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本深

鎖定
陳本深(1381-1460),字有源,浙江鄞縣人。永樂初,由鄉舉國子監。授刑部主事。善發奸。遷擢員外郎。宣德五年(1430)出任吉安知府吉安豪強,好訐訟。巨猾奸蠹彭博等十九人橫行閭里,智取處斬,一府大驚。為政舉大綱,不拘苛細。聞有所訟,呼至榻前,析曲直遣歸。亦不受狀。有抑不伸者,雖三尺童子,皆得往白。正統六年(1441)十月初六日,任滿九年當遷,郡人乞留,英宗下詔予正三品俸,遂以老致仕。前後守吉安十八年,深得民心。既去,郡人祀其肖像以紀之。天順四年(1460)卒,年八十。
有源
所處時代
明後期
民族族羣
出生地
浙江鄞縣
出生日期
1381年
逝世日期
1460年
主要成就
清廉
本    名
陳本深

陳本深大明清官出橫涇

橫涇陳氏第八世的陳本深在陳氏後裔中雖然做過的官不算大,僅僅是江南吉安府的知府,就算後來明朝皇帝給他加官進階,也只是近三品的中議大夫贊治尹,可是名望卻很大。在《明史》中,他被列入循吏列傳;《皇明統記》中對他有極高的評價,説他做官“治尚寬簡未嘗任知假威以馭民……一郡鹹安之”;在清代《鄞縣通志》 “文獻志”中也載有他的事蹟,稱讚他“本深為郡十八年,家無餘財……既歸,吉安人思慕,家屍户祝。正德初,裏賢候祠祀之”。他將一個全國出名的盜賊橫行,民不聊生的吉安府治理得“一郡平安”,老百姓講禮義恥,訟興教育,修水利,生活安定富足。俗話説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陳本深當過京官,又做過18年知府,還是家無餘財,確確實實是個非常能幹的清官。
陳本深自幼聰慧好學。13歲時就考得秀才第一名,在明朝永樂戊子(1408年)舉人考試得“浙江書魁”。在朝廷選取新進士中,有學問的進秘閣纂修《永樂大典》時,他被選去修了4年,後在永樂壬辰(1412年)任刑事主事。當時京城有大盜韓廣殺人,官府抓不到他,就抓了18位無辜百姓關進大牢以抵罪。陳本深設計捕獲了韓廣,使得受冤被抓的18位善良百姓得到無罪釋放。陳本深的聰明能幹得到了皇帝的讚賞,擢升他為刑部員外郎(從正七品升到正六品)。
明宣德年間,有江西吉安、蘇州、常州、温州、瓊州等九個郡府“繁劇難治”,境內盜賊橫行,政務幾近癱瘓。皇帝命大臣“慎舉才吏”。當時的宰相楊式奇向朝廷推薦了陳本深,並擢升陳本深等人為知府(正四品),授以皇帝的璽書,讓他們“便宜行事”,“走馬上任”。這幾個人中刑部員外郎陳本深升任江西吉安府知府,工部郎中莫愚升常州府知府,臨安府知府何文淵升温州府知府,户部郎中徐?升為瓊州府知府,這幾個人後來都成為一代名宦。其時楊士奇還推薦了鄞縣潘火橋蔡家第七世的蔡胄擔任江西餘干縣的知縣。蔡胄“在任吏治有聲”,使得橫涇陳氏的“晝錦堂”和潘火蔡氏的“?敍堂”在當時的寧波地區聲望大增,成為“鄞之望族”、“郡東著姓”。明宣德庚戌(1430年),陳本深奉着皇帝敕書到江西吉安走馬上任。敕書中允許陳本深對“藩臬以下不稱職的官員可以劾奏,所屬官員及郡中惡霸豪紳有罪即可抓捕處治”,給了他很大的權力。
陳本深到任後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除匪安民”。因為他深知沒有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其它一切都不可能進行。當時吉安有彭摶等19名巨匪,自號十人為龍九人為虎。他們橫行鄉里,燒殺搶掠,誰都不敢過問。陳本深上任後對這夥匪徒表面上不聞不問,以示寬大,私底下還派人和這幫匪徒相結交。時間一久,這幫匪徒逐漸消除了對官府的警惕。有一天,陳本深在後堂設酒宴請他們,事先已派人在土匪座席下面挖了深坑,填入生石灰,在上面鋪上木板加以偽裝。酒宴中突然抽去木板,眾匪徒紛紛跌落深坑並被石灰弄瞎了雙眼,陳本深擒獲眾匪之後立即把他們斬首,並將屍體拉出府門示眾。先是“一郡大驚”,繼而“百姓相互慶賀”。吉安的永豐附近的樂安大盤山,有大盜曾子良聚眾萬餘為害百姓。陳本深先派伏兵埋伏,再設計誘匪入伏,大破匪眾,將匪首曾子良捕獲斬首。匪亂平定後使吉安全境的社會治安有了根本的好轉。
