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

鎖定
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是一所由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教育局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2003年1月晉升為陝西省標準化高中。近年來學校榮獲全國“綠色學校”,省級“文明校園”、“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首批教育科研基地”、“平安校園”,漢中市“教育信息化示範學校”等殊榮,連年被評為漢中市“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先進單位”、縣“教育目標責任考核先進單位”等。2011年榮獲“漢中市提高高中教育質量一等獎”。陝西省全省六所國家首批“百所數字校園示範校項目學校”之一的學校。 [1] 
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創建於1938年,其前身為西鄉師範。 新中國解放後,樂中分校併入西鄉師範為高中部。1957年,西鄉師範改為陝西省西鄉中學。1958年,陝西省西鄉中學改名為西鄉縣第一中學。 [2] 
截至2016年6月,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校園面積l00畝,教學班60個,學生3417餘人,教職工 214人。 [3] 
中文名
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
外文名
XiXiang Village No.1 Middle School
簡    稱
西鄉一中
創辦時間
1938年
辦學性質
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
校    訓
厚德博學 篤志力行
主要獎項
百所數字校園示範校項目學校
知名校友
汪建華
所屬地區
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
類    型
綜合
屬    性
陝西省標準化高中
現任校長
包兵海

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辦學歷史

西鄉縣第一中學校徽 西鄉縣第一中學校徽
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是一所由陝西漢中西鄉縣教育局主管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2003年1月晉升為陝西省標準化高中。1938年5月,旅省陝南同鄉會私立樂育中學校長江伯玉回西鄉縣籌辦分校,借西師部分校舍,招收高中學生是為西鄉有高中之始。
新中國解放後,樂中分校併入西鄉師範為高中部。
1957年,西鄉師範改為陝西省西鄉中學。
1958年,陝西省西鄉中學改名西鄉縣第一中學 [2] 

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辦學條件

截至2016年6月,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校園面積l00畝,教學班60個,學生3417餘人,教職工 214人。 [3] 

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辦學成果

1990年汪建華同學奪得第31屆國際數學奧賽金牌。 [4] 
2001年趙家林一舉奪得漢中市高考理科狀元。 [5] 
2004年李光源同學以優異成績奪得陝西省高考理科第五名、漢中市狀元。 [5] 
2011年,西鄉一中胡波同學以優異的成績摘得西鄉縣理科狀元,並被清華大學錄取。 [5] 
2015年,西鄉一中一、二本達708人(不含體育,藝術考生),上線率達50.8%,居西鄉縣全縣第一。本科上線人數達1163人,上線率達83.5%。全國重點大學人數達388人,上線率達27.9%。西鄉縣全縣理科前10名,西鄉一中佔7人。 [6] 

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學校榮譽

學校連年被評為漢中市“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先進單位”、“教研先進集體”,並被命名為全國和省級“綠色文明示範學校”,定為陝西省“校本教科實驗學校”。學校還被授予省級“文明校園”、“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教育信息化先進單位”和“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漢中市“平安校園”、連年獲縣“教育目標責任考核先進學校”、“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1] 

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文化傳統

西鄉縣第一中學校旗 西鄉縣第一中學校旗
校徽釋義:學校校徽由兩個圓圈有機組合形成一個雙層圓環,圓環上方是“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中文校名,下文為數字“1938”代表建校時間,圖案的主體,將“西鄉一中”的漢語拼音縮寫“XXYZ”經過藝術簡化、變形和高度提煉,建構為站立於巨人肩膀之上的向上騰越的大寫人形,圖案構思結構嚴謹,明快大方,頗具現代氣息和時代特徵,充分體現了西鄉一中師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追求美好未來的崇高理想。深刻寓含着西鄉一中“厚德博學,篤志力行”的校訓精神。 [7] 
校旗釋義:校旗的主體顏色紅與黃取自國旗的顏色,表現了學校師生愛國愛校的優良傳統。紅色與黃色的搭配使旗面色彩更加活躍而顯得豐富。紅色預示着怒放的生命,是朝氣與活力的象徵,是學校“厚德博學,篤志力行”校訓的良好體現。黃色代表智慧、想象力與創造力,是信心與希望的象徵。紅色與黃色的搭配和諧醒目喜慶,預示着學校教育教學蒸蒸日上的美好前景。旗面主體圖案為學校的校徽和舒同楷體字校名。 [8] 

