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文科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鎖定
陳文科,男,現任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並任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華中農業大學經貿學院博士生導師以及湖北省高校人文重點學科基地──湖北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等,1993年授予國務院特貼專家稱號。
中文名
陳文科
出生日期
1945年
出生地
湖北省鄂城縣
性    別

陳文科人物經歷

1945年生於湖北省鄂城縣,1968年北京經濟學院(現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專業畢業。至今30餘年,大體分為兩個階段:一是1968年12月至1980年10月約12年間,先後在貴州織金縣和湖北鄂城縣當過工人、農民和機關幹部,可稱為基層鍛鍊階段;二是1980年以來,一直在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從事經濟研究,可稱為治學階段。

陳文科研究方向

陳文科 陳文科
20年來,致力於大國發展問題,特別是大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的研究。他對農業、農村問題研究,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80─1985年,重點是研究人民公社體制改革,特別是農業家庭聯產承包制問題。第二個階段是1986─1991年,重點研究農村經濟體制綜合改革,特別是縣經濟體制改革,第三個階段是1992年至今,則是比較系統地研究了新形勢下農業、農村改革深化與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

陳文科主要貢獻

陳文科主要著作

有:《中國現階段農業家庭經營問題》(1990年)、《經濟改革的縱橫思維》(1993年)、《大國發展的十大困惑》(1994年)、《走出“怪圈”──大國的改革變形與矯治》(1994年)、《中國縣經濟的改革與發展》(1987年,合著)、《中國農村生產關係研究》(1988年,合著)、《新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典型剖析》(1988年,合著)、《中國農村經濟學概論》(1989年,合著)、《水體經濟原理》(1991年,合著)、《當代資本主義新發展研究》(1992年,合著)、《古老而年輕的課題──大國農民問題研究》(1994年,合著)、《中國政府消除貧困行為》(1996年,合著)、《農業產業化及其運作》(1998年,合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中國》(1999年)、《農業災害經濟學原理》(2000年,合著)、《中國農民問題》(2000年,合著)、《陳文科選集》(2001年)等。
陳文科研究員從1980年第6期《經濟問題探索》發表《人民公社必須實行政社分開》一文算起迄今,第一個階段是1980─1985年,重點是研究人民公社體制改革,特別是農業家庭聯產承包制問題,其代表作有:《試論我國現階段農業生產責任制形式的多樣性》(《農業經濟問題》1982年第1期),《論八十年代中國農民的特點》(《學術論壇》1984年第3期),《完善農業聯產承包制的幾個問題》(《農業經濟論叢》1985年第6期),《社會主義合作經濟引進家庭經營的實質及意義》(《青海社會科學》1985年第6期),等。第二個階段是1986─1991年,重點研究農村經濟體制綜合改革,特別是縣經濟體制改革,其代表作有:《中國縣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經濟管理出版社1989年),《中國縣經濟改革的若干理論問題》(《江漢論壇》1986年第4期),《農村商品經濟體制與第二步改革》(《湖北社會科學》1989年第7期),《中國農村改革的雙重任務與阻滯改革的宏觀因素分析》(《江海學刊》1990年第2期),《縣改市變革的經濟學思考》(《中國農村經濟》1991年第7期)。第三個階段是1992年至今,則是比較系統地研究了新形勢下農業、農村改革深化與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代表作有:《中國現階段農業家庭經營問題》(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中國政府消除貧困行為》(湖北科技出版社1996年),《農業災害經濟學原理》(2000年,山西經濟出版社)和《中國農民問題》(2001年,河南人民出版社),《老商品糧基地縣的困境與對策》(《中國農村經濟》1992年第10期),《糧食與90年代中國改革與發展》(《江海學刊》1994年第5期),《中國農業勞動力流動的基本形式》(《河北學刊》1995年第1期),《我國糧食供求平衡的幾個問題》(《農業經濟問題》1995年第6期),《加快我國農業發展的七點建議》(《農民日報》1995年7月26日),《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的再認識》(《經濟研究》1996年第7期)等。
陳文科研究員長期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張培剛教授,以張老為榜樣,在發展經濟學研究中注重中國一類大國發展的全方位研究,其代表作《發展經濟學的突破與大國發展的困惑》以及由他主編的《大國發展問題叢書》十本專著,正是這方面的扛鼎之作。

