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洙龍

鎖定
温州大學教授(已退休),曾任温州工藝美術學校校長、温州大學藝術系主任、温州市第五屆政協委員、浙江美學會理事。現為浙江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文名
陳洙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温州
出生日期
1944年
性    別

陳洙龍人物概述

2001年、2003年分兩次走完紅軍長征路,2005年完成了180釐米高、25000釐米長的《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的創作,並於當年九月下旬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展出,温州日報首先在第一版作了整版報導、北京日報亦在第一版作了半版的專題介紹,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美術報及許多省市的報紙與電視台都紛紛報導,温州電視台各頻道、北京電視台均多次作專題報導,誠可謂反響巨大。2010年·太原中秋國慶當代名家書畫拍賣會上以2200萬元的天價落錘,被譽為“王者拍品”。 2004年由《美術報》收入《浙江國畫百家》。
2006年,中國國土資源報的孫洪悦先生又以記者訪談的形式採訪了全國“六位作家、畫家談長征精神”,陳洙龍先生就是其中兩畫家之一,温州日報也以記者採訪的形式再一次作了介紹。
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評,陳洙龍先生是一位“理論、技法皆精的畫家。”
當代傑出的教育家、雕塑家、畫家、十大美術評論家之一的楊成寅老教授在評論他的作品時説:“給中國當代山水畫壇帶來的一股清新的空氣。”
原中國美協副主席、黨組書記、著名的美術理論家蔡若虹先生在給他的信中評他的畫説:“作品的標題與眾不同,很好、很新、很貼切、很出色;説明你的思想與文學根底都雄厚。”
著名畫家、原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江蘇美術館的吳國亭老先生在看了他的工筆山水《綠雲無盡》後,在其專着《當代山水畫佳作賞析》一書中撰評説:“立意佈局皆新警”,還説:“以有限表現無限,以一當萬使,構思可謂落想不凡。”
中國美協理事、原浙江省文聯黨組書記高而頤先生評論他的《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時就以“妙手丹青二萬五,壯美河山入畫圖”為題,文中論述了叁個方面的“壯”,叁個方面的“美”。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陳洙龍先生已過花甲之年多矣,現仍筆耕不已,著書作畫,真個是“非病不休”也,肯定也將是“非老不息”乎。作畫則畫心中想畫的畫,寫書則寫心中想寫的對造化和歷代大師的心和跡之感受、心得。