局面穩定之後,陳本深一面抓教育、興禮樂、起學舍、樹正氣、立忠節祠,恢復一些行之有效的久已廢棄的政務措施;另一方面又大力興修水利、築堤捍水、發展農業生產。他為官“舉大綱不屑苛細,疏闊法網與民休息”。老百姓遇有冤屈“雖三尺童子都可以向他傾訴”。經過幾年的治理就不再坐堂審理了。百姓間遇有糾紛就叫到後堂塌前,為之辨講曲直,説清是非,就讓他們各自回去,也不用受狀坐堂。時間久了,百姓都“自恥爭訟”,一時“郡中大治”。陳本深在吉安知府任上過了9年,照例應進京入覲,向朝廷述職升官。吉安百姓知道後相率上京,要求朝廷讓陳本深連任。丞相楊士奇也向皇帝請求,皇帝嘉獎了陳本深,在內廷宴請了他,賜予“上林春色”詩及“招隱歌”,晉升他為中議大夫贊治尹,正三品俸祿,仍回吉安任上。楊士奇還贈詩:“螺州城外人千萬,爭候神明太守歸”。
經過了9年的教育和治理,回任後訴訟官司更少。吉安百姓遇到婚慶喜宴都會邀請他參加。赴宴回府時陳本深常常讓隨從人員帶回些宴會上的肉餌,碰到途中有玩耍的小孩就將這些肉餌散發,爭搶肉餌的孩子經常圍滿官轎,而陳本深也因此倍感快樂。平靜的生活不知不覺地又過了9年。直到有一天聽到官衙附近有嫁女的喜樂聲,陳本深十分感嘆説:“我上任時這個姑娘還在吃奶,現在可以嫁人了,我也應該回鄉了。”吉安百姓得知陳本深要告老還鄉了,都擁在馬前哭留。陳本深十分感動,對大家説:“我就是告老還鄉了,還是會回來和大家道別的。”上京后皇帝敕賜他告老還鄉。想到與吉安父老的約定,陳本深重又回到吉安與吉安父老“日飲敍別”,一直過了一年才得回鄉。臨離開吉安時送行的舟楫帆櫓相接數十里,有個路過的御史見此情景表示萬分驚歎。陳本深離開吉安後,吉安百姓“家屍户祝”,後來還專門建造了“賢候祠”來紀念他,直到百十年後仍有人在祭祀他。
陳本深在回到故鄉橫涇後,就在他居住路邊建造石頭敕亭以供奉皇帝給他的“敕旨”。所以過去一切文武官員在經過橫涇的“敕亭”時都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十分榮光。回鄉後的陳本深十分關心家鄉父老的生活,關心農業收成。因年老不便,特在居處建一樓房,常常“登樓觀稼”。為了不擋住這位老人的視線,大家把他居處前面的房子造得低一點。這也是現在橫涇大廂前面河邊一排房子要比其它地方低矮的緣故。
陳本深居官清廉。史書、縣誌都稱讚他告老還鄉後“家無餘財”。每天他都和附近的幾個鄉老薦紳徜徉山水間吟詩論畫,人稱“五老”。後來又深感橫涇陳氏幾百年來沒有一本完整的“家譜”,就仿照四川眉山蘇東坡家譜格式創修了“鄞縣陳氏家譜”,使橫涇陳氏自南宋建炎年間以來近900年的歷史有了完整的文字記載。
陳本深還在他居處庭前修建了一個高一米六左右,長二十近左右的花壇,正中用雕花石欄杆圍着種了株從江西吉安帶回的名貴牡丹,牡丹兩邊種了二株開外紫裏白花的“玉堂花”,東邊是一株樹幹要兩人合抱的金桂,西邊是一株老枝疏橫的臘梅,這些花合起來寓有“玉堂富貴”的意思。每當花期,幾百多牡丹齊齊向着祖堂怒放;秋季金桂飄香,很遠都可聞到花香;嚴冬臘梅傲雪,清香襲人。幾百年來都是甬上一景,文人學士紛紛加以吟詠,流傳至今的尚有著名學者全祖望寫的“甬上牡丹誰最壽,吉安太守擅名家”的詠牡丹詩和甬籍文人周容寫的《吉安太守陳公牡丹記》。十分可惜的是這些名貴花木、整個花壇、石建的供奉“敕旨”的“敕亭”都被後人毀損拆除,蓋起了自己的房屋了。
陳本深告老還鄉後,在橫涇又生活了12年,到明英宗的天順庚辰(1460年)享壽八十一歲終老於家。他有一子陳希壽、二女、三孫、二個孫女,原配周氏繼配李氏。墓葬於原石池廟北,上世紀五十年代因建專署農坊將墓地和石池廟一起拆毀。因世代相傳陳本深的大墓是“金鈎吊穴”,後代子孫滿以為一定是墓葬豐厚,結果拆開墓穴後只見一穴清水,拆出壙志石一塊。據《鄞縣通志》記載,系明人黃潤玉所撰,此壙志現存橫涇漁郎岸石池廟中。

