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桂林

(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紅外遙感技術專家)

鎖定
陳桂林,1941年12月17日出生於福建南安,空間紅外遙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 
陳桂林於1967年從西安交通大學無線電工程系畢業 [4]  ;1970年分配至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工作;1984年擔任“風雲二號”多通道掃描輻射計課題組組長;1985年擔任研究室副主任;1995年至1997年擔任“風雲二號”氣象衞星副總設計師 [12]  ;200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10]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1] 
陳桂林長期從事航天遙感探測技術、光電技術研究 [1] 
中文名
陳桂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南安市
出生日期
1941年12月17日
畢業院校
西安交通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性    別

陳桂林人物經歷

陳桂林
陳桂林(10張)
1941年12月17日,陳桂林出生於福建省南安市。
1967年7月,從西安交通大學無線電工程系電子計算機專業畢業 [5] 
1970年3月,分配至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工作。
1985年11月,擔任航天遙感技術研究室副主任 [2] 
1995年—1997年6月,擔任“風雲二號”副總設計師 [12]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1] 

陳桂林主要成就

陳桂林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桂林主持並研製成功風雲二號氣象衞星的核心探測儀器—多通道掃描輻射計(MCSR)。設計並實現了採用望遠鏡折鏡步進掃描,通過R—C光學系統視場分離,實現可見光、紅外和水汽三波段同時探測的總體技術方案。主持突破了大孔徑(Ф 410 mm)輕量化的空間光學系統、高精度(角秒級)空間掃描機構、地球同步軌道輻射致冷器技術等難題。在光電技術的研究中,密切結合工業上的應用,在熱軋圓鋼光電在線檢測的問題上,提出並實現了用兩個相互垂直探測器實時測定目標座標的新發法,已在多個鋼廠推廣使用 [3] 
1984年,陳桂林擔任中國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衞星“風雲二號”主體儀器——多通道掃描輻射計課題組組長 [8] 
2000年,陳桂林帶領課題組承擔了風雲02批掃描輻射計增加2個紅外探測波段的研製任務 [8]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1年4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網站顯示,陳桂林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 [2] 

陳桂林人才培養

  • 科研態度
陳桂林認為:“搞科研就是要有點犧牲精神”,這句話也充分體現在由他帶領的研製團隊幾十年的科研工作中 [9] 
  • 教育思想
陳桂林反覆教導青年科研人員:“遇到問題一定要弄清楚,問題不可怕,鬆懈的態度是最可怕的。關鍵在於認真對待,地面上出現的任何異常現象都可能是隱患,在地面上出現從另一面而言是好事,否則問題到了天上對產品是滅頂之災。” [9] 

陳桂林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7年
1997年
中國科學院雙文明建設標兵

1998年
上海市勞動模範

1999年
2000年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0] 
200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 

中國科學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務先進工作者


上海市科技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5] 

陳桂林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7年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7] 

陳桂林個人生活

  • 健康狀況
1989年,正當陳桂林帶領大家完成多通道掃描輻射計初樣產品研製時,因為過度疲勞,得了突發性耳聾。但他還是強忍病痛,堅持工作。住院治療後,病情稍有轉機,他又立即投入工作。最後結果導致陳桂林的左耳已聽不到任何聲音 [6] 
1994年1月,陳桂林在西昌衞星基地參加風雲二號氣象衞星首次發射工作,一隻眼睛忽然什麼也看不清楚,經診斷為視網膜脱落,在醫生和領導的催促下,他住進了醫院。63歲的陳桂林右眼視力不到0.1,但他戴着眼鏡,依然奮鬥在科研第一線 [6] 

陳桂林人物評價

陳桂林是中國靜止氣象衞星紅外光電遙感技術研究的帶頭人 [2]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評)
陳桂林從事科研工作幾十年,陳桂林幾乎從未停歇,從未休假、療養,即使出差,也是抓緊時間,完成任務後儘快回到研究所工作,他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原理樣機的研製,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6] (東方網評)
陳桂林的科研人生就是風雲二號氣象衞星發展的濃縮史。風雲二號衞星性能和質量的提高過程,正是以他為代表的科研人員頑強拼搏、敢於和善於攀登科技高峯的過程 [9] 上海市宇航學會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