陳洙龍大事年表

甲申 一歲
6月(古歷5月初十申時)出生於浙江温州
1957年 丁酉 十四歲
9月考入温州二中就讀。
1960年 庚子 十七歲
9月考入浙江美術學院附中〔即現中國美術學院附中
1963年 癸卯 二十歲
因種種原因而停學
當年9月重又就讀於温州工藝美術學校
1965年 乙巳 二十二歲
7月畢業,任教於温州工藝美術學校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
1980年 庚申 叁十七歲
10月《雁蕩小品》兩幅參加省美展
1981年 辛酉 叁十八歲
第一篇專業文章《中國各科目之最初探》在《美術業務》發表
1982年 壬戌 叁十九歲
工筆山水《大觀園圖》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600釐米長的青綠長卷山水《雁蕩山圖》赴日展出並被日本收藏
巨幅《雁蕩曙色》參加浙江省山水畫展
1983年 癸亥 四十歲
《四季紅樓》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4年 甲子 四十一歲
《雁蕩春意》《雁蕩秋色》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論文《董源<龍宿郊民圖>的構圖處理》在《新美術》發表
論文《自然美與中國山水畫》參加浙江美學學會《自然美研討會》
1985年 乙丑 四十二歲
《雁蕩勝境圖》《雁蕩煙雲》《龍湫飛瀑》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陽朔即景》在《富春江》畫報發表
論文《董源<龍宿郊民圖>的構圖處理》由《造型藝術研究》轉載
《雁蕩千佛峯》《雁蕩含珠峯》《雁蕩合掌峯》《雁蕩超雲峯》《雁蕩美女梳妝》《雁蕩龍湫道中》六幅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入《速寫紀遊》一書
温州工藝美術學校恢復 , 任校長兼教務長
1986年 丙寅 四十叁歲
《甌江春暉》《蘇州風光》(四條屏)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雙龍松》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雁蕩奇峯》在《富春江》畫報發表
論文《中國山水畫的形與神》被編入論文集《造型藝術美學》
1987年 丁卯 四十四歲
《楠溪秀色》《四大名樓》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8年 戊辰 四十五歲
任第五屆温州市政協委員
《黃山雙龍松》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八月,調温州工大,主辦美術專業
1989年 己巳 四十六歲
《雁蕩勝境》(中堂)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綠雲無盡》參加《中國當代工筆山水畫展覽》並獲《金叉獎》。
1992年 壬申 四十九歲
工筆山水《南湖勝蹟》參加浙江省紀念《講話》50週年展覽
1993年 癸酉 五十歲
調温州大學任教,後任温州大學藝術系主任
《綠雲無盡》被吳國亭老師收入《當代山水畫佳作賞析》,深得老師稱許。
1995年 乙亥 五十二歲
《陳洙龍畫集》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
1999年 己卯 五十六歲
《張大千畫語錄圖釋》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朱屺瞻畫語錄圖釋》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怎樣畫山水》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1年 辛巳 五十八歲
《山水畫畫法》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2003年 癸未 六十歲
中國書畫名家圖解《龔 賢》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書畫名家圖解《芥子園》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書畫名家圖解《張大千》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書畫名家圖解《朱屺瞻》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當代中國書畫名家系列 之 《陳洙龍作品選集》
2004年 甲申 六十一歲
被《美術報》編入《浙江中國畫百家》
2005年 乙酉 六十二歲
《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局部)臘子口》等六幅被編入《2005書畫叁十強畫集》
2006年 丙戌 六十叁歲
《秋日春潮》等四幅作品發表於《書畫經濟第1期》
《千家萬户綠中藏》等五幅作品發表於《藝術與繁榮》雜誌第3期
2007年 丁亥 六十四歲
《絕頂平天一小齋》等五幅作品發表於《畫苑》雜誌第7期
《銀瀑飛虹》等兩幅作品發表於《畫苑》雜誌第9期
《太白峯》等兩幅作品發表於《畫苑》雜誌第10期
《上山下山入山谷》等兩幅作品發表於《畫苑》雜誌第11期
2008年 戉子 六十五歲
2月至7月為準備北京畫展創作了丈六疋(504×193釐米)的巨幅山水:
《中華大地》
《江山如此多嬌》
《天下黃河一壺收》
《萬里長江天下雄》
丈二疋對開(184×145釐米)的:
《中華江山鐵鑄成》
《浙東飛雨》
《雨亦奇》
《江上好山開畫屏》
八尺(240×25釐米)山水:
《武夷青龍瀑》
《大龍湫》及一批四尺、四尺對開、叁尺及四尺叁開的山水畫,後因故畫展未成
2009年 己丑 六十六歲
3月 《當代名家大典》編入了《雨溟溟》、《綠雲無盡》、《中華山河鐵鑄成》、《江上好山》、《智者樂水》、《晴溪曜銀》等六幅山水畫作品
9月 《中國水墨60年》收入了他的《瑞靄\濛濛》、《元霧殷殷》、《霧中溪谷》、《飛瀑如瀉》、《黃梅雨後》、《江山如此多嬌》、《絕頂一茆茨》七幅及他的簡介
《海派書畫》2009年第4期以兩個版面發表了他的《神仙境》、《江上好山》、《輕煙漠漠》、《飛瀑如瀉》、《輕煙》和潑墨山水《雲山潑墨》六幅作品
2010年 庚寅 六十七歲
3月 中國曆代畫論《山水畫語錄類選》再版
4月 《世界知識畫報》,自第34頁至第39頁發表了《瀑布松杉》《南湖勝蹟》等十一幅工筆、寫意及潑墨作品
4月 中國文化出版社以個照與作品在《名家墨跡》畫集作為封面、封底發表
6月 北京盛世翰墨書畫院主編的《巔峯藝術》發表了《閭閻曲曲》、《雨意》、《白練飛》、《危壁覆蒼苔》、《春霧》、《新意》、《壺口激浪》、《若飛》等八幅整山水畫和《陳洙龍藝術簡歷》共5版作品
8月《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在北大方印務公司開印成書
9月《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參加由“北京國墨天香書畫院”主辦的在山西太原山西文聯大廈展出的“2010中秋國慶當代名家書畫作品展” 並轟動了太原,媒體採訪不絕。
9月22日“太原晚報”第10版刊發了記者馮錚的《行程二萬五,細繪“長征”圖》。為題的評論
“山西晚報”第13版刊發了“名家書畫齊聚龍城” 的短評 ,就是以《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為主。
9月22日“山西晚報”第13版刊發了以《名家書畫齊聚龍城》為題的報導,同樣是以《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為主。
9月22日“太原日報”要聞版刊發了以《當代名家書畫精品在龍並展出》為題,副題即《250米鉅作再現紅軍長征路》
9月24日《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在山西太原拍出了貳仟貳佰萬元的高價,震驚了媒體。

