熟悉掌握已知的史料,還要下大氣力去發掘未知的新史料。很多老問題的解決和新問題的提出,都有賴於對已知史料的重新認識和新史料的發現;二,堅持以唯物史觀為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於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階級與階級鬥爭的理論,對史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還沒有哪一種理論學説可以取代歷史唯物主義;三,努力學習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方法。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已經成為當今科學發展的趨勢。歷史學以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為研究對象,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無所不包,更需要了解其他學科的理論、方法以及研究成果,才能把自身的研究推向前進。 [3] 
  • 研讀培訓
陳高華於1997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開設《元典章》讀書班,參與的學者們一條一條研讀,前後持續10餘年。讀書班成員張帆曾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讀書班其他中青年學者也多已成為各自領域的學術中堅,活躍在中國海內外學術界。 [5] 
  • 指導學生
陳高華指導培養的學生有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劉曉等。 [8] 

陳高華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0年
1992年
2006年

陳高華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8年4月—1993年3月
1993年3月—1998年3月
1998年3月—2003年3月
2003年3月—2008年3月
200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3] 
2007年
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成員 [1] 
2008年
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 [1]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亞文明史編委會委員 [3] 
-
-
中亞文化協會副會長 [3] 
-
中外關係史學會副會長 [3] 
-
-
-

陳高華人物評價

“陳高華是德高望重的元史研究的大家,在元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豐碩的成果。”(中國社會科學網評) [7] 
“陳高華是中國當代著名史學家,治學領域廣泛。在當今中國元史學者中,陳高華不僅是著述最為宏富的高產作家,而且還被中國海內外公認為是資料熟稔、理論紮實、治學領域廣泛的學者。”(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劉曉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