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關金券

鎖定
關金券全稱為“海關金單位兑換券”。簡稱“關金”。1930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規定海關進口税改用金單位代替海關兩,時值0.601866克純金,等於0.4美元、19.7265便士、0.8025日元。但實際徵税時並不接受各國金幣,而是由納税人支付關金券。1942年4月後關金券進入流通,與法幣比率是1關金摺合法幣20元。1948年8月發行金圓券後,關金券停用。 [1] 
中文名
關金券
外文名
Guanjinquan
發行名義
中央銀行名義
印刷單位
德納羅公司、美商保安公司等

關金券什麼是關金券

早期發行的關金券為1930年版,印有上海地名,其中壹元、五圓、十圓券有三種簽名,10分、20分券有二種簽名,並且均為正背雙面印刷號碼。 [2] 

關金券印刷單位

關金券先後由美國鈔票公司、德納羅公司、美商保安公司英國華德路公司、大業印刷公司、大東書局上海廠、中華書局發行,應獨立成體系。

關金券相關知識

關金券是“海關金單位兑換券”的簡稱,為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海關收税的計算單位。關金券發行之初,正面為國父孫中山像,印有地名和“憑票即付”等字樣,背面圖樣為上海海關大樓,均為直型。
原來海關收税為銀兩,1929年世界銀價大落,影響關税收入。銀價持續下跌雖有助於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但對償還外債而言,則增加了負擔。政府於1930年1月決定徵收金幣,以值0.601866克純金為單位作標準計算,稱“海關金單位”,合美元0.40元;1930年中央銀行即委託美國鈔票公司印製關金兑換券;1931年5月中央銀行正式發行關金券,作為繳納關税之用。
關金券最初的發行目標只是為進口商提供納税的便利,並不在市面流通。由於其與外國貨幣直接掛靠,幣值相對穩定,所以關金直接交税的比例逐年上升。1930年僅佔12.18%,1931年則增至63.02%,1932年增至75.27%,1933年增加到87.82%。在此後十餘年的關金券一直堅挺,含金量從每元0.601866克升至0.8888671克。其流通範圍雖非常有限,但其儲藏功能愈顯突出。 [3] 
1942年4月,國民政府財政部規定以關金一元摺合法幣二十元的比價,與法幣並行流通。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國民政府變相增發法幣大鈔,關金券公開地行使流通功能,變成真正的紙幣。
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政府頒佈“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實行所謂“幣制改革”,宣佈廢除法幣和關金券,發行金圓券,並以1金圓券兑換15萬關金券的比率收兑關金券。同年11月21日停止收兑,關金券正式作廢。
關金券 關金券
共流通17年半。
期間正式發行的關金券種類有47種,未發行的有4種。由於國民政府嚴重財政危機惡性通貨膨脹迫使關金券進入流通領域,最終不但沒有穩定金融,反而成為廢紙一張。 [4]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0
  • 2.    民國錢幣-關金券打流通和印製知識介紹 
  • 3.    馬陵合.民國時期關金券的發行背景及有關金本位的討論:《中國錢幣》雜誌社,2007年第01期
  • 4.    餘繼明 .舊中國紙幣圖鑑:中央銀行關金券金圓券(中國收藏鑑賞叢書):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0-01