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校歌

第一段
牧馬河養育着英才成長
午子山飛出金鳳凰
西鄉一中育英之藍給我們智慧
給我們力量、愛國、愛校、文明、守紀
我們的前途燦爛 輝煌、燦爛輝煌
厚德、博學、 篤志、力行
為了祖國,我們天天向上
我們天天向上
第二段
牧馬河養育着英才成長
午子山飛出金鳳凰
西鄉一中育英之藍給我們智慧
給我們插上騰飛的翅膀
自強不息,英勇頑強
祖國的藍天任我飛翔
任我飛翔
厚德,博學, 篤志,力行
為了祖國,我們天天向上
我們天天向上 [9] 
校訓:厚德博學 篤志力行
【釋義】西鄉一中創立於1938年,半個多世紀的薪火相傳,厚重的人文積澱凝結成一中深邃的文化特質;半個多世紀的激流勇進,一中人開拓創新,贏得“育英之籃”的美譽;半個多世紀的尚誠尚樸,一中人植根於西鄉這片秦巴沃土,孜孜以求,為家鄉的教育撐起一片希望的藍天。“厚德博學、篤志力行”正是一中人精神的鮮明寫照。
“厚德”,語出《易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這部折射着中華民族睿智哲思的著作一直在昭示着我們: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君子自當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氣勢厚實和順,君子自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西鄉一中,以剛健的品格、博大的胸襟,在秉承“厚德載物”的文化傳統的同時,也選擇了自身發展的走向。歷史在求索中演進,未來在包容中革新,教育之根本在於以為師者的仁者之心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澆灌心靈之花。以人為本,明德樹人,正是一中優良的治校傳統。
“博學”,語出《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論語·子張》亦云:“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的基本內涵是指廣博地獲取知識,增長學問。“博”還意味着博大和寬容的人文情懷,惟有博大、寬容乃至包容,才能兼容幷包,使為學者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實現“泛愛眾,而親仁”。
“篤志”,出自《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篤志”即志趣專一,專心致志,所謂“志不篤不能力行”。一中教師,恪守師道尊嚴,砥礪德行,言傳身教;一中學子,堅守人生理想,勤奮進取,與時俱進。困難時,一中人憤發有為,可謂“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逆境中,一中人堅韌執着,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對“篤志”文化內涵最形象的詮釋。“篤志”不僅僅是一中人求學問道的態度與品質,更是篤志力行、深入成就的治學方法。
“力行”,出自《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力行”是學的結果,更是為學之目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知行合一,方可學以致用。“力行”是全力以赴去實現人生願景的自覺行為,“力行”也是西鄉一中培養信念執著、品學兼優的人才、服務大眾、造福社會的責任和使命。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服務,為每一個學生的未來奠基,從而實現人與自我的和諧幸福,實現人的全面健康發展,正是一中人對教育理想的理解和追求。 [10] 

陝西省西鄉縣第一中學學校風氣

至精至誠 惟實惟新
【釋義】至精至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惟實——實事求是即為嚴謹治學的一種境界和要求。
惟新——既表示創新之意,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同時又體現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旨在鞭策全校師生不斷接受新知識,開拓新領域,創造新業績。 [11] 
教風:因材施教 厚生樂教
【釋義】蘇霍姆林斯基説:“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意思是説,學生都是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人。對於具體的學生們應該怎樣對待呢,孔子早在春秋時期就提出了 “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注重在人的差異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教育方法,促進每個人的發展,是科學求實的,是孔子留給後世的彌足珍貴的教育思想財富。 [12] 
學風:業精於勤 行成於思
【釋義】出自“業精於勤荒於嬉,形成於思毀於隨。” [13] 
理念: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14] 
精神:守正篤實 久久為功
【釋義】出自《史記·禮書》。守正:要有主心骨。篤實: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久久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有持之以恆的毅力。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