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宜禧

鎖定
陳宜禧(1844年6月24日-1929年5月18日),字暢庭,廣東省新寧縣(今台山市斗山朗美村人。美國西雅圖華僑領袖、愛國商人、鐵路工程師。1906年回國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完全自主修築的民辦鐵路——新寧鐵路 [1-2] 
中文名
陳宜禧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台山
出生日期
1844年6月24日
逝世日期
1929年5月18日
主要成就
修建新寧鐵路

陳宜禧人物生平

陳宜禧貧苦童年

陳宜禧6歲時親生父母因水災、饑荒先後亡故,被同村一窮苦人家收養,給人放牛。因家境貧苦只上兩年私塾,12歲跟隨養父替人種地,農閒時走街串巷叫賣日用雜貨,以維持生計。 [2] 
1860年,陳宜禧偶然遇到了鄰村回國探親的旅美華僑陳宜道,陳宜道很同情他的處境,建議陳宜禧跟自己去美國謀生。 [4] 

陳宜禧華僑生涯

1860年10月,年僅16歲的陳宜禧被陳宜道帶到美國西雅圖,開始了在美國的華工生涯。一開始隨大流去金礦淘金,但年幼弱小的陳宜禧無法適應這種重活,便與一位美國鐵路工程師簽約做勤雜工。由於他聰明能幹、忠厚誠實,深得主人喜愛。工程師夫婦常指點他學習鐵路工程技術知識和英文,並送他去鐵路夜校讀書。 [2] 
1865年,陳宜禧20歲時,參加修築中央太平洋鐵路工作,從雜工升為技工,再升為管工,後得鐵路總辦信賴,被委以助理工程師。 [1] 
1869年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通車後,陳宜禧合股開辦了西雅圖首家華人商店“華昌號”,除了經營雜貨與辦理進出口業務外,還充當勞工經紀。當時在西雅圖,既無清政府設立的使領館,又無華僑社團,華人初到美國找工作不容易。陳宜禧熱心服務僑胞,介紹他們從事各種工作。後來,陳宜禧與詹姆斯·科爾曼領導的鐵路公司簽訂了開山洞、採礦石和運輸等合同,又與貝克利埠、甘寶埠的罐頭廠簽訂了勞工合約,併為平整土地、室內清潔和廚房等招聘勞工,陳宜禧聲譽鵲起。 [1] 
1888年,陳宜禧離開“華昌號”,在西雅圖與胡觀炳合股開設了“廣德號”。當時鐵路建設急需大批勞工,陳宜禧便積極開展招工業務,並參與西雅圖商業區和電纜車的承建工程。此時,陳宜禧既是老闆,又是勞工經紀和承建商,成為當時華僑中一位事業有成的人物。 [1] 

陳宜禧維護華僑利益

陳宜禧不但致力發展自己的事業,還竭力維護華僑的合法權益。19世紀80年代,美國釀成多起排華事件。1885年9月11日,華盛頓屬邦界內的狄哥高發生多名洋人縱火焚燒華僑房屋,造成華僑三死四傷、經濟損失4054美元的惡性事件。隨後,該地華僑又遭洋人強行驅逐。對此,陳宜禧義憤填膺,即向清政府駐三藩市領事館尋求庇護,又請美國著名律師柏克協助,抗議美國工黨驅逐華僑惡行。不久贏得了勝利,獲賠款27萬美元,陳宜禧馬上將賠款如數分給受害僑胞。在這過程中,他雖然花了各種費用近萬美元,但當僑商會公議補回時,他卻分文不受。 [3] 
在西雅圖華僑社會,陳宜禧還以樂善好施、見義勇為著稱。一次,美國發生“金山大火”,華僑慘遭波及。陳宜禧聞訊,就帶頭捐錢並發動華僑捐款救濟受災僑胞。又有一次,市內有洋人暴徒威脅華僑,聲言要驅逐他們下海。他一方面團結組織僑胞開展鬥爭,另一方面及時向當局交涉,終於使歹徒陰謀不能得逞,因而贏得了廣大僑胞的愛戴。 [3] 
1896年,西雅圖華僑要求清政府在該市設立領事館,陳宜禧被推薦為領事候選人。不久,又被推舉為西雅圖中華商會終身名譽董事長,陳宜禧成為了西雅圖眾望所歸的著名僑領。 [5] 