陳洙龍藝術成就

陳洙龍在師古人、師造化上很下了幾十年的苦功,並又在“創”字上很下工夫,一直為中國山水畫的“創新”孜孜不倦地探索着。
早在一九九五年,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十大美評家的楊成寅老先生在《陳洙龍畫集》的前言裏就説:“……洙龍先生在山水畫上的成就,決不只是繼承了山水畫的傳統,我感到最可寶貴的,是洙龍先生給中國當代山水畫壇帶來的一股清新的空氣。”
一九九七年,原中國美協副主席、黨組書記、著名的美術理論家蔡若虹先生在給他的信中評他的畫説:“作品的標題與眾不同,很好、很新、很貼切、很出色;説明你的思想與文學根底都雄厚。”
著名畫家、原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江蘇美術館的吳國亭老先生在看了他的工筆山水《綠雲無盡》後,在其專着《當代山水畫佳作賞析》一書中撰評説:“立意佈局皆新警”,還説:“以有限表現無限,以一當萬使,構思可謂落想不凡。”
中國美協理事、原浙江省文聯黨組書記高而頤先生評論他的《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時就以“妙手丹青二萬五,壯美河山入畫圖”為題,文中論述了叁個方面的“壯”,叁個方面的“美”。
《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在北京展出時,原全國政協秘書長沙裏同志在看完此畫後題寫了“鐵流二萬五千裏,壯麗河山今更美。”
海軍政治部創作室國家一級畫家蔡景楷將軍在看完此畫後題寫了“二萬五千,世有宏篇。赤子素手,拳拳巨構。”
中央美術學院翟欣建教授看完此畫後題下了“高山仰止”四字,實是褒揚至極。北京某博物館書畫院院長看了《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後,在請他吃飯時説:“我今天為什麼一定要請您吃飯呢?因為我看了這幅畫後,實在是非常佩服,這幅畫畫得好,特別是裏面的一些部分,實在就是名畫。……”
從上述評論,足可説明陳洙龍的山水畫、特別是在“創新”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他不僅刻苦地、勤奮地作畫,並且還異常地努力研究中國曆代的畫法、畫史、畫理、畫論,寫出了十來種中國山水畫專着,這在當今的畫壇尤為難得。他的畫室裏就寫了一幅“隱居精學”,以為座右銘,他也確實是這樣在做,一天到晚不是畫畫,就是讀書,或者寫書,再不然也就是同年輕一些的朋友外出寫生,向自然造化索取作畫的新意、新趣、新佈局、新技巧、新理法。
他是一位畫家。能中國畫、西方繪畫、藝術介剖、中國畫理論,能書善畫,尤擅山水畫,確是一位繪畫藝術家。他深好中國畫理論,著述頗豐。着有《怎樣畫山水畫》、《山水畫畫法》、《山水畫技法要點答問》、《張大千畫語錄圖釋》、《朱屺瞻畫語錄圖釋》、〔 中國書畫名家畫語圖解《芥子園畫傳》 〕、與女兒陳旭合作編著了〔 中國書畫名家畫語圖解《龔賢》、編寫了〔 中國曆代畫論《山水畫語錄類選》 〕、歷代畫家《山水題畫詩類選》。撰寫的專業論文有:《中國各科目之最初探》、《董源<龍宿郊民圖>的構圖處理》、《中國山水畫的形與神》、《素描“六調子”淺説》、《中國山水畫初步》、《論中國畫的創新》、《美學與雁蕩山景區的旅遊建設》、《論中國山水畫的產生與發展》、《自然美與中國山水畫》、《論張大千的畫及收藏價值》。
人物評論:《逸氣四溢之範》、《德藝周厚的孟慶江》、《全才大師吳國亭》、《畫作撼人有華章》、《師恩友情如山似水》、《師恩友情如山似水》等等。因此,他又是一位中國畫史論家、美評家。