陳文科思想意義

陳文科研究員是首次對發展中大國的發展矛盾作全面、科學論斷的學者之一。《大國發展的十大困惑》按內在邏輯揭示了大國發展的十大矛盾,它們是:人口困惑、結構困惑、生態困惑、災害困惑、短缺困惑、債務困惑、市場困惑、體制困惑、農民問題困惑以及傳統文化的困惑。作者認為:這十大困惑。“至少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基本上屬於經濟因素,第二類,兼有經濟與非經濟因素,第三類,屬於綜合因素,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歷史的因素。”這樣,作者便總結出了他分析大國發展問題的特殊視角,即:分析經濟因素應與政治、文化、社會和歷史的因素相結合,注重歷史因素的分析;分析大國發展的共性因素與分析各國的特殊因素相結合,注重對不同大國的比較分析;分析靜態因素與動態因素結合,注意對大國自然地理和資源因素的靜、動態分析。作者這樣的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層次性和多面性,並依此構築起屬於他所有的特殊的改革理論和發展思想。諸如:《論有計劃商品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論中國國有制同市場經濟的結合》、《論治理改革中的畸變現象》、《經濟文化道德化與文化經濟規範化》等,都是這種分析方法在各個研究領域的具體體現。
事實上,陳文科研究員關於大國發展矛盾的剖析及其分析方法,已形成了一個迥然有別於傳統發展經濟學的理論框架。這個框架更切合發展中大國特別是中國的實際。中國這樣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多元結構在空間上並存的社會,其現代化的任務是十分艱鉅的。因為從經濟學上來看,其傳統與法制的、競爭和開放的市場經濟的矛盾,某種意義上也是它的“原罪”。作為一個逐漸改造和剝離的過程,中國的發展將伴隨着持續很長時間的改革與社會重新整合,而決不止是一個資本的注入或資本的形成率問題。中國是這樣,印度、巴西等發展大國同樣如此,所不同的是它們的文化、制度條件各有差異罷了。
這種歷史的、系統的分析方法,儘管有別於正統經濟學,但它能準確地解析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大國的發展問題。在這個意義上,發展經濟學開始被“本土化”了,以此為基礎,真正科學的發展經濟學也開始擺脱經濟學的從屬地位,在中國的土壤上以主流學派的面貌破土而出。這是繼張培剛先生以來,陳文科這輩經濟學家所作出的最大貢獻。