陳宜禧實業救國

陳宜禧在美國做工經商,生活了幾十年,逐步認識到華僑想要不受欺侮,首先祖國必須繁榮強盛,遂萌發了實業救國、富國利鄉的思想。 [6]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進一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祖國和民族的危難更加深刻地刺痛了陳宜禧的心,他決心把美國先進技術引回祖國,使祖國也變得先進和富強。於是他抱着“實業救國”的愛國思想準備回國投資開辦織造業,選派4位僑胞到美國的織造廠學習先進技術,然後回到香港主持籌建“德和織造公司”。 [2] 
1904年(光緒三十年),60歲的陳宜禧回到故鄉新寧縣。當時的陳宜禧已在美國從事鐵路建設40年,對鐵路建設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再清楚不過,看到自己依然落後貧困的家鄉後,陳宜禧感慨萬分,產生了在家鄉建築鐵路的想法。 [2] 
但當時清朝統治政府認為中國缺少資金、設備和技術,只能依靠外國資本,因此當時國內鐵路基本都被外國人控制。陳宜禧對中國路權多操洋人之手,利權外溢,很為憤然,引以為恥。他對此激憤地説:“我們辛辛苦苦在外國替洋人修建鐵路,洋人已大受其益;而今我國又請洋人到中國主持築路,我們中國的鐵路權豈不又要掌握在洋人手裏?這實在是豈有此理。……洋人説我們笨,不懂建鐵路,待我回國建條鐵路給他們看看!”於是放棄開辦織造廠的計劃,決心回國發展鐵路事業。 [2] 

