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勝前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教授)

鎖定
陳勝前,男,1972年5月25日生,湖北嘉魚人。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教授。1989年考入吉林大學考古學系,1993年考入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師從呂遵諤教授,學習舊石器考古。1998年赴美國南方衞理公會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攻讀博士,師從弗雷德·温道夫(Fred Wendorf)與路易斯·賓福德(Lewis R. Binford)教授學習考古學,2004年8月獲哲學博士。同年回國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2006年到吉林大學任教,2015年到中國人民大學任教。 [2] 
中文名
陳勝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籍    貫
湖北嘉魚
出生日期
1972年5月25日
性    別

陳勝前個人經歷

1989-1993年,吉林大學考古學系本科。 [1] 
1993-1996年,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攻讀碩士學位,師從呂遵諤教授,學習舊石器考古。
1996-1998年,任職於北京自然博物館
1998-2004年,美國南方衞理公會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Dr.Fred Wendorf及Dr.Lewis Binford。
2004-200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後。
2006-2015年,任教於吉林大學考古學系、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2015年至今,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

陳勝前研究領域

考古學理論、考古學思想史、石器分析、遺址過程、史前藝術、史前考古、農業起源、考古教育等。 [2] 

陳勝前教授課程

講授本科生課程:考古學史(專業必修課);世界史前史(專業限選課) 講授研究生課程:當代考古學理論;石器分析;遺址過程研究;晚更新世以來史前史 指導博士課程(史前考古方向、考古學思想史方向):當代考古學理論;石器分析方法;遺址過程分析方法;史前考古的主要問題與研究前沿; 思想史方法;考古學思想史的主要問題與研究前沿。 [2] 

陳勝前學術論著

陳勝前研究論文

《中國狩獵採集者的模擬研究》,《人類學學報》2006年1期。
《中國北方晚更新世人類的適應變遷與輻射》,《第四紀研究》2006年4期。
《中國晚更新世-早全新世過渡期狩獵採集者的適應變遷》,《人類學學報》2006年3期。
《考古推理的結構》,《考古》2007年10期。
《評<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邊疆考古研究》2007年。
《細石葉工藝產品廢棄的文化過程研究》,《人類學學報》2008年3期。
《細石葉工藝的起源》,《考古學研究》(七)2008年。
《考古學的文化觀》,《考古》2009年10期。
《燕山—長城南北地區史前文化的適應變遷》,《考古學報》2011年1期。
《當代西方考古學研究範式述評》,《考古》2011年10期
《學貴根底 道尚貫通——考古學課程設置問題與對策》,《南方文物》2011年2期。
《考古學理論的層次問題》,《東南文化》2012年6期。
《當代考古學概念的構建》,《南方文物》2012年4期。
《安徽東至縣華龍洞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第一作者),《考古》2012年4期。
《考古學研究的問題來自哪裏?》,《南方文物》2013年2期。
《理解後過程考古學:考古學的人文轉向》,《東南文化》2013年5期。

陳勝前學術著作

《追尋人類的過去——解譯考古材料》(譯著),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
考古學:關鍵概念》(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思考考古學》,科學出版社,2014年。

陳勝前承擔的主要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課題負責人,《西方考古學理論研究與中國考古學理論的構建》,課題號14BKG021,起始時間:2014-6-15~2017-12-31。進行中;
(2)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歐亞草原石器時代考古學著作翻譯》負責人,起始時間:2013-01-01~2017-10-01。進行中;
(3)教育部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課題負責人,《史前的現代化——中國農業起源過程的文化生態考察》,課題號10YJC780003,起始時間2010-11-16~2012-12-31。已完成;
(4)湖北省文物局橫向項目,課題負責人,《湖北鄖縣餘嘴2號舊石器地點的發掘與研究》,起始時間:2009-10-15~2010-12-31。已完成;
(5)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參加者,《哈民忙哈-科爾沁沙地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與綜合研究》,課題號12&ZD191,起始時間:2012-10-10~2017-12-31。進行中,負責石器分析;
(6)教育部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參加者,《遼西區青銅時代文化的綜合研究》,課題號2009JJD780004,起始時間:2009-12-20~2012-10-31。 已完成,負責大山前遺址石器分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