陳文科主要論文

第一編 理論經濟學問題
1、發展經濟是硬道理,原載《經濟日報》1992年4月18日
2、論“公有制為主體”,原載《特區理論與實踐》1999年第2期
3、發展經濟學的突破與大國發展的困惑,原載《江漢論壇》1994年第10期
4、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的再認識,原載《經濟研究》1996年第7期
5、再論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的幾個問題,原載《中國農行武漢管理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
6、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系統工程論綱,原載《江漢論壇》1995年第5期
7、論中國國有制同市場經濟的結合,原載《江漢論壇》1999年第12期
8、當前股份制運作中的幾個理論問題,原載《廠長經理日報》1998年6月22日
9、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涵特徵,原載《江漢論壇》1992年第2期
10、論有計劃商品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分別發表於《湖北社會科學》1993年第3期、《現代經濟》1993年第4期
11、論治理改革中的畸變現象,原載《經濟日報》1989年4月7日
12、社會主義改革變形與高速趕超戰略,原載《社會科學動態》1990年第8~9期
13、論作為改革過渡形式的放權讓利,原載《江漢論壇》1992年第3期
14、論戰後資本主義新發展的內部原因,原載《江漢論壇》1990年第7期
15、當代改革潮流中“趨同”現象的深層思考──兼評“兩種制度趨同”論,原載《湖北社會科學》1989年第11期
16、經濟文化道德化、文化經濟規範化──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與經濟的結合問題,原載《江漢論壇》1996年第1期
第二編 經濟體制改革
17、論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國家宏觀調控,原載《江漢論壇》1993年第10期
18、論我國轉軌時期通貨膨脹的轉軌特點,原載《經濟評論》1995年第4期
19、通貨膨脹應“以改促治” ,原載《經濟參考報》1995年12月26日
20、加快老工業基地向現代市場經濟的轉軌,原載《人民日報》1994年1月31日
21、變政府主導為市場導向──老工業基地技術改造的思路,原載《光明日報》1995年5月8日
22、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原載《廠長經理日報》1996年6月10日
23、加重改革力度,推進結構調整──兼論我國改革的真正難點,原載《中州學刊》1991年第5期
24、堅持價格改革,控制通貨膨脹──兼評“通貨膨脹於改革和發展無害論” ,原載《江漢論壇》1988年第10期
25、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質,原載《湖北日報》1992年11月26日
26、我國價格改革的多角反思,原載《人文雜誌》1991年第1期
27、我國所有制改革面面觀,原載《江漢論壇》1991年第7期
28、把競爭性國有企業推向市場,原載《企業經濟》1994年第1期
29、產權乎,資金乎,政策乎,抑或管理乎?──目前國有企業改革主要困境辨析,原載《改革縱橫》1995年第8期
30、老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應解決好的幾個關係,原載《經濟參考報》1994年6月1日
31、湖北省老工業基地的遲滯與系統改造,原載《經濟研究參考》1992年第174期
32、大型水電企業國有制實現形式的成功探索──湖北清江流域開發模式的調查與思考,原載《江漢論壇》1997年第 11期
33、依託軍工發展湖北高新技術產業,原載《軍事經濟研究》1993年第1期
34、加快湖北經濟結構調整的幾個問題,原載《江漢論壇》1998年第6期
第三編 農業、農村改革與發展
35、試論我國現階段農業生產責任制形式的多樣性,原載《農業經濟問題》1982年第2期
36、完善聯產承包制的幾個問題,原載《農業經濟論叢》1985年第6期
37、社會主義合作經濟引進家庭經營的實質及意義,原載《青海社會科學》1985年第6期
38、中國農工商聯合企業發展趨勢淺析,原載《江西社會科學》1982年第3期
39、論80年代中國農民的特點,原載《學術論壇》1984年第3期
40、中國縣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理論問題,原載《江漢論壇》1986年第4期
41、中國農村改革的雙重任務與阻滯改革的宏觀因素分析,原載《江海學刊》1990年第2期
42、縣改市變革的經濟學思考,原載《中國農村經濟》1991年第7期
43、農村商品經濟體制與第二步改革,原載《湖北社會科學》1989年第7期
44、老商品糧基地縣的現狀、困境與對策──湖北江漢平原監利縣的調查,原載《中國農村經濟》1992年第10期
45、糧食與90年代中國改革和發展,原載《江海學刊》1994年第5期
46、關於我國農業改革與發展的幾個問題,原載《中國農業銀行武漢管理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47、加快我國農業發展的七個問題,原載《農民日報》1995年7月26日
48、論中國農業勞動力流動的基本形式,原載《河北學刊》1995年第1期
49、我國糧食供求平衡的幾個問題,原載《農業經濟問題》1995年第6期
50、發展現代市場農業仍需政府保護,原載《農業經濟問題》1997年第5期
51、中西部鄉鎮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干選擇,原載《經濟研究參考》1996年1月
52、城郊經濟與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原載《鄂州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53、當代農民問題的若干認識論略,原載《鄂州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54、對世紀之交我國政府消除貧困行為的若干建議,原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1997年第37期
55、農業產業化的本質、生命力及其在中國的創新,原載《中國農村經濟》1998年增刊
56、最廣義農業:農業產業化與“農業基礎論”的依據,原載《理論月刊》1998年第4期
第四編 開放開發戰略
57、沿江經濟帶與全國經濟協調發展,原載《經濟學家》1997年第3期
58、加快長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區的協調發展,原載《學習與實踐》1996年第9期
59、論區域特色經濟與中國東西合作,原載《江漢論壇》1999年第5期
60、中西部地區發展特色經濟的幾個關係,原載《湖北社會科學》1998年第7期
61、穩中求進──推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原載《金融早報》1997年9月20日7版
62、論90年代中國開放的江海一體大戰略,原載《江西社會科學》1993年第1期
63、論長江開發開放的支撐點──老工業基地改造與振興,原載《求索》1993年第1期
64、在比較中定位,加快內陸城市國際性進程──關於把武漢建成國際性城市的幾個問題的思考,原載《江漢論壇》1994年第2期
65、從區域中心逐步走向國際性城市──關於把武漢建成國際性城市的辨證對策,原載《湖北社會科學》1993年第8期
66、面向21世紀,實現湖北經濟第二次跳躍──關於湖北“九五”發展戰略的思考,原載《江漢論壇》1995年第4期
67、加快技術改造步伐,促進湖北向經濟強省的飛躍,原載《江漢論壇》1996年第8期
68、適度退田還湖與長江中下游防洪,原載《中國農村經濟》1998年第8期
69、防治長江水患當上下游兼治、江湖兼治,原載《湖北經濟》1998年第10期
70、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精神文明建設,原載《人民日報·理論內參》1997年第4期