他是一位教授,在學校裏,因任系主任,除組織教學外,還教授多門課程,教山水畫、教素描、教速寫、教白描裝飾山水、教介剖、教人體課,教中國美術史,自編了《中國美術史講義》;教中國繪畫史,自編了《中國繪畫史講義》;教中國工藝美術史,自編了《中國工藝美術史講義》;他常説:“作為教師,決不能做誤人子弟的事,否則就是最大的犯罪。” 所以,無論教什麼課,總是極為認真地備課、講課,也因此均深獲學生好評,常有課完時竟使學生不自禁地熱烈鼓掌,這在學校的課堂教學中是不大有的情況。所以説他又是一位名符其實的教師,一位名符其實的藝術教育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陳洙龍先生已近古稀之年,現仍筆耕不已,著書、作畫,真個是“非病不休”也,肯定也將是“非老不息”乎。他説:“作畫則畫心中想畫的畫,寫書則寫心中想寫的對造化和歷代大師的心和跡之感受、心得,寫利於後人的書。”
他一直孜孜不倦地醉心於“我畫”,故在山水畫方面做出了他自己特有的風貌與貢獻。但畢竟還應該説是一個畫家,一個頗有成就的畫家,他究竟畢業於正規的美術學校,懂得廣採博取的繪畫至理,所以他才不懈地探索中外繪畫的異同,吸取古、今、中、外的繪畫精髓,將之融合到自己的山水畫中。
他為了研求筆墨、佈局的變化,又在小斗方、小冊頁上反覆揮寫、探索,畫了一批小畫。他的老師、中國美院吳永良教授看後備加讚賞;他的老同學、國家一級美術師、北影的邵瑞剛先生看後更是到處稱讚、讚不絕口。
對於傳統、寫生、創作、創新,他就主張必須要全面緊抓。他説:“沒有傳統技法,就不是中國畫;不寫生,就不能“創”作;不創新,就沒有生命,就沒有立足之地。”將古人的技法在寫生中消化,在創作時,再將消化過的傳統技法不斷地試探着變為自己的風貌,在這試探的變法過程中,他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説,就是堅持着,按古人的畫論結合實際,不斷地探索着、實踐着。所以他又有一句話,叫做:“為人多從人,為畫須從己。” 故對於自己畫畫是執着地朝着自己的目標孜孜不倦地、不斷地上下探索、左右追求。
他讀了那麼多書,又寫出了那麼多書,且又教了二十多年的中國美術史,故對上下五千年中國繪畫的發展瞭如指掌,於是他常説的:“讀史而知過去,知過去方能知現在,知現在必會知將來。否則,就將如盲者夜行,瞎塗亂抹一氣。”
他在著作中論學畫、論傳統、論造化、論創作、論創新。論傳統,他認為“一個畫者,若光會畫幾筆,不知史、不知理、不知論、不知古、不知今、不知畫道、不知為人,就不是一個畫家,而只能説是一個畫匠。前人如顧愷之王維荊浩郭熙黃公望唐寅文徵明石濤八大山人揚州八怪,近代如黃賓虹潘天壽齊白石等,他們都是一個大畫家,而更是一個知史、知法、知理、知論的文人、詩人、正人、達人。”論造化,師古人之跡,更要師古人之心。師古人之心,就是向自然造化學習,拜真山真水為師,行萬里路,“搜盡奇峯”,這有兩個方面。一是遊山玩水,飽遊飫看,默記心中以奏作畫時“昔日遊覽地,都上畫圖來” 之神效。二是“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摹寫記之,分外有發生之意。” 亦即對景寫生,這是一舉多得之事,即練了筆墨功夫,在真山水的美態媚姿的激發下,又可獲佳作佳構。更為以後的創作收集了素材,如此好事,何樂而不為呢。論創作,那就是創造出“自己”的作品,而決不是東搬西湊的“拼”畫。要“創”,那首先就需要有豐富的閲歷,要有萬里之行的生活基礎,然後才能在堅實的傳統功夫的基礎上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論創新,這“創”也是全面之“創”,要創新樹法、創新石法、創新筆法、創新墨法、創新章法等等,然而,若無傳統的樹法、石法、筆法、墨法、章法,何來創新,那創新就是一句空話。
陳洙龍先生正是這樣在不斷追求中實踐着自己的理想境界。對於自己的追求,他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取“我自巋然不動”之志。因此他在山水畫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他的《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才在山西太原拍出了貳仟貳佰萬元的高價,震驚了媒體。

