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橋樑工程專家)

鎖定
陳新(1932年1月12日—2011年6月26日),男,漢族,江蘇省無錫市人,橋樑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生前是中鐵大橋局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 [1] 
1953年,陳新畢業於同濟大學橋樑工程專業,獲得學士學位;1月,任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1983年,任中鐵大橋局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  2011年6月26日3時25分,因病醫治無效在無錫逝世,享年80歲。 [3] 
陳新長期工作在橋樑建設第一線,專長於橋樑總體及基礎工程設計。 [2] 
中文名
陳新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無錫市
出生日期
1932年1月12日
逝世日期
2011年6月26日
畢業院校
同濟大學
職    業
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新人物生平

陳新
陳新(4張)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月12日,陳新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950年,在無錫縣縣立中學學習。
1952年,上海各大學進行院系調整,交通大學 [5]  土木系轉到同濟大學
1953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橋樑工程專業,獲得學士學位;1月,任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1983年,任中鐵大橋局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 
2011年6月26日3時25分,因病醫治無效在無錫逝世,享年80歲。 [3] 

陳新主要成就

陳新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陳新曾參加和主持了武漢、南京、九江長江大橋的設計和監理工作,技術上屢有突破和創新;1953年—1957年,參加武漢長江大橋設計,主要從事水中基礎設計工作,為實現蘇聯專家提出的管柱鑽孔基礎方案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在南京長江大橋設計中,參與解決了深水及其厚覆蓋層條件下的基礎技術問題,在國際橋樑界產生一定影響;在九江長江大橋設計中,首創的“雙壁鋼圍堰大直徑鑽孔基礎”已成為橋樑深水基礎廣泛採用的主要形式;1983年—1985年,主持完成桂林雉山灕江大橋,採用國內跨度最大的V型鋼構橋式;主持設計的錢塘江第二大橋,在強湧潮河段基礎設計施工及多跨長聯預應力連續梁的技術上創兩項世界記錄;創造的“雙壁鋼圍堰鑽孔基礎”的正橋基礎方案,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施工快、造價低等優點,被廣泛推廣。 [2]  [4] 
陳新 陳新
  • 設計獲獎
獲獎時間
所獲獎項
設計名稱
1981年
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
九江長江大橋雙壁鋼圍堰大直徑鑽孔基礎 [2] 
1993年
國家優秀設計金質獎
錢塘江二橋 [2] 
1996年
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
1999年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九江大橋 [2] 
1999年
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錢塘江二橋 [2] 
  • 科研獲獎
獲獎時間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
1978年
雙壁鋼圍堰鑽孔基礎
全國科學大會獎 [1] 
1985年
南京長江大橋建橋技術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1] 
1993年
錢塘江二橋湧潮河段橋樑基礎設計與施工技術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1] 
1994年
錢塘江二橋正橋長聯大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的設計與施工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1] 
1994年
九江長江大橋雙壁鋼圍堰大直徑鑽孔深水基礎的設計與施工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1] 
1997年
京九線九江長江大橋建橋新技術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1] 
1998年
九江大橋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 
2011年
武廣高速鐵路橋樑關鍵技術研究
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1] 
  • 學術論著
截至2009年3月,陳新發表了《 錢塘江第二大橋總體設計》《鋼板樁圍堰大型管柱基礎施工組織設計》《雙壁鋼圍堰大直徑鑽孔基礎》《大型橋樑的兩種深水鑽孔基礎》《錢塘江第二大橋》等專著和論文。 [2] 

陳新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1983年被
湖北省特等勞動模範 [2] 
1984年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 
1994年
全國設計大師 [2] 
1995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1] 
2001年
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 [1] 

陳新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8年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 
1993年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2] 

第九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2] 

陳新人物評價

陳新是一位不求虛名、富有創新精神的人。陳新用他的創新精神為中國深水基礎工程設計和施工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評) [2] 
陳新為中國水上基礎設計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工程院評)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