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農工商聯合企業

鎖定
農工商聯合企業是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聯合經營單位。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美國、西歐和東歐等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它是以農業生產為中心組成的包括農業生產產前部門(農業生產資料的製造與供應)、農業生產產中部門和產後部門(農副產品加工、銷售)的聯合經營企業。是把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儲運、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實行統一領導,一條龍經營的現代農業組織管理形式。 [1] 
中文名
農工商聯合企業
別    名
又稱農工商一條龍
簡    介
農工商聯合體有很大發展
特    點
打破農業、商業原有組織關係

農工商聯合企業企業介紹

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世界許多國家中,農工商聯合體有很大發展。中國於50年代在新疆石河子墾區等地,建立起農林牧相結合並經營農產品加工和銷售的聯合體。80年代起,將農業生產同農產品加工、儲運、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的經濟組織形式有較快發展。如瓜果生產加工的食品產銷一條龍,棉花種植與紡織生產及紡織品銷售的產銷一條龍等。  以農業生產為中心,把農業生產前的生產資料生產與供應,農業生產後的農產品加工、運銷等,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

農工商聯合企業企業特點

其特點是:①打破農業、工業、商業原有組織關係,使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加工和銷售直接聯繫起來,減少中間環節與矛盾;②企業規模大,人力、財力、物力集中,便於採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的專業化與社會化程度;③便於就地取材,就地加工,減少運輸和銷售的中間環節損耗;④有利於縮小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增加農業積累,提高產品的穩定性與競爭能力,並解決農業多餘勞動力的出路。

農工商聯合企業產生和發展

農工商聯合企業是農業生產社會化的產物。在自然經濟條件下,手工業是作為農業的副業存在的。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了農業和工業的分離,出現了商業。到了近代社會,工商業進一步發展,並對農業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促進了農業由自然經濟轉變為商品經濟,由孤立的個體生產轉變為社會化生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的程度迅速提高。在經濟發達國家,農業生產前製造和供應農用生產資料的工商業與農業之間,以及農業生產後農產品加工和運銷與農業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越來越大。這就要求農業部門與農業生產前和生產後部門的協作更加協調。在這種條件下,農工商聯合企業形成和發展起來。此外,農業生產者為從購買生產資料中減少支出,從產品加工和運銷中增加收入,也是農工商聯合企業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原因。在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20世紀60年代這種經營形式開始廣泛發展;在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70年代開始普遍推廣;以後,在第三世界的一些國家中也得到發展。

農工商聯合企業組織形式

大體有三種:①橫向聯合。屬橫向一體化,亦稱水平一體化。由農業中生產同類產品或從事同一工藝過程的單位聯合組成,共同經營產前、產後的項目,如生產牛奶的單位共同經營擠奶設備、飼料等的供應和牛奶的加工運銷等。②縱向聯合。屬縱向一體化,亦稱垂直一體化。由農業生產單位與產前、產後的單位聯合組成。如生產牛奶的單位與有關的供應、運銷等單位組成聯合體,統一經營牛奶的產、供、銷。③生產單位經營範圍的擴大。如生產牛奶的單位,由原來單一的奶牛飼養髮展成為以牛奶生產為中心的,產、供、銷一體化的經營單位。在不同國家農工商聯合企業的名稱不盡相同,如在美國和西歐有農業公司、合作社等名稱,在蘇聯和東歐有農工聯合公司、跨單位企業、農工綜合體等名稱。

農工商聯合企業農工商聯合

中國農業不發達,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不高,過去只有少數國營農場發展為農工商聯合企業。這些農場除農業生產外,還有自己的農產品加工工業和農產品銷售商業。1978年以後,這種經營形式開始穩步推廣。隨着農業生產的增長,農業專業化和商品化水平的提高,將為農產品加工業和商業提供可靠的物質基礎,為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提供廣闊的市場,進一步推動農工商聯合企業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農業從自給半自給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化,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化過程中,發展農工商聯合企業有利於擴大農業生產規模,促進農業專業化,提高農產品商品率;有利於農業產、供、銷之間的緊密結合;有利於解決由於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多餘出來的勞動力的出路;也有利於增加農業內部積累和農民收入,從而為實現上述兩個轉化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資料
  • 1.    蕭浩輝. 決策科學辭典: 人民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