陳洙龍人物語錄

古人云:“文如其人,畫如其人。”無論是畫風、畫貌、畫情、畫意、畫格皆為此理,此真萬古不易之理也。人之良心,是無價的。人心壞了,當然就是一個“壞”人無疑。説“良心值多少錢一斤” 的人,其人品必然低劣。人品低劣,為事必惡,為畫必俗,時有“媚”品,實亦欺世之作也。
為論在理、在道、在品、在格、在德、在行。
為畫在情、在意、在氣、在韻、在境,在若谷之心胸。
為文在理,為藝在理,為人更在品、格、道、德、理、仁、意、念中。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也。
為人必須要具錚錚之鐵骨,正直為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畫出錚錚之畫,鐵骨之畫。
為人必須具有錚錚之傲骨,然萬不可有一絲半點的傲氣,須知“叁人行,必有我師” ,古人云:“謙受益” 是也。
狂妄自大、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是萬萬要不得的,那是“井底之蛙”,實乃最為可悲、可嘆又可憐的小人之態。
天下永遠沒有第一,因為各人有各人的長處、特點,各人有各人的短處與不足及不知,連孔子都説,天下事有牛毛那麼多,他卻僅知一腿,更何況常人乎。
中國畫應全面地繼承傳統,即:師古人,首先是師古人之心,再也必須要師古人之跡,然後還必須要“破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這樣才能“水到渠成”而真正地創出自己的新風、新貌而立足於美術之林。
于山水畫,乃吾畢生之事業,予取“非病不休,非老不息”之決心。
於中國山水畫之創新,予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決不做“不肖子孫”,也不做“笨子孫”,但也決不瞎創亂新。
山水畫的創新,決不能瞎創亂新,“瞎創亂新”決不是創新。
筆與墨,是中國畫最基本的功夫,又是至高無上的功夫,中國畫用筆自原始社會開始,就知道了線、點、面結合的作畫原理。
中國畫的用筆有線,如工筆畫、特別是李公麟以後的白描,就是講究線條的變化,而後發展成鐵線、高古遊絲等十八描法;
中國畫的用筆有點,如山水畫裏的點苔,且“點”還特別難用,北宋的董源、現代的黃賓虹先生就是把“點”用活了,用神了,確是用得妙極了;
中國畫的用筆有面,歷代山水畫裏的“遠山”不就是“面” 畫的典型嗎?宋代梁楷的《潑墨仙人圖》不就是“面”畫的又一典型嗎?現代的張大千不也是“面”畫的典型嗎?
唯“線”為筆論,這是極其偏面的、狹隘的、甚或是別有用心的誤人之談。
庸碌一生,難以為人。“鳥過留聲,人過留名。”否則虛來人世一生也,虛生也。
行萬里路,破萬卷書,胸藏萬里江山。
具千丘萬壑之胸懷者,方為真畫者也。
無情無意之畫,無異於無魂人之軀殼。
畫,不能似印刷品,似印刷品的畫乃工藝品,則“媚”矣、俗極矣,欺世之“畫”也。
畫,萬不能有匠氣,有匠氣則俗矣。
畫,要具至大、至正、至剛之氣,否則即屬小氣、邪氣、閨閣氣、脂粉氣矣。
畫有境,境在萬卷書中,境在萬里路上。
畫有境,境在畫中,卻更在畫外。
畫有境,境在詩、在文、在道、在理、在心、在性、在情、在意、在氣、在韻、境在人生之正道。
畫貴有意,意在空處、意在虛處、意在白處,意在詩中、意在文中、意在萬卷書中、意在萬里路上,意在人生修為,意在人生德行,意在人生之正道。
人生百年一瞬間,無所作為最堪悲。人生務須自立高標,並終生為之奮鬥、拼搏,只有這樣,即使無大成,亦必有小就;只有這樣,才不至於無所事事而使瞬間人生永不泯沒。
不破萬卷書,為人缺涵養;不行萬里路,為事乏思路,為畫不知山外有山,畫風畫貌無變而無化也。
只有襟懷坦蕩、豁達大度、目光遠大、摯着追求、痴於探究的人,才能事業成功,只有事業成功的人,才是永生的。
別人的譏諷、妒言和打擊,別人的成就,都應使之成為鞭策自己的動力,不斷地“更上一層樓”,直至最高層乃至登峯造極,只有這樣,方不朽於永遠。
金錢、地位、職稱、職位,皆身外之物,人亡皆亡。唯具深奧之學養,博大之識見,寬闊之胸懷,真才實學而使事業成功,才真正是永不消逝的榮光。
老已至矣,唯有作畫、讀書、著書立説以了一生,方不負此一生也。