陳宜禧修建新寧鐵路

1904年2月,為了繁榮家鄉的經濟和解決當地人的就業問題,陳宜禧在新寧向全縣鄉親發出了建築新寧鐵路的倡議,在家鄉民眾和華僑的大力支持下,當年6月就成立了修築新寧鐵路籌備處,陳宜禧出任總辦,餘灼為協理,議訂《籌辦新寧鐵路有限公司草定章程》,提出“不招洋股,不借洋款,不僱洋工,工程由本縣人自辦”的原則。9月,陳宜禧到香港集股。 [2] 
1905年2月,陳宜禧返回北美募集鐵路建設資金,首先自己以身作則,變賣西雅圖一座價值7萬餘美元的房產,另加上數萬美元入股。在進行集股宣傳時,陳宜禧喊出一個激奮人心的口號:“以中國人之資本,築中國人之鐵路;以中國人之學力,建中國人之工程;以中國人之力量,創中國史之奇功。”海外華僑們無不為這個飽含家國情懷的口號所感召,紛紛捐款,陳宜禧很快就募集到275萬餘元的資金,是原本計劃的四倍。 [6] 
身穿清朝官服的陳宜禧 身穿清朝官服的陳宜禧 [3]
雖然啓動資金很快籌措得當,但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統治和地方頑固勢力的阻撓,新寧鐵路的建築工作依然困難重重。就在陳宜禧出國籌款之際,餘灼等人將新寧鐵路籌辦的情形向新寧知縣報告,委其轉奏省府立案。不料新寧知縣陳益居心叵測,企圖將鐵路作為“縣官倡辦”據為己有,故另擬一份章程呈文送交兩廣總督岑春煊。為此事,陳宜禧特意捐了一個三品“鹽運使”的官銜到省衙據理力爭,後在來廣東考察商務的商部右丞王清穆的支持下才得以立案。 [2]  [7] 
1905年10月,新寧鐵路公司在台城學明化堂正式成立,陳宜禧被推舉為公司總理兼總工程師,餘灼為副總理。隨後,陳宜禧向岑春煊上報商部申請動工。但岑春煊以“無礙田園廬墓,始得築路”為由,不獲批准。陳宜禧只好上京向商部求助,途經上海時得知商部署右丞王清穆在此,立即請求引見。當時,美國華人又爭取到清國駐美大使梁誠致電商部,力陳陳宜禧籌辦新寧鐵路“確有把握,應責成專辦,勿聽阻撓。”才由商部向清廷上奏。 [4]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廿一日,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准予新寧鐵路先行立案。四月初二,商部批准了《新寧鐵路章程》。 [9] 
1906年5月1日,陳宜禧在斗山圩將鐵路轉車盤上的火車頭原地旋轉180度,宣佈新寧鐵路正式破土動工。按照原定計劃,首期工程從新昌經台城至斗山的幹線,但由於新昌到水步一帶多為新昌甄氏的產業,甄姓村民藉口“軌道車頭有礙水利祠墓,具稟縣善後局,請飭移設。”企圖敲詐一筆鉅額賠款,鐵路公司未作讓步,擱置此段工程,將終點站改為公益。另外一些鄉民則認為鐵路通過有損風水,竟要求鐵路彎曲繞過。更有甚者,認為火車經過會五穀不生。由於得不到縣衙的支持,只好被迫讓步,造成線路不必要的彎軌有39處之多,從而增加工程造價,影響行車安全。 [9] 
第一期工程動工後,鐵路公司就着手籌劃第二期工程,計劃修築從從公益經新會、鶴山、南海至佛山與廣三鐵路連接的幹線,並改名為寧佛鐵路公司。但計劃由於遭到粵漢鐵路公司堅決反對,清廷也不支持,只好另謀出路。 [2] 
1908年3月8日,陳宜禧和餘灼再次上書郵傳部和農工商部,要求准許鐵路修到新會,並堅持鐵路日後一定要連接佛山。但此方案不僅繼續遭到粵漢鐵路公司反對,並受到新會、開平一些鄉紳的抵制。因此郵傳部只批准鐵路公司先修公益經開平、新會到江門北街的立案,公司隨即進行線路測量。 [2] 
1909年3月21日,經過三年艱難施工,新寧鐵路鋪設鐵軌59.3公里,第一期工程宣告完成,公益機器廠也建成投產。建成後,清廷於1910年(宣統二年)委派商部檢查大員胡朝棟查驗鐵路,查驗報告指出“鐵路各車站點綴完美,形勢整齊,水塔、車廠等設備都很理想,尤其是煤倉之建設與裝卸火車用煤方法,不費人力,堪稱先進;涵洞、管道、橋樑之架設,亦甚得法。”因此,清廷聘請陳宜禧為農工商部四等顧問,尊稱為資政大夫,官階由正三品晉升至正二品,陳宜禧獲得了當時全國鐵路界最高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8] 
1910年1月21日,新寧鐵路第二期工程正式動工興建。為了能令火車過渡潭江,陳宜禧向香港定製一艘長105.57米的鐵船,船上鋪設三條軌道,每次能載一列五節長的列車,成為中國第一條使用火車輪渡的鐵路。 [6] 
1920年3月20日,全長28.6公里的第三期工程竣工。5月12日,新寧鐵路最終全線通車。新寧鐵路全長133公里,以台城為中心,北通公益,從牛灣過潭江入新會至江北街,南至斗山,西抵白沙。沿線有車站46個,橋樑215座,涵洞236處,另外建有公益碼頭、北街碼頭、牛灣船塢、新寧機器廠、新寧印刷廠等一大批交通運輸點和工業點 [2] 
陳宜禧像 陳宜禧像
修建新寧鐵路以前,台山縣交通十分閉塞,新寧鐵路建成通車後,對台山以及新會、江門、開平等僑鄉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旅行稱便,貨暢如流,推動了沿線各鄉鎮的經濟發展,更可喜的是,四邑僑鄉從此有了一支新的產業工人隊伍。在鐵路全線通車後,新寧鐵路董事局為了表彰陳宜禧的功績,特在台山總站東面為他鑄立銅像,以作永久紀念。 [2] 

