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景潤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鎖定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出生於福建福州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1] 
陳景潤於1950年考入廈門大學數理系;1953年從廈門大學畢業,後分配至北京四中任教;1954年任廈門大學資料員;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實習研究員;1977年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6年3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3歲。 [2]  [13]  [18] 
陳景潤主要從事解析數論方面的研究。 [1] 
中文名
陳景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福州市
出生日期
1933年5月22日
逝世日期
1996年3月19日
畢業院校
廈門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陳景潤人物生平

青年陳景潤 青年陳景潤
1933年5月22日,出生於福建福州
1948年2月入讀於福州英華中學。
1950年考入廈門大學數理系。
1953年從廈門大學畢業,後分配至北京四中任教。
1954年任廈門大學資料員。
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1977年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
1979年赴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交流學習。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1年參加廈門大學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1996年3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3歲。 [2]  [13]  [18] 

陳景潤主要成就

陳景潤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景潤 陳景潤
陳景潤在哥德巴赫(Goldbach)猜想研究中證明了:①、每個大偶數可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②、設D(N)是N表為兩個素數之和的表法個數,證明了對充分大偶數N有D(N)<7.8342C(N)/(lnN)2;陳景潤於1973年發表的(1+2)的詳細證明,被國際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他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許多研究結果是國際上最好的。 [10] 
陳景潤提出並且實現了一種新的加權篩法。在他的加權篩法中出現一個和式Ω,通常的邦別裏-維諾格拉多夫均值定理無法對Ω中出現的餘項給出合適的估計。在和式Ω的估計中,陳景潤把估計某種集合中元素個數的問題轉化為計算另一種集合中元素個數的問題。這個思想加強了篩法的威力,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轉換原理(Switching Principle)。 [10] 
陳景潤在圓內整點問題華林問題、三維除數及三素數定理中的常數估計等研究中,他都改進了中外數學家的結果。 [10] 
  • 學術論著
陳景潤 陳景潤
據2022年12月何梁何利基金官網顯示, 陳景潤髮表研究論文50餘篇,出版著作4部,其代表著作有《初等數論》《組合數學》《哥德巴赫猜想》《組合數學簡介》等。 [10] 
  • 科研獎勵
據2022年12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陳景潤於198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獎項。 [1]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78年
-
全國大會獎 [12]  [26] 
1982年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1]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56年8月
全國數學論文報告會 [13] 
北京

陳景潤人才培養

  • 編著教材
陳景潤 陳景潤
陳景潤編著了《組合數學》教材。 [14] 
  • 培養成果
陳景潤指導培養的學生有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授王天澤 [5]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張明堯等。 [28] 

陳景潤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78年
先進工作者 [17] 
全國科學大會組委會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國務院
1993年
1994年
2009年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5] 
-
2018年
改革先鋒獎章 [8] 
2019年
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等

陳景潤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5年1月—1978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0-11] 
1978年3月—1983年6月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廈門大學職教授 [6] 
-
《數學研究》編委 [6] 
-
數學學報》主編 [10] 
-
數學季刊》主編 [10] 
-
貴州民族學院兼職教授 [10] 
-
河南大學兼職教授 [10] 
-
廈門大學兼職教授 [10] 
-
青島大學兼職教授 [10] 
-
華中工學院兼職教授 [10] 
-
福建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10] 

陳景潤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陳景潤與妻子由昆合影 陳景潤與妻子由昆合影
陳景潤的父親陳元俊是一名郵政局職員,其母親於1947年即過世。陳景潤的父親收入低微,加之家庭人口較多,故家境貧 [13]  。陳景潤兄弟姐妹共4人,他排行第二,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16] 
  • 婚姻家庭
1980年,陳景潤與由昆結婚,兩人育有一個兒子陳由偉 [13] 
  • 刻苦鑽研
陳景潤 陳景潤
20世紀50、60年代,清晨,陳景潤從食堂打一壺開水,買幾個饅頭和一點小菜,回到他那6平方米的小屋(那時大家的居住條件都比較差),一干就是一整天。傍晚,他收聽對外英語廣播,然後又幹到深夜。有時停電,他就點着煤油燈看書。走進他的房間,除了見到一張木牀、一個課桌、一把木椅,餘下的就全是一堆一堆的草稿紙。他不看電影,不聊天,全部生活就是研究數學。 [29] 
  • 帶病工作
陳景潤很早就疾病纏身,在住院治療期間,他也從不間斷自己的工作。醫生給他扎針,他不讓往右手扎,因為他要用右手寫字。同志們去醫院探望,都勸他暫時放一放手頭的工作,他總是搖搖頭。到了生命的後期,他已不能握筆,不能清晰地發聲,但他們用手勢和含糊的語言,跟他的學生探討數學問題。 [29] 
  • 捐獻遺體
1996年3月19日,年僅63歲的陳景潤逝世。他為科學事業做出的最後一次奉獻是:捐贈遺體供醫院解剖。陳景潤的事蹟和奮鬥精神,激勵着一代代青年發憤圖強,勇攀科學高峯。 [30] 