陳文科出版著作

1978─1999
1、湖北農村合作制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7.7,副主編)
2、中國縣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經濟管理出版社 1987.11,副主編)
3、新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典型剖析──鉅變中的鄂州(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 1988.5,副主編)
4、中國農村生產關係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5,總纂)
5、中國農村經濟學概論(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9.2,副主編)
6、中國現階段家庭經營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 1990.9,獨著)
7、水體經濟原理(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1.12,與廖丹清等合著)
8、面臨嚴峻挑戰的思考──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比較研究(海天出版社 1992,與廖丹清等合著)
9、當代資本主義新發展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2.8,與廖丹清等合著)
10、改革·發展·希望(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2.3,副主編)
11、經濟改革的縱橫思維──中國十年改革論集(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3.10,論文集獨著)
12、改革與發展中的老工業基地(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10,論文集主編之一)
13、中國國情叢書──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洪湖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4.6,主編)
14、大國發展的十大困惑──大國發展經濟學難點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8,與李享章、熊維明等合著)
15、走出“怪圈”──大國改革的變形與矯治(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8,獨著)
16、改革:大國通向發展之路(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8,與夏振坤等合著)
17、古老而年青的課題──大國農民問題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8,與朱建中、熊維明等合著)
18、金燦的曙光──大國中小城市發展模式與城鄉關係趨向(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8,與夏振坤等合著)
19、獨特的農業微觀機制──中國湖北30個村雙層經營個案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8,與方濤共同主編)
20、軍工大趨勢──湖北軍轉民問題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4.7,主編顧問)
21、湖北農村改革與發展研究(內部出版 1995,主編)
22、中國政府消除貧困行為(湖北科技出版社 1996.12,副主編)
23、《湖北老區脱貧模式研究》(湖北科技出版社 1997.6,主編顧問)
24、農業產業化及其運作(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8.1,與秦宏燦共同主編)
25、農業災害經濟學原理(山西經濟出版社 1999.12,與熊維明等合著)
2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中國(內部出版 1999.4,研究生教材,獨著)
27、湖北21世紀特色經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3,論文集常務副主編之一)
28、中國農民問題(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7,熊維明、朱建中等合著)
三、近年主要科研成果目錄
2000年
1.農業結構調整的戰略缺陷與對策 光明日報 2000.1.18
2.農業基礎設施與可持續發展 中國農業觀察 2000.2
3.如何理解“有進有退” 經濟學家 2000.1
4.美國“新經濟”的兩大潛在危險 經濟學消息報 2000.4.21
5.西部大開發與武漢經濟區的戰略對策 學習與實踐 2000.4
6.國有企業制度創新芻議 學術論壇 2000.5
7.加快西部大開發需要重視五個關係 中國社科院《要報》 2000.5.9
8.制度創新:湖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發展的關鍵 現代經濟 2000.5
9.綠色經濟戰略:適應全球化市場性競爭和生態競爭的第一位戰略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2000.4
10.論21世紀初期湖北經濟的跳躍式發展 湖北經濟 2000.12
11.“中西部發展經濟學”的幾個問題 江漢論壇 2000.12
12.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層思考 經濟學動態 2000.7
2001年
1.論綠色經濟 江漢論壇 2001.1
2.防災減災:大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大難題 天津社會科學 2001.2
3.中國轉軌經濟學論綱 改革 2001.3
4.論中國經濟轉軌模式的特色 社會科學研究 2001.3
5.論中國經濟轉軌中過渡階梯的特色 廣東社會科學 2001.6