陳宜禧壯志未酬

1920年新寧鐵路完全建成時,陳宜禧已76歲高齡了。但他仍雄心勃勃,計劃一定要把新寧鐵路幹線北段自江門延至佛山與廣三鐵路銜接,南段自斗山延至赤溪半島南端,在銅鼓灣開闢一個商港,西段從白沙至陽江達雷州半島遙接海南島。這一宏偉計劃得到孫中山大元帥的支持,並委任陳宜禧為籌建銅鼓商港的專員,全權負責建港事宜。可惜不久孫中山病逝,此計劃遭到國民黨右派的破壞而半途夭折。 [2] 
在新寧鐵路建成後不久,由於客運量不大、利用率低、管理費用、維護費用高,新寧鐵路公司未能達到預期的經濟收益,經營開始陷入困頓。此外,鐵路所需的機車、設備、燃料等一切皆由西方市場供應,鐵路公司經常因為國際煤炭價格波動而蒙受巨大損失。而地方軍閥對新寧鐵路公司的敲詐勒索更加令其財政雪上加霜。當時孫中山嚴令不準軍隊坐霸王車。但大小軍閥對孫中山的法令不予理睬,導致勒索之勢愈演愈烈,有增無減。1925年,粵軍總司令許崇智每月向鐵路公司“借餉”一萬元,駐江門的第一軍則收五千至七千元,鐵路公司更加入不敷出,到了1926年,公司累積欠款已達140餘萬。 [9] 
1926年11月,由於新寧鐵路公司經營不善、發生工潮,債務人紛紛要求提早還債。11月11日,廣東省政府以“工潮迭起,管理不善”為由,省建設廳派出陳延炆、鍾啓祥、劉鞠可三名官員會同公司推舉的兩名董事組成新寧鐵路整理委員會,接管鐵路一切權力,進行為期六個月的管理。此事立即引起股東們的反對並致電到廣東省政府要求收回成命,但政府不顧民意,仍然派人接管鐵路,股東們反對陳延炆等人接管權力,只同意他們擔任顧問,陳宜禧更加拒絕交出總理權力。 [9] 
1927年2月21日,陳延炆向江門警備司令部調遣一連軍隊對鐵路公司進行武力接管,強令公司每月支付三千元軍餉作為酬勞。4月20日,陳宜禧被迫離職,返鄉避居。 [9] 

陳宜禧晚年

陳宜禧多年來一直為新寧鐵路奔波操勞,為了公司週轉早已將自己在美國的資產全部變賣,在掌管新寧鐵路公司的二十多年中廉潔奉公,甚至為了補貼公司虧損而自掏腰包。離職後,除了故鄉的祖屋外,已是一貧如洗。 [2] 
而國民黨右派以武力強行接管新寧鐵路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走馬燈式地調換了三任主管,每任官員都只顧巧取豪奪,根本不關心鐵路事業的發展,也不理會陳宜禧繼續修築鐵路的提議。新寧鐵路管理更加混亂,股東們紛紛退股,鐵路運營陷入癱瘓,最後廣東省政府不得不將鐵路權交回。但陳宜禧此時已是耄耋之年,由於積勞成疾和憂憤過度,回鄉後很快便病倒,無法再站出來主持大局了。 [2] 
看到自己後半生的全部心血被一幫貪官污吏奪取,重病中的陳宜禧心力交瘁,開始出現精神失常,終日望着屋頂上自己從美國帶回來鋪鐵路用的鋼樑,呼喊“鐵路建成了!”“鐵路通到銅鼓和上川、下川了!通到佛山了!通到雷州了!”,並要家人抬着他出去看鐵路。 [2] 
1929年5月18日,陳宜禧滿懷憂憤地離開人世,享年85歲。出殯之日,萬人送行,有輓聯道:“遺恨彌深,銅鼓商埠猶未闢;偉人已逝,陽江之路待誰成?” [2] 

陳宜禧人物評價

陳宜禧紀念廣場 陳宜禧紀念廣場 [3]
英國人珀西·肯德在1907年出版的《中國鐵路發展史》一書中曾斷言:中國人現要自集資金,並由中國工程師監造鐵路未免為時過早;讓中國人的公司取代外國公司修造中國鐵路,還得“花上五十年功夫”。僅在兩年之後,由詹天佑主持的京張鐵路和由陳宜禧主持的新寧鐵路幾乎同時建成,它們南北呼應,在中國人自力修築鐵路的歷史上率先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6] 
新寧鐵路通車後客運量每年達300萬人次,貨運量達10萬餘噸,引起海外的強烈反響。 [2]  美國《西雅圖星期日時報》用整版篇幅刊登陳宜禧修建新寧鐵路的宣傳畫,標題為《陳宜禧——中國的詹姆斯·希爾》。在文字説明引用Frank Carpenter的評價“一條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鐵路正在廣州西南興建,它用中國人的資本,中國人的勞力和智慧,這就是新寧鐵路。”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