陳本深與魏紫牡丹

陳本深,字有源,邱隘鎮橫涇村人,世稱吉安太守。明宣德五年(1430)任吉安知府,在任18年,深得百姓擁戴,為明初諸賢牧之一。李鄴嗣《鄮東竹枝詞》中有云:“循良太守史書傳,卧治螺川十八年。鄉論自來聞最重,先生歲歲坐賓筵。”可見,陳本深離官歸鄉後,受到了家鄉人民的尊重與厚待。
回到橫涇,陳本深帶來了花中極品“魏紫”牡丹,在家中花園蒔養。關於“魏紫”的來歷,還有個傳説。一年穀雨過後,明朝皇帝朱元璋帶着軍師劉伯温等大臣到曹州觀花,被一處牡丹園景象驚呆了。只見牡丹園內八色牡丹爭奇鬥豔,富麗堂皇,遠勝過皇家御花園。於是,朱元璋立刻下旨:要把園內的所有牡丹移入御花園。
劉伯温在園中轉了幾圈,看出此處牡丹園如此繁盛的門道。於是,他向朱元璋嘀咕了幾句。朱元璋急忙下令:其他牡丹不要挖了,只挖看園人趙義門前的一株。趙義雖然平素最喜歡的就是這一株牡丹,但想到這樣可以保住其花農們的牡丹,也只好忍痛割愛了。唯有趙義的妻子魏花痛哭不止。趙義不明究竟,急忙追問。魏花痛苦萬分,吐露了實情:“我本是這裏的牡丹花仙,看到你勤勞、淳樸、善良,便和你結為夫妻。沒想到今被劉伯温看出。我叫他帶走我的人,留下我的心,挖走我的身,留下我的根。我只好把腹中六個月的嬰兒,留在根下了……”説罷,一陣風起,魏花已不見去向。趙義不勝悲傷,倒在門前花壇之內,哭得死去活來……不料,來年春天,牡丹花壇裏,長出了一棵紫葳葳的牡丹,那花開千層,大如盤,一朵花七百多瓣,馥香濃郁,聞風十里,村民們知道這是花仙魏花的孩子,便取名“魏紫”(諧音:子)。
所以,“魏紫”相傳花瓣最多可達七百。但陳家的“魏紫”世代繁衍,花瓣竟然到三千片。全祖望所著《句餘土音》有詩《中秋祝牡丹生辰,即賦故吉安太守橫涇陳公廳事牡丹》,詩中寫到:“甬上牡丹誰最壽?吉安太守擅名家。三千葉較魏園茂,四百年逾故園賒。氵存歷秋風長不老,每逢春汛又天涯。今朝望月遙稱慶,擬到花期去看花。”
從陳本深離官歸鄉的明正統年間到全祖望生活的清乾隆年間,能生長三百多年的牡丹,堪稱花中壽星,而且花開三千葉,可見,這是陳家後人對陳本深無比敬重,對花細心照料的結果。而全祖望中秋吟詩賦牡丹,一來是對先賢的景仰,二來也隱隱地追念着前朝,“擬到花期去看花”,也許只是個託辭而已。 [1] 

陳本深相關史料

《明史列傳第四十九》
陳本深,字有源,鄞人。永樂初,由鄉舉國子監。授刑部主事。善發奸。畿內盜殺人,亡匿。有司系無辜十八人於獄。本深以計獲盜,十八人皆免。遷員外郎
況鍾等同受敕為知府,本深知吉安。吉安多豪強,好訐訟。巨猾彭摶等十九人橫閭里,本深遣人與相結。為具召與飲,伏壯士後堂,拉殺之,皆曳其屍以出,一府大驚。樂安大盜曾子良據大盤山,眾萬餘。本深設伏大破之,斬子良。本深為政舉大綱,不屑苛細。大猾既殲,府中無事。晨起,鼓而升堂,吏無所白,輒鼓而休。間有所訟,呼至榻前,析曲直遣之,亦不受狀。有抑不伸者,雖三尺童子,皆得往白。久之,民恥爭訟。尤折節士人,飾治學宮,奏新先儒歐陽修周必大楊邦乂胡銓楊萬里文天祥祠廟。正統六年,滿九載當遷,郡人乞留,詔予正三品俸。前民嫁女,本深聞鼓樂聲,笑曰:“吾來時,乳下兒也。今且嫁,我尚留此耶?”遂請老。前後守吉安十八年,既去,郡人肖像祀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