陳景潤人物評價

陳景潤 陳景潤
“陳景潤是激勵青年勇攀科學高峯的典範。”新華網 [4] 
“陳景潤是中國培養起來的一位傑出人才,是數論前沿領域國際矚目的一流數學家。”(化學家和納米科技專家白春禮士評) [5] 
“陳景潤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他對數學貢獻很大。”(數學家王詩宬院士) [5] 
“陳景潤是廈門大學的傑出校友,是廈門大學永遠的驕傲,陳景潤這座科學精神的豐碑是是永遠巍巍屹立的,是不可超越的。”(時任廈門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評) [5] 
“陳景潤是中國數論學派的主要人物,他是華羅庚在數論方面的傳人,他對數學是有重大貢獻,他的研究成果在歷史上留有痕跡。”(數學家王元評) [5] 
“陳景潤數學奇才,他有着傳奇的人生和不朽的業績,他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黨史博採》評) [15] 
“陳景潤是他所處時代中最偉大的數學家(perhaps the most prodigious mathematician of his time)。”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PubMed數據庫評) [27] 

陳景潤人物紀念

  • 行星命名
陳景潤 陳景潤
1999年10月,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把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觀測中心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7681”的小行星(第一顆編號為素數的小行星)命名為“陳景潤星”。 [2] 
  • 計劃命名
“陳景潤未來之星計劃”是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於2008年出台的以陳景潤名字命名的人才選拔資助計劃,該計劃針對30歲以下的人才給予特殊待遇,每年選拔3到6人,資助三年,減少後顧之憂,能夠專心從事科學研究。 [3] 
  • 豎立雕像
陳景潤塑像 陳景潤塑像
2006年4月4日,陳景潤銅像落成儀式在廈門大學海韻園舉行。陳景潤銅像豎立在數學系新辦公大樓前,銅像比真人略大1/5,陳景潤坐着,雙手抱膝,臉上帶着微笑。立在銅像旁的背景是陳景潤的手稿,灰白色字體是一封家書,金色字體是他研究課題的部分草稿 [22] 
2010年10月3日,陳景潤塑像揭幕儀式在福建三明第一中學舉行,陳景潤塑像是由三明一中100多名80屆高中校友共同捐贈。 [24] 
2013年10月,陳景潤80週年誕辰紀念會及銅像揭幕儀式在福州舉行。陳景潤銅像位於福州三山人文紀念園名人雕塑園內。陳景潤曾經就讀的福建師大附中和福州第九中學(現福州外國語學校)內,都有豎有他的銅像。 [23] 
  • 紀念郵票
陳景潤紀念郵票 陳景潤紀念郵票
中國郵政自1988年開始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系列郵票,截至2022年9月,共發行了九組,有38位科學家入選。2020年陳景潤入選第八組紀念郵票。 [19-20] 
  • 影視原型
2003年1月23日,13集長篇電視連續劇《陳景潤》在福州市温泉大飯店舉行了首映式。該劇採用人物傳記的形式,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陳景潤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把他一生堅忍不拔痴迷數學和廢寢忘食的鑽研精神以及他寬容、善良的性格真實地展現給觀眾。 [7] 
  • 話劇原型
陳景潤 陳景潤
廈門大學大型原創話劇《哥德巴赫猜想》於2019年4月10日和11日在思明校區建南大會堂連演兩場。該劇以陳景潤為原型,以他在廈門大學的學習工作、在中國科學院的科研經歷為題材,講述了他如何克服自身困難和時代困境,逐步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故事。話劇通過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刻畫了陳景潤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中敢於質疑、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高尚品格和執着追求。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