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通

(中國聲學學會原理事長)

鎖定
陳通,1928年9月25日出生,聲學家,曾任中國聲學學會理事長。 [1] 
中文名
陳通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28年9月25日
出生地
江蘇省鎮江市

陳通人物履歷

1928年9月25日 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
1946-1950年 在天津北洋大學學習。
1950-1951年 任天津北洋大學助教。
1951-1955年 任天津大學助教、講師。
1955-1979年 任北京郵電學院講師、副教授。
1957-1959年 任蘇聯莫斯科電信學院訪問學者。
1979-1996年 任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
1980-1988年 任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副所長。
1994-1998年 任中國聲學學會理事長。 [1] 

陳通電視學方面

20世紀50年代,國際聲學界掀起了一股探索房間(包括劇院和廳堂)音質除混響時間以外的第二評價參數熱。混響是房間內聲源停止後,聲音由於聲波在房間內多次反射或散射而延續的現象。混響時間是聲音能量由原始值衰變到其百萬分之一所需的時間。混響時間自W.C.賽賓(Sabine)於1922年提出以來一直是設計和評價廳堂音質的重要參數。音質好的房間應有適合房間用途的最佳混響時間。但是,房間音質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只有混響時間作為參數是不夠的。當時探索其他參數的途徑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基於混響過程的細節;另一方向是着眼於房間內聲場的擴散。聲場在完全擴散的情形下,室內各點從各方面到過的聲音能量相等。音質好的房間應有好的聲場擴散程度。按照定義,聲場擴散需要用方向性特別強的傳聲器掃掠各個方向的方法來測量。這傳聲器必須是特製的,體積大,在容積不很大的房間內對聲場有相當大的影響。陳通在蘇聯期間和富杜耶夫提出體積小的普通方向性傳聲器測量和評價聲場方向性擴散的方法。這種方法用隨機噪聲作為聲源在室內產生穩定的隨機性聲場。用有方向性的傳聲器在觀察點上旋轉並將其電輸出在記錄儀的極座標紙上畫出與方位角同步變化的曲線。採用同樣方法在消聲室(沒有反射聲的實驗室)內得出所用傳聲器的電輸出隨方位角變化的曲線。如果房間內聲場是完全擴散的,在房間內測量得到的曲線應是圓。他們將衡量聲場擴散程度的擴散指數D定義。
在理論分析上,陳通將房間內一點的聲場用勒讓德函數組成的級數展開和傳聲器的方向性用傅里葉級數表示,從而得出場中影響擴散指數的因素。這種方法和評價準則特別適用於廣播電台中的播音室和錄音室,為前社會主義國家廣播組織採用並在會員國之間推廣。對一這方法,英國C·吉爾福特(Gilford)在其所著“Acoustics for radio and television studios”書中寫道:“富杜耶夫和陳通的擴散指數吸引人之處在於經得起理論分析的檢驗。他們用雙方向性和單方向性的傳聲器得到了令人感興趣的有關擴散指數的結果”。

陳通環境聲學方面

中國科學院組織的課題“京津渤區域環境綜合研究”於1986年獲國家科學進步獎二等獎。陳通是獲獎者之一。
鑑於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環境聲學的研究中,陳通着重於脈衝聲的應用,用於噪聲源的識別、材料吸聲特性和聲傳播的研究。這些工作在理論上涉及聲學中的一個較基礎性的問題,亦即點聲源輻射球面聲波在兩種媒質界面上的反射問題。這問題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聲源信號有一定的頻率、以正弦餘弦隨時間變化,它在時間上是無界的,在穩定狀態下研究問題,這是頻率域的方法;另一是時間域的方法,聲源信號為任意時間函數,研究瞬變的現象。球面聲波的反射需要解聲波波動方程式。許多工作都是在頻率域內的研究,直接在時間域的工作非常少,陳通對此給出聲波波動方程式時間域的一種解的方法,得出任意阻抗界面和多孔性材料界面情形下的解。這個解由於是實函數和有界的積分,有利於實際計算。

陳通音樂聲學方面

以前,國內很少有中國民族樂器的聲學研究。為了填補這方面的空白,陳通開展了一些主要的民族絃樂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的聲學研究。
中國傳統的編鐘具有一鍾發兩個音的特性,這是中國2000 多年前勞動人民傑出的創造。陳通在理論上證明了編鐘上存在兩個系統的振動,這是一鍾二音的物理基礎,從而也解開了世界獨有的雙音樂鐘的奧秘。他將編鐘模型化為橢圓截錐殼體進行理論分析,給出鐘上兩個系統振動的物理規律。鐘的兩個音在鍾鑄成後需要調音以得到所需的音高。從古編鐘的實物上陳通驚奇地發現調音竟是沿着節線(振動為零的地方)將附近的鐘內壁削薄,雖然古人並不知道節線。從現代的觀點來看,這是最合理的在一個鐘上將兩個音都調準的方法。陳通計算了鍾振動的頻率並分析鐘形狀的影響。古人做鐘的知識符合現代的科學原理。他測量和分析了整套戰國時期的篙編鐘,得出整套編鐘發音頻率的規律:一套編鐘內各鐘發音的頻率可歸結為與鐘口寬度的a次方成反比的關係,且聲音的特性常用頻譜來表示,它表示聲音中不同頻率成分的大小。通過理論和實驗分析,陳通確定了二胡、京胡這類拉絃樂器的聲音頻譜應由5個明顯的頻譜峯組成。如果頻率由低到高算起,前3個峯比後2個大得多,是影響琴音質的主要因素。頻率最低的峯是由於琴上皮膜和琴筒內空氣的共振。對於京胡,共振時琴筒的有效長度非常接近於筒內聲波波長的1/4。由此可根據琴筒的長度計算共振即頻譜峯的頻率。對於二胡,這頻譜峯的頻率較低。陳通給出了琴筒共振系統的理論分析和計算。頻率最高的兩個頻譜峯分別是琴上兩根弦(由琴馬到拉弓處)的振動所引起的。振動頻率主要決定於這段弦的長度。中國的這類樂器有這樣明確的聲頻譜且主要頻譜峯的頻率和琴尺寸間有直接的關係,這是西方拉絃樂器所沒有的。陳通等人還通過對琴體振動模態和聲頻譜的分析給出了撥絃樂器琵琶和阮的基本聲學特性。
笙是西方樂器中沒有類同的管樂器。陳通在理論上研究了笙管中簧片在吹笙氣流和管內聲波作用下的發聲機理,得出了笙發聲的條件:①笙管的等效長度應是聲波波長的1/4~1/2;②吹笙氣流的壓強應大於一定的閾值,最低吹氣壓強正比於簧片縫隙寬度和簧片的勁度並與簧片的面積成反比;③發聲的頻率高於簧片本身的共振頻率,取決於笙管的等效長度、簧片逢隙和氣流流量。他還分析了聲波在笙管內傳播對聲頻譜的作用,為笙的製作和性能的改進提供了聲學的依據。與西方樂器相比,中國笛的特點是有笛膜,陳通闡明瞭笛膜能增強笛聲中高頻率聲音的作用。對於形狀複雜的管樂器,陳通提出用多段圓錐管來模擬的理論和方法。他用來計算嗩吶發聲頻率和管內聲波傳播的特性,得到與測量的聲頻相符合的結果。這種方法可作為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管樂器最佳的管形狀和音孔的位置。
陳通在音樂聲學方面的研究為中國民族樂器的聲學理論奠定了物理基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