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史學會

鎖定
中國史學會(Association of Chinese Historians)是經民政部批准註冊成立的全國史學工作者自願組成的非盈利學術團體。
學會成立於1949年7月1日,原名為中國新史學研究會;1951年7月,舉行正式成立大會,定名為中國史學會。 [1] 
據2018年4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下設二個分支機構。 [1] 
中文名
中國史學會
外文名
Association of Chinese Historians
簡    稱
ACH
創辦時間
1949年7月1日
學校特色
非營利學術性法人社會團體
主管部門
中國社會科學院
現任領導
會長:張海鵬
地    址
北京王府井大街東廠衚衕1號

中國史學會發展歷史

1949年7月1日,學會成立,原名為中國新史學研究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建立的社會科學界全國性學術團體之一;9月,中國新史學研究會作為中華全國社會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的成員,參加了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51年7月,舉行正式成立大會,定名為中國史學會;1951年9月17日中國史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學會章程。 [2] 
“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會停止活動。
1980年,學會恢復活動。
1982年,國際歷史科學委員會接納中國史學會為該會會員。 [1] 
1993年8月19日,史學理論分會成立。 [2] 
1995年2月28日,中國社科院科研局批准設立東方歷史研究出版基金。 [2] 
2023年10月,中國史學會傳統文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濟南舉行。 [8] 

中國史學會組織體系

中國史學會代表大會

  • 會員代表大會
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①制定和修改章程;
②選舉和罷免理事;
③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④決定學會的工作方針和主要任務;
⑤決定終止事宜;
⑥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 執行機構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權是:
①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②選舉和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聘請名譽理事;
中國史學會領導受邀參加會議
中國史學會領導受邀參加會議(2張)
③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④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⑤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⑥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
⑦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⑧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⑨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⑩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3] 

中國史學會機構設置

據2018年4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下設二個分支機構。 [1] 
分會:史學理論分會
工作委員會:清宮史研究委員會

中國史學會組織成員

據2018年4月學會官網顯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30個歷史學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考古研究所、歷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和當代中國研究所是它的團體會員。 [1] 
單位會員一覽表
北京歷史學會
天津歷史學會
河北歷史學會
山西曆史學會
內蒙古歷史學會
遼寧歷史學會
吉林歷史學會
黑龍江歷史學會
上海歷史學會
江蘇歷史學會
浙江歷史學會
安徽歷史學會
福建歷史學會
江西曆史學會
山東歷史學會
河南歷史學會
湖北中國歷史學會
湖北世界歷史學會
湖南歷史學會
廣東歷史學會
廣西曆史學會
重慶曆史學會
四川歷史學會
貴州歷史學會
雲南歷史學會
陝西曆史學會
甘肅歷史學會
青海歷史學會
寧夏曆史學會
新疆歷史學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
[4] 

中國史學會業務範圍

①組織和推動歷史科學的研究與歷史知識的普及工作;
②舉辦學術討論等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
③與國際史學團體保持聯繫,開展中外學術交流與合作;
④編印符合學會宗旨的出版物。 [3] 

中國史學會學術成就

中國史學會學術合作

  • 綜述
中國史學會領導受邀參加會議1949年7月1日,中國史學界組織了中國新史學研究會,作為社會科學界代表之一,參加了於9月21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 1951年7月,中國史學會正式成立,郭沫若任主席,吳玉章、范文瀾任副主席。
中國史學會還開展了大量學術活動,如1958年9月的《紀念戊戌變法六十週年學術討論會》、1961年4月的《紀念巴黎公社九十週年學術討論會》、5月的《紀念太平天國110週年學術討論會》,以及10月的《紀念辛亥革命五十週年學術討論會》等。
學術會議
學術會議(2張)
十年浩劫期間,中國史學會停止了活動。粉碎“四人幫”後,史學界積極投入了批判“影射史學”和打破禁區的活動,並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各省、市、自治區歷史學會大多恢復活動,國內外學術交流日漸增多的情況下,1980年4月,各地史學界代表齊集北京,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鬍喬木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既要成為歷史研究工作的嚮導,也要不斷用歷史科學和其他學科所提供的新成果來豐富自己。為此,他還提出了一些改進歷史教學和歷史著作出版工作的建議。大會還通過了《致台灣歷史學界書》,指出史家之責,在明治亂之跡,通古今之變;研討中華民族發展歷史, 促進祖國統一早日實現,為我歷史學界同仁神聖職責。
自1980年以後,中國史學會召開過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即1983年4月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88年7月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93年11月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及1998年9月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史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史學會多次組織了學術討論會,並在1991年和1996年分別在西安和合肥舉辦了兩次全國青年史學工作者會議。除推動國內的史學研究以外,中國史學會還積極參加國際歷史科學委員會的活動,曾先後四次組團出席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即1980年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十五屆、1985年在聯邦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的第十六屆、1990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第十七屆以及1995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第十八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 [1] 
  • 全國曆史學博士後論壇
引導史學同仁系統地思考史學研究與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學術、藝術等領域的研究、發展與建設之關係,進而思考新形勢下歷史學科的功能、歷史學家的使命與責任,尤其是史學研究實現自身價值的路徑與方法。 [5] 

中國史學會學術刊物

中國史學會人員參加北洋海軍學術研討會中國史學會的出版物有:《中國歷史學年鑑》,自1980年起每年出版一冊、九十萬字左右,主要欄目有史學研究,新書選介,史學界動態,考古文物新發現,研究、教學機構簡介,已故歷史學家介紹,中外學術交流簡訊等。內容較豐富,信息量較大,得到國內外學者的較高評價。《史學情報》(季刊)每期十四萬字,是《中國歷史學年鑑》的輔助性刊物。主要欄目有文摘、學術動態、國內外書訊等;1982年創刊,共出版二十八期,1988年停刊。 [1] 

中國史學會資料出版

中國史學會自籌備會成立起,團結全國史學工作者,在學習和應用馬克思主義研究歷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時,組成由徐特立、范文瀾、翦伯贊、陳垣、鄭振鐸、向達、胡繩、呂振羽、華崗、邵循正、白壽彝組成的編委會,着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的編輯工作,陸續出版了《義和團》《太平天國》《回民起義》《戊戌變法》《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辛亥革命》《捻軍》《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北洋軍閥》等12個選題的資料,總計2500萬字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在1951至1958年期間完成的。這些資料的出版,有效地推動了中國近代史研究工作的進展。 [6] 

中國史學會文化傳統

精神宗旨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提倡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貫徹“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學術民主,以促進歷史科學的繁榮和發展。成立以來,舉辦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推動歷史知識的普及工作並編印與該學會任務有關的出版物。 [3] 

中國史學會現任領導

會長:張海鵬
副會長:於沛、馬敏、鄧小南、李捷、陳春聲、陳祖武、鄭師渠、徐藍、熊月之
秘書長:王建朗
副秘書長:汪朝光、陳星燦、楊羣、姜南、唐斫、黃樸民、樓勁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