陳洙龍藝術歷程

陳洙龍少年時代就喜歡塗塗畫畫,在讀小學的時候,一下課就在地上撿一塊“泥灰碇”在地上畫畫。所以在温州二中初中畢業後就報考了當時的浙江美術學院附中,後因當時的學校領導粗心地、極不負責地把他的籍貫當成住址,迫使他去“老老實實地參加農業生產”。 但是他又不是農村來的,無“農業生產”可參加,回到温州市後,找了半年的工作而無着,結果又考進了温州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經班主任葉玉昶老師和吳永良老師的推薦,留校任教。先是任吳永良老師的人物課助教,在葉玉昶老師和吳永良老師無微不至的、方方面面的關心指導下,各方面進步較大,工作比較順利。但剛工作了一年,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
1980年,他又重新拿起了畫筆,第一張創作《大觀園》畫好後因老同學池長堯的推薦而順利地被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作為獨幅畫出版了,反映很好,據説當時的社長還指着畫中的“秋爽齋” 説這個地方就是他家住的……此後,出版社的稿約不斷,後來還擴展到其他好幾家出版社。這對當時的畫家,可以説是很大的好事、喜事。
1985年,温州工藝美術學校恢復了,先是籌備學校工作,後又任校長兼教務長,全面主主持學校的一切工作,全身心地撲在學校工作上。但因稿約較多,仍抓緊時間畫畫,出版了很多畫。
1988年八月,調温州工大工作,籌辦、負責美術專業的一切工作,同時擔任多門課程的教學。
1993年的春天,對他的人生和藝術來説也是一亇“春天”。一天,温州大學藝術系主任馬亦釗來找,要他調温州大學,他欣然答應了,很快就調了過去,協助馬亦釗先生辦好藝術系。
2000年夏天,他提前四年退休了。退休後,即構思《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的創作。讀了很多有關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書,理清了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路徑,於2001年8月登上西北去的火車開始了“紅軍長征路”之行,一路上畫了很多的水墨寫生和速寫,2003年10月再次“紅軍長征”路之行,這次是自井岡山至赤水。歸後即畫《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的鉛筆小稿。2004年7月開始繪製25000釐米長、180釐米高的巨幅長卷山水《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至2005年7月完成。9月24日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展出,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北京日報、北京電視台、美術報紛紛報導,反響熱烈。

陳洙龍作品縱覽

他從藝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首先就是《二萬五千裏壯麗山河圖》,
其次應該算是參加《中國當代工筆山水畫展覽》並獲《金叉獎》的《綠雲無盡》及工筆山水《南湖勝蹟》。
還有比如説:《泰山日出》、《中華江山缺鑄成》、《中華大地》、《萬里長江天下雄》、《江上好山》、《江山如此多嬌》、《秋山斂餘照》、《黃梅雨後》、《雨亦奇》、《秋日春潮》、《千家萬户綠中藏》、《絕頂平天一小齋》《銀瀑飛虹》、《太白峯》、《上山下山入山谷》、《雨溟溟》、《智者樂水》、《晴溪曜銀》、《瑞靄\濛濛》、《元霧殷殷》、《霧中溪谷》、《飛瀑如瀉》、《黃梅雨後》、《江山如此多嬌》、《絕頂一茆茨》、《瀑布松杉》、《閭閻曲曲》、《雨意》、《白練飛》、《危壁覆蒼苔》、《春霧》、《新意》、《壺口激浪》、《若飛》《神仙境》、《江上好山》、《輕煙漠漠》、《輕煙》及潑墨山水《黑墨團中別有天》、《絕頂一茆茨》、《飛瀑如瀉》等那就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