6.關於湖北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與改革問題 鄂州大學學報 2001.3
7.新闡發新概括新貢獻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9 第二主編
8.發展經濟學與21世紀中國中西部發展 山西經濟出版社 2001.9 主編
9.在實踐中深化認識勞動價值論 湖北日報 2001.9.24
2002年
1.21世紀大武漢發展戰略問題 紅旗出版社 2002.1 載《長株潭 經濟論壇》
2.從根本上消除體制性障礙 湖北日報 2002.7.25
3.大國轉軌最容易忽視的六大問題 學習月刊 2002.9
4.論“十五”湖北經濟發展的若干關係 湖北經濟 2002.3
5.發展“大武漢”集團城市的構想 學習與實踐 2002.1
6.論我國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江漢論壇 2002.3
7.論中國經濟轉軌目標的特色 學術論壇 2002.1
8.論中國經濟轉軌攻關的特色 轉軌通訊(中文版) 2002
9.武漢城市羣的戰略定位與創新發展 學習與實踐 2002.6
10.關於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的幾點思考 江漢論壇 2002.11
2003年
1.中國縣域經濟轉軌的四大矛盾 轉軌通訊(中文版) 2003.1
2.深刻認識勞動價值論的若干問題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2003.1
3.中國縣域經濟轉軌中的矛盾與成因分析 廣東社會科學 2003.2
4.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研究的新視角,《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3.1
5.中國縣域經濟轉軌的矛盾與成因分析,《廣東社會科學》,2003.3
6.資本結構:家族企業治理結構的“來龍”與“去脈”,《中國農村觀察》,2003.3,(與劉平青合作)
7.城市圈(帶)發展的當代藴含與階段分析,《江漢論壇》,2003.8
8.完善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幾個問題,《河北學刊》,2003.5,
9.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湖北日報》理論版,2003.10.23
10.兩位專家認為我國經濟出現"中部凹陷"現象,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2003.12.9
11.專家認為我國經濟出現"中部凹陷"現象,《湖北內參》,2003.46(與秦尊文合作)
12.抓住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關鍵,《學習月刊》,2003.1
13.湖北氣象災害與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研究》,2003.1
14.論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轉變,《湖北宣傳》,2003.1
15.中國縣域經濟轉軌的四大矛盾,《轉軌通訊》(中文版),2003.1
16.深刻認識勞動價值論的若干問題,《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3.1
17.論實現全面小康的三大轉變,《鄂州大學學報》,2003.2
18.破除“官本位”,樹立“企業為本”思想,《學習月刊》,2003.3
19.在區域分化中壯大中部增長極,《學習與實踐》,2003.9
20.推進全面小康:中國改革與發展的系統工程,《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3.5(與熊維明合作)
21.大武漢城市圈戰略與周邊城市定位,《學習與實踐》,2003.6(與秦尊文、郭慧伶合作)
22.在創新中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湖北宣傳》,2003.11
23.武漢城市圈亟待研究的解決的三個問題,《湖北經濟》,2003.9
24.武漢城市圈一體若干思考,《企業導報》,2003.12,(與秦尊文、郭慧伶合作)
25.武漢市在全國城市中的經濟地位演變及發展趨向分析,《學習與實踐》,2003.5,(與秦尊文、郭慧伶合作)
26.對我省破除“官本位”,樹立企業為本思想的再思考,《要文摘報》,2003.2
27.武漢經濟圈破題三議,《要文摘報》,2003.8
28."中部凹陷"現象的成因與對策建議,《要文摘報》,2003.36(與秦尊文合作)
29.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文摘報》,2003.41(與秦尊文合作)
30.特色立市,錯位發展,《要文摘報》,2003.14(與秦尊文、郭慧伶合作) [1] 

陳文科獲獎記錄

許多研究成果獲得了很高的社會榮譽,如中國農村生產關係研究(專著),獲1989年~1990年度湖北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1年);農村改革的雙重任務與阻滯改革的宏觀因素分析(論文),獲全國社科院系統1990年~1992年農村發展優秀成果獎(1993年);中國南方湖區經濟開發研究、水體經濟原理(姊妹篇專著),獲湖北首屆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構建新時期農民思想道德體系的系統工程(論文),獲中宣部第五屆“五個一工程”優秀論文獎(1996年);中國政府消除貧困行為(專著),獲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第三屆“五個一工程”優秀論文獎(1997年);大型水電企業國有制實現形式的成功探索(論文),獲中宣部第七屆“五個一工程”優秀論文獎;抓好新時期農民思想道德教育(論文),獲中宣部全國報紙理論宣傳一等獎(1995年);論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論文),獲中宣部全國報紙理論宣傳一等獎(1998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